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翔宇调气理筋推拿治疗岭南地区颈型颈椎病迁延期经验
2021-12-05陈旭华龙翔宇
陈旭华,龙翔宇
(1.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 佛山健翔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颈椎病是指颈部遭受急性或者慢性损伤引起颈椎椎体、椎间盘变性或者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进而导致脊柱内外平衡失衡,压迫和/或刺激颈部血管、神经、脊髓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的综合症候群。近年来,本病的发生率较高,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据相关流行病学临床调查提示颈型颈椎病的总患病率占颈椎病总患病率的比例最多[1-2]。颈型颈椎病急性期可见头、颈项、肩背部的痉挛性剧烈疼痛,颈项部转侧不利或歪向一侧,急性期过后即迁延期常感到颈项部及肩背部酸痛,易于疲劳,不能持久伏案,或感到头痛、后枕部疼痛。我国中医学没有颈型颈椎病这一病名,但历代医家不乏对这一病名的描述,根据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纳为“痹证”“项肩痛”“项强”“项筋急”等范畴[3]。龙翔宇教授是佛山市推拿学研究会会长,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多年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出健翔调气理筋推拿。龙翔宇教授结合岭南地区的特点,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提出岭南地区颈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为脾阳不足,不荣养肌肉,不荣则痛;而肌肉功能虚弱,易外感风寒湿,加之脾阳弱,易致痰湿瘀内阻,导致经脉阻滞,不通则痛。推拿治疗除了注重局部,松解肌肉,同时兼顾温补脾肾,配以散寒、行气、化湿。现将龙翔宇教授治疗岭南地区颈型颈椎病的经验作简要介绍。
1 脾阳不足为本,寒湿痰瘀为标
《素问·调经论》指出:“百病之生,皆有虚实”,颈型颈椎病也不例外。医家认为颈椎病发的发生与肝、肾、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4],与风寒湿痹紧紧相连[5-6],大多数是重肝肾不足、风寒湿痹论治。广东地区属于岭南地区,位于亚热带,常年多雨多湿,高温炎热的气候特点,多暑、湿、火(热)三种淫邪之气,而三者相兼侵犯人体,形成岭南地区的脾虚夹湿的特点[7]。基于岭南地区人群的发病体质,龙翔宇教授结合《济生方·痹》“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和《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筋,必因于脾,乃得禀也”的描述,关于本病病因,认为脾阳气虚弱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病理性质是本虚标实。龙翔宇教授认为颈型颈椎病的虚以脾阳虚为主,是本病的发病的内在前提和根本基础。龙教授提出本论点是基于脾的生特点-“脾主肌肉”,认为脾在颈椎病的发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来濡养、温煦全身的气血、肌肉、骨与关节。岭南地区位于沿海地区,其民嗜食生冷,易伤脾阳。脾阳之气被过度消耗损伤,不能温煦肌肉。再者,津液不能正常生成、输布和运行,进而不能濡养肌肉,使肌肉变得僵硬。脾阳不能温养肌肉,腠理空虚,易致外邪侵袭。《灵枢经·百病始生》:“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认为当人体正气虚弱时,易感受风寒,在颈部则表现为颈项部经脉痹阻,故而“头项颈痛”“项背强几几”颈部肌肉疼痛症状。加之岭南地区湿邪为患,湿邪困厄脾胃,“脾喜燥恶湿”,使脾阳更虚,阳不能温化水饮,水湿痰饮内生,阻滞气机,气为血之帅,气不行则血行不畅成血瘀,气血瘀滞不通则颈部肌肉疼痛。寒湿痰瘀不化,郁之化热,因此,龙教授指出广东地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多伴四肢困重,头蒙不清,舌苔厚腻或者黄腻的症状。
2 创新推拿手法,重用温法补法
