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柑普茶的活性成分及其保健功效的研究进展
2021-12-06黄维胡秀廖金梅黎攀陈玉春刘少群孙彬妹郑鹏
黄维,胡秀,廖金梅,黎攀,陈玉春,刘少群,孙彬妹,郑鹏*
新会柑普茶的活性成分及其保健功效的研究进展
黄维1,胡秀2,廖金梅1,黎攀1,陈玉春3,刘少群1,孙彬妹1,郑鹏1*
(1.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642;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080;3.潮州市天下茶业有限公司,广东潮州 521000)
新会柑普茶,是指采用新会柑皮和普洱熟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再加工茶,在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经当地特有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是近年来新兴茶产品之一,主产于广东省江门市,在茶产业内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其保健功效突出,兼具新会陈皮和普洱茶的功效。本文总结了柑普茶中新会陈皮的挥发性油和黄酮,普洱茶中的香气成分、咖啡碱和茶多酚以及新会柑普茶的挥发性物质这几类主要活性物质。以及列举了新会陈皮、普洱茶和新会柑普茶三者的保健功效,以期为新会柑普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柑普茶;活性成分;保健;研究进展
新会柑普茶,是指采用新会柑皮和云南普洱茶为原料,经生晒、半生晒、烘焙、陈化等加工工艺加工而成。其滋味独特,柑皮与茶叶相互作用,融合了柑皮的果香味和普洱茶陈香味,形成了入口甘醇、香甜的品质特点。具有祛痰、理气[1]、助消化[2]、抗氧化[3-6]、减肥降脂[7-8]等功效,是江门新会著名土特产和当今休闲保健茶饮的新宠儿[9]。
1 活性成分
1.1 新会陈皮的活性成分
1.1.1 挥发油
挥发油是陈皮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主要由单萜烯、倍半萜烯、含氧化合物三类成分组成。其中单萜烯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以d-柠檬烯为主要成分。其他还有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γ-松油烯、β-月桂烯、α-蒎烯、异松油烯等组成。多位学者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指纹图谱[10-11]、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12-15],比较新会陈皮与其他产地的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均得出柠檬烯是陈皮均有的主要挥发油成分,但新会陈皮中有一个显著高于其他产地的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成分,可以将新会陈皮显著地与其他产地陈皮区分开来。还有学者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15-18]和GC-MS指纹图谱[19]在对比不同贮藏年限新会陈皮挥发油中,发现新会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基本一致,但含量上差异显著。随着贮藏年限的延长,新会陈皮中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17]、总含氧化合物的含量降低, 但松油醇和芳樟醇明显增多[18],总单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有所升高[16],其他主要挥发油的含量并未降低。黄少宏等[20]还对比不同采收期所制成的新会陈皮药材,发现药材中挥发油的含量在9、10月份较高。
1.1.2 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是陈皮的又一主要有效成分,其中二氢黄酮苷类成分主要包括橙皮苷、柚皮苷等,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主要包括橘皮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等。许多学者对不同贮藏年份的新会陈皮进行黄酮含量的对比,大多认为随着贮藏时间的增长,新会陈皮中总黄酮的含量也随之递增,具体表现为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3]的含量增加[20-21]。而段庆等[22]则通过实验发现除橙皮苷的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外,川陈皮素、橘皮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的含量有减少的趋势。张怀等[23]认为陈皮中这三种黄酮类化合物性质较稳定,得出陈化年份和陈化方式等因素对其黄酮的含量影响不大的结论。有学者在对比新会陈皮和非新会陈皮多甲氧基黄酮的含量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罗琥捷等[24]认为新会陈皮多甲氧基黄酮含量高于非新会陈皮(但无相关的非新会陈皮的具体产地信息等),而更多学者实验发现新会陈皮的多氧基黄酮的含量并非最高,如邹士玉等[25]采用高效液相法处理得到广西产地的陈皮多甲氧基黄酮的含量是新会陈皮多氧基黄酮的含量的两倍;郑国栋等[26]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即新会陈皮的黄酮含量并非最高,其橙皮苷的含量低于广东高要和龙门这两个产地,且新会陈皮中川陈皮素、橘皮素的含量为黄酮类成分中较高的两类。杨秀娟等[27]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同样显示黄酮类成分中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含量较高。
