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与未来进路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先行示范区建设

2021-12-06

关键词:深圳文明绿色

包 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2019年8月,习近平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赋予深圳“可持续发展先锋”等五大战略定位。2020年10月,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深圳必须坚定扛起“先行示范”的责任担当,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方能不负所托,服务好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先行示范”强调的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先行示范”,不只是满足争当“单项冠军”[1]。 在未来,深圳冲击“全能冠军”,关键在补短板、强弱项,在自觉践行“生态观念”、更多承担“生态责任”、积极展示“生态形象”上重点推进,为建设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生态支撑。

一、践行先行示范区“生态观念”

恩格斯强调:“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2]即是说,观念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深圳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试点地区,其公共属性决定“试验的成果和经验并不为特区所独有,而会在局部试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过程中发展完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深圳生态文明建设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必要实践支撑。下一时期,深圳应在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佳示范者和最佳展示平台上狠下功夫,向世界展示更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态观念”。

一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4]其为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发展马克思生态思想,强调:“人与自然是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5]11即是说,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人类保护自然的结果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只有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自身问题,才能领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与建设生态文明之路。深圳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善人居环境,始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不断优化“生态红线”,制定《公园城市规划纲要》《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深圳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8—2035年)》等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和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深圳,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二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5]2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本质上揭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深圳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相互融合提供了思想指引和价值遵循。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抉择中,深圳绝不因经济发展暂时遇到困难,就打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以破坏环境、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得一时发展,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深圳40年来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实质是对“两山”理念一以贯之的坚守,被习近平高度评价为深圳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之一[6]。同时也应认识到,深圳要的是高质量发展,是高度体现人类文明新成果的生态,而不是发展水平低质量,回到原始社会的纯天然生态,这对中国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生态环境部2019年11月公布的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南山区成为全国唯一上榜的产业高度集聚城市中心区。南山区创造性开展西丽水库流域污染治理,大幅降低西丽水库入库污染,有效提升水库水质保障率,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土地空间支撑,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高效转化,为深圳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践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观。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要条件。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很大的政治问题[5]5。首先,保障百姓生态公共产品需求。深圳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紧扣民生所需,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2020年上半年,深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4位;2019年底,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五大干流考核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V类及以上标准。深圳以提供良好水质、清新空气等优质生态公共产品回应百姓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热切期盼。其次,依靠人民共建良好生态环境。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群众基础、调动社会环保积极性,是画好共建共享生态惠民“同心圆”的关键,这需要大家从生活细节做起。再次,把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作为工作落脚点。生态环境好坏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理念,重点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矢志不渝、砥砺奋进,必能成就累累硕果。“世界花城”“千园之城”“森林城市”,一项项荣誉体现了深圳生态民生领域的大作为,真正实现生态环境普惠共享。

四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系统观。人类利益与生态系统休戚相关。人类必须在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的基础上,给自然留下休养生息的空间,不断提升系统治理、统筹兼顾的治理理念与治理方法。习近平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7]12,为深圳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深圳围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主题,积极实施陆地、湿地、海洋三大生态系统修复,涌现出一批标杆生态工程。其中,深圳湾滨海红树林湿地修复项目入选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恢复红树林湿地面积超过135公顷,每年为超过1000万人次提供休闲和科普服务,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体现出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治理的显著优势。今后,深圳需进一步落实习近平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系统观,实施山海连城计划,贯通生态连廊,强化“一脊十八廊”城市生态系统。

五是践行“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法治观。科学的制度和法治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7]1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相继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逐步构建起系统完整、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落实责任,监督为要。作为“实行最严格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的重要载体,中央环保督察是中国环境监管模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倒逼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招。深圳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察及督察“回头看”,坚决查处生态环境领域违法违规问题,一经收到交办案件迅速反应、迅速部署、迅速查处、迅速反馈,抓好重点领域问题整改。同时,坚决查处决策者、监管者的违法违规问题,按照实事求是原则,避免出现一刀切应对督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

