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溯源与实践探索
——以南平市为例
2021-12-06范金妹
范金妹
(中共南平市委党校 行政管理学教研室,福建 南平,3530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主抓手,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1999年,南平市在全国首创科技特派员制度,这项制度是习近平同志亲自指导创立、总结提升和推动发展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经过20余年的实践和探索,这项制度已经深入广大农村,成为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科技特派员新的使命,因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激活科技特派员的活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追溯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理论源流,以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为例,对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思考,以期进一步促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
一、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理论溯源
(一)科技特派员制度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深邃思考
科技特派员制度源自“三农”,服务“三农”,解决的是农村先进生产力要素,特别是农村科技人才缺乏的问题。追溯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理论根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及科技人才对农业重要推动作用的相关论述,为科技特派员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流。
从河北正定到首都北京,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对农业的重要推动作用,对依靠科技力量破解“三农”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1983年,针对农村科技落后、人才短缺问题,习近平同志主持制定了《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 广招贤才的九条措施》,强调“建设现代化大农业,靠什么?很关键的一条就是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靠掌握这些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1]。这份文件不仅指明了农业发展的方向,即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更是旗帜鲜明指出了科技人才是建设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关键,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1985年至2002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半,期间他多次强调了科技对福建发展特色农业、大农业的重要作用。1998年10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出席在南平市建阳召开的全省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县)对口联系共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科技兴农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指出了科技是农业的根本出路,要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2001年2月,在福建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根据市场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调整种养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和绿色食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2],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效益等方面,强调了科技的关键作用。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了科技对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他强调“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
从强调科技人才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关键到推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对推动“三农”发展的重要作用。正是源于对农业科技及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导创立了科技特派员制度,为破解“三农”问题找到了突破口。
(二)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发展的实践
1.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诞生。1998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南平调研时指出,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科技兴农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到南平调研的重要指示精神,南平市委、市政府将科技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突破口,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1999年2月,南平市从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有技术、有经验、有能力的225名干部,长住农村,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开启了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先河。
2.宣传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南平调研科技特派员工作和下派干部做法,之后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的署名文章,指出“大批科技特派员带着任务和责任长住农村,手把手地教农民掌握农业技术,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既推广了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培养了一大批乡土技术人员;又引导和组织农民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改造、嫁接传统农业,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4]14。这篇文章充分肯定了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破解“三农”难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案。习近平同志到浙江任省委书记后,将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到浙江,形成了以“四个精准”为主要内容的“浙江模式”。2003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科技厅的一份情况汇报上作了批示,他指出“这是一项创新举措,旨在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现实科技难题和培训适用技能,方向正确”[5],明确指出这项制度是正确的,进一步肯定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国各地推广。
3.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指明方向。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 “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广大科技特派员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6]。从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乡村脱贫致富四个层面高度概括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20年来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历史使命,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指明了方向。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南平市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强调“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7]。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创新发展提出殷切期望,激发了科技特派员投身科技服务的激情和热情,让更多科技特派员秉持初心和使命在基层发挥作用。
回顾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展历程,从孕育、诞生到发展壮大,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重视,这项制度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成为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二、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
(一)导入乡村振兴关键要素
南平市坚持制度设立初心,推动人才下乡、科技下乡,导入乡村振兴所需要的科技、信息、人才、管理等关键要素。在科技方面,南平市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把大批有技术、有经验、有能力的科技人才选派到农村开展服务,把水稻、葡萄、菌菇、茶叶等最先进的种植栽培技术导入农村,在先进科技与农民之间建立起一个直接联系的机制和平台,解决了长期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科技服务“缺位”问题,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在信息方面,南平市开发“慧农信”手机APP,立足地方特色产业,邀请专家在线为农户提供咨询服务,突破科技服务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及时发布农产品最新市场信息,让农户掌握市场动态;在人才方面,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载体,畅通人才的导入通道,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以团队科特派的形式深入乡村产业一线,既进一步充实了乡村产业发展的科技人才,又促进科技成果在农村有效转化;在金融方面,建立科技创新风险基金,推出支持科技特派员和服务对象创业融资的“科特贷”,解决科特派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激发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二)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技术和市场是乡村产业发展前后端的两大难题。南平市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对科技人员实行分类,结合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的实际需求,选派科技特派员驻村服务,把政府选派和基层需要结合起来。科技特派员结合专业特长,通过入村驻点、创办和服务企业等多种模式开展科技服务,既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又帮助农户对接市场。在科技特派员助力下,南平市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如茶产业、葡萄产业、竹产业、柑橘产业等做大做强,成为重点产业。2020年南平市竹产业总产值350.7亿元,带动60万人就业,竹产业成为闽北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占农民总收入的1/3。
