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2021-12-05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社会布局

刘 茜

(江苏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稳定的学习环境、不懈的动力源泉、完善的法律保障和坚强的组织保证;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分析当前国内外发展态势,增加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1]。基于此,文章通过探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推进大学生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践行者、“全面从严治党”的拥护者和“全面依法治国”秩序的维护者,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保证。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界定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一个整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是中国前进的发动机,为前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全面依法治国”是发展小康社会、深化改革的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囊括了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等领域,体现了我们党清醒认识现存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四个全面”提供了根本保证。目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计划中前一百年的决胜阶段,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起始发展阶段。在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的道路上,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有志青年应前赴后继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奋斗,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育这样的青年。学者陈忠锋和常彩红在研究中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涵盖的思想内蕴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而当代大学生在今后则是践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2]。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以人为本的要求下,为体现大学生的价值,以促进大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为主体,利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大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良知、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实践活动[3]。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三观教育”。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三观”的成型期,必须重视大学生的观念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三观”。第二,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主旋律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主旋律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坚定奋斗目标的途径。因此,高校教师须牢牢抓住主旋律教育培育“四有”新人,促进大学生把主旋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三,以基本道德及其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旨在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中的“立德”目标。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一个稳定的社会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大学生只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才能促进未来发展。第四,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旨在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中的“树人”目标,促进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方针——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优秀践行者。

二、 “四个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建设

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路人。将“四个全面”融入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反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能促进教师团队的整合与更新。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在教学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仍有进步的空间。教育部于2020年1月7日公布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是目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的最新标准纲要,指出高校须整合出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目标,以及教师自己需“视野新、思维广”,教导学生需围绕“强国志、报国行”的教学要求。可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整合教师团队的必要性。只有教师坚定及践行“四个全面”,才能将“四个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因此,高校教师应把握未来趋势,不断与时俱进,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主动提高自身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促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高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及学生成长成才做出贡献。

(二)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内核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则进一步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可见,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转型期,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使我们在取得经济成就的同时也累积了一些问题,再加上多元思潮的涌入,阻碍了大学生的积极信念和成长成才的信心。

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前进征途中的主力军,必须深刻认识走中国道路的本质和意义,才能促进自身的成长成才、实现自身的主人翁价值。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当前建设中国道路的总方针,能够帮助学生站在新的基点,总结以往的经验与教训,以科学且严谨的战略思维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等重大问题。大学生只有学习和领悟了“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才能够坚定“三个自信”,准确把握前进的方向,敢于承接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重担。当代大学生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相关知识,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增强对中国道路的归属感,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在实现伟大复兴梦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促进自身的成长成才。

(三)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注入了新活力

大学生是国家的脊梁,是今后美好社会的建筑师和推动者。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牢牢抓住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大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助力。“四个全面”是在总结我国社会环境后提出的治国方略,具有指导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脱离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免照本宣科,导致大学生不能准确认识现实状况,降低思想政治素质育人的成效,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改革的进程。因此,新形势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新时机和新情况,坚持“四个全面”能够为思想政治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

三、“四个全面”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以教师为主导:将“四个全面”融入思想政治队伍建设

基于《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建设好思想政治队伍的要求,将“四个全面”融入思想政治队伍建设,为“四个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首先,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融入思想政治队伍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大多是已经入党或准备入党的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党员自律性,为学生树立榜样。全面从严治党下,明确高校党团工作职责、提升党员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严格治理思想政治党团组织中部分教育工作者政治觉悟不高的问题,加强任课教师队伍的认知水平和思想觉悟。一方面要打造高素质、年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员队伍,另一方面要改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师思维。其次,将全面深化改革贯彻到教师队伍建设中来,改革传统教师队伍及其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把“四个全面”的理论指导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科研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念、内容和形式提供更高层次的指导。[4]除此之外,还应改革传统教师教学模式及刻板印象,以更接地气、更“亲民”的方式建立教师队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例如利用网络关注学生动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做到针对性教育。最后,通过打造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队伍,建设配备与选聘制度,邀请具有社会影响力和社会政治经验的社会人士做兼职教师,定期在高校开设讲座等方式,为学生讲解“四个全面”的社会实践路径及案例,让学生对“如何践行‘四个全面’”有理可循、有据可依,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二)以实践促教育:将“四个全面”融入课内外教学活动中

“四个全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保证。通过“以教促育”,将“四个全面”融入课内外教学实践,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利义观,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自觉抵制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思想观念的侵蚀和影响,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成效。

一方面,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等思想结合书本理论知识融入课内教学实践,让大学生明白,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部分,具有相应的公民责任;作为“依法治国”背景下的一员,具有自觉守法的义务和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的权利,从而使大学生形成对“四个全面”中各环节思想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加强历史文化渗透,将书本知识与“小康社会的发展历史(对应全面促进小康社会)”“依法治国的发展历史(对应全面依法治国)”“党建党史(对应全面从严治党)”以及“改革发展历史(对应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历史规律的把控和理解,深化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另一方面,将“四个全面”融入课外教学实践。大部分学生在意识形态上形成政治认同感时,愿意主动学习对自身现实生活有力的知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例,小康社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明确奋斗目标,涵盖社会保障、城乡建设等各个方面,高校可开展一系列课外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对“全面建设小康”的理解。例如高校可通过开设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机制,让大学生作为志愿者深入社区,参与敬老计划等,促进大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理解,让大学生在全面认识社会的同时提高自身责任感。通过基层锻炼、暑期实践活动、实习等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觉为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贡献力量,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切入点进而建立大学生对“四个全面”整体战略思想的情感认同[5]。

(三)以改革促发展:将“四个全面”融入校园建设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包括教育改革,将“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的内容寓于校园广播、报纸、书籍、杂志等传统传播媒介中,不仅使师生重视素质改革,还引导师生挖掘教育改革与全面改革及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师生在日常教学和学习中自觉接触时政信息和社会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改革提供良好的内在条件。

其次,校园就是小型社会,将“全面依法治国”寓于校园制度改革,让“法”的观念不仅仅停留在思想政治书本理论中。将“法”寓于大学生的头脑中,培养学生的制度意识和法治意识,弱化问题学生的负面影响,以此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从应试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校园网、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校园官方微博等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指导,大学生自己管理校园社交平台,自行负责在互联网上发布关于法律的科普信息,不知不觉地从被动接受信息的客体变为主动传播信息、主动促进法制制度建设、维护依法治国的主体[6]。

最后,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融入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以物质基础促精神发展。政府可深入贫困地区高校,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硬件设备;各地区高校可利用思想政治团组织活动、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专题活动,深入贫困学生宿舍关爱学生,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践行到校园社会中,以促进思想政治教改在一定条件的物质基础上良好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条件随时育人、随地育人。

“四个全面”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发展现状、为实现中国梦进程提出来的指导纲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华民族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未来图景。大学生作为有朝气、有希望的青年,通过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争做踊跃宣传“四个全面”理念与价值的先锋人物,自觉承担历史使命,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助力者、实践者、监督者和享受者,促进思想政治育人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小康社会布局
先进纤维材料战略布局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奋进“十三五” 实现“小康梦”——小康社会在江苏大地的现实写照系列报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商用WiFi蓄势待发BAT360谨慎布局前景存疑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Lumileds汽车照明:新布局下的新思路
车展前后 探底爱信息技术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