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浪县特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模式实证探析

2021-12-05段生平赵晓英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古浪县特色产业着力

段生平,赵晓英

(中共古浪县委党校,甘肃 古浪 733000)

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离不开优势高效产业的支撑,谋划新形势下特色产业扶贫的科学发展,打牢贫困地区群众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是当前脱贫攻坚阶段必须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境内山、川、沙各占三分之一。作为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县,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古浪县结合县情实际,立足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的根本之策,着力在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政策扶持、扩大产业规模、培育经营主体、健全产业体系等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增收效益,有力地加快了全县脱贫攻坚进程。2020年全县减贫2.03×104人,116 个贫困村整体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7%,全县整体脱贫摘帽。

1 全县特色扶贫产业扶贫现状

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古浪县突出抓产业脱贫的“治本”作用,抓住“因地制宜”这个核心,加快发展扶贫产业,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

1.1 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规模

坚持因地制宜,以沿山、沿川、沿沙特色产业带为布局,大力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牛、羊、鸡(鸽)、日光温室精细果蔬、枸杞、高原绿色蔬菜、特色制种、食用菌、中药材、“花海经济+”等十大特色产业。此外,各乡镇依托到户产业扶持政策,采取“羊银行”贷母还羔、“投母购犊”、托管代养、免费发放鸡苗、落实种植补贴、入股经营主体等多种模式,全力促进全县特色扶贫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1.2 强化经营主体培育,带动产业发展

坚持自建和外引相结合,县乡分别成立国有扶贫开发公司,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引进带贫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资金入股、农产品订单、吸纳就业等多种模式,与贫困群众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有力地带动了产业发展。

1.3 着力构建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

相继建成万只种羊繁育基地、万亩(1 亩=0.067 hm2,下同)丝路寒旱农业基地、万亩枸杞种植基地、牛羊养殖产业园、光伏扶贫电站、食用菌产业基地等一批扶贫产业基地。组建成立县绿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开展各类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并与省内外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产品供销合作关系。

2 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全县特色扶贫产业呈现出多元化、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需持续加强。

2.1 农业特色产业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高

受传统农业发展影响,古浪县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仍比较落后,对日光温室精细果蔬、舍饲高效养殖、食用菌、枸杞等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了解掌握不够,群众普遍沿用传统的、粗放的耕作模式和养殖方式,农业产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精细化、品牌化程度低。

2.2 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还不够强

一方面,全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数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层次低,产业链条短,产业基础不稳固,生产管理和供销合作方面利益联结不紧密,带贫益贫效果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全县龙头企业大多数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销售的企业较少,农产品信息对接、市场占有、产品流通能力弱,对发挥农业组织效应,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商品化率、市场占有率的作用十分有限。

2.3 农业产业化体系不够完善

农产品加工方面,肉类屠宰加工产业链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蔬菜冷藏包装、林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链尚不完善,精深加工能力弱,大多种植业农产品以低级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形式销售,群众增收效益不明显。农产品销售方面,对市场调研和对接不够,农产品低价卖难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特色农产品缺乏规范的市场化运作管理,普遍存在产品包装不够、产销对接不畅、销售环节过多、产品价格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3 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对策

3.1 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一方面,着力扩大特色产业贫困户覆盖面。争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以移民区为重点,对全县有种养意愿、具备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予以扶贫,尤其加大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建设补助标准,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难题。大力发展设施养殖业,对全县各乡镇有集中养殖需求的行政村,规划建设一批生态养殖小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引导农户开展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着力扩大特色产业区域覆盖面。严格按照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总体布局,紧紧围绕“牛、羊、鸡(鸽)、日光温室精细果蔬、枸杞、高原绿色蔬菜、特色制种、食用菌、中药材、花海经济+”等十大主导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打造集中连片种养的规模化农业生产基地。尤其在移民区,围绕解决“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等问题,通过引进农业经营主体和大户流转、乡镇扶贫公司开发种植等措施,在改良耕地的同时,示范带动移民群众逐步自主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3.2 推动特色产业市场化运作

一方面,要着力加强农业全产业链体系建设。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现代农业,以绿色有机为方向、促农增收为核心,着力实施合作社规范化促进、龙头企业培育提升、冷链物流建设、良种良法引进推广、质量兴农、农业招商引资六大工程,加快构建集种植、养殖、收购、仓储、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着力打造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精品现代农业,力争在有限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条件下产出最大效益。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紧盯陕西海升现代农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引进落地一批果蔬保鲜贮藏和精深加工企业,带动全县果蔬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以移民区为试点,通过招商引资、县乡扶贫公司融资兴建等方式,在特色农产品较集中的重点区域、公路沿线乡镇,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不同层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专营市场,配套完善加工配送、包装仓储、预冷保鲜、检验检测、废弃物处理等基础设施,逐步形成区域农产品集散中心,切实发挥市场对农业特色产业的引领、调控和带动作用。持续强化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陕西恒润等企业的合作,加强与天津市蓟州区、中国化工集团消费扶贫方面的对接,不断拓宽古浪县农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发挥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市场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引进省内外农产品销售企业,大力推行“订单种植”和“合同收购”,加快农产品保鲜库建设,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保证农民增产又增收。

3.3 推动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

一方面,要切实加强现代农业种养技术培训。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制度,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和农业技术人员队伍,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服务,现场教学、手把手指导,使贫困群众熟练掌握种植、养殖技术,促进贫困群众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型,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的传统种养方式向设施精细化种养转变,确保种出好产品、产出好牌子。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对已有品牌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知名度,努力打造一批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地方名优特品牌,推进农业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猜你喜欢

古浪县特色产业着力
古浪县南部山区森林防火工作重要性及方法研究
古浪县水果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古浪县祁连山北坡退耕还林现状生态效益探讨及可持续经营对策
坚持“三个从严” 落实“三个着力”
对银行业支持贫困县生态移民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