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迁徙途中的保护问题探讨
2021-12-06王杰
王杰
(山西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西大同 037000)
我国地域辽阔、具有繁杂的地形地势,自然气候环境多样,为候鸟的生存提供良好条件。但是,候鸟迁徙面临多种威胁因素,严重影响其迁徙安全,需要合理规划管理,保障候鸟迁徙通道及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生存,促进候鸟数量增长,同时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1 我国候鸟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候鸟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具有多样化的气候环境,地域辽阔,有利于候鸟健康生存繁衍,为它们的自然进化提供优越条件。我国鸟类繁多,如大天鹅、黑鹳等多种鸟类成为我国重点保护动物。候鸟具有迁移习性,我们需要对候鸟迁徙途中面临的保护问题和威胁因素进行全面综合性考量,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有效维护自然生态安全,发扬生态文化,加强疫病防控力度,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进步发展[1]。
候鸟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每年繁殖地和越冬地的迁徙习性。我国不断对鸟类迁徙进行科研监测等相关工作,对候鸟迁徙的通道停歇地点进行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候鸟大多时间在春季和秋季进行繁殖地和过冬地的迁徙,在迁徙途中选择一定的位置停歇,进行自身身体能量的补充,恢复体力。候鸟在迁移途中经过迁徙通道及栖息地,对候鸟迁徙通道及栖息、越冬地等完整的路线进行有效保护,同时对数量大、种类多的候鸟、濒危候鸟等鸟类,制定保护措施,加大保护落实管理力度。
2 候鸟迁徙中保护现状
我国对候鸟迁徙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具有正确认知,同时给予足够重视,不断加大对候鸟等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维护自然生态安全。我国制定鸟类等野生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将具体的候鸟野生动物物种纳入到保护范围之内,同时逐渐对候鸟等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在候鸟春季和秋季进行迁徙活动过程中,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集中相关力量开展候鸟迁移保护活动,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保护措施,开展候鸟迁徙保护的相关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我国候鸟保护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
现阶段,我国逐渐构建候鸟保护体系,对候鸟的迁徙通道、栖息地等安全进行有效维护。我国对候鸟的繁殖地、迁徙停歇地、越冬地等当作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重点保护对象。我国逐渐建立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建立基层保护驿站、湿地和森林公园等多种保护区对候鸟种群和栖息地加强保护[2]。
我国逐渐增加对候鸟保护程度,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候鸟保护力度,严格监督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禁止候鸟滥捕滥杀、非法经营现象的出现。我国各个层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将野生动物的保护当作日常工作重点,组织单位力量,在候鸟迁徙时期对重点地点加强巡查保护工作,同时对相关餐饮、野生动物商品、交通线路、出境口岸等相关重要地点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和整治。另外,相关执法管理部分开展相关候鸟专项保护活动,严厉打击捕猎和非法经营行为。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建立相应的候鸟保护举报渠道,提高候鸟保护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增强执法的形象力。
目前,我国候鸟保护逐渐扩大鸟类环志网络,对候鸟的迁移活动进行密切监测,同时关注候鸟种群的实际变化状态。我国不断增加专业鸟类环志机构,对候鸟种群变化动态、迁徙线路、重点停歇地点等相关基本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有利于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鸟类保护措施,同时对鸟类保护宣传教育、航空安全、医院疫病防控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我国对候鸟迁徙过程中进行保护并排除面临的威胁,积极开展保护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候鸟迁徙保护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增强社会大众的保护意识,充分发挥社会大众的集体力量,提升保护工作开展实际成效。我国各个地区相关部分坚持长期组织爱鸟周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加大鸟类保护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鸟类保护意识,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互联网等重要作用,对相关鸟类保护违法案例进行曝光,引导正向的舆论方向,发挥舆论监督力量。另外,我国在候鸟的重点栖息地,加强社区共建保护方式,增加本地公众的支持,积极参与到栖息地巡查保护和鸟类环志等工作中,共同努力为候鸟迁徙提供安全环境。
