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PEST和AHP法的国有林场旅游景观评价研究

2021-12-06周震宇李梁平黄平芳

关键词:林场权重景观

周震宇,陈 瑜,李梁平,黄平芳

(1.湘南学院,湖南 郴州,423000;2.上饶师范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3.赣南师范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4.湖南梵宇景观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郴州 423000)

上个世纪50年代全国各地百废待兴,林木需求旺盛,全国范围内陆续成立了大量国营林场,90年代后统一改称为国有林场。经过近70年的建设,截止2016年国有林场已经覆盖我国31个省(区、市)1 600 多个县(市、区)。进入本世纪后,随着建筑用木需求持续降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持续深化,部分国有林场在经营方面陆续展开了经营策略调整或开展新业态的尝试,但仍无法有效的在大范围改变国有林场的木料产值及人员工资双减的事实。虽然国家层面一直有相关鼓励转型发展的政策,但直到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才标志着国有林场的改革正式拉开序幕。改革的结果是国有林场从最高峰的5 000多个优化至4 297个(数据由2021年3月11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2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整理得到),员工数量从2016年的40多万人,减少至21.7万人(数据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0年4月27日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林业和草原发展报告》整理得到)。分流人员的具体去向不得而知,根据罗芬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指出,自1990年左右开始,国有林场的职工收入就已经开始和林业系统职工收入及全国在岗职工收入拉开差距,且差距还在逐年加大[1]。习近平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数国有林场具有丰富的植物景观资源、壮丽的地貌景观资源、奇美的水体景观资源以及城市人群羡慕和向往的各种生态景观资源,如何科学合理的利用好这种景观资源与旅游业的互动是促进国有林场转型发展、保障分流职工再就业、提升林场职工获得感的关键问题。

自1981年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提出兴建森林公园和开展森林旅游伊始,国有林场向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探索就从未停止[2-5]。洪启颖以福州市森林公园为例指出了我国国有林场的发展历经了旅游经济发展破坏生态到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相互正向影响并良性发展的两个阶段,这为研究增加了生态审视的视角[6]。陈钦运用选择实验法(CE)和条件log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对福建两处森林公园做了游憩经济价值方面的研究,发现了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会显著影响森林公园游憩经济价值,管理因素反而对游憩经济价值的影响不显著,其认为这是森林旅游价值与其它旅游(尤其是人造旅游景点)价值的不同之处[7]。该发现提示研究中不仅要侧重关注国有林场的自然景观资源,也需要重视景观的人文要素或哲学意义的第二自然。魏晓霞指出国有林场转型发展的具体困境是限制天然林商业性砍伐,而旅游业是重要的转型渠道之一,与其持类似观点的学者较多[8]。周震宇通过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对莽山森林公园进行了景观评价[9],提出了一整套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这对于本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但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已经建设完成的森林公园,在适用范围上无法应对目前尚未大规模转型旅游运行的国有林场。从同行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国有林场转型发展的主流研究聚焦在历史沿革梳理、转型中的各主体的关系博弈以及国有林场转型后的国家森林公园的评价,将国有林场的原生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并应用于国有林场转型发展中的研究目前尚少见。

景观评价多采取AHP分析法,其评价结果常用于景观项目的提升或优化,或用于已建成项目和拟提升项目[10-15]。旅游开发与规划之前多数情况会进行旅游资源评价,评价结果构成旅游规划的重要决策和参考依据。景观评价和旅游资源评价在某些维度上有所重叠,例如都较为重视生态和景观审美,但两者在项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景观评价强调资源的景观性、可开发性和系统性,是由生态审美和人文价值等要素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包含指标体系、类属权重、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等步骤或内容。旅游资源评价主要从旅游学视角出发,考虑其在国家旅游资源分类中的具体类属,并对这种类属进行评分,更侧重关注资源点的资源等级或开发价值,包含资源分类及评分两个步骤,也有学者进行AHP法赋权,但其核心较少为景观资源,多数强调资源的文化性和社会性[16-21]。将景观评价与旅游资源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其功能可有效替代原来的旅游资源评价,评价结果指导性更强,其工作置于旅游规划和建设工作之前,并依据其结果对旅游产业的规划布局进行布局决策,在学界和业界都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研究的关键问题是提出一套适用于国有林场转型旅游发展的景观评价体系。

