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技能型人才职业精神培养路径研究
——以高职民航运输专业为例

2021-12-06赵晓硕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海南运输

赵晓硕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民航运输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一、引 言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职业精神方面的改革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强调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2019年9月,习近平同志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道路。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指出,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方案》对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积极促进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发展,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有效融合,才能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目前我国关于职业精神方面的研究较多,2018年1月到2020年10月,以“职业精神”为核心词汇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章检索,搜索结果为4928条,其中涉及到职业教育的研究有336条,和民航职业精神或民航精神有关的共8条,以“民航精神”为核心词汇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章检索,搜索结果为71条。各专家、学者关于职业精神和职业教育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内涵、必要性、可行性、实施路径和措施等,关于民航职业精神的研究内容也主要体现在以上几个方面,但是研究数量较少,逐年有少量增加。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民航运输类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是输出高素质民航技术技能型人才重要基地,如何提升民航人才的职业素养,将当代民航精神融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仍需要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支持,需要校企进行深度合作,需要学校进行实践和探索,并通过反复实践进行论证和评判。

二、职业精神的内涵

(一)职业精神及内涵

职业精神是建立在职业活动的基础上,是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的综合表现。职业精神与职业生活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具有导向性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精神的针对性。职业精神是在特定的职业环境和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反应着特定职业的特殊利益和要求,表现着某一特定职业的精神传承和从业者的特定的心理和素质。

2.职业精神的特殊性。职业精神的表达方式具有具体、灵活、可操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职业精神应当和本职业活动的客观环境和应用条件高度匹配,有一定的原则性要求,能够灵活的实施,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

3.职业精神的作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协调和调整同一职业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协调和调整职业内部人员和其所接触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4.职业精神的稳定性。职业精神与职业生活密切结合,形成导向性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些习惯将影响和改善从业人员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品行的形成,影响个体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

(二)民航职业精神及内涵

民航职业精神即当代民航精神。2017年,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局长冯正霖提出,局机关各部门要带头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在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增强工作能力、转变工作作风等方面努力下功夫,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当代民航精神是永暑礁试飞行动中展现出来的“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其内涵如下:

“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即民航人立足岗位,有责任,有担当,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为核心开展工作,把为旅客提供满意的出行体验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

“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即民航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以人为本,精益求精,持续改进工作内容和方法,为旅客提供高质量、人性化、个性化的运输服务。

“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即民航人以创建“和谐民航”为己任,紧密协作,相互配合,协同保障好每个航班的运输服务任务。

“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即民航人在“民航强国战略”的指引下,守土有责,克己奉公,持续为我国民航业发展贡献力量。

民航职业精神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航精神是民航人致力于民航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航强国之路的具体成果;

第二,民航精神是当代民航人对民航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和发扬;

第三,民航精神是相对稳定的价值观体现,同时具有动态调整的特点;

第四,民航精神是建设新时代民航强国的核心指导思想,民航人要用民航精神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职业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一)践行职业精神内涵,明确职业教育目标,促进我国产业转型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强调了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发展的根本,加快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将职业精神的培育融合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二)发挥职业精神的针对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职业精神的针对性表现在人才对相应职业的持续深入的研究和不断探索,正是人才对行业发展、新技术应用的敏感性和创新性决定了人才对经济发展有着高效的促进作用。政府、院校、企业等在加大人才职业精神培养力度的基础上,给人才提供实验条件、创新中心,深化校企合作,能很好地推进新观念、新技术应用、促进企业转型和行业发展,从而使人才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三)以职业精神为导向,保持企业稳定发展

职业精神具有引导作用,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凝聚人心,激励员工的成长,不断增强员工的使命感,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以职业精神为导向,有效促进职业精神和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有效融合,能够保持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四)注重职业精神的培养,夯实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条件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重要的教育形式,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的任务。高等职业院校要依托行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为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较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忽视职业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才的职业认同感低、企业岗位的流失率高等问题,从而影响社会、企业等对此部分高职院校评价和认可度。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注重职业精神的培养,向社会、企业输送职业精神高尚、职业认同感强的上手快、留得住的人才,夯实生存和发展条件。

