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史高校专业教材的开山之作
2021-12-05刘雷
刘雷
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曲艺从口耳相传的传统艺术传播模式过渡到规范科学的现代学科普及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中国曲艺纳入高等教育范畴的一座里程碑式的工程,是中国曲艺从民间撂地走向艺术舞台之后,艺术层次的再一次升华,为中国曲艺理论学科体系的搭建提供了有益尝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其中,《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以下简称《简史》)是系列教材中最早出版的著作,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曲艺史类高校专业教材的先河。
资深曲艺理论家、曲艺作家高玉琮和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鲍震培两位作者,历时3年,几易其稿,倾入了丰富的曲艺研究经验、宝贵的理论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让这本《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不仅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教学价值,而且还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曲艺史素有“可溯之源长,可证之史短”之说,溯源之长皆因曲艺史浩如烟海、悠久绵长的孕育过程,证史之短皆因曲艺史珍如艺海拾贝、沙中淘金的史料价值。作为一本高等院校曲艺史类教材,《简史》并没有遵循以往曲艺史类书籍面面俱到的写法,而是浓缩了曲艺发展史中的精华部分,有目的地择取曲艺史不同时期中最具代表性的演员、曲种、曲目、事件等内容作为重要节点,再将这些节点串成一条条时间纵横线,进而将各条线再编织成的简史,以面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简史》清晰地梳理了中国曲艺史的发展脉络,对曲种的兴衰做了较为客观的叙述和评论,这种写法既能引导读者了解曲艺史的基本常识,又能拓展其对未来曲艺的发展趋势。相较于其他中国曲艺史类著作的许多经典版本,本书可称为“精华之作”,它综合了之前曲艺史中最为忠于史实的部分,又融入了作者多年来对曲艺史最新的研究成果的论述。
可以说,《简史》不仅是一本曲艺专业高等教材,同时也是一本具有极高理论价值的曲艺学术著作,在曲艺史论方面不仅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同时对现有理论也有着创新性的发展。
一、对中国曲艺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状态重新定义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史》对曲艺两千多年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且打破了原有的断代思维,重新对曲艺史不同的发展历史时期进行了划分,将以往等同于中国文学史的先秦曲艺史的发展年代推迟到了唐代,并将曲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及特点重新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划分出初成时期的唐前曲艺、正式形成的唐代曲艺、成熟兴盛的宋代曲艺、稳定发展的金元曲艺、承前启后的明代曲艺、集成繁荣的清代曲艺、民国时期的曲艺、新中国探索时期的曲艺、新时期的曲艺等8个历史阶段,突出了曲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和作用,让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对历朝历代曲艺史的概况有更加深入和明确的认识。
二、对中国曲艺史做了有力的完善和补充
倪钟之先生的《中国曲艺史》和姜昆先生的《中国曲艺通史》是中国曲艺史的两部经典著作,两本书都将中国曲艺史的记录年代截止在了民国时期。其他的曲艺专门史类的书籍虽也有提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曲艺概况,也多为简单的概述文字,极少单独成章。而《中国曲艺发展简史》在此基础上,不但完善了“新中国探索时期的曲艺”这一章节,详细记录了这一时期的曲艺发展状况,而且还增加了“新时期的曲艺”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曲艺历程,对改革开放以后的曲艺史研究进行了有力补充。这两个章节对中国曲艺史进行了系统的丰富和适时的更新,将中国曲艺发展的时间节点推移到2014年,这为今后中国曲艺史书的延续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对中国曲艺史类教材具有示范作用
中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任继愈先生曾说过,不论当什么家,有了必要的历史知识,有百益而无一害。中国曲艺史教材所普及和面向的对象不仅有学生群体、广大曲艺爱好者,还有众多从业人员。所以,作为一本高等院校的基础教材,《简史》并没有拘泥于传统写史的方法,而是在每一章的后面加入了《思考与练习》,看似简单的教学设计,却是全书的点睛之笔,是对曲艺史教材编写的一次有力尝试和新的突破,使它更贴近教材的写法,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明确知识点、概括要点、突出难点,帮助习学者更容易地攫取每一个历史阶段中曲艺發展进程中的着重点,抓住曲艺发展历程中的关键点,认清曲艺传承过程中的根本点,充分发挥教材的实用性和启发学生能动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和传统文化复兴的大环境下,《中国曲艺发展简史》的出版对曲艺艺术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意味着曲艺教育将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曲艺艺术必将更多地走入大众视野,曲艺艺术必将振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的血脉必将得以延续和传承。
(作者:天津市曲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责任编辑/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