六是践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全球观。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对全球生态治理产生的示范与推动作用日益明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与此同时,中国以扎实的行动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持续好转。21世纪以来,全球绿化面积增加5%,相当于多出一块亚马逊热带雨林,中国在全球绿化面积增长中的占比达到25%,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8]。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国不仅在陆地绿化上引领全球,还要在海洋生态保护上作出更多贡献。从海洋入手“破题”是深圳落实生态全球观的重要支点。在深圳举办的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并强调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9]。其为深圳建设海洋生态文明,落实生态全球观提供思想指引。从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构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到2018年《深圳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2018—2035)》提出以“绿色生态、构建全域生态系统”创建“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再到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深圳被赋予更多新的时代使命,也促使深圳更加积极拥抱海洋世纪,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下一步深圳应继续将陆域基本生态控制线与海洋生态红线进行无缝对接,突出陆海生态空间的融合共生,构建陆海联通全域生态系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深圳智慧和深圳方案。

今后,深圳应自觉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优先、严守红线、科技引领、永当先锋”的生态观念,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生态优先”就是坚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严守红线”不仅指继续发扬深圳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的首创精神,也蕴含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红线意识”,要继续以“红线意识”为引领探索中国生态用地管理新模式;“科技引领”就是发挥深圳全球领先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引领生态,以科技支撑生态;“永当先锋”就是牢记深圳“可持续发展先锋”战略定位,扛起先行示范的历史担当,为中国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先行先试。

二、承担先行示范区“生态责任”

深圳地理空间位置优越,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牢固。对内以绿色发展为抓手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外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是深圳的努力方向,也是其担负的“生态责任”。

第一,以绿色发展为抓手推动“大都市圈”建设。随着科技进步和观念演进,几乎所有城市都是全球化的城市。然而,主客观条件和具体情况的不同,城市发展有好有坏,好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差的慢慢缩小甚至消失。城市形态大型化趋向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10]5从全国城市群的发展本质及其规律来看,城市纳入“大都市圈”发展版图的趋势无可阻挡,这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深圳地理空间位置得天独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高度发达,携手周边城市构建更具活力和更有生机的大都市圈优势非常明显。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九大战略任务”,其中之一是要“坚定不移构建更加均衡更有辐射力的大都市圈”。“更加均衡”就是自觉坚持走“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协调发展,积极实施“内优外联”的“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导向提升城市内部平衡性与协调性,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有辐射力”就是利用深圳发达的基础设施建设、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全球独有的完备制造业和产业链,推动区域共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建“大都市圈”,练好“内功”是关键,深圳下一步应该以绿色发展为抓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全方位优化、改善、升级区域产业结构,结合新时代绿色发展需要布局生产结构,提升区域经济深化发展水平,推动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深化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序优化“五主四辅”铁路枢纽布局,有效实现城市之间资源要素快速流动,有机共建世界级大都市圈。

