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生态旅游研究

2021-12-06于杰

花卉 2021年6期
关键词:保护地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

于杰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河北承德 067399)

0 引言

在当前建立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下,保护地碎片化、管理多头化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尚未厘清。根据《关于建立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国自然保护地将实现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向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转变,这势必对自然保护地内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产生巨大影响。环保督查制度的跟进,是将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的利用推向“风口浪尖”,激发了自然保护地内长期存在的保护与利用的冲突问题。在实施最严格保护的前提下,探究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缓解资源保护与利用间的冲突,是现阶段建立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迫切需要在新的体系下重构保护利用模式。

1 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定位和作用

1.1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之一

《总体方案》明确了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定位:“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因此,我国自然保护区提倡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不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游憩活动,即采用生态旅游的方式,通过较小范围的适度开发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保护。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强调“享用”是自然保护区的用途之一。如美国著名的黄石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初衷除了保护自然景观、自然历史遗迹以及野生动植物外,还为游客提供体验自然的场所。澳大利亚强调自然保护区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还要进行休闲娱乐、自然环境研究等活动。尽管各个国家、地区和科研人员对国家公园的理解和定义各不相同,但能够达成共识的是,开展绿色可持续的旅游活动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发挥其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生态旅游是解决保护与发展矛盾的最佳选择

自然保护区的内涵和发展理念决定了其建立并不意味着只是单纯把一块区域“圈起来”,不允许人类进入和生活,仅关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其更重要的目的是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保护区内自然资源利用方式主要有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直接利用包括矿产资源开采、水电资源开发、林产品利用、林下种植和养殖等,通过消耗生态系统产品的方式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矿产和水电资源开发活动会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干扰生态系统的平衡。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种植养殖或采摘、捕获等活动,也将侵占或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影响甚至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自然保护区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的要求不一致。生态旅游作为一种非消耗性资源利用方式,属于资源间接利用的一种,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在自然保护区中发展生态旅游,既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收益,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直接用于保护,或为依附于自然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生产生活的社区居民带来经济效益,又可以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的机会和场所,还可以通过生态旅游的形式在自然保护区中开展自然教育,使更多的民众真正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从而保护自然。因此,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资源利用形式,使得自然保护区兼具保护与发展成为可能,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2 生态旅游管理遵循的相关原则

2.1 运用生态学知识的原则

生态学主要研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关联,在此过程中必须利用生态学知识,而且生态学是生态旅游管理的基础。旅游本身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活动形式,在活动过程中难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生态旅游是一个极其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要合理运用生态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加强生态旅游管理。

2.2 运用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要想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证旅游、环境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当地群众构建一个旅游管理团队,进而实现资源管理的合理性,而不是只依靠国家相关部门。同时,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旅游可以产生很可观的收益,在群众的辅助下,可以更好地开展旅游业的生态管理。旅游企业一定要掌握相关的生态保护知识,对生态保护要有足够的重视,使每个员工都能自主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可以建立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更好地实现目标。此外,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为主,采用生态旅游管理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的保护措施。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法依然有不完善的地方,景点的人数越来越多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在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时,一定要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激发群众积极参与到自然环境保护中。

2.3 运用环境容纳量原则

生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游客的数量逐渐增加,这将直接给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的损坏和影响。针对此问题,必须遵循环境容纳量的原则,有效控制游客数量和环境容量,更好地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此外,自然环境是影响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自然环境的容纳量有一定限制,在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环境容纳量的问题,有效避免游客的数量过多带来其他的问题。例如由于游客数量过多导致交通拥堵甚至瘫痪,这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游客数量。只有控制游客的数量,才能尽可能保证环境的容纳量,从而更好地对生态旅游进行管理。

3 优化措施分析

3.1 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筹集相应的资金

目前,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都缺少建设资金。由于资金的长期匮乏,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各项设施建设及相关设备引进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使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受限。旅游管理方式相对落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生态旅游管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融资途径相对较多,有助于自然保护区的收益日益壮大。此外,一些人会因为个人原因对自然保护区进行投资,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态旅游的顺利开发。

3.2 建立利益主体权责明确的一体化资源利用机制

根据指导意见第十一条:“构建自然保护地分级管理体制,按照生态系统重要程度,将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划分为中央直接管理、中央地方共管、地方管理3 类。”因此,应建立利益主体权责明确的一体化资源利用机制。在中央层面,统筹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监督与考核,并对地方自然保护地给予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通过第三方统一的成本核算为自然保护地提供必要且合理的专项资金补助,同时对资金使用绩效进行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能。在地方层面,剥离地方政府对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权与经营权,由地方自然保护地机构统一管理,致力于公益服务,其经营权统一通过特许经营、拍卖等市场化竞争方式实现,发挥市场优胜劣汰优势,并适当向当地社区倾斜。同时赋予地方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统一的规划权、人事权、资金权、经营监管权、执法权等。其中,统一规划权是解决上位规划与下位规划、平行规划之间矛盾以及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统一人事权是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保障,统一资金权是地方机构独立运作的重要前提,统一经营监管权是提高旅游产品与服务质量、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统一执法权为自然保护地管理提供法律支撑。

3.3 建立健全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影响与评价机制

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其生态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据统计,约有11%的自然保护区资源出现退化。生态旅游的开展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旅游设施及人类活动均可能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并造成资源退化。如果缺乏对生态旅游有效的监控与管理措施,废弃物污染、大气与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及生物多样性降低将成为常态。当前,国内外关于生态旅游导致的环境破坏方面的研究及报道屡见不鲜。总体来说,目前由于生态旅游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可以大致分为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退化、生态环境失衡等。当前,针对生态旅游活动的特点,对生态旅游经营过程和旅游活动中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科学的分析是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4 结语

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是环境经济学、资源生态学与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构建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下,总结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冲突形成机制,对于探索自然保护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保护地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
潍坊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及整合优化对策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重叠关系分析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