3 候鸟迁徙途中面临威胁
3.1 候鸟栖息地
目前因人类活动我国候鸟的栖息因人类活动逐渐呈现出缩减趋势,对候鸟生存繁衍产生严重影响。我国候鸟迁徙途中的停歇地等,受到填埋、水源紧缺、过度消耗等多方面的影响,逐渐缩减候鸟栖息地,甚至出现栖息地丧失的现象,严重制约候鸟的生存和种群扩大。我国部分候鸟种群数量、迁移活动面积、停留时间出现显著的变化,繁衍地丧失,造成候鸟种群不能继续生存繁衍,造成候鸟种群数量下降,如我国盐城不断围垦沿海滩涂,滩涂建鱼塘,减少了丹顶鹤的越冬栖息地,造成丹顶鹤种群数量减少[3]。但通过媒体曝光和国家政府主管部门的介入,已经逐渐好转,滩涂面积逐年增加。
3.2 自然环境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个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候鸟种群的栖息地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种植过程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农药和化肥,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对候鸟的生存繁衍产生直接影响。部分鸟类在生存繁衍过程中经常误食农药种子导致死亡。另外,我国工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增加“三废”的排放量,对自然水环境产生巨大改变,降低水体透明度,水环境污染严重,造成大量水生生物的死亡,降低候鸟栖息地的环境质量,减少候鸟食物,对候鸟的健康生长产生影响,不利于候鸟的生存繁衍。
3.3 非法捕猎
我国候鸟种类繁多,其繁殖地、迁徙停歇地等重要地点数量较多,分布面积比较广泛,增加候鸟迁徙途中保护工作的难度。我国部分候鸟迁徙重要地点缺乏专门保护机构,没有工作人员的专业巡查看护和候鸟迁徙状况检测。部分保护管理机构,自身缺乏专业人员、先进设施、充足资金,对候鸟迁徙途中的保护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对于候鸟繁殖地和栖息地出现突发事件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管理。因此,候鸟迁徙途中受到非法捕猎的严重影响,部分区域出现鸟类捕猎、捡鸟卵等现象,甚至出现不法分子在候鸟迁移时期采用大面积网捕、毒杀等手段进行违法作案,造成候鸟数量急剧减少,严重威胁濒临危险的候鸟种群安全。
4 候鸟迁徙途中保护措施
4.1 统筹规划、加大保护力度
我国对候鸟途中保护工作开展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对大规模聚集地、濒危候鸟迁徙重要地点优先关注,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候鸟受到伤害,尽可能消除候鸟迁徙途中遇到的威胁,保证其栖息地的安全稳定性。我国要加大基层管理力度,全面发挥自然保护区、鸟类环志站、疫源疫病防控站、保护机构等多方力量,增强候鸟保护效果,发挥各方的力量,积极参与到候鸟保护工作中,同时发动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对候鸟保护进行关注和监督管理,增强候鸟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候鸟迁徙途中的保护工作需要不断完善科学技术保障体系,增强鸟类环志、调研监测等基本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候鸟迁徙的动态和规律、以及面临的问题,采取针对性保护策略,引进先进保护理念,发挥新技术、科技的重要作用,提升候鸟迁徙保护管理水平。
4.2 增强自然环境保护
我国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增强自然环境的保护,通过多种方式,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现代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注重绿色种植、积极研究先进种植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农业种植中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产生污染,对候鸟的生存繁殖产生影响。另外,我国要加大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水和废物的排放管理力度,经过专业的处理进行安全排放,防止对自然环境和水环境造成污染,不断提升候鸟栖息地的质量,增加鸟类的食物生长量,进而有效保护候鸟健康生存繁衍。
4.3 完善保护执法队伍
我国各个层级的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完善保护执法队伍,对非法捕猎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对非法经营候鸟等相关违法行为进行严格巡查管理。同时,相关管理人员不断强化执法监管,加大候鸟保护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大众对候鸟保护的思想意识,创造出保护候鸟的良好环境,增强对候鸟迁徙途中重要地点的全方面保护。另外,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短视频软件等传播途径的重要作用,利用其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优势,加强候鸟保护的宣传,同时曝光非法捕猎、商业经营养殖候鸟案例,增强社会影响力,积极发动社会大众的集体力量,踊跃加入到候鸟保护监督工作中,严格禁止对候鸟非法捕猎的违法行为。
5 结语
候鸟迁徙途中面临多种威胁,需要我们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保证候鸟迁徙的安全。本文主要对我国候鸟状况和迁徙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候鸟迁徙中面临的威胁和统筹规划、加大保护力度、增强自然环境保护、完善保护执法队伍的措施,提高候鸟迁徙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