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辛县夏玉米绿色高产栽培集成技术整体方案初探
——良种的选择与科学播种技术

2021-12-05吕金朝

园艺与种苗 2021年8期
关键词:播量播种机夏玉米

吕金朝

(安徽省利辛县农机化技术学校,安徽利辛 236704)

在玉米原产地墨西哥、美国等地其最高产量早已突破37 500 kg/hm(22019 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中,弗吉尼亚州查尔斯市的大卫·胡拉创下了38 647.2 kg/hm2的高产记录),我国玉米的最高产量也超过了15 000 kg/hm2(2019 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8 hm2的玉米超高产创建田平均产量达20 209.5 kg/hm2)。随着21 世纪初安徽省启动实施玉米振兴计划以来,利辛县夏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连续多年稳定在9.33 万hm2左右,玉米成为利辛县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基于利辛县的光、热、水资源及土壤条件,玉米的理论产量可达18 000 kg/hm2,而2020年当地夏玉米的平均产量仅7 500 kg/hm2左右,所以探讨推广夏玉米绿色高产栽培集成技术整体方案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 科学选种是前提

“优点突出,缺点不明显”是科学选种的原则,在这一原则下应到有资质、诚实、守信,并有丰富种植技术的经销商处购买技术成熟、高产稳产、口碑好、抗逆性强、生产期适中的密植型产品(并索要购销发票)。

1.1 品种类型

密植型品种有隆平206、中单909、先玉335、郑单958、浚单 20、中科 11、弘大 8 号、登海 605、蠡玉 16 等,其优点是耐密植、抗倒伏、产量高,缺点是易感粗缩病、锈病。稀疏型品种有农大108、中科4 号、鲁单981、淮河10号、安玉13 等,其优点是抗病、高产,缺点是不耐密、易倒伏、易感粗缩病。

1.2 品种介绍

1.2.1 先玉335。品种特性:幼苗长势较强(苗旺),次生根发达,株型紧凑,叶片上举。生长期98 d,株高286 cm,穗位高103 cm,19 片叶左右,花粉粉红色,花丝紫红色,穗马齿形,百粒重39.3 g。抗病性:高抗茎腐病,中抗黑粉病、叶斑病。抗倒、早熟,广适,高产稳产。产量表现:在黄淮海地区夏玉米试验,38 个点,2002—2003 年平均产量 8 692.5 kg/hm2,东北地区可达11 250 kg/hm2。且该品种适应性广,北到华北、东北,南至华中均可种植。田播量:夏玉米播量应在63 000~67 500 株 /hm2,有效苗保证 60 000 株 /hm2左右。

品种先玉696、先玉 508、先玉128、先玉688 等都属于美国先峰公司研制。

1.2.2 郑单958。品种特性:株型紧凑,叶片窄而上冲,根系发达,抗倒伏,耐旱,耐高温。生育期95 d,株高240 cm,穗位高105 cm,百粒重33 g,白轴。抗病性:高抗黑粉病、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对粗缩病、茎腐病、玉米螟也有很好的抗性。栽培要点:中低产田播量在60 000 株/hm2,高产田播量在63 000 株/hm2,适墒早播。

1.2.3 浚单20。品种特性:幼苗叶鞘浅紫色,20 片叶左右,株型紧凑,株高250 cm,穗位高110 cm,生育期97 d,百粒重30 g,适播67 500 株/hm2。抗病性:高抗矮花叶病,中抗玉米螟、茎腐病,易感弯孢菌叶斑病、瘤黑粉病。

1.2.4 隆平206。品种特性:生育期101 d,株高259 cm,穗位高112.7 cm,百粒重36.68 g。抗病性:高抗茎腐病,中抗玉米螟。适播60 000 株/hm2。

1.2.5 登海605。品种特性:种子破土力强,幼苗生长旺盛。株型紧凑,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抗倒伏。株高259 cm,穗位高99 cm,生长期101 d,穗长粒深,马齿形,百粒重40 g。果穗大而长,单株产量高,一般大田种植不宜过密。适应性广,山东、河南、河北中南部、皖北、山西运城均可种植。抗病性:高抗茎腐病,中抗玉米螟。栽培要点:播量49 500~52 500 株/hm2,基肥、追肥比3∶7,一般施肥3次,底肥(播种时)300~450 kg/hm2沃夫特,攻秆肥(拔节肥)750 kg/hm2,攻穗肥(大喇叭口期)300~450 kg/hm2。单产高:山东莱芜市产量15 628.8 kg/hm(22009 年),山东泰安市产量15 429 kg/hm(22009 年)。在中高产田播种,利辛县2014 年产量不高,分析其原因,在孙集镇栗寨子村8—9月雨水过多,气温偏低不能完熟造成产量下降。

1.2.6 农大108。品种特性:株型半紧凑,根系发达,抗旱,抗倒伏强,根层可达8 层。株高260 cm,穗位高105 cm,百粒重26~35 g,生长期108 d,后期灌浆快,脱水快,百粒重35 g,叶 22~23 片且宽直,适播 60 000~67 500 株/hm2。抗病性:高抗大小斑病、黑粉病、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轻感纹枯病。

2 培肥地力是基础

培肥地力是根据利辛县测土配方施肥的数据和玉米某一产量下需肥的情况而科学施肥培肥地力的一种方法。如要获得10 500 kg/hm2的产量,除基施15 000 kg/hm2有机肥,同时还应施纯氮300~345 kg/hm2,纯磷112.5 kg/hm2,纯钾 195~225 kg/hm2,微肥锌 15 kg/hm2。一般来说氮肥的50%,磷肥的100%,钾肥的30%,锌肥的100%作为基肥,其余的作为追肥。选用大型复合机械深施种子侧下方6~8 cm 深层,且种肥错开4 cm 以上。对于地势低洼的田块建议先扶垄再播种或播种同时扶垄,以免受渍受涝(苗期怕渍不怕旱;旱生根,湿长叶;2015 年苗期渍害严重,造成大面积死亡)。

