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观的内涵意蕴和时代价值 *
2021-12-06潘金刚
李 苏,潘金刚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接续奋斗。[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曾多次就如何认识青年、如何教育引导青年、如何发挥青年作用、如何做好青年工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引起全社会对青年成长成才问题的关注,为新时代青年健康成长指明了正确道路,为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在关于青年的系列重要讲话和给青年的回信中,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青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于艰苦奋斗、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不负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
一、习近平青年观的逻辑来源
(一)理论逻辑:习近平青年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和毛泽东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虽然没有对青年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论述,但是他们在多部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青年思想,十分重视青年的成长与发展。18世纪产业革命后,具有现代意义的群体——“青年”逐步形成。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由此萌芽,在《不列颠工厂工业的状况》和《工人阶级状况》等多部手稿中控诉资本家雇佣童工的行为,提出社会应当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健康问题;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文章中强调:“工人阶级的未来,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在于正在成长的下一代的教育。[2]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明青年学子要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奋斗的职业”[3]。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的摆脱任何剥削、压迫,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4]强调无产阶级要敢于同一切剥削作斗争,教诲青年认识世界不是目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并提出“全面发展的人”的理论,关键在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关注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从第一代领导集体来看,毛泽东青年观影响深远,大多体现在他的著作和诗歌中,其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前,这一阶段由于国家和民族处于持久的苦难中,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充满热血,求学刻苦,对国家的未来深感忧虑。在1915年袁世凯政府承认耻辱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出后,毛泽东感叹道:“何以报仇,在我学子。”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共一大的召开,毛泽东青年观得以确立,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并号召广大青年要敢为人先、不怕牺牲、求真务实,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密切联系群众。第三,新中国成立后,此时毛泽东的青年观逐渐成熟并影响深远。他提出了青年人朝阳说,并强调青年要学马列、懂技术、精业务,努力成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一员,并开展青年人扫盲运动,为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的奋斗史,无数青年的共同努力成就了如今的辉煌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时,13名平均年龄27岁,最小年龄只有19岁的代表在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个小船上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其他国家共产党的产生有很大的背景差异,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初步传入中国,工人阶级力量薄弱,共产国际的帮助很大,一些国外的学者企图用党组织基础薄弱这一点来论证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偶然性,五四进步社团的出现直接打破了这种可笑的质疑。可以说,五四进步社团和早期的共产主义组织是一体的,后来的新青社和新民会的出现,影响了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等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家,一些进步的社团刊物如《新青年》《东方杂志》《星期评论》等同各种伪马克思主义的作斗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5],证明了共产国际的“助产婆”作用,坚定了人们的无产阶级立场。正是由于这些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出现,为各种思想辩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有利的回击了共产党产生的“外力论”,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同各种机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的界限。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无数敢于牺牲的共产党员用生命书写的,中国共产党员仿佛是天生的革命者,他们不怕牺牲,不怕吃苦,斗争是他们骨子里的信念。
(三)实践逻辑:七年知青经历是总书记青年观的雏形萌芽
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踏上了他的知青岁月,来到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一步步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与当地农民从不熟悉到互相信任,磨练了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靠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尽管条件恶劣,拥有强烈进取心的他还是没有忘记读书思考。后来当选村支书的时候,群众工作多而杂,磨练了他求真务实的精神。用习总书记自己的话来说,那个时候的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农民,七年的知青生活扣好了他人生的第一粒扣子。[6]他在回想到这段经历时曾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感到迷惘;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7]青年习近平把艰难困苦当作青春的磨刀石,进取和乐观成了影响他一辈子的财富。七年的知青岁月,练就了一个有追求,能吃苦,爱学习,办实事,敢担当的先进青年,为青年一代提供了一部生动励志的活教材。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与青年学子谈奋斗、谈自强、谈吃苦,总是能引起青年学子的广泛共鸣,这种共鸣,源于理解、源于生活。
二、习近平青年观的内涵意蕴
(一)爱国是前提:奠定新时代青年成才之基
习总书记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8]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爱国主义的内涵也是不同的。古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到了近代,当山河破碎、国难当头,又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进入新时代,我们从深重苦难的旧中国走过来,爱国主义的内涵,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一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新时代的青年不仅要有对本国制度的认同感,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更要努力学习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反对个人主义,抵制狭隘民族主义。特别是青年群体的价值观正面临着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侵蚀,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自由化思潮仍旧存在,要让青年自觉践行爱国主义,学校教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引导青年把人生理想与贡献国家发展融合起来,学好本领、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二)求是是原则:促进新时代青年练就本领
