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猪群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感染人的警示
2021-12-05牛中伟
牛中伟,张 军
(法国诗华动物保健公司,北京 100102)
疱疹病毒是一群有囊膜的DNA病毒,生物学特性相似,归类为疱疹病毒科。目前总共发现了100多种,分为α、β、γ三大亚科。其中代表性的α疱疹病毒有3种:人的疱疹病毒、鸡的马立克氏病病毒和哺乳动物尤其猪伪狂犬病病毒。
伪狂犬病,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疾病症状的方式命名的病种,因早期发现该病时主要见于一些终末宿主如猫、狗等伴侣动物表现类似狂犬病的症状而得名。我国第一例伪狂犬病病例报道为1947年上海的1只猫。伪狂犬病病毒具有广泛的哺乳动物宿主,猪是唯一的自然储毒库,感染后有的猪症状轻微甚至不被发现。其他动物感染后表现奇痒、狂犬病类似症状终归死亡。近年国内猪场伪狂犬病“变异株”流行及人Covid-19疫情背景下,伪狂犬病病毒的人兽共患问题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1 国内猪群伪狂犬病病毒的变异
1950年国内证实伪狂犬病病毒存在以来,家养猪群一直饱受伪狂犬病病毒的困扰。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猪群不分日龄、种群:可以造成公猪的不育、母猪的死胎流产等繁殖障碍;也可以感染产房仔猪造成神经症状、腹泻死亡;保育、育肥猪的感染引起呼吸道疾病、细菌继发感染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猪只日龄越小对伪狂犬病病毒越易感,产房仔猪感染死亡率近100%。
1970年为控制国内猪群伪狂犬病,我国引入匈牙利伪狂犬病疫苗Bartha株免疫猪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Bartha-k61为人工传代致弱,缺失主要毒力基因gE,使用至今有60年历史,是同期世界上最优秀的疫苗之一。其良好的安全性及高效的保护帮助很多国家控制了当地猪群伪狂犬病,应用配套区分疫苗、野毒的检测试剂盒,很多国家也成功在家养猪群净化了该病。我国自免疫该疫苗以来,很好控制了国内猪群伪狂犬病,到20世纪90年代很少有猪伪狂犬病流行的报道,绝大多数猪场也放松了对猪伪狂犬病的警惕。
伪狂犬病病毒为双链DNA病毒,遗传相对稳定。虽然公认的伪狂犬病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分离株毒力有明显差异,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能找出这些毒株的遗传差异,并研究其与毒力表型的关联。基于全基因组测序,人们习惯把欧美及中国的伪狂犬病毒株分成两类:基因Ⅰ型、基因Ⅱ型。欧美毒株多为基因Ⅰ型,比如我国引入的弱毒疫苗Bartha株;亚洲尤其中国流行基因Ⅱ型,包括20世纪国内猪群伪狂犬病流行期间分离的经典毒株Fa、Ea、Sc等,以及一些以这些猪场分离株为基础研发的弱毒疫苗HB98、SA215株等。基因型的不同并没有影响疫苗的效果,Bartha-k61帮助我国很好地控制了20世纪猪群伪狂犬病的流行并持续使用至今。
研究者的关注点不同,分类结果也会不同。巴西学者Fonseca依据伪狂犬病病毒gC基因将世界各地的伪狂犬病毒株分为5个基因型,刚好与依据分离地域建立的毒株分类结果相符,表明1902年Aujeszky确诊首例伪狂犬病以来,随着国际贸易、养殖量、规模及密度不断扩大,伪狂犬病病毒在世界传播并继续演变为具有地方特点的毒株。Fonseca同时发现了明显的病毒重组迹象。所以人们要习惯伪狂犬病病毒具有毒株多样性,虽然它只有一个血清型!
2011年以后,中国免疫猪群暴发伪狂犬病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尤其华北、中原地区疫情初期很多猪场家养的猫、狗感染伪狂犬病死亡。童光志课题组率先分离了毒株,并进行了测序和毒力研究,证实了其与国内经典毒株毒力和遗传的差异。虽然早期的毒力实验动物选择有所争议,但后续研究者的跟进报道和重复验证,让国内存在毒力增强的伪狂犬病变异株这一提法深入人心,不同课题组陆续分离到了变异株HN1201、ZJ01、TJ等,同时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相应毒株的疫苗研发。据报2013年国内有9个省区分离到变异株,2016年时分离出变异株的省区就达到了23个。“变异株”的提法是与原经典毒株Fa、Ea、Sc等进行了区分,无论经典还是变异毒株其基因型还是属于我国地域性的基因Ⅱ型。变异毒株的出现除了引发国内猪群新一轮伪狂犬病流行外,也引起了人们对公共卫生方面的担忧
2 人感染伪狂犬病病毒的近况及历史
人Covid-19疫情初期,张文宏教授曾提到华山医院感染收治的病例:来自江西的某猪场女工因猪粪水入眼引发疾病,表现发热、头痛、视力受损,NGS(高通量测序技术)和Real-time PCR确认病原为国内变异株伪狂犬病病毒。华中农业大学、河南省人民医院及动物疫病控制中心联合报道了4例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人急性脑炎病例,成功分离出PRV hsD-1/2019致病株,完善了Koch's假说证据链。
2018年至今国内报道人感染伪狂犬病病毒23例,21例经NGS确认,患者大都是养猪人、屠夫、兽医、猪肉贩等。高福院士也撰文:伪狂犬病是被忽视的人兽共患病吗?
