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体系的形成历程探索 *

2021-12-06伟,章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声乐民族音乐

陆 伟,章 婷

(1.合肥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我国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漫长的发展时期,形成了独有的体系。但回顾历史,其发展与时代、历史、文化背景有着密切关系,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封闭”状态,在无数前辈们的艰苦探索下才逐步形成了今天灿烂的民族声乐体系。回顾其发展历程,探究其文化定位与文化贡献,是对前人奋斗历程的梳理,也是促进民族声乐发展的必要实践。

一、民族声乐体系的发展历程

我国民族声乐的出现到底在何时,业界内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普遍认为是从20世纪开始,由于工业革命等原因,世界各国的联系得以加强,我国的民族声乐文化获得了交流的机会。综合来看,其体系的形成经历了几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民歌作为出现时间相对较早,存在历史悠久的民族声乐形式,在先秦时期就有所记载[1]。最早,民族声乐的兴起源于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礼制的需求,所以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上,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声乐文化,其目的主要包括传统礼仪的建立、民众娱乐等。例如人们所熟悉的《九歌》,就选自《楚辞》,是来源于楚国南部的一首民歌。但其真正雏形的形成还是在“延安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用歌声歌颂的形式大为流行,在前人留下的曲调基础上进行新的填词创作,或是结合当地民歌等进行演唱,这被广泛视为民族声乐的萌芽。许多民族创造出独立的声乐文化,最开始是为了加强民族意识渲染,例如,抗战时期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郭颂的《新货郎》、肖华、生茂等人的《长征组歌》等,这些声乐作品都是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抗战时期是民族声乐兴起的高潮,不少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这不仅仅是一个艺术作品,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在民族声乐的兴起阶段,王昆、于淑珍、郭颂等音乐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使得我国民族声乐体系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涌现了非常多的作品,有些作品采用的是歌剧的形式,还有一些作品采用的是戏剧的形式,这些作品汇集在一起,也就形成了民族声乐体系的基本结构。

(二)发展阶段

我国民族声乐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系,在当时我国正经历着重大转型,受到当时舶来文化的影响,民族声乐的演唱形式和技巧都开始发生转变[2]。在此时期,民族声乐的发展开始走向体系化、舞台化,为后续成熟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一时期的发展充满曲折,但总体是积极上升的态势,其间经历了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型,波澜四起,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也打上了时代的特色烙印。

在经历了曲折上升的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小高潮,此时百废待兴,音乐给人带来的精神力量受到重视,国家开始重视并大力开展音乐教育,民间音乐、西洋音乐等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也开始形成,大批的学生或是音乐家前往高校进行专门系统的教育教学,在此时期出现许多有名的歌唱家,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作品,给当时的国人带来了艺术的享受。民族声乐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高潮期。这期间,同样也涌现了许多知名的创作家,例如姜家祥、王品素、金铁霖等人,《上去高山望平川》《爱的奉献》等作品,都是当时创作出来的,且对后续民族声乐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姜家祥等人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许多生活的元素以及历史的元素,使得作品的表演更具感染力,不仅唤醒了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更是让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在这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民族声乐的创作更加注重的是情感的表达,融合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其中,巧妙的设计了民族声乐表演的形式,使得氛围更加的浓郁[3]。

另外,在这一阶段,民族声乐的发展还融合了众多民族声乐的特色在其中,包括蒙族、回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传统音乐,使得这些民族文化受到了大力的推广,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魅力所在。金铁霖教授在研究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时提出,要将传统音乐融合到教育中去,这样不仅能够加强民族声乐的传承,更是能够进一步推进民族声乐的发展。为此,在这一阶段有不少的音乐家也纷纷开始进行了音乐课本的研究,将一些经典且具有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融入音乐教材中,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更多本土的民族声乐,提高学生内心的民族荣誉感。

(三)成熟阶段

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民族声乐的发展来到了全盛时期,音乐家开始谋求发展,进行专门的声乐研究,例如阎维文、张也等歌手也乘着改革春风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送来了新一代青年歌唱家的杰出作品。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声乐作品可以通过电视、录像带等媒介进行广泛的传播,声乐也开始向大众普及,体系日趋完善与成熟,本土化气质也深深扎根在了民族声乐艺术当中[4]。

民族声乐的唱法多种多样,按照表演者对于作品的理解,所呈现出的效果以及渲染的情感都独具个人特色。在20世纪末,许多的声乐工作者开始对戏曲和曲艺艺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艺术的相互融合,又创作出了新型的声乐类型,进一步推进了声乐体系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民族声乐的魅力。民族声乐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且李新庭等音乐家也针对民族声乐的发展以及民族声乐的传承进行了研究,突出了民族声乐传承的重点,建立了对应的传承策略,以此来维护好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5]。民族声乐在演唱上的难度较高,有许多高音的部分,也有许多需要应用到技巧的方面,这是民族声乐区别于其他音乐形式的地方。许多的歌手也借鉴了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进行声乐作品的优化和改良,这对于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二、民族声乐体系的文化定位与文化发展

(一)文化定位

音乐背后传递信息的是当地历史与文化的凝练,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探究其文化定位,有助于更好地结合历史,为民族声乐谋求更好的发展。首先可以将民族声乐体系划分为传统民歌与戏曲民族声乐两种。

1.传统民歌

传统民歌发源于民间,取材也都来自民间的生产生活,用通俗易懂的歌词配合动听质朴的旋律,寄托着民间百姓美好生活的愿景,容易被大众百姓接纳和传唱,自古时到现在都是大众娱乐的首选方式之一。其中,山歌这一形式最为著名,山歌在过去多出现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因为山脉丘陵众多,人们进行往来沟通不便,为了丰富娱乐或是传递感情,就出现了山歌对唱,其节奏旋律起伏大,嗓音或婉转清脆如百灵鸟,或是洪亮如钟器宇轩昂,极具民族特色。例如,流行在陕甘宁地区的信天游就是山歌代表之一,以比兴修辞手法起调,经过不断地反复来达到强调歌曲感情的目的[6]。

