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良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 *

2021-12-06谢小芬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校园网借贷校园

谢小芬

(福建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

校园网贷是针对在校学生开展借贷业务的新型金融模式,网络借贷平台的快速发展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产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收入与消费不匹配的矛盾,能够符合大学生的需求。但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够规范和健全,新型的网络金融所诱发的社会和教育问题给学生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造成较大的恶劣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园贷违规、变相向大学生发放贷款的现象屡禁不止,影响在不断扩大。

一、不良校园网贷在大学生中蔓延的危害及影响

不良校园网贷在互联网大潮中得到迅速扩张,在大学校园实现野蛮性生长,黑中介、黑平台趁机浑水摸鱼地向大学生伸出了“黑手”,将没有经济偿还能力的大学生拉入校园贷的泥潭中,引发一系列暴力催收、恐吓威胁等校园恶性事件,给多方造成伤害,危害校园的和谐稳定。

(一)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

消费需求旺盛,过度消费欲望受到不断激发的大学生往往是在虚假宣传中参与到不良校园网络借贷,快速、便捷获取到的借款使得大学生的超前消费需求被膨胀和夸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扭曲。同时,大学生在对互联网金融和不良网络借贷平台没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步入了校园贷“利滚利”的陷阱中,面对每日催账的短信和电话,提心吊胆,忧心忡忡,即使挖东墙补西墙也无法改变债台高筑的局面,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除了源自学生内心深处自己的自责和恐慌之外,以威胁、恐吓等方式为表现形式的暴力催收给借款大学生造成无形的压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部分学生为了终结校园贷带来的巨大干扰和冲击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重创学生的家庭生活

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的大学生面对“高利贷”式的不良网络借贷基本上无力偿还,几番催款无果之后,借贷平台必须得找到还款的兜底人,那便是借款学生的父母。一般而言,学生在借款时,留的紧急联系人电话中要求必须要有父母的信息,因此,父母成为借款平台催收的对象,毫不知情的父母被迫成为不良网络借款的还款人,承担不良校园贷高额管理费、服务费和利息,一个普通家庭的经济压力陡增。[1]此外,部分学生因为深陷赌博、买彩票等投机行为无法自拔,从众多网络借贷平台疯狂借款满足欲求,欠下巨额借款,对父母来说这笔借款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让他们一辈子沦为“贷奴”,更有甚者,当借贷的学生不知悔改或选择轻生,这将给一个家庭带来无法想象的重创。

(三)侵害相关人员的正当权益

大学生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通过无抵押、网络在线,快速地向学生提供借贷,学生只需要提供身份证信息、手机号、学生证、父母和朋友联系电话,或者截图手机最近通话记录,轻轻松松满足贷款需求。在这种没有保障的借贷关系发生后,学生出现逾期欠款后,网络借贷平台开始公布学生个人隐私信息,采取各式各样的手段威逼学生就范,再进一步没有进展的情况下,实施“关系催收”策略,骚扰逾期还贷学生的朋友圈,给逾期学生的朋友、辅导员、班主任发送催款短信,拨打催款电话,扰乱了其他人的正常生活。此外,借贷学生为获取更多借款,容易铤而走险盗用他人的身份证、学号、联系电话信息在各类网络借贷平台注册贷款,不仅对他人的隐私造成了侵犯,同时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经济损失。

(四)冲击校园的正常秩序

大学是座象牙塔,是先进思想和灵感碰撞的汇聚地,而今成为不良网络借贷牟利者的名利场,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在此跑马圈地,将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的大学生发展为猎物,校园中充斥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低俗的营销广告,传递的扭曲价值观和金钱观,容易对学生的思想形成误导,不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借款学生通常是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的网络借贷,他们本意不想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这一举动,因此,在逾期催款的强压下,部分学生选择自己默默忍受,急于还款,无限懊悔的学生心理压力巨大,甚至产生心理疾病,部分学生误入歧途,走上违法乱纪之路,盗窃他人财物,部分学生在暴力催债和恐吓之下,看不到未来的希望,选择了轻生,这些都形成了系列扰乱校园和社会正常秩序的重要影响因素。[2]