(五)用职业精神来武装头脑,提高技能型人才的获得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旺盛时期,尤其是特殊、紧缺人才的需求。以民航业为例,民航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民航从业人员要求的特殊性和人才培养过程的特殊性。在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民航工作内容、工作轮班现状发现,新引进的民航服务人员普遍存在职业适应能力差、职业认可度低等问题,因此,民航各类人才在校培养期间,职业精神的融入非常重,用职业精神来武装头脑,是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整体工作水平和获得感的有效路径。

四、高职院校民航运输专业职业精神培养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专业建设起步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相对不够深入,再加上在资源协调配置方面相对欠缺,例如:实训条件不足,师资队伍结构欠合理等,使得学生在职业精神方面的培养力度不够,效果不理想。

(一)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缺乏协调统一

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按照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进行专业的建设工作,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合作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并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及设施建设、加大实训项目设计、开发了一系列高职民航运输专业适用的教材。但是在职业精神培养方面有所忽略,没有构建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协同培养机制,给部分学生造成了错误的导向,认为有专业技能就能从事民航相关工作。

(二)重视企业用人需求,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

高职院校民航运输专业大多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依据,以岗位要求为核心来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按照企业的用工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忽略了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行业人才需求、职业精神属地化等方面的研究,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考虑不够全面。

(三)师资队伍结构欠合理,没有进行有效的配置

各高职民航运输专业存在师资队伍欠合理的问题,其中多数专职教师都是民航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毕业后即来到高职院校任教,缺乏民航一线的实践经历,对民航精神的内涵把握不够透彻,在民航精神研究和实践方面的能力不够突出,不能很好地在授课过程中渗透职业精神;部分院校引进的兼职教师学历参差不齐,主要以一线的技术骨干为主,缺乏教育教学能力,不能很好的将职业精神融入和转化到教学过程中。

(四)部分学生及家长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就业观仅停留在“一招鲜,吃遍天”上

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一般是各地本科层次选拔后的学生,家长和学生形成了较统一的思想,即“拥有一技之长,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学生在校期间仅仅重视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证书的获取,忽略了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养成。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往往会出现对职业现状不适应、怕苦、怕累、频繁换实习单位等情况。究其原因,是学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不足,学生职业认同感低,缺乏责任心等。

(五)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人才培养脱节

校企协同培养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但是目前民航相关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性没有有效地调动起来,企业没有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仅仅参与和重视学生的顶岗实习环节,而忽略了校内实践阶段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监控和评价,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

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民航运输类人才需求特征分析

《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方案》是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的目标,也是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更是为民航运输类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局良好,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1.31亿元,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海南省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民航运输类人才的需求特征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忠诚担当,弘扬大国服务精神

“中国形象”和“中国服务质量”对民航运输类人才的职业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民航从业人员代表着“中国形象”和“中国服务质量”,因此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对人才的职业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民航从业人员传承民航职业精神,同时应当更加了解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诚信文明、安全保密、人文道德等要求,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职业精神方面要求具体表现在:第一,敬业。敬业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第二,钻研。精益求精是职业精神的目标追求。第三,创新。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实现流程改造,服务创新等。第四,勤业。持之以恒是职业精神的行为要求,民航从业人员要守土有责,不急功近利。

(二)严谨科学,服务好每一位旅客

航空运输量尤其是国际航空运输量的增加,要求民航运输类人才具备更高水平的国际交流能力。《方案》中提出,要提升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化。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放宽空域管制与航路航权限制,优化航运路线,鼓励增加运力投放,增开航线航班。随着空域管制与航路航权的放宽,依据有序开放、逐步推进的原则,将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分阶段、分步骤试点开放第七航权。同时保税航油将会降低海南联通世界的成本,海南的机场航班容量将会不断增加,对外交流将更加密切。

