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与发展
2021-12-06诸玲
诸玲
(安徽省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安徽滁州 239071)
1 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优势
1.1 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目前,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市场,我国也在进行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传统林业育苗需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开展相关工作,因此极易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诸如自然环境、水分、光照、积温等,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种子不能发芽、幼苗不能生长的情况,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幼苗死亡。同时,采取无纺布容器育苗方式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来帮助种子发芽、幼苗生长,且能够人为的对环境中的温度、光照与水分等进行科学的调节与控制,以此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因外界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为幼苗生长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还能够充分保证林业育苗的工作质量[3]。
1.2 提高育苗工作的机械化程度
传统林业育苗工作主要在于手工作业,而育苗无法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也不能保证育苗效率。在开展育苗工作时所选择的容器容量一致、大小相同,且可以利用机械开展一系列工作,诸如填充基土、种植种子、补给水分等,以此可以帮助育苗人员降低工作强度,高效开展育苗工作。同时,采用机械化的育苗方式能够更好地开展选育工作,及时剔除那些质量差的种子,提供统一的生长环境来帮助种子发芽,从而充分保证幼苗质量。
1.3 苗木规格统一,方便移栽后的管理
无纺布容器育苗多在大棚或室内开展,育苗环境中的温度、湿度都是通过人为手段进行控制,因此可以在相同环境中来保证同一批育苗种子发芽生长,为实现苗木规格的统一性就需要控制苗木的基础条件,以此可以在苗木移植栽培过程中实现统一管理,这对于提高苗木移植的成活率和实现良好生长至关重要。同时,在无纺布容器育苗中一般会按照1 个育苗坑播种1 粒种子的方式,由此可以改变1 个育苗坑种植多粒种子的情况,这对于提高种子利用率和林业经费的使用效率都非常有帮助。
1.4 采用营养土种植,充分满足育苗需求
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在培育苗种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的是营养土壤,一般情况下需要按照一定要求来选择营养土壤,要求水分含量充足,能够满足育苗过程中的幼苗生长需求[4]。
1.5 脱离季节变换的影响
由于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的开展一般在日光温室或大棚中,与露天育苗环境相比可以免受温度或大气条件的限制,以此可以免受季节变换的影响。同时,方便管理,可以实现林业全年化生产,还能够有效延长造林时间。实践证明,在同等时间内通过采用这项技术,可以极大提高林木存活率。所以不论外界气温如何变化,都不会对大棚和温室中的育苗造成任何影响,因此容器育苗的方式也会进一步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1.6 根部保护提升育苗成活率。
利用容器育苗保障幼苗的根部不受不利影响,在容器中进行幼苗根部保护工作可以让幼苗根部在容器内生长而不受任何外界的打扰和伤害,因此使得幼苗的存活率大大提升。
2 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在薄壳山核桃培育中的应用
薄壳山核桃,是世界著名干果、高档木本油料、优质硬阔木材树种,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身,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发展迅速。由于造林多采用裸根苗,成活率低、缓苗期长,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为破解难题,我们尝试应用纺布容器育苗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
2.1 育苗
2.1.1 圃地选择、整地、作床