1.2 普洱茶的活性成分
1.2.1 挥发性成分
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陈香”是普洱熟茶香气品质最主要的特征。现在已有研究表明普洱茶在香气成分上主要以杂氧化合物和醇类为主,还有一些碳氢化合物、醛类、酮类和酯类[28]。张晨霞[29]研究发现不同产茶区的普洱生茶样品呈现明显的分离趋势;有33种香气成分对不同产茶区普洱生茶样品区分起主要作用(VIP>1),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主要为甲氧基苯类、酮类、酯类和醇类物质。陈保等[30]发现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含量变化明显,具体表现在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波动,酮类、酯类和碳氢化合物的含量逐渐降低,酚类和甲氧基苯类化合物的含量逐渐增高。王秋霜等[31]对比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发现具有愉快的木香、陈香等物质如雪松醇、α-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的含量显著增加;而具有花香的物质如芳樟醇、水杨酸甲酯、壬醛等出现降低趋势,据此推测陈年普洱茶特征“陈香”的物质基础主要具有愉快木香、陈香气味的芳香物质。
1.2.2 生物碱
咖啡碱是茶叶中含量最高的生物碱,也是茶叶中重要的滋味物质,其与茶黄素以氢键缔合后形成复合物,具有鲜爽味,被看作是影响茶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关于咖啡碱的研究相对较少,梁名志等[32]发现在普洱茶渥堆发酵的过程中,咖啡碱含量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微生物在其中发挥主要的作用。马存强等[33]研究发现,在一定底物浓度下,加入聚多曲霉,咖啡碱的降解率可达到90%以上,且一半以上的咖啡碱转化为茶碱,认为聚多曲霉是一株有效的转化茶碱的菌株。郑城钦等[34]也认为在普洱茶发酵中聚多曲霉为咖啡碱降解的优势菌株,并具有将咖啡碱转化为茶碱的潜在能力。李雪玲等[35]实验表明:以顶头孢霉作为优势菌株和黑曲霉进行组合发酵,发酵后茶样中的咖啡碱含量最高。
1.2.3 茶多酚
茶多酚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的重要活性物质,可使茶汤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有学者对比不同发酵年限和不同产区的普洱茶的茶多酚含量,结果表明普洱茶中茶多酚的含量随着发酵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减小[36-37],且口感由苦涩转化为醇和,清新茶香减弱,陈香增强[38]。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占茶多酚含量的60%~80%。李雪玲等[35]使用黑曲霉与顶头孢霉菌株接种和发酵普洱茶。发现发酵4周后,优先接种顶头孢霉菌株的茶样中儿茶素成分含量均明显比其他组的茶样高。吴恩凯等[39]发现以水提醇沉法,用塔宾曲霉液态发酵普洱茶粉所产普洱熟茶中提取出总儿茶素显著高于传统固态发酵工艺所产的普洱熟茶。王秋霜等[31]对比不同贮藏年份的普洱茶发现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普洱茶中儿茶素总体出现降低趋势。高力等[40]研究不同储存时间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儿茶素总量,结果表明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儿茶素含量排序均是ECG>EGCG>EC>EGC。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不管是生茶还是熟茶,其儿茶素含量都有明显下降,同王秋霜等[31]的研究一致。吕海鹏等[41]用HPLC等方法查明了普洱茶中重要呈味化合物的含量水平,结果普洱茶中的儿茶素成分以简单儿茶素为主,并且采用滋味感官审评得分以及电子舌技术分析得到EC、EGCG以及儿茶素总量的含量是三种主要影响普洱茶滋味品质得分的因素。
1.3 新会柑普茶的活性成分
1.3.1 挥发性成分