山歌的分布十分广泛,在现代音乐创作中仍然是创作者灵感的来源之一。例如,摇滚乐队“九连真人”,选取了家乡广东省涟源县的客家山歌,将其与摇滚乐结合,用客家话将山歌民谣进行重新演绎,体现了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也不失为当代民族声乐传承的新举措,也为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增添了新的内容。

除了山歌,还有劳动号子、小调等传统民歌类型。例如劳动号子,在过去进行辛苦的劳动生产时,人们就意识到了音乐这种艺术文化对精神的鼓舞力量,唱着劳动号子,手中的农活工活也显得轻快了许多,而小调与山歌相比,演绎时要更为严谨,不能肆意挥洒张扬,因此,也多出现在茶馆酒楼等需要面对集体观众的场地,题材也都具有文学创作性,采用比喻等手法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

2.戏曲

戏曲是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类型之一,它和山歌一样具有很强的地区性和民族性[7]。且考虑到唱腔、形式等不同,分为了许多流派,著名的有京剧、黄梅戏、花鼓戏、评弹等等,大部分结合了器乐、动作等作为辅助演唱手段,使得戏曲成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例如著名的歌唱家郭兰英老师,就有着扎实的山西梆子的演唱基础,这也为她后续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取得极高造诣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无论是什么剧种,背后都包含着一代代人对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坚守,从文化定位上来看,这是一种对艺术、对民族文化的献身,值得后人去赞扬与学习,也激励着每一代青年歌唱家、音乐家进行不断地探索。

3.民族声乐背后的心理寓意

民族声乐的种类虽然有很多,但其背后的心理寓意与象征存在着共性。以民族性为例,虽然发源于不同的地区,体现着各自民族的特色,但其背后都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而大众性则更是巧妙地说明了我国民族声乐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民间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这一点与过去古代社会的宫廷音乐、佛教音乐有着严格限定的受众完全不同,也让许多国民百姓享受到了艺术,欣赏到了歌唱家们超群的技艺。且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民族声乐的体系在达到成熟后仍然在不断地发展,实现扩充与丰富,让这一艺术类型获得了永续的生命力,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

(二)文化贡献

1.民族声乐文化的形成

文化是民族声乐的核心也是民族声乐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类型的民族声乐作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且这些历史背景也进一步促进了作品的情感营造。在战争时期,为了唤醒人们内心的爱国情怀,在创作音乐作品时,将一些历史事件、人民的心声融合在其中,让作品变得更加的富有情感。在民族声乐兴起时,有不少的音乐艺术家腾空出世,加快了民族声乐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还建立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加深了民族声乐中的文化传播力度,使其发展变得更加规范化以及富有内涵[8]。在唱腔和表演形式方面,不少的专家也进行了艺术的综合,将民族声乐进行相互融合,突破了传统的表演形式,让表演更具创新性。例如,郭兰英等歌唱家将戏曲与民族声乐进行相互综合,提取了两者之间类似的特征,再通过艺术的手段进行了设计,使两者融合得非常的和谐,实现了民族声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会得到一些意外的惊喜,许多民族声乐也就是因为文化之间的碰撞,最终才形成民族声乐体系,这不仅推进了民族声乐的发展,更丰富了民族声乐的文化内涵。

2.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

民族声乐文化通过传承而流传至今,并且在传承的过程中,还加入了许多新元素在其中,使得声乐文化变得更加的多元化。新文化是能够带动民族声乐发展的关键,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本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顺着本民族的血脉一路传承下去。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也使得民族的文化保护得十分完整。在创作一些传统的民族声乐作品时,将民族中的一些核心元素或者生活元素融入在其中,使得声乐表演变得更加情感化,同时也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变化,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民族声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也实施了各项保护措施,为的就是能够让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但是,民族声乐文化的内涵十分的深厚,且在歌唱的技巧方面难度系数相对较大。现今也有许多高校在音乐教学方面加入了民族声乐知识,极大地推进了民族声乐的传承,也让更多青年学生接触民族声乐、了解民族声乐。

3.民族声乐文化的发扬

传统的民族声乐文化包含了一个民族的情怀,这是不能缺失的重要元素,所以,当下的民族声乐文化传播要更加注重民族文化的发扬,将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进行传播,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传承传统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作用,更能够将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抗战时期,我国的民族声乐就处在不断地发展之中,这一时期的民族声乐主要是以激励人民、赞扬英雄为主,包含了浓郁的爱国情怀和人民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这些都是值得人民群众学习的。例如《南泥湾》《红星照我去战斗》《绣红旗》等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向大众诠释出了民族遇难时,无数的普通群众不畏艰辛、勇于斗争、保护家园的一种强而有力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通过这些歌曲的传唱,更能够鼓励大家勇于面对困难。新环境下的民族声乐又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民族声乐类型变得越来越丰富,所展示的是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不同民族文化下的情感,这些都是民族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同时也是深刻印记的象征,让后人在欣赏这些声乐作品时,依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变化,以及对当时的社会趋势甚至是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结语

我国民族声乐体系的形成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等几个时期,且都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在动荡的战乱年代,它是人们抵御外敌时的精神力量,在幸福的和平年代,用民族声乐歌颂英雄、展望美好的生活,回顾其发展历程与文化定位和发展,看到的是一代代的民族声乐人的坚守与传承,这也在不断地启发后人,要不断地进行摸索与创新,让民族声乐的火把代代相传,不断壮大这一艺术形式,展现其文化力量。

猜你喜欢

声乐民族音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音乐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