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花菜蓟马发生危害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

2021-12-05敬缠琴郭满平樊春霞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4期
关键词:采摘期环县黄花菜

敬缠琴,郭满平,樊春霞

(甘肃省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环县745700)

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总体气候特征为冬寒长,春暖迟,秋凉早,降水少,蒸发大,风沙多,日照长,气象灾害频繁,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类型,境内地形有山峦重叠、梁峁起伏、支离破碎的山地、丘陵、川台、残塬4种类型,地貌类型有北部梁峁沟壑区、西部丘陵区、中南部残塬沟壑区。

黄花菜,又名忘忧草、金针菜(common yellow daylily),学名Hemerocallis fla va L.,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起源于亚洲和欧洲的温带地区,我国自明代就作为蔬菜栽培。其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尼克酸、核黄素、抗坏血酸。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被人们誉为“名菜、美花、良药”,是“四大素山珍”(香菇、木耳、冬笋、黄花菜)之一。黄花菜耐瘠、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地缘或山坡均可栽培,对光照适应范围广,可与较为高大的作物间作。黄花菜地上部不耐寒,地下部耐-10℃低温。忌土壤过湿或积水。旬均温5℃以上时幼苗开始出土,叶片生长适温为15~20℃;开花期要求较高温度,20~25℃较为适宜。环县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宜黄花菜生长。

环县栽植黄花菜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栽培加工经验,县委县政府也把黄花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全县栽培面积达2 400 hm2以上。2019年环县黄花菜在采摘期遭受黄花菜蓟马危害,导致黄花菜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对种植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黄花菜蓟马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典型症状

黄花菜花蕾黄色或黄绿色,表面能分泌蜜汁,易招引虫害。黄花菜蓟马成虫和若虫多集中在叶背面或花薹的心叶夹缝中,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汁液,为害叶片、心叶及嫩薹,影响茎薹和花蕾的正常生长。被害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叶片变薄,叶片中脉两侧出现灰白色或灰褐色条斑,表皮呈灰褐色,变形、卷曲,生长势弱。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嫩叶受害后在黄花菜采摘期集中危害花蕾,从花瓣缝隙或花梗上锉吸幼嫩花蕾汁液,花蕾变短小,严重时开花提前、花蕾弯曲,产量下降,无商品价值[1]。

2 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2.1 形态特征

黄花菜蓟马属于昆虫纲缨翅目,蓟马科(Thripidae),体略扁平,体长约1.2~1.4 mm,复眼发达,单眼通常为3个;翅有或无,翅发达者,前、后翅均狭长,边缘密生长毛;雌虫腹末圆锥形,产卵器端部向下弯曲。蓟马过渐变态,兼有不完全变态和全变态的特点。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体色自浅黄色至深褐色不等。年发生8~10代,世代重叠。成虫两性生殖为主,也可孤雌生殖。雌成虫寿命很长,可达30~45 d,每头平均产卵150多粒左右[2]。完成一个世代约需20 d。黄花菜蓟马发生的最适条件是气温23~28℃。

2.2 发生规律

蓟马体小,成虫怕强光,喜欢在背光处或光线较弱时集中危害,活动隐蔽,初期不易察觉,被发现往往已造成严重灾害,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导致黄花菜绝收的虫害,它以挫吸式口器刮破植物表皮,口针插入组织内吸取汁液,喜食植物的幼嫩部位,白天多群集花内取食为害,花器花瓣受害后白化,经日晒后变黑褐色,为害严重的花朵萎蔫,叶受害后呈现银白色条斑,严重的枯焦萎缩。主要发生在6—7月份,夏季天气干旱、温暖,导致蓟马发生危害严重,遇大雨、连阴多雨或浇水之后,土壤板结变硬,若虫不能进入土壤化蛹,蛹不能孵化成成虫,所有若虫都会死。

3 综合防治技术

黄花菜蓟马、蚜虫、蚂蚁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受到病虫害浸染的黄花菜根叶受损,严重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因此要多途径进行防治。多采用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的方法,积极试验新技术,使每年用药次数降到最低限度。

3.1 农业防治

大面积连片种植黄花菜要做好种植区划,离开温室菜地一定距离,注意田间卫生,早春集中深埋或烧毁枯薹老叶及行间杂草,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避免土壤积水,严重影响根系生长引起病害;栽培地块应深翻和多施有机肥,不可偏施氮肥,以防叶丛过嫩易发病害。

3.2 物理防治

黄花菜蓟马趋蓝色,可悬挂600 cm2蓝色粘虫板600~750块/hm2,诱捕成虫,粘虫板高度与花薹持平[2],无污染,省力省工,减轻了害虫的抗药性。

3.3 生物防治

3.3.1 释放天敌 蓟马天敌有捕食螨、小花蝽、猎蝽、寄蜂和病原微生物等,适当释放天敌,对蓟马有制衡作用,达到自然控制的目的,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3.3.2 生物药剂防治 使用对天敌无毒无害的生物药剂,抑制蓟马危害,也保护和利用了天敌。多杀霉素是一种生物代谢产生的纯天然活性物质,通过作用蓟马神经系统使其麻痹而死,作用机制独特,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和安全性,能有效防治鳞翅目、双翅目和缨翅目害虫。因毒性极低,对植物安全无药害,对捕食性天敌昆虫也比较安全,是生产无公害蔬菜首选杀虫剂。推荐施用2.5%多杀霉素悬浮剂1 000倍液叶面喷雾,让黄花菜各部位均匀布满药液,安全间隔期7~10 d,连喷2~3次,效果最佳[3]。

3.4 化学防治

3.4.1 施药原则 黄花菜蓟马昼伏夜出,用药宜下午日落后、早上日出前;它的隐蔽性很强,药剂选择持效期较长、内吸性的或添加有机硅助剂等;做到提前预防,在采摘期到来之前进行喷药预防1~2次,采摘期尽量不用药;用药时药剂最好同时喷雾到黄花菜叶片、花蕾及茎基部,以便彻底消灭各种虫态蓟马。

3.4.2 施药方法 可选用5%啶虫脒1 000倍液加2.5%高效氯氟氰菊酯1 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25%灭吗螨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氟虫腈悬浮剂2 500倍液,或12%马拉、6.3%阿维·高氯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4]。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避免黄花菜蓟马产生抗药性。安全间隔期10 d,全生育期施药2~3次即可。

猜你喜欢

采摘期环县黄花菜
环县皮影之十二生肖(三)
环县:羊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7 000元
山西大同 黄花菜丰收在望
紧盯需求强弱项 精准发力补短板——环县教育脱贫攻坚纪实
茶园添新绿
健脑解郁黄花菜
徽州贡菊开采
黄花菜的栽培技术与采收加工
“环县事变”及其善后工作述论
不同苦瓜品种多糖与皂苷的含量差异及最佳采摘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