3 科学播种是关键

3.1 播种前种子处理

采用包衣种子;未包衣种子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每2.5 kg 种子用50%辛硫磷乳油2.5 mL,加水125 g 均匀喷洒于种子上,堆闷2~3 h,晾干后机械播种。

3.2 机械播种

采用技术成熟、性能可靠、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并与后期玉米收获技术相配套的大型玉米播种机,并通过调试与试播满足农艺要求。

3.3 农艺要求

适宜播期为6 月5—15 日,行距55~65 cm,株距25~30 cm,播深3~4 cm,播种后覆土严密。

3.4 农机农艺相融合,力求精准播种

使用现有的农业机械如何按照农艺的要求实现精准播种玉米,就需要农机手科学地调整、场院空转试播、进田试播然后才进行精准播种,以解决玉米高产优质的关键技术。

3.4.1 行距的调整。行距的调整是基于与后期的机械化收获相适应和利辛县玉米优质高产的农艺要求,应以60 cm为宜。先把玉米播种机放置于场院的平地上,即播种机的横梁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松动固定开沟器的螺母,在横梁上左右移动开沟器,使相邻2 个开沟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60 cm 且每一个开沟器都与横梁垂直,最后再固定开沟器横梁上的螺母。

3.4.2 株距的调整。当前大多数玉米播种机均可播种几种农作物,株距的可调整幅度较大,多在8~36 cm,且设定为几个档次。如果播种耐密性品种,如郑单958、先玉335、浚单20 等,可设定为23~26 cm 的某个档位,在该档位上按单粒播种计算,播量在64 095~72 465 粒/hm2。如果播种稀疏性品种,如中科4 号、鲁单981、淮河10 号等,可设定为30~33 cm 的某个档位,在该档上按单粒播种计算,播量在50 505~55 545 粒/hm2(理论数字)。

3.4.3 播深的调整。先把玉米播种机放在一块平整的地面上,然后在播种机的地轮下垫上2~3 cm 厚的木板,再松开排种器的固定螺母调整排种器使其开沟器尖端接触到平整的地面,最后拧紧螺母固定好开沟器,这样在播种机下地播种时,由于自身的重量和土壤比平地疏松,导致地轮下陷,一般种子就会播到地下3~4 cm,覆土后2~3 cm,从而精准达到农艺的要求。

3.4.4 场院空转试播。考虑到播种机本身性能的稳定性,把行距、株距、播深调好后,再将播种机放于场院中并架起,种子箱中倒入玉米种并摆弄均匀,每次用手转动地轮20 周(地轮上可系一条彩带以便于数数),观察并准确数出每一个排种器下落下的玉米籽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应单一调整排种箱内工作排种槽的长度——松动特定排种槽外部的固定螺栓,调整到所需长度后再固定。接着再进行试验,直到每一个排种器落下的玉米籽粒基本相等时,收起玉米籽粒。重新转动地轮20 周,数清总粒数,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单位面积空转试播粒数是否与农艺要求相符。

单位面积播种粒数(空转试播)(粒/hm2)=[播种机下落下的籽粒总数/(地轮周长×20×播种机播幅×0.001 5)]×15

若落下玉米粒数为260 粒,地轮周长为1.05 m,播种机播幅为2.2 m,则单位面积播籽粒数=[260/(1.05×20×2.2×0.001 5)]×15=56 280(粒 /hm2),连续 3~5 次求平均数则更精准。

3.4.5 进田实地试播。玉米播种机通过科学调整,场院空转试播后,考虑到土壤湿度、地轮的打滑系数,土壤的疏密度、动力机械前进的匀速度、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还应当进田实地试播并进行实地查看,观察行距、株距、播种量是否符合农艺要求,不符合的再按上述方法调试,以满足其农艺要求,从而做到真正精准播种,达到农机农艺的完美融合。

3.5 科学施肥

氮肥的30%,磷肥的100%,钾肥的50%和锌肥的100%作为基肥,采用先进的玉米播种机深施土壤以下6~8 cm,肥、种错开4 cm 以上,以免肥多烧种。剩下的70%氮肥、50%钾肥在玉米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视苗情墒情深施玉米根近旁。

4 结语

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实施,利辛县夏玉米示范效应好、增产潜力大、经济效益高、生态功能强,其整体方案可概括为“科学选种适时早播,深耕作畦防渍御旱。机械播种合理密植,深施基肥早施追肥。清沟滤水防哑巴涝,灌丰收水御卡脖子旱。勤观察防病治虫,适时收丰产丰收。”其中,科学选择良种、培肥地力、实现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机械播种,将促使玉米出苗一致、一播全苗、苗匀健壮,有利于后期田管,是夏玉米绿色高产栽培集成技术整体方案的基础工作,也是夏玉米高产优质的基础工作。

猜你喜欢

播量播种机夏玉米
南阳市优质小麦豫农516播量优化试验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不同播期播量对轮选266小麦产量的影响
叶面喷施甜菜碱对不同播期夏玉米产量形成及抗氧化能力的调控
粘土地不同播种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基于PLC技术的播种机电气自动化技术探究
气象条件对济南市济阳区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以2020年为例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免耕播种机使用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