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政教育融入《农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的探索
2021-12-05潘婉舒
王 鑫,潘婉舒,陈 静,刘 燕
(宜宾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农产品贮藏运销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和德育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学习此门课程可以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思想政治教育,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1]。本文结合《农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特征及食品专业学生特点,从《农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考核方式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
1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为共同目标
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将《农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的课程属性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制定该课程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并以此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的指导思想。基于《农产品贮藏运销学》的知识与课程属性特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贯穿融入价值观塑造、思政案例分析、职业观培养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
2 挖掘课程思政切入点,加强实践教学
以课程为载体,结合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发掘每章节蕴含的思政元素,开展课程与思政热点相结合的主题教学活动。以主题教学活动与思政元素相结合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完善课程管理体系,通过深挖课程本身思政教育资源,提炼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让思政育人的目标更清晰、更准确。
2.1 以“历史传承”为主题
第一章主要内容是农产品贮藏运销的发展历史,是先辈们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引入历代先辈们为当代农产品贮藏运销做出贡献的故事,给学生们树立榜样,让学生汲取先进正能量,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2 以“奉献”和“爱国精神”为主题
第二章主要内容是农产品采后生理,采后生理相关技术革新是科学家们对国家无私的“奉献”和爱国精神的体现,通过引入如陆旺金教授等当代相关行业专家为农产品采后生理技术做出巨大贡献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2.3 以“工匠精神”为主题
第三章主要内容是园艺产品采后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时俱进的革新是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通过用案例讲解一代代科研人为病虫害防治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引导学生学习科研工作者们为科研工作展现出的执着、敬业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4 以“创新”为主题
第四章主要内容是园艺产品的采后处理及营销,农产品采后处理因地制宜,技术不受地域限制正是科研工作者们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通过为学生讲述专业和最前沿的动态,如采后处理最新突破成果,同时对最新成果进行成果展示,引导学生重视“创新”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形成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5 以“正确的职业观”为主题
第五章主要内容是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及运输规范,农产品商品化运输有明确的“行业规范与从业要求”,通过对学生们进行“行业规范”与“从业要求”的讲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规范意识,形成爱国爱工作的优良作风。
3 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与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把被动接受专业知识及思政元素改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以实现思政政治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度融合。可通过以下方式提升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3.1 线下讲授以老师引导为主
线下把各个章节与对应发掘的思政元素引入课程讲授过程中,在对每章节主题进行讲授过程中,可通过案例法、问题导向法来加强学生的切身感受。在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研讨主题贴近时事热点,能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政治理论素养。
3.2 线上研讨以学生为主
课后根据课上主题组织班级学生分组进行线上讨论、案例分析,可要求各个小组学生提前准备围绕本章节思政元素主题的案例和相关资料,这样就可有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从而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线上研讨的过程,可有效提高学生们对思政课的兴趣,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 完善考核方式,将课程思政贯穿考核全过程
课程考核侧重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显性”和“隐性”双重推进,将每章节发掘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考核”和“期末考核”全过程,结合课程注重实践性的属性来实施“课程思政”,是本课程的一项创新;通过以上特色创新结合,能够有效地在知识传播中实现价值引领,同时也能够在价值传播过程中凝聚知识底蕴,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3-5}。
可将《农产品贮藏运销学》考核方式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个模块进行细化从而贯穿考核全过程。
4.1 过程考核占60%
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①课堂考核占10%,把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作为主要判断依据。②各章节作业考核占10%,结合与《农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相关的时政热点布置作业,如以案例为基础谈谈科研工作者的工作者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关注时政,对专业与相关主题思政内容有清晰、正面的认识。③各章节思政主题小组线上PPT 汇报占20%,首先设定主题范围,根据各章节“思政元素主题”进行案例分析汇报、其次选择对应心理学知识讲授、设立楷模榜样等方式,对汇报结果进行考核。④各章节思政主题小组线上PPT讨论占20%,首先根据每章节各小组汇报的思政主题,听取各个小组围绕主题讨论的内容以及讨论的结果,综合考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信息的收集、整合、凝练的能力,从而融入到考核结果当中。
4.2 期末考核占40%
主要分为期末考试占30%和思政主题课程论文一篇占10%:任选任意章节思政主题,完成一篇思政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政主题论文。通过上述创新方式将授课与考核方式相结合,强化课程连贯性,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5 小结
本文以《农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为例,阐述了一些在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中的思考和做法,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是当前形势下完善“立德、树人”的必然趋势,高校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品行和价值观。因此,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落实课程思政的转变,才能在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融通,从而更好的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进行交融互动,使专业课教学更加丰富、更加有内涵。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高效有机结合的路还很漫长,需要不断深入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