随着海南省航空运输的大发展,航空运输量预计将持续增加,驻地航空公司将会开通越来越多的国际航班,民航旅客类型将更加的多元化,行业将要求民航运输类人才具备更高的国际交流能力。因此,语言方面,需要加强包括英语、日语、俄语及其他小语种的交流能力,如英语语种方面,要求应达到CET-4以上或者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听、说、读、写能力良好,有一定的英文交流经验等。沟通能力方面,需要民航运输类人才掌握更多的国外相关文化、沟通等方面的知识,为旅客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三)敬业奉献,不断提升自我

高水平的运输服务保障工作需要知识面更广泛、学科知识更前沿的综合素质人才来匹配。《方案》中提到要加强内地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间运输、通关便利化相关设施设备建设,合理配备人员,提升运输服务保障水平。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进程中,将不断整合和优化国内外优质资源,引进先进的运输服务保障设备来提升服务水平。人、机、环境的有机结合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民航运输类人才将迎来新的挑战。

高水平的运输服务保障工作主要表现在服务环境优良、服务设备先进、服务人员综合素质高等方面,而高水平的综合素质体现在知识面广、掌握学科前沿知识等。因此民航运输服务人员要围绕海南省重点发展产业,掌握航空运输、临空经济、旅游、酒店、会展、各国文化等知识,不断学习和掌握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达到人、机、环境的最佳匹配,不断提升自我,为民航运输创造更高的价值。

(四)团结协作,携手助力海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

现代服务业的升级转型,需要高技能、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人才来支撑。《方案》中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提高全球供应链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截止2020年11月20日,全省第三产业增加2300余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1111余亿元,全省新增市场主体18.09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24.04%,其中现代服务业新增15.95万户,占新增市场主体88.17%。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民航业和旅游等产业密切结合,将提高对人才的岗位操作技能要求,需要人才具备“航空+X”服务能力。民航运输专业人才主要从事航空销售服务、机场地面服务、综合服务等岗位,更高的技能要求表现在:掌握航空运输销售、值机、配载等岗位的操作技能;能够进行航空+旅游、航空+酒店、航空+会展等方面产品的设计及营销能力;能进行现场处置及应急处置;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服务等。

六、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下民航运输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精神培养路径分析

立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发展,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协同培养是实现海南省高职院校民航运输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目标的有效措施,从而为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提升民航人才整体素质和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职业精神的培养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条件

政府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是夯实培育“职业精神”的基础条件。国家在职业精神培养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例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以政策支持为基础,改善社会对“职业精神”的认知,通过表扬先进,宣传、学习先进等方式,使得具备“职业精神”的工匠被社会尊重,使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转变社会大众“唯技能”的就业观。

(二)有效途径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是“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海南省高职院校民航运输专业应当基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结合我国“四型机场”建设规划,充分把握人才需求特点的变化,确立民航运输类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将职业精神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手抓,同时把职业精神培养渗透到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中。

(三)重要条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双师”内涵建设,是“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条件,其主要体现为:

第一,通过引进、培养人才等方式,构建专兼职比例合理的师资队伍;

第二,校企合作建立师资共享制度,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第三,加大专兼职教师培养力度,推动“双师”内涵建设,培养一批“技术超群、独具匠心”的行业领军人才。

(四)必要条件

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协同育人,是培养“职业精神”的必要条件,其主要体现为:

第一,校企师资共享。在民航运输类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精神的培养往往是在职业技能训练和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的,企业指导教师应当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专职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

第二,完善实训室建设。越真实的操作环境,学生越能获得职业成就感和荣誉感,越能激发个人能力,因此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合理布局单项实训场所、综合仿真度高的实训场所、生产性实训场所等。通过各阶段培养,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五)重要保障

政府统筹安排,提升校企合作效果,是培养“职业精神”的重要保障。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开展情况相对不够深入,多数以项目合作为主,企业缺乏积极性。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契机,政府层面进行有利支持和协调,对校企合作给予各方面支持,并对企业进行相应的政策性补偿,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鼓励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为培养职业精神创造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的背景下,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职业精神的培养对人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海南省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一,要明确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特征;第二,坚持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手抓,两者并行开展;第三,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将人才培养目标完精准匹配海南省自贸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第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五,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条件和优质的学习资源。海南省高职院校民航运输专业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民航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民航强国战略。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海南运输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怀念海南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