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机农艺大融合,实现果园全程机械化
2021-12-05李艳萍余先泊
李艳萍 余先泊
2021年10月26日,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青岛世博城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图1)。中国国际农机展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主办,今年是展会连续第三年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
国际农机展具有60余年历史,是亚洲第一、世界知名的国际农业机械年度专业大展。国际农机展享誉世界,被称为国际化全球性的农机商贸与品牌传播平台、农机信息集聚与交互平台、产业政策与学术交流平台、现代农业科技与装备集成示范平台。2021国际农机展以“乡村振兴·智慧农业”为主题,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本届展会人气持续高涨,展览面积超过22万米2,中外展商近2000家,高端论坛与重要活动30余场次,专业观众达15万人次。
今年果蔬茶方面的展出规模更大、亮点更多,专设的“果蔬茶”展区面积增加了40%以上,往年仅半天的“果蔬茶生产机械化”专题论坛延长至一天。此次论坛及时顺应市场需求,更加充分地解读和探讨“果蔬茶”行业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将难点、痛点聊透、讲透,促进行业良性发展。论坛邀请国内8位知名专家,围绕果蔬茶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关键技术与智能装备、农机农艺融合、管理模式等方面做主题报告,旨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动果蔬茶种植的产学研结合,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推动果蔬茶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同时为果蔬茶生产中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等搭建成果展示与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果蔬茶生产机械化领域的信息互通、多方联动。以下为本次论坛精彩片段。
主办方领导苑同宝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果蔬茶机械分会会长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苑同宝在果蔬茶生产机械化发展论坛致辞中讲到,当前来看,现代农业生产的要素组合要以机械化生产为底层逻辑来进行再优化、再组合,要走农机农艺融合之路。在农机农艺融合的问题上,农艺需要“活”的农机,实现对作物种类、生长特性、地形地貌等因素有效兼容,农机需要“死”的农艺,需要农艺为机械化作业提供能够批量的模糊处理条件。果蔬茶生产机械化发展论坛,需要专家能够在现实、现场、现物、原理、原则的问题上,进行探索和试验示范,给参会代表带来启发。
特邀报告专家吕晓兰
江苏省农科院成果转化处研究员、副处长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果园耕作机械化岗位科学家
江苏省特色农机化专家指导组专家
吕晓兰研究员在报告中讲到中国果园机械化生产现状时指出,连续4年(2015—2018年)我国果园综合机械化率仅为27%左右,没有突破30%。实现果园全程机械化,需要农艺与农机相互融合(图2)。园区规划宜机化。设计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标准果园(图3,图4),设施建设符合要求,对于棚架梨园,需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棚架高度对机具(驾驶员)高度的限制。地头转弯空间,建议设置宽度为4~6米的机耕道路。
特邀报告专家康建明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耕作机械分会副秘书长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
康建明副院长在报告中讲到果园机械化发展趋势时指出,一是精准化、智能化。无人驾驶自动对靶喷药机可以实现:根据果树形状自动调节喷头高度,根据果树株距自动对靶喷施农药,无人驾驶与喷施农药量自动控制等功能。二是以机代人(插5~插9)。施肥机器人根据不同土壤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施肥策略。除草机器人根据GPS定位系统对果园杂草位置进行记录,可在果园内穿行,准确找到杂草并清除。剪枝机器人可进行植株修剪、监控土壤情况和藤蔓的健康状况,做种植园工人能做的所有工作,而且当发生意外事件时,能自动启动安全系统,避免较大的损失。采摘机器人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准确识别树上已成熟的果实,用类似真空吸尘器的装置将果实吸下来,避免损伤果实和果树;夜晚可借助灯光采摘,实现不间断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分拣机器人采用光电图像辨别和提升分检机械组合装置,按照果实大小进行分捡,可有效区分相似度较高的果实,且不损伤果实外皮。三是大数据、物联网。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的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果园机械化生产通过移动终端实现远程操控。
■幾点感悟
记者在会场走访和参加专业论坛了解到,目前我国果园机械化生产现状与国外相比仍差距明显。目前我国果园生产现状,第一是劳动力成本仍占据较大比例,占比达62.5%;第二是劳动强度大,且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平均60岁以上;第三是现有果园生产宜机化偏弱,管理机械化水平偏低,综合机械化率不到30%;第四是果园机械市场供给不足,部分环节机械装备缺乏,例如疏花疏果、套袋、采摘、施肥等关键环节机械装备亟待提升;第五是农机农艺不配套,缺乏全程机械化技术方案,果园栽培模式、果园基础设施不配套。因此,我国应以推进果园全程机械化为目标,以推广新机具、新技术为主要内容,在扩总量、延链条、补短板、抓弱项上下功夫,全力推进果树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