二、不良校园网贷在大学生中蔓延的成因分析

不良校园网贷在高校中盛行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离不开校园网贷给资本的高额回报,在逐利的冲动下,凶猛涌向校园;另一方面,校园网贷的发展与当下的社会大背景和学生个人的思想观念以及不良校园网贷自身的天然优势密不可分,需求导向的市场,为不良校园网贷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一)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及消费主义传播的诱因

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深化,多元价值取向正面地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大学校园里面有生长、传播的土壤。加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宣传平台的多样性和迅捷性,加快了社会中一些消费主义错误思潮、不良恶习、错误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缺乏对多元化价值观有很明确的甄别能力的大学生,往往看不到这些错误思想背后的本质和危害性,受其错误引导,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和认同感的同时,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的错误价值观念根深蒂固,部分学生不惜一切代价、不计后果地满足当下享受的思想不断潜伏蔓延,这为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在高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二)金融体系不完善及网贷平台天然优势的诱因

网络金融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模式,在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没有出台相关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督促其健康发展,没有健全的信用评级制度,没有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风控机制,导致网络金融行业风险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平台发展参差不齐,高额的回报率和手续费吸引了大量非法资本进入网络借贷平台,没有正规资质和违法违规的不良的网络借贷平台大量充斥其中,呈现野蛮式发展和爆发式增长;同时,网络借贷平台凭借着便捷、及时、低门槛、诱骗性等优势,通过发放大量诱导性宣传,虚假宣传误导用户错认利率期限,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更有通过“消费金融”“助学贷”“创业贷”等“马甲”掩盖校园贷本质的宣传路径,让没有判断力和偿还能力的大学生深陷其中。

Analysis of echoes merging characteristics during squall line development process

(三)高校监管不到位及消费教育缺失的诱因

大学生接触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校园里接收到的宣传广告单,网络借贷平台的广告宣传堂而皇之地进入到校园,贴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进入到大学生的视野中。而且很多网络借贷平台是通过招募校园代理和校园宣传员的形式向校园开展地毯式的宣传,这些现象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已经得到了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但是由于校园的开放性和管理的多样性,目前只能通过后期补救、清理的形式应对,尚未找到不良网贷监管和防控的有效措施;[3]同时,由于部分高校消费教育和金融理财教育的缺失,思政工作者本身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部分师生对网络借贷平台的危害性认识不够,部分大学生参与网络借贷时没有任何的心理设防以及禁忌。

(四)家庭作用缺位及个人错误价值取向的诱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价值观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青少年时期,更多的家长关注于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金钱观和理财观的教育,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放任型父母,竭尽全力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另一种是权威型的父母,严格把控着孩子的经济,没有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这些都容易让孩子形成不良的消费观念,出现不良的消费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缺乏金钱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进入大学,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快速趋于成熟,个体自我意识不断凸显,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具成人的特征,价值观中攀比、虚荣、从众的心理开始展现,加之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和资金风险意识,追求享乐、盲目消费的行为需要通过大量的资金得以满足,这些畸形的消费观让不良校园贷在高校大有市场。

三、不良校园网贷困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对策

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在高校中的增长,给高校的和谐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挑战。为此,必须整合多方力量,共同搭建“社、校、家”多方联动的大学生教育引导机制,提高学生安全风险意识及技能,有效破解不良校园网贷的困境,更好地防范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恶性事件的发生。

(一)把握意识形态和舆论宣传主动权,营造良好价值观培育氛围

1.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破除多元价值取向的影响

高校作为先进思想传播的阵地,西方思潮在高校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渗透和破坏,对青年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蛊惑和煽动。各高校应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效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辨是非,筑起思想的“防火墙”,形成抵制西方庸俗文化、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自觉性,让主打“享受当下”的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没有存活的思想空间。

2.引领宣传舆论平台,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

舆论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形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较大、较深的影响。要阻断不良校园网贷在校园的传播,应该要加强大众传媒的监管力度,努力净化传播环境,提高正能量信息的传播,弘扬主旋律,规避“符号化”的消费行为,有效遏制过度夸大商品价值,倡议过度消费和盲目攀比宣传内容的传播,积极在全社会倡导勤俭节约、量入为出、艰苦朴素的中华优秀传统,让学生回归商品的价值本身,而非被异化了的市场消费行为所左右,出现骇人听闻、滑稽可笑、惊世骇俗的过度消费和疯狂消费行为,在消费需求这个源头上阻断不良校园网贷的发展。

