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1-12-05李燕妮
李燕妮
(威海市第四中学,山东 威海 264211)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与作用
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它是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根本条件,同时也为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提供了物质的保障。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能摸清家底,避免闲置浪费、重复购置,有利于增强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有利于国家财产安全的保护,是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盘活现有资产,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是事业单位履行自身职能,为其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的需要。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管理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
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大部分事业单位领导重资金形态轻实物形态,重采购轻管理。即使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但真正执行起来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实施。以M中学为例,政府采购实验设备项目,因是财政性资金,还没等验收环节落实完,迫于管理者的人为因素干预,政府采购验收单已由相关的领导签字盖章,先要求给予付款。而后固定资产入库手续迟迟未办,甚至因没有货架放置,实验设备原封不动放置很久,管理人员也没想办法解决,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员因工作忙,一拖再拖,入库单不及时办理,造成固定资产验收、付款存在风险,账务处理不及时。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
很多单位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资产管理体系,导致有关负责人没有责任意识,轻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审计检查对离任经济责任等方面监督审计中,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审计较少,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不论是领导离任还是资产管理人员调离单位,要么没有交接,要么交接不彻底,原有的管理体制不再执行,启用新的校产部门管理人员,原有账丢失,不利固定资产明细账的衔接,造成监管失利;单位资产转借,不经过上级批复手续;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变动信息未及时进行核对与记录,导致了部分资产账实不符;报废与处理固定资产时不及时,甚至资产已由财政部门联系厂家拉走,报废手续未落实完。有的资产购置未利用,在仓库静置,造成闲置的现象。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效能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需要政府采购人员按程序合理采购,财务合理使用资金支付以控制金额,规避风险,资产管理部门组织人员认真验收入库,使用部门按手续办理领用并承担保管的责任,控制好数量,整个过程需要各个部门密切配合,按职责行事。但由于大部分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使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相互的制约,无法保证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置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有关人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不强,执行起来不到位,没有人进行后续工作的监督与评价,使内控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
(四)财务管理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
1.业务不熟悉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学校固定资产方面也深受影响,折旧从虚提到实提,折旧年限的确认,折旧计入业务费用还是管理费用,让很多会计人员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就仓促于年底在两种制度下转换。许多业务处理不灵活,尤其是跨年度分次购买的固定资产,资产入账价值容易被忽视。
2.业务处理不及时
资产管理员报废处置部分资产时,上报审批过程中需要主管部门等审批,审批持续时间长,但资产管理员当月从系统中计提折旧金额不变,造成累计折旧金额持续增加,虚增费用,一些名存实亡的资产因报废未办理完手续仍挂账。
3.资产信息化建设滞后
资产管理员频繁更换,平日不及时更新数据,不能按部门、使用人变化而调整信息,增加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入账,只在年底匆忙录入,不能做到当月新增的资产当月计提折旧,不能提供动态的最新信息,资产信息化系统与财务账务处理系统不关联,数据不能有效传递,造成资产管理员记录的明细账与会计总账入账时间不一致,有的跨年度入账,不便于年底对账工作。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一)强化岗位意识,明确责任人,各司其职
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并建立一套固化岗位的责任机制。以M中学为例,首先明确校长全面负责,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主要负责,具体抓落实,使用部门为直接负责由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部门签订责任书,划分职责管辖范围,做到权利与责任并重,并将每项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员,登记入册,数据可追溯查询,即作为领导工作的考核依据,也列入员工的工作考核范围,以约束领导在固定资产合同签订,对外转借、转租,报废审批手续方面,财务在预算编入,资金支付,总账记入,账务核销方面,资产管理人员在明细账记录,信息系统维护与动态数据提供,出入库手续,清查盘点,数据上报方面,使用部门在数量保管,日常维护,档案保管等方面行为,做到合法合规。同时关键岗位也要配备相应的制度与岗位说明,签订保密协议,对贵重,危险的固定资产,也要符合特殊需求,库房,实验室,机房等要地要醒目限制其接触人员。强化部门的岗位意识,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不推脱责任,各负其责。
(二)健全管理体制,让制度先行,靠原则办事
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应按照财政部及国资委颁布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及财经法规要求建立一套内部资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国有资产采购前(配置、编入预算)采购验收中(验收、登记、领用)采购后(维修保养、盘点、处置、监查、考评、奖惩)几种制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有交接;严控新增资产,杜绝重复购置;加强资产使用管理,盘活闲置资产;规范国有资产转借、处置,防止随意性。比如想采购一台设备,先由存量控制增量,根据原有使用年限,已计提的折旧年限,来合理规划政府采购做好年度预算,按预算安排采购,严格执行资产配置的标准。待货物到校后,先由资产管理部门验收,结合采购合同及发票验收实物合格后打固定资产增加凭证,不以任何借口要求先支付货款后补手续,任何时候都要让制度先行,靠原则办事,不能依靠采购单位的信誉违背制度,否则会让验收制度显得苍白无力,时刻应该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保障执行力。
(三)加强内控建设,事前,事中,事后有效监督
事业单位应成立专门的内审部门,组成固定资产监督小组,对固定资产实行有效监督,指导资产购置的规范和科学性,应当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事中要将固定资产纳入常态化管理,发挥固定资产监督小组的作用,不定期对固定资产存量,使用保管情况进行检查。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时,要做好资产交接工作并保留档案,对历史遗留问题,如处置中丢失的,划转的,无法考证的疑难点,委托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形成书面报告主动上报管理层,同时协调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做好审核备案核销工作。事后做好考评奖惩管理,把部门及个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按制度规范行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对优秀表现者进行物质奖励,对结果奖惩进一步指导行为,正向引导,提倡增效节约,确保资产安全,把风险控制在最佳点。
(四)加快财务处理步伐
1.重视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大资产管理人员培训力度
为提高其管理水平,学校需合理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岗位,配备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员;有利于业务的持续开展。积极组织资产管理员及会计人员学习将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可以聘请相关专家来校开展固定资产管理专题讲座,外派资产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参加专业学习,包括最新《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条例》,资产盘点,报废处置案例等,也可以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等。保证这部分人员的稳定性的同时还要培养好职业教育,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为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2.处理业务保证及时性
资产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资产管理部门出书面报告,由使用人( 管理人) 签字,明确责任,查找原因,上报校管理层,同时按管理权限报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相关科室进行审批,根据审批结果对盘盈盘亏分别进行账务处理,并相应调整资产的累计折旧账面金额,但在报经批准前,先转入“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否则对于盘亏(盈)的资产,虚增(减)资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3.重视信息化建设
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应及时将财务系统与资产系统升级优化,实行数据有效传递,资源共享,动态更新,资产管理员注重平日工作的开展,录入单据及时,否则时间拖久了,计提折旧金额不准确,不能让领导及时掌撑信息,确保不了账账相符,财实相符。
四、结语
新的制度改革下,必然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抓住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风险点加以识别,找出问题所在并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已成为我们关注并须解决的难题,本文结合新形势下内控制度的建设,建议从领导绩效考核入手,转变思想,加强岗位责任制,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加强人员岗位培训与信息化建设,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不断强化固定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