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医学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2021-12-06李震静张勤思徐凌子张照祥惠亚茹

关键词:爱国主义研究生疫情

李震静, 张勤思, 徐凌子, 陶 群, 张照祥, 惠亚茹

(安徽医科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合肥 230032)

一、引 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广大青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2],“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3]研究生群体处于高等教育链最顶端,其思想与言行代表着同时期青年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引领着一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在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同时,坚持把爱国主义当作研究生教育的底色,引导研究生厚植爱国情怀,关系到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未来。广大医药院校的研究生师生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开展多路径的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索实践,用具体行动践行着爱国之情。

二、新时代下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1.研究生教育模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下,研究生教育一直以来采用“面对面”模式。从研究生招生考试阶段的面试,到培养环节的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操作教学、开题、毕业答辩,再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讲座、培训、现场实践教育等皆是如此,而围绕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措施,如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路径也均以“面对面”教育模式为前提。

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及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从2020年元月以来,研究生教育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网络教育、云课堂等教育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系统、云会议平台等互联网+教育手段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教育现状上看,“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科研不延期”与全面恢复教育教学并存,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推进并重。

第二,从教育理念上来看,对“停课不停教”内涵认识更加理性,从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转变为专业知识教育与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并重的新型教育理念。

第三,从教育内容上来看,研究生教育夯实爱国主义教育之基,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引领下的专业知识教育与道德和责任感教育、科学知识与个人防护教育、居家锻炼与健康方式教育等的全面融合,进入全方位教育的新时代。

第四,从教学方式上来看,由“面对面”方式转向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灵活转换,相互支持。

除网络教学外,探索更多的课外教学和自主学习形式,建立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推进研究生课程考试改革,同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也将成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

2.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推进教育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紧紧抓住思想政治这一生命红线,着力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4];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印发,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全新的战略谋划,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开创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局面[1]。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也对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正确的认知,能通过多种举措落实新时代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

第一,结合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结合。

第二,以研究生教育改革为契机,结合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积极落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利用课程系统全面地向研究生灌输爱国主义理论知识,在教育灌输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以研究生党建为抓手,推动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积极发挥研究生党支部在引领青年思想意识、树立青年先进模范、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大力推进研究生党支部和研究生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第三,搭建成长平台,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利用党校、学校思政课教师等专业师资,开展爱国主义讲座与培训,在拓宽研究生理论视野的同时,教育引导广大研究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形成“学榜样、树新风”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主题活动,例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专题展览,重温入党誓词、党的发展历程与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等,在实践中践行爱国主义信念。

3.新时代对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新矛盾与新挑战,更加需要多途径加强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筑牢研究生群体的信仰根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意识形态斗争更加尖锐复杂。且伴随着我国研究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教育也开始逐步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必须坚持党对研究生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四个服务”方向,充分发挥“三全育人”的合力,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5]。这些变化给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要求,更加需要加强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筑牢信仰根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第一,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需进一步改变。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目前主要采用讲台方式,利用思政课等线下课堂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疫情带来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等特殊性,需要更加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第二,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力量需进一步充实。目前,开展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主体以思政课老师为主,而作为研究生第一责任人的导师注重在“导研”上发力,而“立德”作用发挥不突出。研究生思政教育者群体的动能不强,导师、辅导员、研究生管理者等群体合力未能体现。因此,必须进一步充实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力量。

第三,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需进一步丰富。在“举国同心”“舍生忘死”的抗疫之路上,我们取得了非凡的抗疫“战果”,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铸就出伟大的抗疫精神,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更要将抗疫精神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力量,讲好抗疫故事,更好地开展新时代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三、新时代创新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

2020年以来,部分医药院校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多途径开展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

1.开辟育人“云思政”, 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2020年初,部分医药院校率先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通过云端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利用线上载体,多种渠道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教育部、省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加大相关政策举措解读,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增强全体研究生的“大局意识”“纪律意识”,全方位加强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

2.讲好医药院校自己的故事,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一个人物就是一个标杆,“讲故事、树标杆”,医学院校通过编印本单位先进事迹实录、举办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打造本单位抗疫线上思政精品课,让研究生深受爱国主义的榜样教育;同时,通过各种新载体平台讲述发生在研究生群体中的感人事迹,让爱国主义精神流传于每位研究生心中。

3.线上落实导师责任制,确立爱国主义教育职责

医药院校导师发挥专业特长,结合伟大的抗疫实践,医学专业和思政教育双向发力,线上线下结合指导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要求导师开展防疫知识指导、教育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全面发挥导师立德树人的育人职责。

