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白化、黄化品种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1-12-06王龙平
王龙平
宣城市白化、黄化品种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王龙平
(宣城市种植业管理服务中心,安徽宣城 242000)
为推进茶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宣城市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主推特异茶树品种(白化和黄化品种)。本文重点阐述了当前宣城市白化、黄化品种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白化、黄化品种茶特色产业集群,促进该产业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
宣城市;白化;黄化;茶产业
茶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茶产业经济效益高,是宣城市传统主导产业。“十三五”期间,为推进茶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我市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采取新辟新植和换种改植两种方式,淘汰低素质有性系群体种,主推特异茶树品种(白化和黄化品种)。白化品种属于温度敏感型品种,温度对于白化品种茶叶的返白具有重要影响,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其白化,黄化品种属于光照敏感型品种,光照不足会导致芽叶不够黄[1]。白化和黄化品种茶叶具有高游离氨基酸、低茶多酚的品质特性,茶汤明亮鲜爽,兼具观赏与饮用价值,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至2020年,全市茶园面积29895hm2,无性系良种茶园13953hm2,良种茶园比例达46%,其中白化品种茶种植面积7044hm2、黄化品种茶种植面积4567hm2,在我市已具有一定产业规模,且发展前景良好,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后期如何高质量健康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宣城市白化、黄化品种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较大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跨北纬29°57'~31°19'、东经117°58'~119°40',位于世界级的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上,区域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异,产茶历史悠久。红、黄壤土类是我市境内最大的地带性酸性土壤,占全市土壤面积55%,镁离子含量偏低,不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十分适宜种植白化和黄化茶树品种。受独特的自然环境、市场和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近5年来我市白化和黄化品种茶种植面积逐年上升,所辖7个县市区均有种植,重点分布在广德市、郎溪县、宣州区、宁国市和旌德县,至2020年底,种植面积达11611hm2,占我市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83.1%,在安徽省内种植面积最大,在全国茶区中优势明显,预计后期种植面积还会增加,但增速会降低。
白化和黄化品种茶经济价值高,丰产茶园亩平均产20~30kg成品干茶(仅春茶),白化品种平均亩年产值达1.0~1.5万元,黄化品种平均亩年产值达1.5~2.0万元,其产品主销浙江、江苏、上海、安徽等长三角地区,市场销售情况良好。
1.2 茶园基础较好
我市白化和黄化品种茶园多数是集中连片种植,建园选址尤为慎重,经多次实地考察和设计规划后,根据发展需求选择不同作物和不同茶树品种进行搭配,茶园道路、水利、电力和信息监测等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较完善,布局相对合理,茶园环境优美。
茶园管理精细,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通过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和生物农药,适时修剪等措施,实现对茶园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通过人工、机械除草,覆盖抑草和生态竞争等方式进行除草,杜绝使用除草剂;使用有机肥,以菜籽饼居多,减少化肥使用量,有效保护茶园生态环境。
1.3 品牌建设初显成效
围绕品牌建设,我市制定了创响区域公用品牌、壮大茶叶企业品牌和强化品牌宣传推介扶持政策。通过加强茶叶品牌培育和推介,“广德黄金芽”和“黄魁”等黄化品种茶叶品牌知名度提升迅速,销售额持续增长。广德市将“广德黄金芽”作为县级区域公用品牌,全力打造“中国黄金芽第一县”金字招牌。安徽黄魁茶业有限公司与华巨臣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参加全国各地重要茶博会,积极开展“黄魁”品牌宣传推介。目前,我市出现了一些有影响力白化和黄化品种茶叶品牌,如“广德白茶”“旌德白茶”“广德黄金芽”“黄魁”“郎溪黄茶”等,其中“广德白茶”“旌德白茶”和“黄魁”3个茶叶产品入选农业部“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广德黄金芽”注册了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省内外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1.4 标准化生产不断加强
一是加快推进清洁化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建设。将建设清洁化加工厂作为全市茶产业提质增效重点工作,要求全市每年改建、扩建、新建一些清洁化加工茶厂,各县每年需建设1-2个清洁化加工示范茶厂。二是推行茶叶清洁化、规模化、统一集中加工。通过开展宣传、培训和示范,推行生产基地化、加工清洁化、管理组织化、质量标准化,引导茶叶种植与加工分离。三是强化茶叶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的推广运用。主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病虫草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茶园投入品统一管理使用、茶叶生产全程质量控制、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等技术。现全市“三品”茶叶认证面积达到茶园总面积的95%以上,多措并举,不断加强茶叶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
2 宣城市白化、黄化品种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茶园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部分新建的规模茶园忽视了生态平衡,存在纯茶园化的现象,没有形成“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良好布局,茶园生态系统脆弱,离生态茶园建设要求有差距[2]。二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部分茶园建园时未修筑梯田,水土肥流失现象严重,无蓄水和灌溉设备,抗旱抗寒能力差,茶园道路不畅等问题[3]。
2.2 产品结构单一,鲜叶利用率低,抗风险能力差
我市白化、黄化品种茶主要产品属于绿茶类,加工工艺是杀青、做形、烘干等程序,产品单一,零星也开展了红茶和黄茶等其他产品开发研制,但目前还在小范围试验中,市场接受度低[4]。
特异性品种茶树易受天气影响,采摘期短,且在我市仅生产春茶,夏秋茶资源严重浪费,鲜叶利用率低,现阶段因其独特的品质和产量少,经济效益良好,但随着种植面积的加大,新品种的红利消失后如何继续发展?
