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1-12-06庞莉蔡林
庞莉,蔡林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
0 引言
小柴胡汤为临床常用方剂之一,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便是此书中对小柴胡汤证最著名的论述。此方由柴胡、黄芩、半夏、甘草、人参、生姜、大枣七味药物组成,用于治疗邪入少阳,枢机不利的少阳证。少阳部位波及面非常广,人体遭外邪侵袭后出现的临床症状繁多,只有紧握“邪入少阳、枢机不利”这一基本病机,才能灵活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为了准确、高效运用本方,本文对小柴胡汤的组方结构、方义进行深入剖析,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中医临床医生能深入理解此方,为此方的运用提供一个更清晰的思路,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1 释方
1.1 组方分析
方中柴胡为治少阳主要药物,能透达少阳半表邪气,疏泄三焦之气郁,升发郁结之阳气,透散气郁之热,一药兼数功并且用量最重,为此方君药;以黄芩为臣,性苦寒能清解少阳半里之热;柴胡升散黄芩降泄,两者相配一散一清,便可解少阳郁结之热。半夏取其燥湿运脾之功,生姜用其温散水液之效,二者合用和胃降逆止呕,且生姜能制约半夏之毒。人参、大枣、炙甘草益气健脾,扶正祛邪,又防邪气入里。诸药合用,有和解少阳之效。方中柴胡疏散半表之邪,黄芩清泄半里之热,生姜、半夏燥湿行津,为表里同治;柴胡、黄芩之苦寒清解郁热,半夏、生姜之辛温能散津退寒,为寒温共用;柴胡、黄芩、生姜、半夏等药祛除邪气,人参、甘草、大枣等药补益正气,为攻补兼施;柴胡升发清阳,半夏、生姜降泄浊阴,为升降相因。由此可知,此方配伍之佳,灵活运用于临床,功效可升、可降、可补、可泻、可表、可里、可温、可清,能治疗多个系统疾病,且疗效可喜。
1.2 病机
《伤寒论》中对于小柴胡汤证的概述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此为邪郁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在半表半里,邪正交争导致往来寒热;邪气郁结少阳,运行不畅则胸胁硬满;胆火内郁则会伤及脾胃,胃气失于和降,气逆于上,导致食欲不振而喜呕,上行扰乱心神则会导致烦躁不安。可知,本病病位多在肝胆,病性属虚实夹杂、寒热交错,病机为邪气内蕴,少阳枢机不利。
1.3 现今临床运用此方的症候
在《伤寒论》中运用到小柴胡汤的条文较多,涉及多个疾病,历代医家对小柴胡汤的辨证论治也有不同的看法。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于该方的临床应用也日益完善,现代临床常主要用于脾胃肝胆等消化系统疾病、发热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精神情志等疾病。临床病情复杂,切不可生搬硬套,但只要切合病机,抓住此方精髓并随证加减,就可异病同治,运用于临床的各类病症。
2 小柴胡汤在临床中的应用
2.1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胃肠道黏膜发生的炎症反应及坏死病变,好发于胃及十二指肠,属中医“胃痛”,以胃脘痛、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胃肠道症状为主症。目前西医主要是通过抑酸护胃、根除Hp及抗感染等途径控制病情及治疗,但大多存在停药后复发及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周仲瑛教授[1]认为消化性溃疡的病机为“肝胃不和,湿热中阻”。张素义[2]选取了9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予以西药硫糖铝加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硫糖铝加奥美拉唑联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治疗后发现西药联合小柴胡汤的疗效更佳。王春玲[3]治疗消化性溃疡,发现小柴胡汤加常规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常规西药疗法,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更低。苏玉凤[4]等人运用小柴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62例,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
2.2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胆汁反流入胃,引起的炎症性反应,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胀满疼痛和胆汁性呕吐,中医常将本病归入“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中医治法常以调畅气机、疏肝利胆;小柴胡汤则能通过少阳枢机调畅气机之升降,从而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肖兰[5]对32名患者用小柴胡汤加减进行治疗,发现经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王怀宇[6]选取了80名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研究后发现西药联合小柴胡汤比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有效率更高,且复发率更低。吴燕华[7]将胆汁反流性胃炎的86例患者随机分成西药组以及小柴胡汤组治疗,结果显示使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患者胃脘痛、反酸等症状改善更明显,疗效确切。
2.3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痞满”范畴,以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嗳气等临床表现为主症。安维军[8]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因为正气亏虚、外邪侵袭导致气机阻滞、胃络淤阻、土虚木乘。郭艳玲[9]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对患者进行随机化分组,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观察组加用小柴胡汤加减。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清检验报告,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王文军[10]等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小柴胡汤治疗,发现治疗后患者的MTL、SP 均高于治疗前。