肖遂等[42]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的技术对比普洱生茶、柑皮、新会柑普茶、新会柑普茶内茶和新会柑普茶外皮的香气成分。发现新会柑普茶的香气成分比例相比普洱生茶和柑皮更加丰富均衡,柑普茶中醇类、酚类、酮类、氮氧化合物类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样品,但也有相对含量显著降低的香气成分如烯烃类的柠檬烯和萜品烯,并认为这一结果有利于新会柑普茶香气品质最终的形成;还发现了柑普茶还新生成了一组香气成分(占总含量的31%),为新会柑普茶提供了不同于普洱生茶的独特香味品质。江津津等[43]用气相离子迁移谱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比分析不同种类柑普茶样品的挥发性风味,发现3种柑普茶(小青柑、青柑、二红柑)中的挥发性成分以酯类、醇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柠檬烯、2-(甲基氨基)-苯甲酸甲酯、N-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得出其香气成分来自柑普茶的柑皮和普洱熟茶,兼备二者的香气特征的结果,且其特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随新会柑的成熟期不同而不同,如有些物质含量随着柑皮的生长期的增加逐渐增多,如2-己烯-1-醇、苯乙醛等。
关于新会柑普茶除了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较多外,其他活性成分的研究甚少。今后可研究不同储藏方式及时间对新会柑普茶的黄酮类、生物碱、茶多酚等成分的含量的影响,得出适合新会柑普茶的储藏条件。
2 保健功效
2.1 新会陈皮的保健功效
2.1.1 抗氧化
刘丽娜等[3]对比不同贮藏年份的新会陈皮中黄酮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得出随着陈皮贮藏时间的延长,其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崔佳韵[4]认为新会陈皮的挥发油具有清除和还原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
2.1.2 杀菌消炎
段庆[10]通过构建炎症模型的方法测定提取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发现11种新会陈皮的提取物的抗炎活性均表现良好,且其抗炎活性的作用效果与川陈皮素的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钟桂云等[44]测定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杀菌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新会陈皮黄酮类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和抗肿瘤活性。
2.1.3 其他
罗琥捷等[1]观察对比不同产地的广陈皮,发现新会陈皮具有祛痰、理气的功效,且其功效显著优于其他产地的陈皮。祁云龙等[45]研究发现川陈皮素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高NO和PGI2的含量,使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下降。川陈皮素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或可作为治疗高血压的潜在药物之一。何占坤等[46]研究发现陈皮有效提取物对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肠平滑肌收缩活动有不同程度的调节功能。傅曼琴等[2]实验发现黄酮类化合物,特别是多氧基黄酮类化合物,有显著的促消化作用,具体表现为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增强肠蠕动。
2.2 普洱茶的保健功效
2.2.1 降脂
邵宛芳等[7]研究发现普洱茶有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和预防大鼠脂肪肝的变性。熊昌云等[8]通过肥胖模型组比较得出普洱生茶和熟茶均对肥胖大鼠体重增加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即普洱茶能显著改善大鼠的各项肥胖指标,且7年普洱熟茶>7年普洱生茶>2年普洱生茶的结果。
2.2.2 保护肾脏
刘洪娟等[47]研究得出一定浓度的普洱茶可以起到促进排铅的效果,能减少铅暴露所致MG的过量累积,AGEs形成的减少,NFκB磷酸化的减少,TNF-α、1L-1β的量降低,炎症损伤程度的减轻,最终达到保护肾脏的效果。Wang等[48]研究表明,普洱茶可减弱由亚慢性的3-甲基-2-喹恶啉苯乙烯酮-1,4-二氧化物诱导的肾功能不全的SD大鼠的DNA氧化损伤和氧化应激。
2.3 新会柑普茶的保健功效
2.3.1 抗氧化、抗肿瘤
对于新会柑普茶的保健功效的研究非常有限。张燕等[5]发现新会柑普茶有优于阿卡波糖的降糖能力和有较好的抗氧化功效,具体表现为其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高于阿卡波糖以及具有清除DPPH和 ABTS自由基的能力。吕平等[6]研究表明,柑普茶分离所得的陈皮和普洱茶中都含有丰富的黄酮,抗氧化功效均优于VC且各组自由基清除率试验表明陈皮总黄酮与普洱茶总黄酮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俞乐安等[42]研究发现新会柑普茶对HepG2与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有明显的抗增殖作用,并推测其显著功效可能源于柑橘皮水溶性物质中多甲氧基黄酮与普洱茶内的酚类物质的协同作用。
之后对于新会柑普茶的保健功效的研究可从已实验证得新会陈皮及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切入,探究柑普茶是否均具有新会陈皮和普洱茶二者的保健功效,是单独作用还是二者协同作用以及不同贮藏年份对功效的影响等。
3 结语