一、研究对象介绍及基础数据梳理

(一)上清林场现状

上清林场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毗邻中国道教起源圣地、国家5A级景区龙虎山风景区。林场面积约6 000公顷,主要种植杉木。上清林场创建于1940年,1954年开始大规模人工造林,1992年在全国的国有林场中排名第223位,2001年开始发展旅游,林场融资建设了大上清宫,并申报了上清林场国家森林公园。后大上清宫被收归管委会,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发展也较为缓慢,截止2021年5月底,林区道路硬化尚未完成,没有产生盈利的旅游项目和旅游特产商品等。2021年获批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认定的“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并以此为契机展开了新一轮旅游转型发展的改革工作。

(二)SWOT-PEST分析

根据研究需要,对上清林场的基础情况进行系统性调查后,采取SWOT-PEST分析法进行了初步研判,SWOT法强调结合内部微观条件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和外部影响因素机会(Opportunities)、挑战(Threats)的交叉分析[22]。PEST法侧重对观环境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科技(Technological)的理性研判[23]。综合运用SWOT-PEST法构建分析模型,能以系统思维将调研资料进行有效梳理[24]。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上清林场的SWOT-PEST分析

SWOT-PEST法的评价结果显示,上清林场整体转型发展的基础较好,各级政府较为重视,财政状况相对宽裕,林场职工的归属感强,相关技术人员或潜在技术人员充裕。项目也存在开发劣势,主要表现在用地性质方面,这制约了项目的多元性开发,尤其是建设性开发工作。林场内部和林场周边的环境也都存在对转型发展的不同声音,且面临人才不足的困境。项目发展的机会包含了国家政策支持、省内种植补贴,以及年轻一辈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主要的威胁则来源于各类政策法规的限制、周边山地旅游竞争强度高及转型发展窗口期短等方面。

二、研究方法、过程及结果分析

(一)研究方法

在前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应用SWOTPEST法对上清林场现状展开了分析,针对分析结果,运用德尔菲法拟定了旅游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根据AHP法确立评价体系各系统及具体指标权重,最终采取9分度计分法,邀请专家对指标体系进行具体评价。

(二)评测体系构建

根据SWOT-PEST分析结果,研究团队认为林场应以“康养旅游+林下经济”的发展框架规划,采取稳妥的开发策略。一方面用足用好专项资金,确保资金用于回报高、风险低以及示范效应强的康养旅游板块;另一方面对标国家和省内的确定性补贴项目进行旅游式的林下开发,确保林下生产丰收、补贴发展经费到位、旅游发展空间充足。根据此策略,确认了具体的评测对象,从北至南,依次为济头源、薛家厂、打水邬、林中苗圃、老猪场、老建棚、粪箕沟7处具备用地指标的重点地块。研究团队根据地块总体性质和周边旅游景观资源,结合前人研究,将旅游景观评价体系确定为植物景观系统、通道景观系统、人文景观系统、水体景观系统及农业景观系统5个部分,其中通道系统是指未硬化又可供通行的潜在道路。

各系统层的具体指标由专家组成员共6人根据过往研究经历及相关文献提供具体指标层内容,经过集中评议后,形成最终指标。具体过程分为3个步骤。第一,将评价专家组进行分类,其中植物学背景的专家1人,划分到植物景观系统;规划背景专家1人,划分到通道系统;社会学和人类学专家2人,划分到人文景观系统;景观背景专家1人,划分到水体景观系统;农业景观系统1人,划分到农业景观系统。第二,各专家对应系统提出相关指标,初步形成了35个具体指标。第三,汇总具体指标后,专家组成员参与共同评议,最终构建了5个层级19项指标的旅游景观评价体系,如表2系统层列和指标层列所示。其中民俗信仰景观主要指历史文化遗址景观,如寺庙、道观、墓葬等遗址景观,也包含文献中有描述但现场已经不存在的场景,例如象山精舍(陆九渊讲学处所,目前已无遗迹,但正史已有标注在上清林场范围内),这一指标主要评价其文化性和可开发性,其评价角度主要从景观开发的可行性角度入手。

表2 景观评价模型、权重及评分标准

(三)AHP法赋权

AHP法是运筹学中的理论,因其具备良好的科学量化优势且易于计算而被多数社科学者采纳作评价体系的权重赋予。AHP法的原理是通过确定层级关系后,依据专家对同层级指标的两两重要性比较矩阵进行赋值,最终得出整体的权重关系,该方法首先要确认系统层的权重关系,计算出各系统权重后,再将各系统层权重分配给对应系统下的指标层具体指标,进而对该系统下具体指标进行比较矩阵的比较赋值,依次类推,得出所有系统层下的具体指标权重。单个系统的各具体指标权重进行算数加和等于该系统权重,各系统权重算术加和后,权重等于1。根据AHP法原理,采取学界公认的Yaahp软件进行计算,研究采取Yaahp(10版)进行研究模型构建及计算,系统层和指标层都导入软件后,如图1所示。