温法、补法是推拿治疗基本治法的其中两种治法。温法主要是使用摆动、摩擦、挤压类等手法,缓慢而柔和地进行节律性操作,使患者自觉治疗部位或者穴位有较深的温热等刺激感,有温经散寒、补益阳气的作用。补法可补气血津液之不足,脏腑功能之衰弱。明代周于潘曰:“缓摩为补”,又曰:“轻推,顺推皆为补”。龙翔宇教授认为推拿是一种具有预防治疗作用的方法,正如《寿世传真》提出:“延年F却病,以按摩导引为先。”推拿作为局部物理刺激,可以放松局部肌肉、松解粘连、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炎症,加强肌肉营养。以龙翔宇教授为核心的推拿技术团队对传统推拿手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创新,提出与传统推拿相异的健翔调气理筋推拿手法[8]。其手法具有“中轴关节发力,多关节协同用力”为核心的用力技巧,将临床常用推拿手法的用力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了详细分解[9-10],以法、揉法、点法、按法、拨法为代表[8],这样可使推拿的力度更柔和、更持久,渗透性好。对于操作者而言,巧妙用力,减少造成手指、腕部、腰部的伤害机会。龙翔宇教授认为颈型颈椎病的病因为脾阳不足,寒湿痰瘀阻络,手法多用一指禅推法、法、揉法、擦法、点法、按法、拨法等温补类手法,用于不同的部位,来改变和调节机体的病理和生理状况,从而达到补益阳气、调理脾胃、散寒祛湿、舒筋通络的作用。
3 重局部顾整体,谨守发病病机
龙翔宇教授认为是颈部肌肉劳损是本源,也是本病迁延期的特点。按照“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原则,针对颈型颈椎病的病因是“脾阳不足,寒湿痰瘀阻络”的特点,龙教授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确立温补脾阳,配以散寒、行气、祛湿的治疗法则。基本操作:颈肩部操作:患者卧位,用法和一指禅推法施治于患者颈肩部肌肉,时间约为8 min。用拿法拿颈项部约5 min,重点拿肌肉痉挛部位。用拇指按揉颈部、肩背部及肩胛骨内缘痛点,若痛点明显,用拨法施治痛点处,时间约3 min。用拇指按揉颈夹脊、肩井、天宗、肩中俞穴,时间约为5 min。痛点明显,用拨法施治痛点处。最后用擦法擦肩背部,以透热为度。腰背部操作:重用法在项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操作3~5遍,以透热、皮肤发红为度。先用拇指按后掌擦法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三焦俞,以透热为度。腹部操作:患者卧位,用掌摩法腹部2 min,用一指禅推上脘、中脘、天枢、气海、关元。随证加减:风寒湿加风池、风府、天柱、大椎;气滞血瘀加肝俞、膈俞;痰湿明显加足三里、丰隆、内关;湿热阻滞加曲池。
现代人们因伏案工作或者生活习惯长时间埋头等多种因素,引起颈肩部肌肉、韧带的劳损、粘连,颈椎两侧肌肉张力失衡。通过局部法、一指禅推法、拿法推拿,消除颈部肌肉痉挛,松解肌肉,恢复肌肉正常功能和形态。龙教授认为本病发病诱为外邪如受寒感湿,根本原因在于脾阳气不足。“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脾主肌肉”,脾阳气不足,不能温养肌肉,故手法治疗原则在于温补阳气,这样有助于恢复颈部的各项功能。龙翔宇认为治疗上可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经脉及经穴为主,因为督脉“行于后背正中,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为阳脉之海,足太阳为巨阳,两者阳气最为旺盛,两者阳气旺盛,可以振奋全身阳气。故重用法在项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操作3~5遍,以透热、皮肤发红为度,一来祛邪外出,二来通过调整整体肌肉稳定性功能来加强局部肌肉的稳定性。龙翔宇认为在维持脊柱稳定性起重要作用的肌肉对维持颈部稳定性中同样有重要作用。其中主要的有竖脊肌、斜方肌。竖脊肌是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肉,其起止点下至骶骨背部和髂嵴的后部,上至颞骨乳突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的作用。斜方肌起于枕外隆凸以及全部的胸椎棘突。重用法作用于背部走行在人体正中的督脉、膀胱经上可以松解竖脊肌、斜方肌,有利于促进脊柱生物力学平衡的恢复,进而促进颈椎病的康复。颈夹脊、肩井穴、天宗穴、肩中俞穴为局部取穴,可疏通局部经气、通络止痛,肩中俞穴为手太阳经俞穴,有疏经通络,散寒止痛作用。大椎为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为诸阳之会,拇指推揉此穴至透热,可以激发阳气,温通经脉,振奋精神,补虚扶弱。风池为风邪易侵袭之处,也是祛风要穴,与风府、天柱相配,共奏祛风之效。龙翔宇教授认为颈型颈椎病虽然病位在颈部,但颈部筋骨肌肉是由脾运化水谷来濡养维持正常的功能,早在《素问·太阴阳明论》就认识到“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龙翔宇教授认为可选取脾俞穴、肾俞来达到温养阳气。“俞在阳”,背俞穴为脏腑气血输注于背部的穴位,按揉背俞穴具有调节脏腑功能,振奋正气,可以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脾俞穴是脾脏的背俞穴,龙翔宇教授认为可选取脾俞穴,对脾俞穴进行点穴推拿,可以温补脾阳。选取肾俞,肾为阴阳之本,肾阳能温煦一身之阳,在温补脾阳时要兼顾肾阳,这样水土并举收效迅速。选取上脘、中脘、足三里、内关穴相配健脾理气,使脾得以升清阳,清阳升有助于恢复脾的各项功能。中脘为任脉之穴,又为胃经募穴。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内关作为八脉交会穴,具有治疗胃部疾病作用。气海、关元为公认的补益要穴。气海、关元搭配气海俞、关元俞,俞募穴相配,补气温益脾肾相得益彰。选取以上穴位相配补益脾气,健脾理气,使脾得以升清阳,清阳升有助于恢复脾的各项功能。肝俞疏肝理气、膈俞为血之会,二者相配有行气化瘀的作用。采用按揉法、点穴法手法,通过手法的调节作用及类针刺效应,起到良性调节作用,条畅气机、促进气血运行,运化湿邪的作用。
