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洪泽区为例浅析高效设施农机化趋势
2021-12-05淮安市洪泽区农机推广站江苏省洪泽中等专业学校
淮安市洪泽区农机推广站 江苏省洪泽中等专业学校
□ 王康宁 张洪芳 陈晓东 □ 丁新新
当前,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化从起步阶段加速进入发展新阶段,与大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相比,设施农机化水平还比较低,但随着“用工难、难用工”问题日益严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发展设施农机化迫在眉睫。现阶段,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效设施农业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我国只在少数环节有所突破,其他环节还处于试验示范阶段。下面以淮安市洪泽区情况为例说明。
一、产业现状
1.高效设施园区运行质态。2015年投资建设的淮安食品科技产业园基地,总投资1亿元,设施包括:5000平方米日光能智能温室2座,8米单体钢架大棚518座,1700平方米连栋温室6座,17500平方米水生蔬菜标准化种植池及智能物联系统等,是国内最大火龙果生产基地,也是集种植、加工、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型示范园区。
2.水生蔬菜特色产业。据2019年统计,水生蔬菜基地面积5万多亩。其中,荷藕2万多亩,以老子山镇、西顺河镇为主;芡实近2万亩,以蒋坝镇、东双沟镇和岔河镇为主,形成了“小麦+芡实”轮作规模化种植模式。
3.稻田复合生态种养模式试点。近年来,引进、试验与示范以稻田养鸭、稻虾共作等稻田复合生态种养模式。2019年,稻田种养面积达6000多亩,其中,稻鸭面积达4200亩多,稻虾共作面积800亩左右。三河镇四坝村将稻鸭共作与800亩有机稻米生产相结合,常年平均稻谷亩产420公斤,精米产量280公斤,平均销售价格16元/公斤。稻米与鸭子亩总产值5000元左右,亩均纯收益达3000元以上。
4.大闸蟹养殖。目前,河蟹养殖面积近8万亩,占水产总养殖面积76%,大闸蟹无公害养殖基地12个。其中,洪泽湖大闸蟹年产量6000吨以上,年产值6亿元以上。一是引进推广大闸蟹新品种。2018年在西顺河、高良涧镇引进“长江2号”大眼幼体2000余斤,东双沟投放“长江2号”优质蟹种1300余斤。二是开展新品种养殖试验示范。新建优质河蟹养殖基地,在东双沟丰收村建成2400亩优质河蟹养殖基地,在西顺河张福河、洪祥建立2000亩洪泽湖大闸蟹高科技养殖基地。三是智能化管理。在大闸蟹塘口安装深水井、微孔增氧机、智能投饲船,水质监测新技术应用到塘,河蟹新技术普及率达90%以上。
二、机械化水平
截至2019年底, 洪泽区建成市级高效设施农业装备示范园区(基地)18个,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50%,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亮点纷呈。
一是设施种植规模化。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种植面积6000亩,形成了“春提早毛豆+春季毛豆+秋延后红椒”周年高效茬口衔接模式,春季两茬毛豆常年产量平均1150公斤/亩,亩均产值达8100元左右。在洪三公路东侧建设占地面积达1.2万亩的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带,配套微喷滴灌设备20台套、大棚卷帘机12台、棚内耕作机械2套、膜下滴灌500亩、田园管理机23台、蔬菜播种机1台。
二是畜禽养殖规范化。以绿色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为总抓手,调整优化畜禽养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生态化进程。如,以淮安市宏伟牧业为代表的畜牧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是湖羊集约化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基地,拥有标准化生态羊舍12栋,可存栏湖羊6000只,年累计出栏优质湖羊1.35万余只,年销售额1300余万元;公司配套TMR混料机、自动撒料车、自动饮水、自动消毒、自动清粪、自动卷帘通风设施等自动化设施,结合先进物联网技术,目前正逐步建立完善可追溯体系。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扩繁场)+农户(育肥场)+云养殖平台”创新模式发展壮大。
三是水产养殖特色化。洪泽区高效设施渔业面积达3.5万亩,洪泽湖螃蟹产业迈入50亿级,建立蟹、虾、银鱼和大宗水产品追溯示范点14个以上。建成市级高效设施农业装备示范园区(基地)5个(水产养殖),培育螃蟹新品种“长江1号”,推广生态养殖、循环农业等技术模式;完善相应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大力推广虾、蟹清洁养殖,多品种套养生态模式和工厂化、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截至目前,洪泽区拥有增氧机14447台、投饵机16295、自动投饲船320台、自动巡航投饲船1台、割草船保有量87台、水质检测仪68台。
三、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环节机械化水平偏低。近年来,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但是部分环节机械化水平偏低。如大棚蔬菜种植属于密集型生产,除了耕整地、植保和喷水灌溉环节机械化程度较高外,育苗、覆膜、移栽、收获及收货后处理等环节机械化程度依然很低,大部分作业依然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较大,劳动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二是农民整体购机力不足。农户对高效设施农业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接受程度不高,加之操作技术掌握不到位,所以设施农业机械化难以推广。有些农户虽然有购买先进设施农业机械的意愿,但部分不在国家补贴目录范围,在补贴范围内的补贴力度较低,农户经济压力较大,有心无力。
三是农机与农艺融合不密切。高效设施农业涉及各个领域,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生产模式由传统人工作业发展演变过来,即使是现有农艺都难以适应,更谈不上机械化技术了。加上农机研发与农艺生产脱节,两者不能相辅相成,农机制约着农艺,农艺又束缚了农机,都不能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
四是农机推广服务能力薄弱。高效设施农业涉及机械工程、自动化、农艺栽培、信息化、智能化等诸多领域,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由于县、乡农机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同时掌握复合技术的农技人员少之又少,设施农户得不到专业指导和技术培训,一些先进适用的设备难以发挥价值,也制约了设施农机化发展。
四、发展建议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将高效设施农机化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内容,制定可操作考核办法。农业农村部门针对关键环节和技术,开展新机具新技术试验推广,坚持引进宜机化专用机械,以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向集约化、标准化发展,逐步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
二是强化政策引导扶持力度。为全面提升高效设施农机化水平,根据淮安市政府等有关农业项目指南,推广普及投饲、增氧、起捕、清淤、水质调控机械化技术装备;加强渔业机械技术推广,实现速度、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探索建设规范、机具配置、运行管理专业的设施农机化服务组织建设,提升农机服务产业化水平;计划建成核心区100亩以上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项目6个,先建后补,项目通过验收后,可以享受 15万元补助资金。
三是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围绕特色示范基地建设,制定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技术规范、机械技术标准和作业质量标准,加强农机和农艺标准化体系融合;加强高效设施农机化创新和研究,根据目前生产需求,推广和试验示范一批先进新机具新技术,加快高效设施农机装备提档升级。
四是提高农机推广服务能力。基层农机推广人员肩负着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使命,应进一步完善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对基层农机人员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技术骨干,加快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