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2021-12-05彭东海

农产品加工 2021年13期
关键词:有机绿色生产

彭东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北京 100070)

当前党中央和国务院大力推动农村振兴发展,我国的农业迎来新一轮的机遇和巨大的变革,有机绿色农业是目前世界追求的发展模式,过去全世界都陷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误区,经济虽然在短期内得到发展,但同时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是发展经济无法弥补的,对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停滞,有机绿色农业可以显著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其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被有效利用的氮肥只有20%~40%,在作物上附着的最多不超过30%,剩下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部分对环境造成污染,渗入土地和河流造成负营养化,对其他生物有严重的生存威胁,而有机农业可以避免上述所有危害,在对自然环境保护中起到积极作用,随着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应针对以往因农药化肥使用的不合理进行整改,重视农业生产合理排放,农业生产不污染环境,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有机农作物产量,从而推动农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1 有机农业当前发展现状

有机农业是指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等传统的种植手段,是运用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进行生产[1]。传统农业与有机农业相比,其农产品无论是在健康和环境保护上都处在劣势,目前我国有大约4 000 家有机农业企业,种植面积也达到了380 万hm2左右,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0.4%左右。我国的有机农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得到了社会层面的充分肯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有机农业在生产方式上有利于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在恢复生态平衡有积极作用,而且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健康的理念在植根,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逐步扩大,在市场的推动下,有机农业会呈现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不同省份和不同地质环境会孕育出更多的又具有自身特点的产品,可以充分满足市场不同人群的需求。

2 有机农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2.1 改善农业生态新环境

为了积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抑制阻碍的消除,需要从有机农业的优势和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来进行分析。农业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水资源、气候、农业遗传资源环境和人体健康等,长期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落后生产模式,注定要被时代的发展淘汰,有机农业的大力发展是生态性和经济性相互结合的产物,目前来看虽然在产量上会受到影响,但是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这一问题会被逐步解决,需要找到一种既不透支生态环境成本,又能实现产量和经济效益不下降的新技术,消除农业向有机农业发展的阻碍,采取自然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为有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2.2 创新农业发展新技术

行业技术的革新必定带领行业向着更优质的方向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突破和创新,农业技术的创新是农业生产模式创新的原动力,为下一代留下更加厚重的发展潜力是当代人需要考虑的问题,农业发展从牲畜种植向机械种植发展,增加了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每一次发展都是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减少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的同时,提升了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技术的创新是在改变现有的生产模式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能够兼顾生产和生态系统修复功能,逐步调整生态系的结构,实现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局面,我国的国土面积虽然辽阔,但是人均耕地资源却相比较少。应将先进的栽培技术、农作物轮作技术、水肥管理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和大力推广,改变原有的粗放式生产模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 有机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有机农业未形成规模,缺乏竞争力

近年来,有机农业迎来了一轮发展机遇,但存在的问题依然明显,我国各地的有机绿色农业在种植面积上需要提高,现有的有机农业企业存在规模小和过于分散,生存成本上的控制依然存在可优化环节,现有的运营模式在创收方面的能力依然匮乏,缺乏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有机农业应转变成高密集的知识型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具备农业有机专业知识的农村劳动力加入其中,在产品价格上不能高出传统商品太多,应在有机生产方式下提升产量和成本控制,提高农民的就业率和收益。

3.2 有机农业的生产成本高,无法产业化

目前,国内的有机绿色农业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其一在于生产成本是束缚发展的阻碍,有机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等化学合成药剂,在农作物成长和病虫害防治方面投入的成本更高,而产量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农作物高,这是阻碍其发展的首要问题。其二在于传统的农作物流通渠道更多,而有机农产品在市场推广和销售过程中投入的成本较高,并且缺乏相应的权威认证,产品要包装和再加工,这样生产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等不利因素太多,使得有机农产品很难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3]。

4 推动有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4.1 加强政策保障体系建设,扶持有机农业发展

任何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社会风向的转变,有机农业的扶持政策应具备更广泛的含义,要从整个社会体系角度考虑,从财政扶持到金融介入,逐步形成产业化发展。在对有机农业的支持和调控方面可以对有机生产和在加工企业进行补贴,建立统一的资格认证体系,逐步规范有机农业的市场,传导有机农业正确的社会导向[4]。

4.2 加强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服务农户生产经营

应大力发展家庭有机绿色农场,从底层的生产作业方式转变,带动整体从传统种植方式向技术性密集模式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和农业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向基层推动落实,吸取国外的一切能够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新技术和经验做法,形成适应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情况的落实方案,提高对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形成集生物能转化、太阳能利用、土肥、气象、耕作、育种、灌溉、管理、经营为一体的有机农业新发展模式,实现有机农业向良性循环和经济高效发展[5]。

4.3 加强绿色农业技术推广,逐步形成经营模式

农业主管部门应重视有机绿色农业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技术推广,在技术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加大有机肥、环保肥和绿色防治措施的技术推广,建设示范园区和示范田,打造一批优质的有机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做到种植成本全透明、销售收入不掺假、种植技术有人教的局面,并大力推广宣传成功的案例,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让耕地能够做到用养结合,推动产品质量升级,让产品质量能够清晰可见。各经营主体发展形成规模后,推动研发更多的产品,并在区域内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化。

4.4 加强有机农业产品宣传,转变市场消费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人们也在从过去吃得饱逐步向吃得健康发展,有机农产品需要进一步大力的宣传,让消费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有机绿色农产品的好处,让消费者能清晰地分辨出有机绿色和传统食品的区别,将绿色有机产品投入到菜市场、超市中,让产品随处可见、清晰分辨,进一步转变市场消费观念,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发展有机农业起步虽然相比较发达国家晚,但每一步都走得更加坚实,基础更加厚重。同时,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改进,以推动有机农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在生产的实践中,农户应明确发展方向和抢占市场的理念,积极使用新技术,使种植环境得到改善,再进一步合理安排种植轮作和养殖土地,同时坚持科学选种、掌握种植要点、加强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最大限度地发挥有机农业的种植技术价值,生产出优质的有机农产品,让农户有市场经营理念,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透支未来发展,逐步淘汰转基因产品和传统种植的化肥农药,真正做到以有机农业发展推动农业整体向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前进,让百姓的餐桌安全而牢固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猜你喜欢

有机绿色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绿色低碳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喝有机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