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2021-12-05康运河

中国饲料 2021年13期
关键词:供给饲料农业

康运河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近年我国的农业领域,包括产量、种类和规模虽然都位居世界前茅,但仍存在产能过剩、技术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较弱等诸多问题。饲料行业是与农业息息相关的行业,农业领域的变化对其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深化,饲料行业也要随之进行转型升级,创新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革新管理理念,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革(彭万勇,2018)。

1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取向

1.1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

1.1.1 产量、库存、进口量齐增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粮食产量连跨多个台阶,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业发展呈现繁荣景象。然而,经济的增长不可能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因此国民经济需要进行调整,以稳定高质量为重要方向。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换和社会变革的全新阶段,农业的发展势必会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因此需要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化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实现稳步高质量的健康发展态势。当前,我国粮食产量、库存量和进口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粮食进口量和库存水平已经达到历史新高。然而,粮食价格却没有出现明显的下跌趋势,农业技术水平较弱,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提高农业技术水平、调整农业供需结构和保障粮食安全是亟需解决的三大难题(江小国等,2016)。

1.1.2 农产品供需矛盾突出 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大部分农产品属于初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民众非常关注食品安全,对于安全、绿色、优质的粮食及农产品和加工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导致了农产品的供需矛盾愈发突出。从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来看,民众对于奶制品、畜禽类、水产品和水果的需求出现明显的变化,水稻、小麦等粮食及蔬菜、食用油等相对需求变化不大(张卫,2016)。民众的消费意识已然发生变化,因此必须调整农产品供给结构和提高安全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1.1.3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压缩 目前,我国农业种植和生产面临着人力成本高、产品净利润低、物料投入大、产品质量不高且缺乏特点等问题,导致我国农业质量不高和市场竞争力弱的现状(陈锡文,2015)。除了人力成本呈上涨趋势,大量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保鲜剂的使用进一步推高物料成本,粮食和农产品的批发价要高于进口同类产品,导致利润空间被大量压缩,减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也影响了农业的长期发展。

1.2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取向

1.2.1 坚守食品安全底线 食品安全是保障民众基本生活的根本,任何时候都需要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同时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对外依赖度过高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性,因此,必须确保耕地面积,保障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杜登科等,2016)。1.2.2 提升粮食和农产品质量 粮食和农产品的质量是保障农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需要在政策层面给予正确引导和多方面的支持。除了需要完善农业生产相关的技术与标准体系,还需要给予相应的配套政策,规范粮食种植和农产品加工,从而提高规模生产效率和保证粮食品质。同时还要制定有机农业的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生产绿色无公害的有机产品,提高粮食与农产品的质量(谢家平等,2017)。

1.2.3 树立“大农业”先进发展理念 整个大农业包含了农、林、渔、牧等行业,各个产业需要相互协调,彼此配合,才能对农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平衡供需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需要树立“大农业”先进的发展理念,才能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进行。当前,要统筹考虑农业资源,正确把握农业发展方向,了解市场供需变化,控制总量,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平衡供需结构,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推动相关产业融合,才能提高竞争力,实现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谭干等,2019)。

2 饲料企业的现状与面临的发展难题

2.1 饲料企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人口增长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畜牧渔类产品的需求量急剧上涨,造就了饲料行业长时间的高速发展时期。加入饲料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也导致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很多饲料企业盲目追求快速盈利的模式,缺乏清晰明确的市场定位,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市场发展趋势的前瞻性预判,导致经营和管理方向出现偏差,产品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有部分中小型饲料企业为了短期内迅速占领市场、扩大份额及提高经济效益,更多关注销售环节,没有科学布局,盲目开设销售网点,广招代理商,造成销售渠道多且乱,不仅没有提高效益,还增加了销售成本,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邓银燕,2019)。

此外,部分成熟的大中型饲料企业注重科学的生产和管理,通过各个生产管理体系认证和按照质量体系的标准要求并严格执行,保障产品的质量,同时对于管理积极创新与优化,提高管理效率,相比其他小型饲料企业总体呈现明显的竞争优势。

目前,经过饲料行业的高速发展期,饲料市场秩序和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需要进行整改和优化,低效产能会逐渐退出,大型集团化的饲料企业将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缺乏竞争力的中小型饲料企业会逐步退出市场。整个行业将往规模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耿东锋,2019)。

2.2 饲料企业面临的发展难题

2.2.1 原料供应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饲料企业的产品原料仍是传统的玉米、豆粕和鱼粉等,随着饲料产量的逐年递增,对于原材料的需求也大幅增加。由于耕地面积有限、产地售粮进度偏慢等因素的影响,对原料市场的供应造成一定的干扰,呈现出明显的波动。加上受到国际贸易的影响,国内城市化发展,耕地面积有限,导致原材料的供应存在不足情况。