第二,以“双区驱动”建设为契机促进“一核一带一区”的协调发展。“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11]2010 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指出广东区域发展的失衡现象。截至2019年底,广东省21个地市中仍有14个地市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失衡现象依然严峻。辩证地看,失衡与差距有时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动能和发展潜力巨大。党的十九大以来,广东省委着力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有序构建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而作为“核心引擎”,深圳推动区域发展的责任十分重大而深远。从历史看,深圳特区创办初期,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深圳的“四个窗口”作用(技术、管理、知识、对外政策的窗口);随后党中央又对深圳有“两个扇面”定位(对外开放、对内辐射的扇面);2020年10月,习近平要求深圳“必须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国发展作出贡献”[6]。可以说,深圳的辐射枢纽作用,是由深圳改革开放以来的独特功能与先行示范区特殊地位所决定的。从现实看,深圳不仅具备完整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具备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基础教育、基础研究、产业链条,囊括制造业、经济实业、服务业、金融业、物流业等各行业。深圳在党中央和广东省委的全力支持下,紧紧抓牢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在保持自身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带动广东“最穷的地方”脱贫致富。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区域协调发展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中心城市等优势区域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其他地区增强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10]6。这为深圳进一步发挥先行优势与产业优势,推动区域绿色协调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强调要在十个方面做好先行示范,树立“一盘棋”理念服务全国全省大局,形成“深圳经验、湾区效应、全省受益”的良好格局。可以说,深圳以“双区驱动”建设为契机带动全省乃至更多地区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既是其应有的生态责任,也是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的新时代选择。以深圳—汕头合作为例,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认为,按照深圳全面主导、汕头积极配合的原则,加快深圳—汕头特别合作区建设,能够创新完善、探索推广管理体制机制,增加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创造更多“飞地”发展经验[12]。深圳—汕头合作模式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圳—汕头两市通过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各自特色产业,可以加快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大城市深圳发挥经济、科技等优势,海滨小城汕头发挥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等功能,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桥梁向世界传播绿色发展理念。随着世界发展重心不断东移,全球许多国家纷纷向东看,希望探寻中国巨变的发展密码,了解中国奇迹背后的发展逻辑。实践证明,“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之路,更是一条绿色发展理念的交流互鉴之路。深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是中国对外经济社会交流最活跃和最能代表改革开放形象的地区,拥有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城市的区位优势。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实地察看前海开发情况时,要求深圳“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13]。深圳必将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挑起新时代更重的担子,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更多辉煌。“一带一路”是推动沿线各国以及各地区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是最具新时代前景的互联互通计划。深圳利用经济实力突出、港口货运发达、产业链完备等有利条件,发挥“两个重要窗口”作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紧密联系与密切合作,为有效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传播中国绿色发展理念作出重要贡献。而企业是助推“一带一路”具体实施的最为重要主体,是绿色发展的主阵地。深圳引领和支持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优化企业绿色发展的环境,把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作为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自觉制定并积极实施鼓励绿色发展的产业政策,有序引导和有效支持企业广泛深入参与“一带一路”绿色投资;不断增强企业的绿色发展动能,自觉引导和积极激发企业大力开发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经济,壮大节能降耗减排等环境保护产业;有效提升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组织人员培训,支持协会、研究咨询机构、企业间加强交流,广泛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实践经验。深圳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做出把深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顶层设计。在未来,深圳将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海洋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与“一带一路”有序勾连并充分结合,推动绿色“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绿色发展是深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衡量其“生态责任”是否真正落实的判断标准。这需要:首先,自觉明确责任。国家和广东省要突出政策导向,明确深圳等地各方责任,形成国家、地方、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等合力推动绿色发展的良好局面。其次,积极落实责任。深圳等地要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枉顾生态环境而盲目决策,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终身追究其相关责任。深圳等地企业要有社会责任,以节能降耗减排促进绿色发展就是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的有效检验。深圳等地社会公众也要遵守保护生态环境的文明行为规范,有效形成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合力。再次,主动承担责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区域协调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坚持的基本原则,各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各有差异,经济社会深化发展不平衡现象普遍存在,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引领者,要承担更大的“生态责任”,其他欠发达地区要在绿色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总之,要根据各地区不同条件走因地制宜、合理分工的路子。

三、展示先行示范区“生态形象”

深圳是中国对外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展示深圳“生态形象”是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强大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内生力量,“生态形象”就是面子工程,不仅难以持续,而且更会深度制约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深圳必须把握“可持续发展先锋”战略定位,在打造美丽中国典范上闯出一条新时代的全新路子,推动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展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理念为先。以什么样的思想高度审视和把握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决定了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4]。生态哲学思想观念的转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先导,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前提。深圳唯有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才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可持续发展先锋”战略定位,切实将发展思路转换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来,才能够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坚定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深圳自觉深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明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遵循绿色、循环、低碳的基础上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化原则牢固“挂钩”,积极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导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自觉引导创建生态资源市场机制,打造高质量的生态产品,通过生态产业链实现价值管理,推动建立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与环境税、排污权、碳排放权细化管理相结合的生态产业化价格体系,打造具有市场化“造血能力”的生态产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两山”理念切实成为深圳绿色发展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二是展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制度为纲。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最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加快建设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必须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重要依托,以生态治理体系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明确目标,加快构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文明评价考核体系,不断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探索实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制度等一系列全国领先的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制度创新范例,逐步形成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深圳现行的20多部生态环保类法规中约2/3是在国家相关法规尚未出台情况下先行先试制定的,有效解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制度制约。下一步,深圳将根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建立更具深圳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自觉践行“生态立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有序建立严格严密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生态环境各领域率先制定实施更加严格、更具约束力的生态标准和生态管控体系,为深圳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三是展示“三生”空间的合理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布局为重。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5]66。 首先,生产空间必须安全高效,无论生产空间如何规划建设,安全必须放在首要位置、高效必须放在突出位置,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各环节各领域,打造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生产空间。深圳创建先行示范区,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保障,必须依靠生产的快速发展,离开生产发展,深圳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就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其次,生活空间应该“舒适宜居”,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为中心目标,集聚资源要素带动道路、轨道交通、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带动城市宜居环境提升,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合理布局城市生活空间,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和谐共处。再次,生态空间要“碧水蓝天”,将生态环境容量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深圳城市发展的根本依据,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绿色空间,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以“双区”建设为契机夯实生态文明体系建设,让深圳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四是展示美丽中国典范的深圳行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美丽为基。首先,明确发展目标是“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的关键。深圳已明确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完善治理体系、推广绿色发展方式、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四方面路径,明确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标国际一流全面“跟跑”;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比照国际一流全面“并跑”;到21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树立“深圳标杆”全面“领跑”的三阶段发展目标。其次,全体市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是“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的重要方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每个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保护者、受益者,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旁观者。唯有广大市民从身边小事做起,强化资源节约意识,“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5]122,让绿色低碳成为生活习惯与自觉行动,才能在整体上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率先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典范”。