(三)培育新型农民主体
科技特派员下派期间,在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编写农作物生产加工技术教材,举办培训班,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知识,在传导技术的同时,把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导入农村。在科技特派员的推动下,农民的科技素质、增收致富能力、文明素养都得到提升。同时,选派法人科技特派员、团队科特派,引导和推动科技特派员和农民深度融合,结成利益共同体,把分散的小农户积聚起来,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加农户加基地等新型农民主体,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提升,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满足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
(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科技要素配置不均衡是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科技要素主要“困”在城市,而“科技荒”又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农民对科技的需求难以满足。南平市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畅通城市优质科技要素资源向农村流通的渠道,将更多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服务导入农村。同时,在科技特派员的助力下,农民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有效化解了土地去弱质化问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农村把更多更好的农产品输送到城市,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
三、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南平市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机制创新,引导人才、技术等先进要素向基层集聚,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时代乡村振兴赋予科技特派员制度新的使命,因此要进一步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一)优化选派结构
近年来,南平市通过高端“引”、机关“派”、基层“育”、社会“聘”等方式,构建了上有高校院所专家、中有科技服务技术骨干、下有乡土人才的“宝塔型”科技服务体系。然而从乡村振兴的角度看,农民科技服务需求和供给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个别地方科技特派员和选派地之间双向沟通对接不够,农户需要的技术服务和科技特派员个人专业不相匹配,加上受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地方产业结构具有趋同化的特点,导致一些专业科技特派员供不应求,而其他专业的科技特派员则没有施展专业技术的空间。各地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的科技特派员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年龄较大,提供、推广科技服务显得乏力,另一方面从高等院校新考录的专业技术人才又缺乏实践经验,理论和实践脱节,短时间内不能为农民提供很好的科技服务。因此,进一步优化选派结构,推动农村科技服务需求和科技供给之间的平衡显得至关重要。
一是探索建立国家科技特派员人才资源库。进一步统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资源,建立国家科技特派员人才资源库,选派科技特派员及服务团队为乡村振兴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产业指导,把地方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依托高端科技特派员智力资源,加强产学研对接,实施农业关键技术攻关,破解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难关;二是优化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变一人之力为团队之力,提高农村科技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从产业需求出发,让科技特派员与农户积极开展交流互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合作和开展服务。通过对产业发展、农户科技需求的综合分析,统筹安排科技特派员及时组建服务团队,针对需求开展服务,提高科技特派员服务的精准度;三是加大基层科技特派员的培育力度。基层科技特派员特别是乡镇专业技术人才是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的主导力量,他们可以深入产业一线,为农民提供直接的科技服务。因此,应特别重视乡镇科技人才的培育力度,通过老科技特派员“师带徒” “老带新”等方式,引导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专技人员多深入基层一线,掌握农村产业特点、发展情况,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同时,注重培育乡土人才,通过制度创新,把有经验、有技术、有能力的“土专家”“土技术员”选聘为科技特派员,进一步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
(二)拓宽服务领域
科技特派员制度源于“三农”,服务“三农”,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科技特派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聚焦“三农”,又要跳出“三农”,要不断拓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切实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一是拓展服务领域。乡村振兴囊括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层面的全面振兴。在产业振兴方面,科技特派员在推进第一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向二、三产业延伸,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在生态层面,要立足地方特色,发挥专业优势,在保护乡村生态的基础上,推动乡村自然资源变资产变资本,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二是鼓励创新创业。将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行对接,全面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政策,发挥科技特派员技术优势,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创业平台,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研技术成果进一步转化。
(三)加强科技特派员培训
为进一步彰显科技特派员的制度优势,提高服务农村的实效性,要加强科技特派员培训。一是加大科技特派员培训力度。2019年6月,南平市成立了全国首个科技特派员学院。依托科技特派员学院平台,加大科技特派员培训力度,制定科技特派员培训计划,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科技特派员参加培训;二是合理设置培训课程。科技特派员学院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考虑科技特派员的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培训课程,注重科技特派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分享,多设置分享会、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形式课程,加强科技特派员之间的交流。
(四)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要根据新时代新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政策保障机制。一是加大利益共同体的支持力度。南平市鼓励科技特派员以技术和成果为纽带,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与农民、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内在的共赢机制有效激发了各主体创新创业积极性。然而共同体运作中,一些政策尚未明确,如各地纪检、审计等部门对利益共同体扶持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存在差别,使得科技特派员与农户、合作社建立利益共同体时存在顾虑,建立利益共同体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利益共同体的支持力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出台导向明确的扶持政策,支持科技特派员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二是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科技特派员来源广泛,既有省内专家,又有省外技术人才,既有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又有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要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对不同层次的科技特派员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激励科技特派员扎根田野大地,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三是完善激励机制。为进一步激发科技特派员指导生产、推广科技、服务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需要进一步放活制度供给,如在评先评优、表彰奖励、提升待遇等层面,为科技特派员提供更多政策支持,激发他们在农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加大科技特派员的宣传力度,塑造一批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科技特派员的浓厚氛围。
四、结语
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离不开科技的重要作用,而科技的核心因素是人。南平市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人力资源重组,把有技术、有经验、有能力的科技人才导入农村,既让长期“困”在城市的科技人才有了用武之地,推动科学技术的转化,又提高农业生产率,有效破解了农业弱质化、农村发展“科技荒”的困境,为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奠定了基础,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