图1 评价体系层次关系

依据层次关系,研究首先对5个系统进行了权重赋予,再对每个系统的具体指标进行权重赋予。评价体系中对项目处于评估期而非建设期有充分考虑,对评价目的是为旅游规划工作提供决策参考的依据有充分了解,这能避免方向和目的不一而导致评价结果的偏差。采取AHP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进行权重赋予,权重赋予过程采取了单独赋权,而后集中讨论后形成了统一的评价权重。研究未采取专家单独赋权后加权平均的算法,因为专家全部在现场,单独思考后集中交流,更有利于促进结果的科学性。

权重计算结果显示,系统层中植物景观系统的权重占比最高,达到32.29%,这说明赋权专家大部分认同植物景观环境仍然是林场转型发展中首要需关注的部分。水体景观系统权重占比达24.47%,这表明水体景观即便在山体旅游旅游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农业景观系统的权重占比仅10.66%,相较其它景观系统,林场的实际发展中农业不具备历史积淀的优势,但相较目前林场的农业用地和规模,此权重并不低,其代表了未来转型发展的一个方向。指标层中,权重占比最高的为人文景观系统的生产遗址景观,单指标达到了13%,这表明在旅游景观资源利用与开发中,生产性遗址作为具有历史意义和承载集体回忆的符号,具备高度的不可替代性,需要格外关注此类资源。占比第二的改造保留度指标和第三的植物形态及色彩指标均来自植物景观系统。这表明,在以林业,尤其是乔木林为主的项目中,生态型开发和植物景观氛围尤其重要,此两项权重的赋值提醒了林场转型的践行团队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植物氛围营造。其余具体指标见表2系统权重或指标层权重列。

(四)景观评测结果及分析

为科学量化评价结果,采取9度计分法进行旅游景观评价工作,每项指标满分9分,最低分1分,展开评价前,专家对评价标准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相对清晰的评价标准参考。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评价组专家一行6人,分别通过实地调研对7处拟开发的重点地块进行逐一计算计分评价,最终采取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汇总专家组计分,并将分数乘以对应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出7个点各自的系统得分,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各自系统的得分加权求和,获得最终评价得分,研究结果如图3所示。

图2 上清林场7处景观分系统评测结果

图3 上清林场7处景观总体评测结果

从各系统上看,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景观系统因权重占比较高,在系统评分的加权结果中也领先于其它系统,农业景观系统在各区域的得分都较低,这一结果也符合上清林场自身的林场背景,权重占比第二高的水体景观系统,其在各个地块的评价得分均不高,甚至在多数地块中,不如人文景观系统和通道景观系统。这说明整个上清林场的水体景观资源严重不足。从总体上看,研究结果显示上清林场的7个拟发展地块中,呈现出“北强南弱中间均衡”的现象,其中“北强”为济头源和薛家厂,评测结果分别为6.789 8分和5.767 1分。济头源的各项指标又稍逊薛家厂,其中植物景观系统和水体景观系统差距最大。植物景观系统方面,薛家厂空间更开阔,植物的边界围合感更强,多样性和变化性也更好。从济头源到薛家厂的道路中,沿途持续有小溪,甚至有自然形成的瀑布多处。因此薛家厂是所有开发点中各系统均较好的开发点。“南弱”为老建棚和粪箕沟,评测结果分别为2.888 4分和3.237 5分。此两处地块处峡谷中,遗址已难以寻觅,现场的植物有一部分阔叶林,空间舒适度尚可,但林下杂草茂密,东部小溪也在茅草遮挡之中。“中均衡”为打水邬、林中苗圃及老猪场。打水邬与济头源、薛家厂同在应天山范围,但其各类指标又都逊色一筹,人文景观中打水邬有一定优势,其作为陆九渊心学发源地,且有记载象山精舍曾建于此,但开发难度较高和投入较大。林中苗圃的交通可达性优越,但人文景观和水体景观都较为逊色。老猪场得分成因于人文景观系统中的建筑留存较好,水体景观系统的面状水体景观得分较高,有部分私人投资开发的民宿设施基础,但总体仍缺乏系统性规划。