五是展示引领区域绿色发展的深圳动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实践为本。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习近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10]5-6切准经济社会发展时代脉搏,契合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作为特大城市,深圳发展优势持续增强,是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区域的重要增长极,具备引领区域发展的一切要素。从战略地位看,深圳是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核心引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从经济社会地位看,深圳经济社会高度发达,是全国乃至世界科技领域领跑者、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开拓者,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发展生机的城市之一。从生态领域看,深圳单位面积产出全国第一,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全国最低,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也走在全国最前列,接下来,深圳还将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关键共性绿色技术,建成全球环境技术创新高地。深圳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发挥自身绿色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区域实现绿色发展。

六是展示推动中国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深圳力量。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为要。中国认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而可持续发展更是破解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金钥匙”。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推动世界实现“消除极端贫穷、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遏制气候变化”三项创举。中国高度重视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4年多来两次发布国别进展报告并将落实工作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等中长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此基础上,深圳等6个城市被国家委以重任,成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全国各地区和世界各国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实践经验。作为唯一入选的超大型城市,深圳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通过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健康深圳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四大工程”,完善创新服务支撑和多元人才支撑“两大体系”,以可持续发展为抓手破解城市病,借力科技创新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将深圳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生态形象是城市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深圳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特殊地位,其生态环境不仅要承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也应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5]27。中共十八大以来,深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建设美丽深圳目标,加快生态环境制度体系形成,生态形象逐步建构起来。今后,深圳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契机,在继续做“最高最好最优”的同时,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支持、带动国内外地区共建生态文明,让先行示范区“生态形象”深入人心。

结 语

城市发展目标契合国家未来发展方向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深圳经济特区40年来发展事业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国家整体发展思路和发展重心的转变。中国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深圳在今后时期内必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新进展。本文是在拙文“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演进与时代贡献——生态存在、生态观念、生态实践的协调互动”[15]基础上,对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与未来进路作进一步探讨的。深圳生态文明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要跋山涉水。城市生态环境品质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绿色发展水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尚有一定距离,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还很艰巨。此外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大城市病”治理面临诸多难题,城市管理不够精细,在建工地1万多个,工程科学性、合理性不够,给深圳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不小影响。王伟中指出:“展望未来,深圳要开创工作新局面,最根本的还要靠改革开放。”[16]然而,世界面临百年变局,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6]。深圳必将以更强的雄心壮志,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决心和勇气去开拓未来。下一步,深圳将以“双区”建设为牵引,着力对标国际一流城市生态标准,建设生态环境卓越、人与自然和谐、人民生活幸福的美丽家园。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深圳务必抓牢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决不能有松松气、歇歇脚的想法,坚定信念做中国改革发展的“破冰船”、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彼岸的“冲锋舟”;务必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为目标,交出深圳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优异答卷。

猜你喜欢

深圳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吴·现代潮菜深圳店
第23届SIMM深圳机械展
请文明演绎
热炼健身·深圳侨城至臻会所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