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12-05史鸿儒

园艺与种苗 2021年8期
关键词:鲜食果穗辽宁省

史鸿儒

(辽宁省种业发展中心,辽宁沈阳 110034)

鲜食玉米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市场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鲜果穗消费增长更为迅猛。鲜食玉米从品质上可分为糯玉米、甜玉米、甜糯玉米、超甜玉米;从籽粒颜色上有黑、紫、黄、红、花、白等;可用于加工冷冻果穗和籽粒、玉米饮料、玉米奶粉、玉米罐头、食品工业原料等。辽宁省鲜食玉米生长期短,一般为75~85 d,化肥农药使用量少,复种指数高。鲜食玉米市场供给由过去的季节性上市发展为全年供应。近年来,农民种植鲜食玉米每穗平均售价1.2 元,纯收益36 000 元/hm2以上,是普通玉米的2~3 倍;采摘后的秸秆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7%~9%,是普通玉米的1~2 倍,水溶性糖含量达11%~25%,是奶牛理想的饲料,秸秆售价达到1 500 元/hm2。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对改变人民饮食结构,增进人民健康,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作用日益凸显。

1 辽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规模

辽宁省的鲜食玉米产业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据调查,辽宁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约1.67 万hm2,种植区域已覆盖全省,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丹东、铁岭、阜新等地,专业生产合作社约200 家,生产加工企业20 多家,产值超过6 亿元。鲜食玉米产业具有极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1.2 品种选育情况

20 世纪80 年代以前,辽宁省未开展鲜食玉米方面的育种研究。鲜食玉米品种主要是白鹤、六月鲜等农家品种。20 世纪80 年代,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选育出鲜食玉米品种辽原1 号,适口性好,果穗大,青贮饲料产量高,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成为当时鲜食玉米的主打品种。90 年代初,沈阳农业大学开始系统性研究鲜食玉米育种及加工技术,沈甜1 号、沈甜2 号、沈糯3 号、沈农红糯等鲜食玉米品种陆续通过鉴定、审定,主要用于鲜果穗上市和加工甜玉米罐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东亚种子有限公司、丹东农业科学院、沈阳市农业科学院、铁岭市农业科学院、锦州市农业科学院、辽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本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陆续开展此项研究。2000 年《种子法》实施以后,辽宁省将鲜食玉米品种纳入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管理,加快了辽宁鲜食玉米育种研究及推广工作,育成了沈甜系列、沈糯系列、东糯系列等知名品种品系;普甜型甜玉米、超甜型甜玉米、糯玉米、黑玉米等多种类型也逐步丰富。近年来,辽宁鲜食玉米育种发展得更快,每年参试组合达30 多个,并开展了鲜食玉米品种展示示范工作,为鲜食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配套栽培技术

经过省内科研和农技部门的多年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农民已较好地掌握了鲜食玉米栽培技术。近年来,以鲜食玉米为主,推广应用间套复种种植方式,进行作物、品种、株行距合理配置,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辽宁省应用较多的模式有“早春马铃薯—鲜食玉米”、“豌豆—鲜食玉米”、“鲜食玉米—蔬菜”等[1]。

1.4 地缘优势

辽宁省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相比黑龙江、吉林两省,辽宁地区鲜食玉米在7 月20 日左右开始采摘,到10 月1 日左右结束;吉林在8 月15 日左右开始采摘,到9 月25 日左右结束;而黑龙江在9 月1 日左右开始采摘,到9 月20 日左右结束。辽宁地区种植时间充裕,合理安排可以种植两茬作物,延长了加工企业加工时间,减缓了集中采收的人力压力、储藏加工压力和资金压力,有利于企业产业化经营。

1.5 市场供需

近年来,冷冻鲜果穗、真空包装果穗、冷冻玉米粒市场需求量很大,沈阳盛发市场、于洪水产市场、北京西南郊新发地市场、南京谷里冷冻市场等批发市场和互联网销售的经营规模非常可观。玉米汁、玉米罐头的需求量每年都在增加,尤其是国外市场的需求量很大。

2 辽宁鲜食玉米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重视不够

政府重视不够,对鲜食玉米产业的调研和指导不够深入,鲜食玉米育种尚未设立科研专项;收购、加工环节政策、资金支持不足。科研单位重视不够,认为鲜食玉米是“小品种”,投入的人力、资金不足,学术交流不够活跃。种子企业重视不够,对市场发展形势认识不深入,误认为市场小,目前辽宁省具有鲜食玉米选育和生产经营资质的种子企业唯有丹东圣园农业有限公司一家。

2.2 良种选育推广力度不足

品种存在缺陷,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口感好的品种,产量偏低;口感和产量都达标的品种,抗性不强;产量、抗性达标的品种,口感较差。种质资源基础薄弱,种质资源引进、鉴定、开发、利用等方面工作欠账多,体制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紧缺,尤其在种质资源的引进和交流方面缺乏组织引导。现有种质资源和育种力量不能满足鲜食玉米产业发展需要。鲜食玉米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品种、面积的规模和数量亟待加强,新品种宣传推介数量少,渠道窄。

2.3 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技术研究不系统、不全面[3]

适宜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无公害、绿色、有机栽培模式尚未构建,产品规模化生产体系尚未建立,产品附加值不高。保障产品稳定性,提高成品率,提升食味品质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2.4 品牌意识不强

在培优品种、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等3 方面整合上,思路不够清晰,措施不够完善。在赋予产品科技内涵、树立品牌形象、拓宽营销渠道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不足,未能把辽宁鲜食玉米的鲜明特点、产品特色充分挖掘出来,品牌故事和品牌形象模糊。

3 发展鲜食玉米产业的意见建议

3.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1]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产业经验和我国生产实践证明,鲜食玉米综合效益高,但鲜食玉米加工属于弱势产业,政府应支持高标准鲜食玉米加工厂建设,完善加工储藏环境,推进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促进鲜食玉米产品出口,提高效益。

3.2 深入开展产学研用交流合作

引进国内外优秀种质资源,加强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利用,不断改良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以市场为导向引进、筛选、自主选育鲜食玉米新品种,对培育出突破性鲜食玉米新品种的科研人员要给予奖励。加强鲜食玉米品种展示示范,利用展示示范平台搭建品种“擂台”“预警台”,搭建加工企业、种植户、科研育种单位合作交流的平台。

3.3 优化栽培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

加强鲜食玉米高效、无公害、绿色、有机栽培的技术研究。尤其要加强设施农业条件下,鲜食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和复种模式研究,满足人们在不同季节对高质量鲜食玉米和特色农产品的需求。

3.4 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创新引领

鼓励企业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鲜食玉米专用品种,突出品种特色功能,加快品种更新换代。通过专用新品种+专业化生产+专业化企业运营的新模式,延伸鲜食玉米产业链,促进提质升级,拓展大市场,打造辽宁鲜食玉米品牌,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鲜食果穗辽宁省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红塔区鲜食玉米品种展示试验
杨凌高叶酸鲜食玉米成健康餐桌『新贵』
玉米新品系合17-7003的组配及表现
多管闲事的邻居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糯玉米保鲜三法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