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2021-12-06王承庆
王承庆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海南 海口 5702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提出再一次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总结与充分肯定,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耕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我们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以此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明确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任务,勇于担当,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不仅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导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一致,还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导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一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相似性。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能使全国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共同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利用文化自信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渠道。通过文化自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思想,把握政治方向,担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这也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次,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能明确其教育方向,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坚定其理想信念;最后,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一致。文化自信对中国的制度和发展理念进行系统性总结,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维护其民族自豪感。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文化自信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增强系统性、实效性和针对性。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融合不够紧密的问题,这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教育质量,大思政教育格局难以构建,理论教育难以深入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对道路、理论、文化等不自信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增强教育者底气。由于受到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潮、腐朽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现实中还存在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种种错误观念和看法,这些错误的观念不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有效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足问题。正面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保持自信的立场与态度,开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视野,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素质教育持续性创新,构建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宣传的主渠道,大学生属于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其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及社会化发展,能助力大学生群体全方位掌握思政知识及提升思政素质和思政能力。高校强化对思政理论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增加大学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能积极占领文化自信培育阵地,获得莘莘学子和教职人员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引领大学生精神世界,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促进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大学生精神支柱。大学生要真正认同和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正能量,认清错误思想观念的实质,警惕和自觉抵制它们的侵蚀。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充分印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和存在意义,利用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能真正构建具备我国特色的教育模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于红色革命文化,发扬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精神、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引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自信树立的前提基础,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体现出了优越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人民立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深刻分析与理解其基本内容,能激发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树立文化自信。要想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立场,为人民造福,切实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根本原因在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与内涵,激发人民群众参政热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能为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和生活水平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处于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人民立场,才能攻坚克难,啃下难啃的硬骨头。社会主义国家期盼所有人民都能共同富裕,我国已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正在朝着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能调动大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国家构建做出努力。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鲜明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能说明我国坚持人民立场的决心和信心。党和国家都在为人民幸福而努力,正确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先进性,能有效维护公平与正义,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服务形式,助力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普及与拓展。例如,教育体制、医疗体制、经济体制等,都能充分体现国家的价值取向,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激发人民活力,能鼓舞大学生士气。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能强化对人民立场的进一步坚持,切实满足人民精神和物质的诉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效凝聚中国力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面前,中国向世界交出了令人敬佩的满意答卷,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力量与中国速度。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中国制度的内涵与价值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凝聚人民力量,保持较强的民族凝聚力与国家凝聚力。凝聚人民力量能办大事,办实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制度优越性的代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发展过程中证明人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充分保障人民权益,才能凝聚人民力量,提升综合国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优越性,将其视为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能切实取得人民认可及关注,推动教育体系及教育模式快速发展。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使大学生的物质需求基本可以得到满足,进一步关心其精神和文化诉求,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推动灵魂工程深入改革和创新,能确保国家富强,凝聚人民力量,实现共同富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维护社会稳定
漫长的历史长河,我国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政治观念,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确保教育、医疗等事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迎来发展机会。国家建设需要历经千难万险,凭借我国丰富的发展经验,总结历史的特殊经验教训,为人民幸福而做出相应努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家的政治体系关乎国家稳定,国家政体和政治结构也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社会是否稳定,是衡量社会制度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维护了国家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一直十分重视社会安全稳定,我国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方针政策,所有方针政策都是期望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维护国家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优势,能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新时代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优化培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引领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一)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所在,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灵活性,能切实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进而产生情感认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重视思想文化宣传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内容。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建设,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练,总结红色革命文化,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凝练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了解核心价值,需要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确保大学生全面理解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结构与独特创造,才能真正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在血脉传承中成为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与灵魂所在,虽然其经历史长河洗礼,但依然具有较强的活力,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具有我国特色的东方智慧。儒释道三家精华思想,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例如,天人合一、天下为公、仁者爱人、自强不息思想等历经多年传承,仍焕发强大生命力,推动了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革命文化是共产党在拼搏奋斗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由党和人民在革命年代共同书写,凝聚着革命先辈与人民的鲜血与泪水。无数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引导大学生进一步了解革命历史,读懂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等,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扬与传承,为国家培养时代新人。认真研究与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了解讲话中提到的“猛虎精神”“航天精神”等,有效提炼革命文化精髓,积极学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光辉事迹和理想信念,感知其人格魅力与价值追求,能为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提供丰富养料,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占据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
(二)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培育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之上的,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集中体现。“四个自信”是时代新人培养的重要目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促进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对国家与制度充满信心,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
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目标,主要从“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其次,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人”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认知到党和国家的立场一致,爱党也是爱人民,将建设国家作为己任,为人民谋福利,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从如何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大学的战略高度,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当前,中国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坚守初心,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热爱社会主义的具体表现。红色文化、特区精神等,对明确与优化特色社会主义培育目标具有重要价值,正视其价值,认真分析其文化魅力,能确保在汲取养分时,转变崇洋媚外心理,正确看待西方思想与西方文化,走好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三)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教育内容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需要教育支持,明确培育目标后,巧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思政教育的大前提,突出教育重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对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帮助。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成绩,值得被赞扬与歌颂,党章将其归结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认为这是坚持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的成果。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经历了质的飞跃,也迎来了伟大民族复兴梦的前夜。中国共产党坚守责任担当,为人民服务,推动了社会的持续性发展,使我国出现历史性变革。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能创新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梳理历史发展脉络,能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时,提供事实依据,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通过对历史脉络与实践进行处理,不难发现危难时刻,具有我国特色的文化基因会凝聚人民力量,攻坚克难。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智慧,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唤醒大学生爱国意识与责任担当,消除大学生疑惑,提升其自信心。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但仅靠灌输式教育输入思想观念无法回应学生困惑,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引导大学生提升辨别意识和辨别能力,能正确辨别社会思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能为大学生注入力量源泉,正确认知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与发展。前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告诫我们不能纵容意识形态的随意发展,必须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掌握主动权,建立正确的思想导向,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创新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内容。
(四)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教育模式
在完善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上,高校作为育人主阵地,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积极践行“三全育人”模式,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深刻解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秀基因,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具体而言,明确教育目标,创新教育内容后,进一步完善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能切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价值引导功能,才能激发活力和价值,引导大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例如,通过互联网创新线上教育平台,打破信息孤岛,提升理论教育吸引力和影响力。互联网有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有助于学生进行理念和思想分享,有助于教育者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发展。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创新发展与融合过程中,也应发挥价值导向作用,积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有机融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丰富精神文化内涵,创新文化载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成长空间,提升大学生思政素质。例如,开展校园历史知识文化节,举办主题教育活动,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特色能深切打动大学生,激发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热情,展开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促进精准化及多元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价值引导作用,保持灌输与沟通相结合,提升理论教育工作的趣味性,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
理论教育展开后,还要引导大学生进行理论消化。理论消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认知水平,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展开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学生思政素质和思政能力不同,根据受教育者切实需求做出教育调整,因材施教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普及与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教育模式。
总之,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属于青年。新时代青年应具备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必将肩负使命,开创未来。以思政教学为切入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既能完善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又能通过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坚定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