人是否能感染伪狂犬病病毒一直存在争议。2001年Skinner对455名疑似患者和高危人群进行伪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调查,结果都为阴性,人工感染高含量病毒也未见任何症状。1914年最早报道的2例疑似人感染病例为两名实验员,接触病猫后表现虚弱、咽喉痛、奇痒、不安,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失败;1940年两名实验员,1963年4名种猪场工人接触病狗,1983年两名游客因照顾病猫感染,以上案例都没有确诊。1986年3名欧洲人接触患病动物后出现发热、虚弱、盗汗、疲惫等症状,近一年时间才恢复,3人在病后半年至一年内检测到特异性中和抗体,但没有做IgG、IgM分型,不足以直接证明被感染。
笔者接听猪场工人电话咨询时,也不乏被问到给猪免疫伪狂犬病疫苗时不小心打到自己手上、胳膊上会不会被感染、该如何处理的情况,极少个例出现有胳膊肿胀的,但难以确诊因疫苗毒引起,绝大多数工人未做任何处理且未有进一步发展。但短期内变异株伪狂犬病感染人数量激升且确诊,不得不让人担忧。
3 人感染伪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学和环境基础
伪狂犬病病毒通过糖蛋白gD与细胞nectin-1受体结合入侵宿主细胞,人与猪细胞的nectin-1受体结构相似,氨基酸同源性>90%,存在跨物种传播的可能。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生猪产地,有庞大的从业人员,生产模式多样。检测水平提高,尤其NGS的应用让很多传染病得以确诊,猪病流行与人感染病例“暴发”时间上重叠,加重了人们的疑虑。但相对于庞大的从业人员基数,确诊的感染病例还是少数。伪狂犬病的跨种传播仅局限于个别毒株、特定条件?还是大量的隐性感染未被发现?这需要做深入研究。从业人员属于密接人群,需重视伪狂犬病感染人的风险并采取防护措施。猪群内伪狂犬病的传播除了母仔、精液的垂直传播外,体液分泌如唾液、鼻液,排泄物如尿液、粪便等含有大量病毒污染周围环境。如在华山医院确诊被感染的江西女工,由猪舍粪水内污染的伪狂犬病病毒溅入眼睛而直接感染。
4 猪群伪狂犬病净化
Elizabeth通过神经系统感染模式动物的研究,发现伪狂犬病病毒的毒力与感染神经系统的能力呈负相关。强毒株过早地致死宿主并未入侵中枢神经,弱毒如Bartha株等相比强毒即使将宿主致死,也获得了几倍的存活时长并占位中枢神经。种间传播表明毒株已经在选择压力下改变,人感染并确诊病例数增多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控制并净化传染源是根本的出路。
我国自免疫Bartha株,在1990-2010年间控制了伪狂犬病流行,但盲目乐观坐失了强制免疫和检测净化的机会,许多伪狂犬病变异株流行的地区,当时正减免甚至不免伪狂犬病疫苗,张文宏教授报道的江西病例其所在猪场也没免疫。高频次、大剂量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恢复后,2015年以来变异株的流行明显降低。但在非洲猪瘟疫情期间,很多猪场定点清除过程中采取的静默生产,让伪狂犬病等的免疫陷入混乱;大量三元母猪未经驯化培育入群;为恢复生产多来源背景不明的猪只混群,又让很多猪场伪狂犬病大量转阳。现阶段,即使免疫,大家对伪狂犬病的期望普遍采取免疫不发病的心态,也增加了其继续流行的风险。控制猪群伪狂犬病,DIVA免疫净化是关键。疫苗研发依然没有脱离缺失gE基因的方向,gE抗体的鉴别诊断已经深入人心。考虑人兽共患的风险及种间传播,经典疫苗安全有效的情况下应审慎地推进变异株弱毒疫苗的大规模接种,避免人为的选择压力和适应。运用现有的、保守、低风险、有效的手段,配以严格的净化控制伪狂犬病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