(二)完善健全的金融机制和信用体系,培育大学生金融风险意识

1.尽快完善网络金融监管体制,规范网络金融秩序

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呈现出了发展的窗口期,各式各样的网络借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互联网金融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还远远跟不上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的速度,因此,应该加快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管理机构职责,建立互联网金融的准入标准、管理标准、监督机制,实施监督和管理问责制度,完善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估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加强金融机构的审查和日常监管,真正确保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进入到校园,将互联网金融引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4]

2.健全个人征信管理和运用体系,提高学生诚信意识

国家在加紧建设社会和个人信用体系,高校也在加快健全大学生的个人诚信档案。但是,由于部分学生的诚信意识淡化,错误地认为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处于发展的初期,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没有和国家的征信对接,没有实现与工商、税务、交通等单位进行联网,可以较为随意出现贷款款项逾期、故意拖欠贷款等行为,不会对个人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些错误的认识、侥幸的心理极大地给学生尝试不良校园网贷提供了心理准备。应该进一步加快完善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将青年大学生作为借贷的主体开展信用贷款审核和征信,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和金融风险意识。[5]

(三)形成联动的教育合力和精细管理,构建大学生价值引导机制

1.形成校园治理的合力,隔断不良网络借贷传播渠道

P2P平台一般采取线上广告宣传以及线下贴广告、招代理拉人头和赞助学生活动或者校内商铺等方式宣传。各高校应严格校园活动的审批,加强校园活动赞助的审查工作,加强校园店铺的规范管理,严防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假借宣讲、培训、社团活动等形式进入到校园宣传;要加强对校园宣传栏、广播、微博、微信等的监管力度,阻断P2P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广告在校园的宣传;针对宿舍区、教学区校园网络借贷广告的能见度较高的现象,各高校要组织学生开展不良网络借贷小广告的大清理工作,组织发挥学生干部作用,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巡查清理小广告机制。

2. 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帮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高校应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不够高的问题,将防范不良校园网贷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开展经常性的不良校园网贷案例报道和警示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要把消费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和各种主题教育中,引导学生对于自身的还款能力需要有一个准确的评估,并且要有金钱的责任意识,养成正确的理财意识和消费观。如果需要分期购买电子数码产品或者旅行,可以选用一些银行针对大学生消费习惯推出的专有信用卡,避免透支生活费,影响学习生活。

3.落实辅导员精细化管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需要充分利用晚点名、主题班会、宣传栏、微博、微信、易班等平台,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对网络借贷的知识和风险进行宣传,对互联网金融经济犯罪的常见类型、惯用手法和动态特征开展多层面、多角度宣传,提醒学生理性消费,提升学生防范意识和能力;通过深入细致的谈心谈话和学生信息员制度及时发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分析评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以电话、短信、网络、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

(四)发挥家庭的持续示范和引领作用,规避大学生不良行为发生

1.畅通家校联系互动机制,及时发现错误苗头

高校应该加强家校的沟通,及时和家长对接青年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消费情况,了解学生的经济来源,沟通学生学费缴交情况、贵重物品消费情况、思想波动情况,及时捕捉到青年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攀比消费、奢侈消费、过度消费等原因引起的接触不良校园借贷的苗头,做好不良校园网贷的预警。在发现学生有接触不良校园网贷的情况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参与网络借贷的原因和经过,涉及的金额,会同家长顺利帮助学生解除不良网络借贷的困境,做到预防在先,防控并举。

2.持续发挥家长示范作用,正面引导学生消费

家长作为学生的重要思想引领者,需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正确的思想观念、消费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家长还要加强与子女的有效沟通,增进对孩子的了解,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消费情况;同时,家长还应该做到言行合一,及时规范自身的消费行为,有意识地改正错误的示范,规避过度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的错误行为。家长的榜样示范,能够给子女更加深层次的影响和启发,能够持续性地教育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帮助孩子形成谨防校园网贷的风险意识,避免自身成为不良校园网贷的受害者。

猜你喜欢

校园网借贷校园
民间借贷纠纷频发 诚信为本依法融资
中职学校校园网教育功能应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校园网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网贷 今生后世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