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

2021-12-06李敬云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链条文化产业要素

李敬云

(湖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北 咸宁 437100)

一、图书馆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关系

1.图书馆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2000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首次写进中央文件,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015年“十三五”规划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主要目标,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称“规划”)提出,要广泛调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文物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积极性[1],图书馆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文化产业的概念表明图书馆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文化产业界定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包括图书和出版、归档和保存[2],我国的文化产业定义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3],其中包括图书馆在内。其次,图书馆具有文化产业功能属性。图书馆供给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需求,催生了知识要素的文化产业化转换,促进了文化产业业态的创新性融合,具有文化产业功能属性。最后,文化产业分类表明图书馆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统计局关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04年版、 2012年版以及2018版中,图书馆都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

2.图书馆内容支撑文化产业发展

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源、专业的技术手段、专门的技术人才、完备的信息网络等,构成了现代图书馆主要内容。2012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机关、企业、学校的文化设施要尽可能向社会开放,积极开展文化服务[4],2015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图书馆要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5],图书馆内容支撑文化产业发展,为文化产业提供资源基础。首先,图书馆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软要素。文献资源、信息技术、专门人才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软要素,高质量的软要素投入促进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次,图书馆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创意来源。图书馆通过文献资源的整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服务,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活水。最后,图书馆为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提供服务。图书馆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平台特点,可以挖掘整理、传播展示地方特色文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鲜明的地方特色。

3.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图书馆创新

2017年“规划”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提质增效[1],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图书馆创新。首先,文化产业促进资源创新。“规划”提出,要推进“文化+”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加强文化品牌建设[1],要求图书馆不仅要对现有的文献进行生产需要的重新整理,而且还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打造、文化产业嵌入等文化资源上进行创新。其次,文化产业促进技术创新。“规划”还提出要推进 “互联网+”战略,加强科技创新与转化,要求图书馆以联盟的形式实现数字资源业内网络互通,并与文化企业网络连通,扩大支撑文化产业的数字资源储存量,提高可利用程度,优化资源配置。最后,文化产业促进功能创新。“规划”明确提出图书馆要参与创意产品的开发,要求图书馆不断提升传统功能,创新现代功能,一方面利用现代技术提升资源利用的便利化程度,拉近与产业发展的距离;另一方面在传统功能基础上创新社会服务功能、产业服务功能和文化产业属性功能。

4.图书馆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技术创新、产业竞合关系和产业规制的放松促进了产业融合,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规划”的重要内容,“规划”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建筑、设计、信息、旅游、农业、体育、健康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1]。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也是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首先,网络技术的普及化推动融合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联通,使信息资源能够在图书馆和文化产业之间迅速传递,既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信息检索的数字化创新发展,又有利于图书馆专业文化知识的挖掘和整理。其次,资源内容的产业要素化推动融合发展。文化产业的兴起使图书馆资源转化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软要素,软要素的联通推动了图书馆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最后,传播展示平台融合化推动融合发展。文化产业的内容产业特点和数字化发展,需要图书馆成为传播展示的平台,并与现代传播展示平台融合发展,同时,专业图书馆的建立、图书馆的专业互联网通道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技术为传播展示平台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条件,传播展示平台融合化促进了图书馆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图书馆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关系研究表明,图书馆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主要体现在要素、服务和业态上,要求构建要素协同路径、服务协同路径和业态协同路径,推动图书馆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图书馆与文化产业的要素协同路径

1.要素产业协同路径:转换

第一,内容转换。传统的图书馆投入要素从以书籍、经费、人力为主转换为以知识为主,通过知识再创造生产创意来源,并注入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文化产业以再创知识为关键生产要素,提炼创意,赋予文化产品特有的文化特征。

第二,内涵转换。知识、创意要素的投入转换,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知识和创新驱动,而是赋予了特定文化的知识和创意,而且符合文化产品功能的需要。作为文化产品的知识是体现社会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知识,创新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而是以创意为出发点,能够引起文化认同和思想共鸣的创新。