2.2.2 企业盈利下降 随着饲料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厂房租金、管理费等上涨,加之网络平台上几乎能看到各个饲料原料和产品的报价,导致饲料成品的报价空间被压缩,使得企业盈利大幅下降。产率不高,产品同质性严重,销售方式几乎一致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竞争程度,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2.3 管理水平不高 除了部分大型饲料企业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大部分中小型饲料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有些善于营销,有些在数据分析更具优势,有些则在研发领域展现突出能力,但总体上中小型饲料企业普遍存在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差的情况(沈捷等,2020)。此外,饲料企业还缺乏大量的专业人才,导致运营效率低下,影响了效益。

2.3 农业供给侧改革给饲料企业带来的机遇

2.3.1 农业供给侧改革有利于饲料企业提质增效农业供给侧改革在供给端方面能提高饲料原材料的产品质量,在需求端方面创造新型消费市场,因此饲料企业能够借助农业供给侧改革进行生产结构调整,以提质增效为主要发展方向,保障饲料产品的安全性,同时充分挖掘农产品的资源,优化生产工艺以提高产量,增加利润。

2.3.2 农业供给侧改革有助于饲料企业去产能和调结构 由于养殖所需的饲料量远低于供给量,导致饲料的产能过剩,不仅浪费了粮食等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影响了饲料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者威胁到今后的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饲料企业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就必须紧跟国家政策和时代发展的趋势,对企业结构进行调整,控制产能和保障产品质量。

3 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3.1 提质增效,打造企业品牌 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饲料企业必须调整产能结构,加大技术投入,淘汰落后且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饲料配方和生产工艺,加强对于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加工、质控和营销等多个环节的管理,在保障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能,减少多余的产能,实现产销平衡。此外,还要注重企业的品牌建设。品牌经营需要围绕着饲料企业的整体形象开展,使客户深刻认识该企业与其他品牌的差异、优势和特点,促使客户最终能够认可该品牌。要做好品牌建设,首先需要从产品的特点、价格、优势、用途、销售渠道等方面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围绕客户的需求点和痛点,制定相应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计划,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通过各个销售渠道进行企业宣传,从而建立良好且深入人心的企业品牌形象。

3.2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种类,加强研发创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有了更好的要求。因此饲料企业及时调整配方,在把控生产成本平衡的同时,充分考虑养殖动物和水产品的生物学特性,不仅要保证动物和水产品的营养,也要提升质量安全,保障民众的健康。饲料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加强产品研发和研究新型饲料资源。随着国际市场上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企业需要积极寻找价格较低的替代品,其不仅要保持营养物质的均衡,也能满足动物生长所需。此外,饲料企业也要创新和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企业利润。

3.3 建立完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工作人员、运输车辆、原料、养殖环境等都是传播病毒和细菌的风险因素。病毒和细菌不仅会影响饲料企业的效益,更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显得尤为必要。首先,需要建立消毒中心以减少或消除病毒和细菌;其次,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防控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最后,对于产品和运输过程严格监管,加强自检,从而有效保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安全。

3.4 企业精准定位,注重人才培养 目前,饲料市场中,大部分饲料企业产品同质化问题十分严峻,定位大多相似,没有明显的差异性。饲料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刻意识到企业和产品的定位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细分化的产品是饲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多品牌和多类型产品的定位不符合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饲料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优势,将资金和各种资源集中于优势领域和产品,围绕核心产品开展经营活动,同时拓展产业链,形成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助于品牌的建设和企业形象的完善。专业性人才是促进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才队伍培养,为员工的成长创立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给予具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积极参与公司部门决策,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队伍,激发他们的潜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3.5 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饲料企业必须与时俱进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其贯穿整个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信息化技术具有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可以有效控制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保证部门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管理层制定高效合理的战略决策,从而增加企业效益,实现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3.6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此外,政府需要建设企业金融保障体系,通过融资机构、担保机构和财政补贴,为饲料企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帮助饲料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和提高贷款能力,从而助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强产品和工艺研发。同时,政府也需加强对于饲料行业的监管,严厉打击不法行为,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饲料营商环境,才能使饲料企业更好地发展壮大。

4 结语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于饲料企业的提质增效、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饲料企业需要通过自我准确定位,加强研发创新、打造企业品牌、注重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等发展路径,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猜你喜欢

供给饲料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粤海饲料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