4 注重患者教育,功能锻炼防复
龙翔宇教授非常强调在医师治疗疾病的同时,患者配合练习功法,并指出病患只需做到形似,不必苛求动作到位无误,而重在坚持。由于颈型颈椎病的发病多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引起,发病人群为“低头一族”,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办公族”。颈部锻炼可以选择颈部前屈后伸法、颈部侧屈法、颈部伸展法、颈部旋转法。研究表明,慢性颈部疼痛的患者前屈、后伸及旋转肌群的肌力与健康人相比显著降低,其中尤以后减弱更明显[11],因此,龙教授认为颈部对抗与颈部拉伸有利于锻炼后伸肌群,增强肌肉力量。颈部对抗:双手交叉放在后枕部,头后仰与手部力量对抗。颈部拉伸:头部用力偏左坚持3 s,然后从左向右,缓慢旋转至右侧并坚持3s,同样的方法回到原位。
5 病案举隅
患者,女,49岁,因“反复颈痛3个月”于2019年11月8日就诊。患者颈痛,转头不利,活动受限,无上肢麻木伴放射痛,无伴恶心呕吐,无头痛头晕,无夜间疼痛,否认外伤史。刻见:患者神清,精神可,颈部酸痛,头屈位时痛甚,活动受限,伴肩背部僵硬感,头部困蒙不清,微恶风寒,纳食一般,大便偏稀,小便正常。查体:颈部肌肉痉挛,肌张力增高、颈项强直。颈项部有广泛压痛,压痛点多在斜方肌、冈上肌、菱形肌。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孔挤压试验(-),叩顶试验(-),霍夫曼征(-),四肢运动系统及感觉系统未见明显异常。舌淡红苔白偏胖,脉弦紧。予查X射线显示颈椎曲度变直,颈椎5~6关节骨质增生。西医诊断:颈型颈椎病(迁延期)。中医:项痹病(脾虚痰湿夹外感风寒)。操作步骤如下:①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先法作用于项背部,重用法在项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操作3~5遍,以透热、皮肤发红为度,用拿法拿颈项部约5 min,重点拿肌肉痉挛部位。②在拇指按法下发现肌肉有压痛点且可扪及皮下筋结条索状物,以拇指弹拨法操作,术者肩关节用力、单手拇指吸定选定压痛点,拇指掌指关节内收、腕关节内旋,虎口收紧,调整呼吸,气沉丹田,使力凝聚到拇指指腹,力度视患者的承受程度决定,在患者的痛点先敏感区域先按压后弹拨2~3 min。③拇指或三指按揉两侧风池穴、肩井穴、肩中俞、天宗穴,掌擦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气海俞穴、肾俞穴,每穴30 s。④最后用掌揉法再次放松项背部肌肉,掌擦横扫项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经穴,以掌拍法拍打项背部2 min,背部手法结束。⑤患者俯卧位,用掌摩法腹部2 min治疗,用一指禅推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内关。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嘱患者自练颈部对抗及颈部拉伸,并嘱其避风寒,注意局部保暖。当次治疗后,患者诉疼痛明显减轻,项背部肌肉轻松感。1周治疗结束,患者诉恢复正常。检查颈项部无压痛,在斜方肌、冈上肌、菱形肌无压痛。为巩固疗效,嘱其坚持完成疗程。嘱患者坚持锻炼颈部对抗、颈部拉伸两个动作,锻炼肌肉以维护颈部静力平衡。
[按]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方面分析患者符合颈型颈椎病的诊断。结合患者舌脉,龙翔宇教授认为该中年女性患者,因脾阳不足致腠理虚弱感受风寒之邪,加湿邪内阻,导致颈痛反复发作。以健翔调气理筋推拿,改善局部血运供给,缓解肌肉痉挛。而岭南地区颈型颈椎病,主要责之脾阳不足,脾虚湿邪阻络,既有本虚的一面,亦有标实的影响,临床上须标本兼顾,施以温补手法温阳散寒,调气化湿。颈部锻炼,不仅使项背部的肌肉、筋骨得伸展,还可以振奋阳气,提高肌肉力量。
6 结 语
龙翔宇教授认为,脾阳不足是岭南地区人群的颈型颈椎病迁延期的根本原因,寒痰湿瘀为主的致病因素,主张在局部肌肉治疗,在温补脾肾的基础上,配以散寒、行气、化湿进行治疗。同时,龙翔宇教授认为患者平时不良生活习惯导致颈部肌肉劳损,注重教育患者行颈部肌肉锻炼,增强肌肉力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