圃地宜选择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排灌便利的沙壤土和结构较好的黏土地块,土壤干旱贫瘠,土层浅薄的地块不宜选作育苗地。育苗用地要于前一年12 月前后进行深翻处理,深度达40cm 以上,经冬季雨淋霜冻后,于翌年春2—3 月每亩施3000~5000kg 腐熟农家肥,并施入辛硫磷1kg/亩,再翻耕细整一次,并清除草根、石块。床面宽100~120cm,步道宽40~50cm,长度随地形而定。床面高出步道15~25cm。沙壤土稍低,粘土稍高,床的两侧应拍实与地面的夹角应小于60°。
2.1.2 种子处理及催芽
种子粒选后,进行表面消毒,用5000 倍的高锰酸钾液浸泡1~2h,然后用清水冲洗。采取层积沙藏催芽处理,在室外向阳处,选择地势较高,可排水的地方用砖块砌池子,池底部铺一层砖,池宽80cm,深60~80cm,长度因地而定。将晾干的种子与洁净的河沙(河沙湿度要求可握成团,松手即散)按1:3 的比例充分混合,均匀地放入池内,厚度50~70cm,上面再加盖10cm 厚湿沙。池内每隔80cm 插一束秸秆通气,并加盖农膜催芽。层积期间要经常观察,防止霉烂,沙干时要适时喷水。等胚根长到1cm 左右时,即可把长出胚根和露白裂嘴的种子挑出播种,剩余的种子再按上述方法继续沙藏,反复进行,直到无露白裂嘴的种子。
2.1.3 营养土配置
本着就地取材、就近配置的原则,按照园土6 份、沙土2 份、腐殖质2 份的比例,混合均匀备用。
2.1.4 无纺布容器选择、灌装及摆放
无纺布容器选择由无纺布材料(规格为80~100g/m2)制成的圆筒形容器,容器底部为折边式。容器直径为20cm,高度为25cm。营养土灌装要松紧适当、营养土距容器袋上口1cm。然后整齐摆放,摆放一定长度后留40cm 宽步道。
2.1.5 播种及田间管理
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即可播种。点播,播种时有胚根的种子胚根朝下;裂口露白的种子平放,种尖朝向一致;播种深度为5~7cm,覆土后浇水。
2.1.6 田间管理
播种后,及时拔除容器内的杂草,并经常检查容器内土壤水分状况,如遇干旱,及时浇水保湿,雨天积水及时排出。加强水肥管理,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结合浇水叶面追施尿素,浓度为0.1%~0.2%;生长后期,增加磷、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追肥宜在傍晚,叶面追肥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幼苗叶面。同时,适时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2.2 造林
2.2.1 造林地选择
薄壳山核桃是深根性高大乔木树种,造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在80cm 以上,土质疏松湿润,pH 为7 左右的平地、丘陵或缓坡上种植,也可选在冲积盆地、塘边、堤岸栽植。
2.2.2 整地、施基肥
在造林前一个月完成,用大型挖机全垦土地深80cm 以上。按株行距4m×8m 挖穴,穴规格不低于1m×1m×1m。挖穴后每穴施腐熟农家肥40~50kg,与表土充分混匀,回填穴内,再填入心土,至高出地面15~20cm。
2.2.3 起苗、运输
苗木完全休眠时即可起苗,要求在起苗一周前浇一次水。保湿运输。
2.2.4 栽植
栽植时间原则上休眠期都可栽植,皖东以当年晚秋至翌年2月雨后栽植最好。适当浅载,栽植深度超过原土痕2~3cm 即可。栽植当天一定要浇透定根水,第二天再浇一次,浇完后覆盖一层细土。将树盘周围培成馒头形,高30cm 左右,然后在根部覆盖1米见方地膜,用土压好。
2.2.5 抚育管理
薄壳山核桃行间距较大,苗木栽植后,极易生长杂草,每年应适时开展除草松土2~3 次,亦可实施林粮间作,以耕代扶。由于薄壳山核桃是喜水树种,水对它极为重要,因此在干旱季节,每10d 左右就要浇一次水。新栽植的薄壳山核桃苗因当年根系在恢复期,又施足基肥,所以一般当年不追肥,以后2~3 年在生长期每株可追施复合肥0.5kg 左右。
2.2.6 有害生物防治
危害薄壳山核桃的有害生物较少,在做好监测的基础上,可灵活运用人工摘除、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控。
3 容器育苗的发展前景
(1)专业化趋势,容器育苗本身具有复杂性特点,育苗步骤是比较多的,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育苗工作。
(2)规模化趋势。容器育苗技术虽然投入较大,但目前还未形成规模,随着技术广泛的推广,要进行大棚的建设。容器培育要对光照与温度做出调整,规模化是容器育苗的必然趋势。
(3)标准化趋势。要对容器育苗的适应性进行提高,以此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确保容器育苗符合地方环境特点。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推广与应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更好地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有必要加大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并不断总结、完善,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容器育苗的优势,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