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以永州大道景观绿化设计为例
2021-12-06刘兰
刘兰
(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0)
道路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中的道路街巷既编织城市的脉络,同时也是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大元素,并认为道路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1]。城市道路景观犹如展示城市生活的舞台,居民的日常出行,商务通勤、休闲出游等,都在这个舞台上接连登场。因此,道路景观设计是展现城市特色的重要窗口,好的道路景观大大提升城市形象。
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道路空间的要求也显著提高,不仅要满足交通通行的功能要求,并需要道路空间美观、舒适,拥有较好的视觉和感官体验。色彩是人们观察物体时引起视觉反应的第一要素,因此“看”是人们对城市最基本印象的开始[2],置身于城市中,通常人们最先看到并接触的是城市道路,改善道路景观色彩的质量与特色对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质量大有裨益。
探讨色彩在城市道路绿地中的应用,一方面在设计中突出植物自身的特征以及植物季相变化,通过植物品种的选择,多种植物间的搭配,营造简约、精致的植物景观,另一方面,在深耕城市文化的基础之上,打造丰富的视觉体验,使城市街道更具美感,多彩而和谐。
1 项目概况
永州大道南起日升路,北至永州大桥南桥头,全长约20.7km,是连接永州市零陵与冷水滩片区的城市快速主干道。景观设计范围包括:中央8m 绿化带(简称中央带)、主辅车道间5m 绿化带(简称隔离带)、行道树、两侧12m 及预留的18m 绿化控制带设计。
2 设计目标
设计通过深度挖掘现有的山水文化内涵,根据周边用地情况,以植物为景观元素,以植物的固有色彩与季节色彩为表现载体,通过乔木、灌木、地被等多层次的植物搭配,在整体统一的基础上,寻求色彩、季相、层次、质感等方面的丰富变化。从而打造充满永州特色与人文气质的多彩大道,完善城市生态格局、提升城市景观风貌、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3 方案设计
中央绿化带与主辅隔离带通过不同的植物配置手法将全线分为4 段,从永州大桥南桥头往南至日升路的20.7km,依次为“阵列式”(5.1km)——“自然式”(4.88km)——“ 阵列式”(6.6km)——“ 组团式”(4.79km)。
并将每个段落分为4 个标准段落,依次突出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感受,合理运用植物季相特点,选择不同的树种,形成不同的色彩基调。
3.1 春景段
春景段突出“观花”的季节特色,以绿色为基底,搭配紫玉兰、樱花、紫荆、夹竹桃等粉色系开花亚乔、大灌木,形成了鲜艳、明快的色彩基调,营造活泼的色彩氛围,使道路空间洋溢春天温暖浪漫的气息。
3.1.1 阵列式段。中央带:上层常绿乔木杜英双排每6m循环布置,杜英在秋冬至早春时节,部分树叶转为红色,在绿叶中似红色的花朵,初冬时节,其他植物叶片枯黄掉落,这种“绯红”与深绿相衬十分耀眼,下层每24m 循环种植常绿宿根花卉红花酢浆草、金边阔叶麦冬、黑麦冬草。分隔带:上层常绿乔木乐昌含笑间距6m循环布置,乐昌含笑四季深绿,开白色的花朵,调和大片的深绿与粉红,中层为春花大灌木紫荆双排循环布置,下层为金娃娃萱草、黄花鸢尾、金边阔叶麦冬每50m 循环布置。
3.1.2 组团式段。中央带:组团式段落采用多层次的植物配置,主乔木为杜英,栾树等,杜英秋冬至早春,叶片绯红;栾树春季嫩叶多为红叶,夏季黄花满树,秋日里叶片变黄,结下红果。亚乔木搭配春花植物紫玉兰和樱花,大灌木采用紫荆和夹竹桃,地被采用春鹃、红花檵木,最下层采用马尼拉草,形成层次丰富的绿化带。分隔带:上层种植常绿桂花和落叶银杏,中层采用春天开花的亚乔木樱花和大灌木紫荆,下层搭配金叶女贞和红叶石楠,30m 一段循环布置。