第三,增值转换。图书馆的传统增值在于书籍的借阅和延伸服务,文化产业的传统增值在于文化产品生产的实体或硬件,以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现代要素投入转换后,增值的要素主要在于知识和创意,对于内容文化产业来讲,尤其如此。

2.要素链条协同路径:升级

第一,关联升级。产业链条的关联不再是技术、资本等传统要素,而应该是知识和创意,按文化创意的内涵要求将文化产业的上下游链环串联起来,以知识和创意为主要要素将图书馆纳入文化产业链条,并将链条延伸到以经纪人等主体为代表的营销环节,构建完整均衡的文化产业链条。

第二,通达升级。产业链分为产业链接通和产业链延伸,接通产业链是指将链条的断环、孤环串联起来,实现通达。传统的通达借助于上下游产品、技术等要素来实现,文化产业的现代通达是将传统产品、技术升级为知识和创意,通过知识和创意将零散的文化产业部门接通,实现包括图书馆链环在内的通达升级。

第三,深度升级。产业链条价值的创造在于产业链条的深度,表现为资源加工的深度和向下延伸长度。文化产品价值的创造在于两个层次,一个是停留在符号浅层的编码活动,一个是内隐在符号深层的规则传承和创新[6],因此,实现文化产品价值创造必须以知识和创意为要素,发挥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服务和知识再创造的功能,实行深度升级,不仅生产实体产品和内容产品,更要突出内隐的文化价值。

3.要素生态协同路径:互补

第一,核心互补。核心互补是指处于核心圈层的图书馆以知识为互补要素,与出版服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创作表演服务、数字内容服务以及内容保存服务等实行互补,达成知识的完备度、丰满度,实行知识的多样化运用、展示,为软要素的产业化转换提供条件,这一互补关系构成了以知识要素产品化、知识要素产业化发展为内容的要素产业化生态关系。

第二,外围互补。外围互补是指处于核心层的图书馆内容,与外围圈层的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营运、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实行互补,互补的要素是知识、管理、资金、信息等,互补的目的是知识要素的融合、外围圈层为核心圈层的服务以及外围圈层服务的产业化发展,这一互补关系构成了以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社会再生产四环节为内容的文化产业社会再生产要素生态关系。

第三,相关互补。相关互补是指处于核心圈层的图书馆、外围圈层与相关圈层的互补,即与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的互补,互补的要素是文化产业内容的技术要求、中介服务、物质条件,核心圈层和外围圈层为相关圈层提供技术要求,相关圈层为核心圈层和外围圈提供物质条件和中介服务,增加了文化产业链条环节,拓展了链条环节内容,这一互补关系构成了以产业链条延伸和拓展为内容的文化产业链条要素生态关系。

三、图书馆与文化产业的服务协同路径

1.服务主体协同路径:多样

第一,资金多样。图书馆文化产业功能属性的发挥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资金的聚集。“规划”提出要健全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机制[1],聚集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文化产业的资金聚集可通过产业链条向图书馆转移,保障图书馆居于文化产业链条上游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能力。

第二,形式多样。采取多样化的形式集聚资金,服务主体可以采取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形式,也可以采取PPP模式,还可以采取文化与金融的多样化合作模式,共同服务于图书馆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

第三,组织多样。服务主体的组织可以是多样性的,传统的投资入股的股份合作组织形式、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加盟形式、服务外包委托代理形式都是图书馆和文化产业发展可选择的服务主体多样协同形式。

2.服务内容协同路径:渗透

第一,前向渗透。产业链条中端的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向前端图书馆的传播渗透,使前端的文化挖掘整理传播更具有产业特征,通过有针对性的文化挖掘整理传播和产业特征的赋予,为文化创意创造资源条件。

第二,后向渗透。产业链条中端的文化产品生产向后端的相关服务渗透,形成主题文化品牌,通过图书馆的展示、传播平台,培育和发展文化消费市场,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

第三,混合渗透。混合渗透是指文化产业链条相对下游的环节向前向后渗透,以及文化产业向相关产业的渗透,在渗透过程中特别要结合地方特点,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功能,向现代农业、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渗透,推动产业融合,做大做强地方文化产业。