2.3 标准化加工能力不足
茶叶清洁化、规模化、统一集中加工能力不够。一些茶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茶企、茶农自身投入能力不强,技术承接能力弱,茶叶加工清洁化改造进展缓慢。茶叶清洁化、标准化加工厂不足是我市茶叶标准化生产和茶叶质量稳定的瓶颈。
2.4 品牌建设不足,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
一是区域公用品牌不响。对茶产业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市级公用品牌,县级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强。二是企业品牌不强。我市茶叶龙头企业普遍规模小,品牌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生产效率低,效益不高,带动力不强。
3 宣城市白化、黄化品种茶发展建议
全面实施“生产基地标准化、加工营销集群化、经营体系一体化、要素集聚先进化、利益联结共赢化”全产业链提升工程,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白化、黄化品种茶特色产业集群。
3.1 加强茶园建设和管理,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
以生态茶园建设为目标,加大扶持和投入,改善茶园道路、排灌系统、绿色防控等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建设隔离带、防护林、生态功能带,科学构建和管理适宜茶树生长的茶园生态系统。坚持标准化管理,科学施肥用药,多施有机肥,杜绝使用化学除草剂,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量持续稳定、产品安全优质的茶园。
3.2 加强茶叶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
加大茶叶主产区开展原产地认证力度,支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和地理标志茶认证。加快茶叶标准制定和实施,改造或新建一批清洁化和标准化茶厂,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生产加工能力。建设产地专业市场,鼓励茶叶主产区围绕集群,建设有特色的区域性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地鲜叶市场,推进茶叶现货与期货交易同步发展。
3.3 加强科技创新,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加强合作与交流,与安农大、省茶科所、中国茶科所等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组织到其他茶叶主产县市区交流学习。开展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和茶树新品种引进等试验示范。开展机采优质茶开发生产和茶叶精深加工重点技术攻关。建设黄化茶树品种园和良种繁育基地。
3.4 培育壮大新型主体,带动利益联结共赢
鼓励有实力的茶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大力发展茶叶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采取订单、合同、股份等形式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种苗统繁统供、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市场营销等服务,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
3.5 加强区域性品牌建设,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实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走出去”战略,组团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外销重点省份茶叶展示展销会。举办区域公用品牌专场推介活动,提升白化、黄化品种茶叶品牌综合影响力。
3.6 促进三产融合,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市场需求、创新流通和消费业态,满足不同群体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促进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茶叶电子商务发展,培育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积极打造茶旅精品线路、茶旅精品园区、茶旅特色小镇,开发“茶旅+民宿”“茶旅+研学”等茶旅融合新业态。发挥茶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将茶产业发展与区域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开展茶文化宣传活动。
[1] 马立锋,陈晓辉,王涛,等.特异茶树品种(白化品系、黄化品系)高效施肥模式[J].中国茶叶,2020,42(1):45-46.
[2] 戴晓菁,李孝勇,洪海龙.绿色引领三产融合培育广德茶产业发展新动力——广德县茶产业发展态势及分析[J].茶业通报,2019,41(1):5-7.
[3] 杨春香.泾县茶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茶业通报,2019,41(2):67-69.
[4] 屠继军,张光龙,蒋正中.白叶一号试制黄茶的加工技术初探[J].茶业通报,2019,41(4):170-172.
S571.1
A
1006-5768(2021)04-163-003
2020-04-01
王龙平,女,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Email:wanglpi@163.com。
(责任编辑:徐千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