3.1.3 自然式段。中央带:以深山含笑、朴树为主乔木、搭配常绿树种香樟,朴树叶片茂密,叶色浓绿,树冠广展,气势雄伟,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性能、对氯气、二氧化硫、臭氧及氟气等有害气体具有抗性。深山含笑叶片呈深绿色,叶背淡绿色,开白色花朵,花香浓郁,搭配开花乔灌木紫玉兰、桃花、紫荆、春鹃球等,形成“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的勃勃生机,树下点缀金娃娃萱草、黄花鸢尾、丛生福禄考等,整体色彩明艳且爽朗。隔离带:乔木乐昌含笑、马褂木,乐昌含笑春天花朵芬芳,吸收吸烟滞尘很强的搭配桃花、日本樱花、红翅槭,树下为宿根花卉黄花鸢尾、丛生福禄考等,形成春花烂漫的景观效果。
3.2 夏景段
夏景段通过特色热带树种,空间内采用绿色系不同颜色的植物类型,在绿色的大背景下,选取花卉、地被等作为点缀色,以同一色系相同或相近的颜色,构建色彩稳定的绿化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夏日的燥热。
3.2.1 阵列式段。中央带:上层采用双排“特色热带树种”中东海枣间距4m 循环阵列式种植,中层采用双排红叶石楠球、杜鹃球每4m 循环阵列式种植,下层采用马尼拉草满铺。分隔带:上层采用老人葵间距4m 循环布置,下层采用中叶麦冬与金丝桃每50m 循环布置。
3.2.2 组团式段。中央带:乔木采用常绿香樟和落叶栾树,香樟绿意浓郁,四季常绿,栾树季相变化明显,色彩丰富,大灌木搭配夏季开红花的紫薇和常绿黄杨球、苏铁,地被采用金叶女贞和红叶石楠,最下层采用马尼拉草、苏铁、紫薇、花石榴具有良好吸烟滞尘,对二氧化硫、有害气体具有抗性,栾树也能有效吸收锌、镉等有害气体。分隔带:上层种植常绿桂花和落叶银杏,中层搭配夏花的大灌木黄花槐、木槿,下层搭配金叶女贞和红叶石楠,30m 一段循环布置。
3.2.3 自然式段。中央带:以杜英、合欢为主景树,合欢夏季不但繁花满树,更是吸收氯化物的主要树种,搭配桂花、栾树,开花灌木紫薇、黄花槐,红花檵木、吸收锌、氟、镉能力很强的黄杨球等灌木球,下层采用兰花三七、丛生福禄考等。隔离带:乔木桂花、合欢、杜英,搭配香花槐、紫薇,树下地被为大花金鸡菊。形成夏沐绿意,鲜花不断的景观特色。
3.3 秋景段
秋景段突出“观叶”的季节特色,以黄色调、红色调为主打色调,并在色彩设计中选择同色系的植物,突出金秋静美的景观感受。
3.3.1 阵列式段。中央带:上层采用常绿乔木桂花阵列种植,桂花叶色墨绿,花呈淡黄色,下层采用交播草(40m)、夏鹃(15m)循环布置。分隔带:上层采用秋色叶乔木法国梧桐,间距8m 布置,下层采用马尼拉草满铺。
3.3.2 组团式段。中央带:乔木采用常绿椤木石楠和落叶色叶树种无患子,亚乔木搭配秋色叶树种红枫、红叶李,大灌木种植秋花植物木芙蓉及常绿植物苏铁,罗汉松桩景、龙柏桩景等,地被采用金森女贞和四季桂,最下层采用马尼拉草,形成多层次、多树种搭配的景观空间。分隔带:上层种植常绿桂花和落叶银杏,中层搭配色叶树种红枫和红继木球,下层搭配金叶女贞和红叶石楠,30m 一段循环布置。
3.3.3 自然式段。中央带:乔木以银杏、木莲为主景树,搭配无患子、三角枫、香樟,中层采用黄金槐、红叶石楠球、女贞球等,以黄色叶植物为主,树下为矮杆美人蕉、丛生福禄考等。隔离带:乔木为银杏、桂花,搭配红枫,形成秋高气爽的景观特色。
3.4 冬景段
冬景段设计以增绿为主,观姿为辅,以松树的深绿色为主色调,适当点缀开花植物,为冬天的萧瑟增添色彩。
3.4.1 阵列式段。中央带:上层采用挺拔的常绿乔木雪松作为主景Z 字型种植,下层采用冬黄马尼拉草凸显雪松之美。分隔带:5m 机非分隔带上层采用落叶观叶乔木无患子、乌桕每7 棵Z 字型循环布置,下层采用通透式马尼拉草。
3.4.2 组团式段。中央带:乔木采用常绿雪松和落叶国槐,大灌木搭配冬花植物腊梅和山茶及常绿苏铁、无刺枸骨,地被采用金叶女贞和春鹃,最下层采用马尼拉草,形成多层次、多树种搭配的景观空间。国槐和雪松,冬季独成一景。分隔带:上层种植常绿桂花和落叶银杏,中层搭配冬花植物腊梅和山茶,下层搭配金叶女贞和红叶石楠。
3.4.3 自然式段。中央带:乔木以木荷、雪松为主景树,搭配国槐、马褂木,中层采用紫玉兰、腊梅,无刺枸骨球、茶梅球、山茶球等灌木。形成冬有阳光温暖的氛围。隔离带:乔木为马褂木,木荷,搭配结香、茶梅球。形成可观花观枝的景观效果。
4 结语
城市道路是穿过城市的运动流线,提供人们认识城市的主要视觉和感觉场所,也是城市景观集中反映的场所[3]。永州大道景观绿化设计通过段落、节奏等手法,结合不同色彩的应用,营造视觉效果丰富、文化内涵多元、人车交通安全的高水准、高品位景观道路,并使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成为城市中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