3.服务功能协同路径:综合

第一,主导综合。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地方文化主题和主题文化,实行主导综合,如围绕绿色文化主题,发挥图书馆的作用,综合文化服务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同时,打造功能区域主题文化,以主题文化功能实现文化的服务功能。

第二,跨界综合。推动图书馆和其它文化产业向相关产业渗透融合,实行文化功能的跨界综合,促进文化功能向现代农业、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文化融合产业综合扩展。

第三,一体综合。通过产业链条环节、产业内行业结构、产业带空间布局结构实行包含图书馆和文化产业在内的一体综合,即综合区域内文化产业链条的纵向各环节,综合区域内文化产业横向各行业,综合区域内外沿文化产业带对接的环节,形成一体化的综合格局,综合发挥文化服务功能。

四、图书馆与文化产业的业态协同路径

1.业态链条协同路径:融合

第一,产品融合。图书馆作为文化产业的上游产品生产和下游文化产品展示、传播功能的实现,与文化产品的创意、生产相融合,这既是文化产品供给满足文化产品需求的需要,也是文化产业链条上上游产品供给满足下游产品生产的需要。产品的融合使文化产业链条发生了新的变化,上游是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文化内容的承载,下游是消费类文化产品的普及和文化消费市场的推广,整个链条加强了时代认同的文化符号在产业中的应用。

第二,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指为了谋求长远的竞争优势,按产业发展规律,跨空间、跨地域、跨行业重新配置生产要素,构筑新的资本组织,从而形成优势主导产业和相应产业结构的过程[7] (P89)。图书馆与文化产品生产和相关文化产品生产的融合,促使图书馆改变单一产业链的劣势,充分发挥知识资源优势,并将知识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品强势,通过特定文化要素增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基于图书馆知识资源的文旅融合也是图书馆与文化产业业态链条延伸协同的新形式。

第三,价值融合。产品融合、产业融合必然带来价值融合。图书馆与文化产业的产品融合使图书馆产品赋予了文化产品特性,同时也使文化产品注入了更多的文化知识资源,二者在价值链条上出现了交叉整合,实现了价值倍增。图书馆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融合,使得二者被纳入同一文化产业主体范畴,在同一主体范畴内重新打造增值价值链条。

2.业态行业协同路径:集聚

第一,指向集聚。指向集聚是指选择性的集聚,文化产业发展可以利用图书馆产品的资源禀赋打造特色文化,通过特色文化吸引相关文化产业集聚主体,实行指向集聚。

第二,经济集聚。经济集聚是基于经济联系的文化行业的集聚,通过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文化产品生产和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集聚的打造,以及以文化产业为核心内容,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互补产业集聚的打造,实现经济集聚。

第三,竞争集聚。文化产业通过集聚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竞争集聚,根据波特钻石模型,改善图书馆和文化产业的竞争要素,形成竞争集聚,不断提升地方文化产业竞争力,实行图书馆和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共同发展。

3.业态价值协同路径:共享

第一,链条价值共享。在产业整体链条上,图书馆和文化产业实行价值共享,图书馆作为文化产业上游的资料、创意来源,融入文化产业价值链条,作为下游的展示、服务,延伸文化产业链条,从而延长文化产业价值链条,图书馆在融入和延伸中与文化产业实行价值共享。

第二,环节价值共享。通过图书馆和文化产业的协同,强化图书馆的产业功能特征和文化产品的文化特征,挖掘图书馆价值环节和文化产业价值环节的增值潜能,通过互补效应和叠加效应引致价值环节共同增值,实现环节价值共享。

第三,集聚价值共享。业态集聚协同实现图书馆和文化产业集聚价值共享,通过指向集聚发展龙头文化产业,通过龙头文化产业的引领效应实现指向集聚价值共享;通过经济集聚实现文化产业效益外溢,通过效益外溢实现经济集聚价值共享;通过竞争集聚共同提升图书馆和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品牌,实现竞争集聚价值共享。

猜你喜欢

链条文化产业要素
个性链条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链条养护好帮手: 5款链条油推荐
Dancing Party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