求是是一种追求真理的信仰,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对于青年来说,实事求是有着多重内涵。第一,实事求是意味着正确认识自己,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不因别人的夸赞而骄傲,不因别人的诋毁而自卑。青年时期总是存在理想与能力不匹配的矛盾,但是青年却是最富有朝气、最具有潜力的。只有在认识自我的前提下,了解自己的能力、智力、性格等等,才能达到超越自我的目的。正如李大钊所说:“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第二,实事求是意味着学以致用。理论上学到的东西往往掺杂水分,只有当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蒸发多余的水分,抽取出真正需要的东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快餐式服务日益盛行,利益的驱使促使部分青年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偏于浮躁。信息时代,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到各种“新事物”,青年应当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近水方知鱼性,近山当识鸟音。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新时代的青年要秉持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精神,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掌握真本领,学会真知识。青年一代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敢于练就本领的追求和不怕困难的勇气,自觉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奉献一份力量。
(三)创新是方向:引领新时代青年突破自我
创新有两层要义,第一层是指新,即新想法新事物。第二层意思是指先,即敢为人先。从哲学的层面来说,创新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在承认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创造出新的观念、技术、产品等的社会实践活动。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驱动和进步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9]机遇向来只会眷顾那些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人。当前,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发展追求的不仅是速度上的快,更是效率上的提升。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实矛盾依旧存在,这个矛盾把对人才的要求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习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10]青年人是朝气蓬勃的,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喜欢尝试新事物,具有能够创新的能力和潜力。社会正在努力为年轻人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人才激励制度,提高高素质人才薪资待遇等。各地高校也应当及时更新培养目标,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拒绝固化、老旧的思维。
(四)斗争是关键:激励新时代青年勇于开拓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除原始社会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4]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斗争的本质就是认识和解决矛盾,推动事物不断发展。斗争精神就是面对矛盾时,敢于分析矛盾,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从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看,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最明显的体现在近代史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实现解放、中华儿女实现自由的苦难辉煌史。面临经济上的匮乏、政治上的控制、土地上的侵占、文化上的破坏,中华儿女还是站了起来;从马克思的人生轨迹来看,马克思的一生颠沛流离,致力于改造一个充满压迫、充满剥削的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一个有自由、有爱的共产主义新世界。恩格斯说过,“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11];进入新时代,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的圆满收官,绝对贫困的消除,是我们党同长期贫困作的斗争。减少出行、在家隔离是广大人民同新冠肺炎疫情作的斗争。当代青年要继承弘扬斗争精神,与各类风险挑战作斗争、与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与一切矛盾问题作斗争。
三、习近平青年观的时代价值
(一)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有担当
习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12]当代青年要认准社会主义旗帜,勇敢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一百多年前,在中华民族遭受苦难之际,一群敢于担当的青年挺身而出,举全国之力,寻找变革社会的良方。这种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一百多年后的抗“疫”斗争中,我们看见还是孩子的90后,换了一身衣服,悄悄变成了战士。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敢于担当,把青春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历史证明,在不同的时代,青年始终是历史转折的催化剂,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今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投身基层,与普通群众零距离接触,在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同时,用自己的才能造福一方百姓,这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中国梦是人民幸福的梦,更是无数青年的梦累积而成,青年一代要开拓进取,自觉担当起家庭的责任和时代的使命,始终保持越是艰难越要上的勇气,争做时代先锋。
(二)确立了新时代青年的教育方向:有理想
第一,当前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受到各种各样文化思潮的冲击。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唯西方论等价值观念依旧存在。由于青年的价值观正在形成期,易受动摇,要加强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第二,青年的理想信念要和国家紧密相连,要培养学生的大国观念和集体意识,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树立大局意识,为祖国需要和人民利益而奋斗,在奉献中寻找人生的意义。第三,要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理想是人生的船帆,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颜色。理想指引方向,信念提供动力。青年有理想,才能经得起生活的各种考验,才能遇挫而不气馁,失败而不落寞。用总书记的话说,就是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把握上。这样,一个国家才能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奋发向上的动力。
(三)指明了新时代青年的成长目标:有本领
做新时代的青年,首要任务是找准自身定位,认真审视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脱颖而出,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新时代的青年,重要任务是充实自己,把学习作为重中之重,在充实自己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感悟真理;做新时代的青年必要任务是融入社会,能够自觉将个人融入社会发展。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奋斗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才干成为青春前行的底气。历史的潮流中,一代一代的中国青年前仆后继做时代的开拓者、奋进者,才造就了今天崭新的中国。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时代在进步,青年施展才华的舞台更加广阔。新时代的青年要不断加强学习,在精力充沛、头脑灵活的黄金时期,努力增知识、长才干。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让扎实理论知识作为自己强有力的后盾,在实践中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