新会柑普茶作为一种新型茶类,结合了两种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采用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的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加工茶叶,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总结了柑普茶中新会陈皮的挥发性油和黄酮,普洱茶中的香气成分、咖啡碱和茶多酚以及新会柑普茶的挥发性物质这几类主要活性物质,以及列举了新会陈皮,普洱茶和新会柑普茶三者的保健功效,以期为新会柑普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新会柑普茶的挥发油、黄酮、香气成分、茶多酚可能也会同新会陈皮和普洱茶一样,易被生产工艺及存贮过程中相互作用影响。目前还未有较优化新会柑普茶的生产工艺的研究或不同贮藏条件对新会柑普茶活性物质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因此,今后还需采用更全面、更科学的方法深入对新会柑普茶这些活性物质进行研究,探索更优化的生产工艺以及良好的贮藏条件。保健功效方面,可从柑普茶是否均具有新会陈皮和普洱茶的二者的保健功效,是单独作用还是二者协同作用以及不同贮藏年份对功效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
[1] 罗琥捷,罗美霞,杨宜婷,等.不同产地广陈皮水提物的祛痰、理气功效比较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5):48-50.
[2] 傅曼琴,肖更生,吴继军,等.广陈皮促消化功能物质基础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8,18(1):56-64.
[3] 刘丽娜,徐玉娟,肖更生,等.不同年份陈皮黄酮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评价[J].南方农业学报,2020,51(3):623-629.
[4] 崔佳韵,梁建芬.不同年份新会陈皮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评价[J].食品科技,2019,44(1):98-102.
[5] 张燕,余根益,高敏,等.4种茶的多酚含量、抗氧化性及抑制α-淀粉酶活性的比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79-83.
[6] 吕平,潘思轶.陈皮与普洱茶总黄酮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3):59-64.
[7] 江新凤,邵宛芳,刘彩霞.普洱茶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研究[J].蚕桑茶叶通讯,2013,(2):29-32.
[8] 熊昌云,杨彬,彭远菊,等.普洱茶抑肥降脂作用比较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8,31(5):1058-1062.
[9] 黄伟亮.柑普茶历史文化探微——从一首新会童谣说起[J].农业考古,2016(5):27-32.
[10] 段庆.不同年份、产地的陈皮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D].江门:五邑大学,2019.
[11] 周欣,黄庆华,廖素媚,等.不同产地陈皮挥发油的对比分析[J].今日药学,2009,19(4):43-45.
[12] 杨元丰,皮达,刘鑫,等.《中国药典》中四个品种来源的陈皮挥发油GC-MS分析比较[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6):77-81.
[13] 胡继藤,唐铁鑫,刘韬,等.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不同产地与种源陈皮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7):1665-1667.
[14] 陈彤,曹庸,刘飞,等.GC-MS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产地陈皮挥发油的质量[J].现代食品科技,2017,33(2):217-222.
[15] 欧小群,王瑾,李鹏,等.广陈皮及其近缘品种挥发油成分的比较[J].中成药,2015,37(2):364-370.
[16] 王坚,陈鸿平,刘友平,等.不同贮藏年限新会陈皮挥发油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2):2831-2834.
[17] 胡继藤,赵志敏,唐铁鑫,等.不同贮藏年份新会陈皮中挥发性成分含量变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9):62-65.
[18] 梁天一,杨娟,董浩,等.基于GC-IMS技术鉴别不同年份新会陈皮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J].中国调味品,2020,45(4):168-173.
[19] 周欣,黄庆华,莫云燕,等.GC/MS对不同年份新会陈皮挥发油的分析[J].中药材,2009,32(1):24-26.
[20] 黄少宏,梁惠明,彭敏,等.新会陈皮含量测定研究[J].食品与药品,2016,18(3):195-198.
[21] 林林,林子夏,莫云燕,等.不同年份新会陈皮总黄酮及橙皮苷含量动态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432-1433.
[22] 段庆,唐小丹,郑希,等.新会陈皮提取物中四种黄酮成分含量测定及其抗炎活性研究[J].现代食品,2019(11):156-162.