(五)研究推论

根据旅游景观评价中“北强南弱”的结果,确定北部济头源和薛家厂区域优先发展。

1.旅游景观评价可指导产业空间划分

根据旅游景观评价结果,将七个区块分为两个主要板块和一个融合板块,共计三个部分。三个部分分别是北部文化康养板块、南部林下经济板块和中部交融体验板块。北部板块包含济头源、薛家厂和打水邬3个区块,南部板块分为老猪场、老建棚和粪箕沟3个区块,中部为林中苗圃。划分依据是地理位置相近或业态发展相近。其中北部板块的平均分为5.4分,南部板块为3.5分。结合SWOT-PEST的分析结果,将最有可能产生影响效益的板块放在旅游景观评价得分高的区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得分较低的南部板块,做好林下经济的种养和配套,服务于北部板块在旅游开发中可能涉及的食材或农业特产品等,有利于降低风险,国家支持的种植补贴可以抵御开发时投入资源的风险。中部融合板块做体验尝试区,为兼具北部板块的康养服务和南部板块林下经济的产品展示、品尝及销售工作的农业综合体。

2.旅游景观评价可指导产业时序控制

根据上清林场SWOT-PEST分析结果,开发时序需要按照投资风险小、开发难度低、高回报概率的原则进行。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表明,仅依靠旅游景观评价的总体得分高,就能达到和满足这一原则,故除了旅游景观评价总体得分作为参考依据外还需要结合分系统的分数评价。因此,旅游景观评价的总体得分高,至少可以认为开发后的游客吸引力要强于其它地块,其相较于其它地块投资风险更小。在交通情况接近的前提下,植物景观系统得分高意味着惠及大众的植物资源更丰富,可供利用的植物资源也更多,开发保留度越高,说明生态破坏越小,投入金额也越少。通道景观系统的得分高,意味着沿途的路线开发潜在回报具备比较优势,因此开发难度将具备比较优势。人文景观系统得分越高,越有概率打造成品牌或成为引客符号,更可以开展有效的研学活动,增加长期稳定的客源。农业景观系统得分高,标志着果树、中药或农产品的种类较丰富,适当进行产业链延伸后,由“人文情怀+生态环保”所构成的旅游产品,也一贯具有高价值溢出,因此也具备相对的高回报概率。

因此,开发时序第一步要考虑北部康养板块拓展。评价结果中南部板块评分较低,板块的比较优势处于劣势,用于直接开发旅游业的风险过高,因此采取先做林下经济,再逐步转型做采摘休闲农业的方式,渐进式实现转型目标。第二步,考虑以老猪场为核心开发有政府补贴的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产业,有政策补贴的,逐步向老建棚和粪箕沟地块推进。第三步, 在南北两个板块都有一定影响力的时候,逐步向中部板块融合发展,构建起集合两个板块优势的农业综合体验园。

三、研究结论与不足

(一)研究结论

根据研究,形成以下几个研究结论。

第一,基于SWOT-PEST法和AHP法的旅游景观评价可以成为国有林场转型发展的决策参考方法。

第二,旅游景观评价方法兼具旅游资源评价和景观评价的优势,也能弥补两者的不足。旅游景观评价相较于旅游资源评价更具系统性和整体性,后者更侧重单点的资源分类与评级,但各点之间无法进行数理计算,形成综合判断依据,因此以前者取代后者,在国有林场转型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更具科学性和指导性,这丰富了旅游资源评价领域的理论方法。旅游景观评价相较于景观评价更有现实价值,多数景观评价仅对成熟项目或计划改造的项目展开工作,提出改进或提升建议,适用于锦上添花的工作。旅游景观评价能用于高度依赖景观资源的旅游类项目,如上清林场转型发展的案例中,项目依据旅游景观评价划分了项目的空间格局和发展时序,对项目的促进作用如同“雪中送炭”。

第三,旅游景观评价体系的总体评分和各系统评分需要综合分析并运用,不能仅依赖总评分或某一系统评分进行旅游项目的决策。

(二)研究不足

旅游景观评价中,构建指标体系及权重赋予,高度依赖专家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对于总体评分及各系统评分的解读,也无法摆脱经济学和地理学领域的知识。目前上清林场转型发展项目正在按照科学决策方向平稳运行,更多数据及研究结论或需要未来更多的追踪研究。

猜你喜欢

林场权重景观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加强国有林场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权重常思“浮名轻”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