四、新时代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索

1.创新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第一,氛围化教育。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自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冲锋陷阵,广大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广大基层工作者坚守一线,广大群众众志成城、同舟共济。

14亿中华儿女自觉投入抗击疫情的人民阻击战、总体战,坚忍奉献、守望相助,筑牢疫情防线的钢铁长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仅是中国抗疫的价值指引,更在中国抗疫的历程中得到了生动体现。用好疫情防控教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营造爱国主义浓厚氛围,让广大研究生们不间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与引导,把抗击疫情作为学生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学生与抗击疫情主战场同频共振,让他们用自发的行为诠释什么是爱国主义。如安徽医科大学“95后”医学研究生主动要求返岗共抗疫情,用坚守和担当谱写青春序曲;组织“捐出一杯奶茶”活动,希望学子们的爱和力量能像奶茶一样,温暖医疗队的每一位英雄,仅半天时间,捐款总额就高达53 000多元;在疫情面前,研究生学子身体力行,自愿加入家乡所在地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身兼“宣讲员”“执勤员” 和公共区域“消杀员”数职于一身,让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更加坚固,让他们的青春在“战疫”一线绚烂绽放。

第二,云端化教育。丰富、拓展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手段和方式。在总结“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线上教学经验基础上,云端化新媒体平台的充分运用,可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时效性、覆盖面和影响力,开辟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

做好网络舆论宣传引导,对于那些损害国家荣誉、丑化英雄人物、恶意抹黑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言行进行自觉抵制。在宣传网络正能量,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同时,建立云端化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构建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体系,丰富教育形式与内容,减少以讲课为单一手段的教育方式。通过主动开辟、净化和占领大众传媒特别是新媒体等宣传新阵地,加强对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运用宣传媒介,让研究生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气氛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力。如,利用自媒体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发布发生在研究生和导师群体中点点滴滴的爱国主义行为,增加师生爱国主义教育上的“代入感”;同时,搭建线上交流平台,开展线上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营造氛围,让他们在平等交流中获取爱国主义的相关信息,在独立的思考中提高爱国的行为能力,在共同参与的教学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调动受教同学的内生力量,引导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家国情怀。

第三,实践化教育。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参与感”上下功夫,强化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参与,更能直观地唤醒参与者的爱国热情,更能将深层的爱国主义情怀升华为自觉的爱国主义行动。以大历史观全景式展现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脉络,从宏观层面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纵深历史,从微观层面丰富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先进模范事迹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创新创造相结合,激发研究生寻找身边的爱国故事。通过周边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祖国变化、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坚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策划、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强调爱国与爱家庭、爱家乡、爱校、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例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采访革命前辈、拍摄主题微视频、承担大型活动和重大赛事志愿服务等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参与方式。广大医护员工不计报酬、不惧生死奋战在疫情第一线的感人事迹,就是医学研究生身边最好的爱国故事。

2.扩展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主体

全面调动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各方力量,扩展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主体。导师和研究生是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两大重要主体,这两个群体之间相互接触最密切、互动最频繁、作用最直接。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责任[6],在三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导学关系是导师制维系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研究生个体发展最直接的因素[7]。在加强新时代导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将导师纳入思政队伍,形成全员爱国主义教育架构。研究生导师应勇于责任担当,把传播和弘扬爱国主义转化为自觉追求,通过理论研究、引领示范、人文关怀等形式,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培养中,以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意识和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领学生[8],充分利用导师对学生的权威性、影响力,创造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与专职思政工作人员形成合力,进一步凝聚起师生思想共识,使之成为师生的共同价值的追求。

3.丰富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讲好疫情防控感人故事,将研究生专业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举并重。疫情防控这场战役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爱国精神,是一堂展现在人民群众面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以中国疫情防控成效为例,让研究生们看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势;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情怀。以此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教育,引领全体研究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将收到切实有效的成果。以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医护人员先进事迹为例,让研究生们看到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团结精神,看到所有人同呼吸共命运,与祖国和人民唇齿相依、生死与共的家国情怀。“德技双馨、德重于技”是医护人员对其专业精神的新诠释,也是我国未来人才的培养的方向[9]。坚持培养研究生的家国情怀,坚持小我融入祖国、人民大我的教育,引导广大研究生理解爱国是每个人的责任担当,爱国就是要维护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绵延生息,薪火相传。将疫情防控中的榜样人物故事融入文艺作品创作中,把爱国主义作为主题,用心抒写歌颂英雄事迹的文艺创作。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相结合,引导研究生把疫情防控提升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树立“常态化”防疫意识。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研究生疫情
战疫情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