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发现一例白化王锦蛇
2022-02-24陈亮亮吴巧花李美兰
刘 鹏 陈亮亮 吴巧花 李美兰 应 钦
(1.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南昌,330013;2.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靖安,330600;3.信丰县林业发展中心,信丰,341600;4.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南昌,330045)
2021年6月8日11时,笔者于江西农业大学校医院旁(28°45′55.12″N,115°50′5.16″E;海拔68 m)发现2条王锦蛇(Elaphecarinata),其中1条为白化个体(图1)。由于应激反应剧烈,对其拍照后原地释放。白化个体特征为:头部、体背鳞缘和鳞沟黑色,中央呈白色;与正常个体相比,黄色变异为白色,黑色较淡,并没有全部白化。白化不彻底的现象在鸟类中有记录,如小(Tachybaptusruficollis)[1]、棕背伯劳(Laniusschach)[2]、斑头雁(Anserindicus)[3]和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rufipectus)[4]。国内白化蛇类的记录有:1989年江苏省昆山市发现白化的水赤链游蛇(Sinonatrixannularis)[5];1993年甘肃省康县发现白化的黑眉锦蛇(Elaphetaeniura)[6];2008年福建省邵武市发现白化的王锦蛇[7]。此外,陈强等[6]报道白化的蛇岛腹(Gloydiusshedaoensis)和玉斑锦蛇(Elaphemandarina),但没有详细的发现时间及地点。
图1 同一采集地点的正常王锦蛇(A)与白化王锦蛇(B)
物种不同的白化程度可能是不同的机理导致的,对其揭示还有待更多地观察研究。王锦蛇主要栖息于山区、丘陵地带,常于山地灌丛、田野沟边、山溪旁、草丛间活动,性凶猛;除东北、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西藏、海南外均有分布,国外分布于越南[8]。李建立[5]、张秋金等[7]报道发现,王锦蛇及水赤链游蛇均在蛇类养殖场发现。导致白化的原因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环境诱导的基因突变(如某些辐射线、化学物质或温度等)或近亲繁殖等因素[9-10],如切尔诺贝利周边地区的核辐射可显著提高家燕(Hirundorustica)白化的概率[11-12]。本报道为首次在野外记录白化王锦蛇,这也是江西省继白化斑嘴鸭(Anaspoecilorhyncha)[13],第2例白化野生动物个体。建议进一步加强监测,白化特征是否会影响其个体的繁殖能力与生活史,还有待今后进一步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