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市鸿丰蔬菜产业联合体建设实践
2021-12-05思旺阳
王 维,思旺阳,艾 荣
(1.宁夏大学农学院,银川 750021;2.陕西省靖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靖边 718500)
榆林市鸿丰蔬菜产业联合体位于誉为“西北蔬菜第一村”的蔬菜产大镇—东坑镇,2018 年3 月成立,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由靖边县鸿丰农产品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了3 家农业企业(农资供应2 个、农产品加工1 个)、5 个合作社、11 个家庭农场。联合体成立以来,以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为目标,积极构建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利益联结“三项机制”,不断延长产业链、资源链、利益链“三个链条”,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为靖边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一、鸿丰蔬菜产业联合体建设成效
1、建立多元主体分工协作机制
(1)健全机构,分工协作
联合体成立以来,着眼于不同主体的优势和定位,以打造优质蔬菜产业化联合体为目标,坚持“增强企业带动能力、提升合作社服务能力、强化家庭农场生产能力”的发展理念,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了共同章程,建立了管理制度,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设立了办公室、销售部、采购部、技术部、财务部、党支部,组织机构功能完善、分工合理。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形成了优质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2)独立经营,联合发展
各成员单位产权明晰,保持着运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同、协议等形式,充分发挥了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协同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了生产、劳务、销售等方面的成本,初步形成了紧密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实现一体化发展[1]。
(3)统一管理,规范经营
按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联合模式,串联了蔬菜种植、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生产经营环节,实现田间到餐桌无缝连接、全程追溯。同时,制定了生产体系“六统一”(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管理办法和质量体系“三统一”(统一规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办法,规范了行业标准,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品牌价值。
2、健全多类资源共享机制
(1)整合人力资源
联合体拥有员工95 人,形成了“技术+管理”为一体的人才队伍,其中企业管理20 人、财务管理15 人、技术推广7 人、植保植检4 人、加工贮藏12 人、产品营销4 人、田间管理33 人。
(2)整合土地资源
联合体成功流转土地1800 亩,建成高寒冷凉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1500 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100 亩,种苗培育、示范种植温室66 座,建成蔬菜交易市场5 处、蔬菜保鲜库50 门、净菜加工车间7 处、净菜加工生产线7 套、马铃薯仓储库1 处、农民培训学校1 处、农产品检测室1 处。
(3)整合信息资源
通过融媒体平台,对蔬菜种植、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信息进行全面共享,解决“种什么、怎么种、如何销”的难题。
(4)整合技术资源
联合体组建了农业专家团和智囊团,对蔬菜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基地内,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机械化应用率达到60%,农药、化肥用量减少15%,种苗、农资等生产成本降低10%,形成了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的产业发展格局。
(5)整合品牌资源
合力打造“鸿丰”蔬菜商标,集中力量发展“鸿丰”牌辣椒、胡萝卜、马铃薯三大产业,依靠品牌优势壮大自身实力、开拓销售市场,产品商品率提高了10%。每年夏秋全国各地菜商云集“鸿丰”菜市场,每天购销时鲜蔬菜400 余吨,产品远销广州、武汉、成都、重庆等地、并经山东出口至东南亚等国。通过1 年多的实践,联合体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不断提高,“鸿丰”蔬菜正在申报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
3、完善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
(1)成员单位利益联结
联合体现已投资8000 多万元,年产值1.6 亿元。辣椒、胡萝卜、马铃薯等菜产业单产水平显著提高,销售价格上升3%左右。通过节水、节肥、节药等系列综合技术的推广运用,生产成本下降5%左右,亩产值提高350~600 元,各成员单位总体增收7%左右。同时,通过增加产后投入,蔬菜商品转化率提高10%左右,产品附加值显著增加。
(2)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联合体带动周边1000 多户农户发展蔬菜产业,帮扶20 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联合体还通过多种链接渠道,以种植、加工、销售蔬菜为切入点,加大与周边村镇农户的合作,提高生产水平,提升加工质量,拓展销售渠道。
(3)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联合体立足于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做到种植过程有记录,产品销售可追溯。同时,还致力于开拓高端蔬菜市场,逐步实现以园区化、品牌化、标准化、智慧化、融合化引领蔬菜产业发展,创新提升“鸿丰模式”,让鸿丰菜真正成为健康菜、绿色菜。
二、鸿丰蔬菜产业联合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流转方面存在制约
(1)土地流转体系不健全
当地土地流转体系还不够健全,影响了联合体规模化、标准化经营。
(2)设施农业用地审批慢
发展蔬菜产业涉及设施农业,其用地申报、审批手续繁琐,周期过长,制约了设施蔬菜的有力有序发展。
(3)农户对土地流转认识不到位
各成员单位员工几乎全部为农户,其对土地流转认识不到位,心存疑虑,导致土地集中连片流转难度增大。
2、发展资金不足
(1)资金链较短
农业投资大、周期长、效益相对低,导致联合体资金链衔接不紧,有潜在金融风险。
(2)抵押贷款难
联合体可抵押担保的资产少,加之土地流转后难以进行抵押担保,农业设施用地和农业附属设施无法办理产权,融资难度大[2]。
(3)保险补偿少
农业发展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风险较高。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额较低,市场接受度不高,防范风险能力不足。
3、人才技术制约
(1)整体素质较低
联合体员工素质偏低,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品牌意识、风险意识淡薄,生产经营理念不够超前。
(2)管理相对滞后
缺乏联合体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与联合体发展要求有差距,导致效益不能真正凸显。
(3)创新能力较弱
联合体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产品生产多、加工少,初加工多、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
三、鸿丰蔬菜产业联合体发展措施
1、延长产业链
通过专业化分工、多元化联合,实现蔬菜产前、产中、产后的紧密链接,形成完整的产业系统,使农业生产向加工、储藏、流通、文化、旅游等环节延伸,实现优势产业集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此外,不断依托鸿丰农产品有限公司,加强品牌宣传,巩固“鸿丰”蔬菜省级著名商标成果,实行投入品源头管控,实现蔬菜标准化生产,保障蔬质量安全,以品牌求市场、求效益。
2、整合发展资源
不断整合现代农业生产资源,如传统的土地、劳力和资本,还有新型的管理、信息、技术等,实现联合体内部各类资源自由流动,各主体齐心合力,各资源优化配置。以鸿丰农产品有限公司为核心,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制定生产全过程标准,为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开展技术培训等。家庭农场种植使用优良品种,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按要求使用合格投入品。合作社主要从事专业化服务,如蔬菜的耕种收管、疫病防控等,在规模经营中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3、建设利益共同体
联合体各类主体通过契约、合同等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生产上,家庭农场按照鸿丰农产品有限公司的订单进行标准化生产,鸿丰农产品有限公司以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并以适当方式利润返还。服务上,家庭农场、合作社享受批量购买农资及服务的价格优惠,不断降低生产成本[3]。鸿丰农产品有限公司为家庭农场、合作社贷款提供担保,并提供联动保险。机制上,家庭农场参股鸿丰农产品有限公司,分享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龙头企业入股家庭农场,为家庭农场提供设施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