[23] 张怀,陈明权,农根林,等.新会陈皮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1):120-124.
[24] 罗琥捷,刘硕,杨宜婷.不同产地陈皮多甲氧基黄酮含量及祛痰、理气功效比较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5):38-40.
[25] 邹士玉,吴成顺,刘飞,等.不同产地陈皮油中3种多甲氧基黄酮含量及香气成分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2):79-85.
[26] 郑国栋,蒋林,杨得坡,等.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广陈皮中5种活性黄酮成分[J].中草药,2010(4):652-655.
[27] 杨秀娟,巢颖欣,蔡轶,等.新会陈皮化学成分的综合分析测定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4):348-352.
[28] 孙振杰,王梦馨,崔林,等.普洱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2020,47(1):13-19.
[29] 张晨霞,王国成,王超,等.普洱市不同产茶区普洱生茶香气成分差异性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177-184.
[30] 陈保,满红平,姜东华,等.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变化[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6):2191-2198.
[31] 王秋霜,吴华玲,凌彩金,等.普洱茶理化品质及特征“陈香”物质基础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7,38(5):308-314.
[32] 梁名志,夏丽飞,陈林波,等.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10): 321-325.
[33] 马存强,王洪振,周斌星,等.普洱茶固态发酵中转化咖啡碱为茶碱菌株的鉴定与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8,39 (15):119-124.
[34] 郑城钦,马存强,张正艳,等.茶叶微生物固态发酵中咖啡碱降解途径初探[J].茶叶科学,2020,40(3):386-396.
[35] 李雪玲,陈华红,王建文,等.黑曲霉与顶头孢霉菌株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技,2020,45(1):121-127.
[36] 林佳俊,吴冬凡,冯嘉伟.普洱茶茶多酚的含量测定[J].广东化工工,2019,46 (24):16-17+31.
[37] 赵艳,白玉艳,王白娟.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茶多酚含量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1):131-134.
[38] 邹斌.不同年份普洱茶品质比较研究[J].广东茶业,2019(6):16-23.
[39] 吴恩凯,王秋萍,龚加顺,等.发酵方法对普洱茶茶褐素样品组成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9,40(4):215-221.
[40] 高力,刘通讯.不同年份普洱茶儿茶素等组成及含量变化研究[J].食品工业,2013,34(8):175-178.
[41] 吕海鹏,张悦,杨停,等.普洱茶滋味品质化学成分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2(2):178-183.
[42] 俞乐安,肖遂,黄亚辉,等.柑普提取物对HepG2和SGC-7901肿瘤细胞系的抗增殖作用[J].现代食品科技,2020,36(7):42-49.
[43] 江津津,谢佩桦,任芳,等.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新会柑普茶的风味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2):214-220.
[44] 钟桂云,郑晓瑞.新会陈皮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杀菌抗肿瘤活性研究[J].云南化工,2020,47(8):65-66.
[45] 祁云龙,李淑珍,朱大岭.川陈皮素对高血压大鼠的血压调节作用及机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9,53(1):35-38+43.
[46] 何占坤,张国梁,唐方,等.陈皮、藿香不同提取物对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肠平滑肌收缩活动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7,45(11):1175-1179.
[47] 刘洪娟,吕翠,刘晓丽,等.普洱茶对慢性铅暴露致肾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茶叶科学,2014,34(5):442-450.
[48] WANG D,LUO X,ZHONG Y,et al. Pu-erh black tea extract supplementation attenuates the oxidative DNA damage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Sprague-Dawley ra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induced by subchronic 3-methyl-2-quinoxalin benzenevinylketo-1,4-dioxide exposure.[J].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published for the British Industrial Biological Research Association,2012,50(2):147-154.
S571.1
B
1006-5768(2021)04-156-005
2020-11-02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没专项资金(2019KJ125);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单丛茶生态救培优质加工及品牌包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国际合作项目“老挝古茶树资源原保护、评价及利用”(F19171)
黄维(1999-),女,本科生,研究方向为茶叶加工,Email:weihuang0521@qq.com。
通讯作者:郑鹏(1986-),男,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茶树栽培,Email:zhengp@scau.edu.cn。
(责任编辑:徐千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