2.4 便秘
便秘病变的主要部位在大肠和脾,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张仲景认为便秘有阳结和阴结,《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可与小柴胡汤。”柴胡升散解郁,黄芩能清泄脏腑蕴热,使得上焦通调,津液下行,大便而解,常用于治疗阳明里实不甚之便秘。周永茂[11]等人选取了60例小儿便秘患者进行研究,治疗组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半月,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治疗相同疗程。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胡正权[12]等人对329例患者作为研宄对象, 研究发现加用小柴胡汤比单用西医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小柴胡汤治疗便秘疗效明确。
2.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生在肝脏的炎症疾病称为肝炎,依照其临床表现及症状,属祖国医学“胁痛”“积聚 ”“黄疸 ”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正气亏虚,湿热邪毒遏伏脾胃,迁延失治,留恋消耗气血,导致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阳亏虚所致[13]。翟雪珍[14]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现利用小柴胡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时恺芸[15]等人对小柴胡汤联合抗病毒药治疗肝炎的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发现小柴胡汤联合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抗病毒药物。
2.6 肝脓肿
肝脓肿主要是由细菌感染等引起,表现为肝区存在持续性疼痛,可按照中医“肝痈”“胁痛”等疾病诊治。病机为肝胆失和,气滞血瘀,肝郁化火,热毒内壅,血肉腐败而成痈。丁越[16]等人选取140例肝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西药联合小柴胡汤治疗比单使用常规西药治愈率更高。武志雄[17]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接受抗生素、阿拓莫兰等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2.7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指在胆囊切除术后几年,持续存在或再次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18];其病机大多是术后正气亏虚,肝胆疏泄失职,肝胆不和。王荣[19]运用小柴胡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结果发现,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治疗效果明显。拓世奇[20]在对照组(复方胆通片)上加用小柴胡汤(治疗组)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26例,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2.8 失眠
失眠主要表现为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又称不寐。《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祖国医学认为阳不入阴,阴阳失和为本病的病机。小柴胡汤则能和解少阳、调畅三焦,使得阳入于阴。刘炜[21]在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时,发现小柴胡汤加减配合穴位及阿普唑仑治疗比单使用阿普唑仑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郭瑞萍[22]选取了92名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用小柴胡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结果提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63.6%)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2.9 发热
发热是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的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如感染性发热、癌性发热等。寒热往来便是小柴胡汤证中的典型症状,是指恶寒时不发热,发热时不恶寒,寒热交替出现,发无定时,无规律可循。方中柴胡黄芩配伍使用外散内清,疏解少阳,畅通气机,使人体气机通畅,毛孔正常开阖,卫气外达则寒热得解。现代药理学研究也显示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和黄芩有良好的解热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发热病症。白宇望[23]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时,发现用小柴胡汤的患者比使用西药抗感染退热的患者症状改善更明显,见效时间更短。陈永和[24]将发热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予西药常规治疗,后者在前者基础上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治疗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
3 小结
小柴胡汤作为中医十大经典名方之一,其组方严谨,配伍精当,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已经涉及各个领域,其疗效也很确切。然而,对疾病的治疗多是小柴胡汤联合其他治疗,缺少确切的小柴胡汤对疾病疗效的研究;在临床上的观察病例数过少,缺乏大数据临床总结;对小柴胡汤药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探讨,以明确小柴胡汤具体作用机理。我们要向未知领域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发掘出更大的价值,使之更好为临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