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中医药防控策略探析

2021-12-05刘先科

畜禽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温病邪气正气

刘先科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广安 638500)

0 引言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生猪养殖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逐渐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但是生猪养殖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非洲猪瘟的严重影响,这大大降低了生猪养殖业的效益。目前中医药防治在非洲猪瘟防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出发对非洲猪瘟的病因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辨证分析,最后选择合适的中药产品对非洲猪瘟进行有效防治,有效提高非洲猪瘟防治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1 非洲猪瘟的概述

非洲猪瘟又被称为ASF,它起源于非洲的科尼亚地区,之后向其他地方扩散,在2018年传入了中国,并在中国进行大范围扩散和蔓延,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生猪市场的发展。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也被称为ASFV对各种类型的猪进行感染从而出现的一种传染病[1]。目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已将非洲猪瘟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染率特别高,此病发病过程短,它先进入到猪的口鼻,然后深入到猪的五脏六腑,临床表现一般会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心跳加快等症状,同时猪的眼睛、鼻子伴随有黏浆脓液分泌,猪的皮肤、胃肠道黏膜以及淋巴结和肾脏部位伴随有出血症状,一般急性感染的猪都会面临死亡的结果,这让我国的养猪行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①非洲猪瘟病毒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播特点,传染概率比较高。一旦被传染,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预防的话,就会导致大范围的传染。②非洲猪瘟病毒对于猪有极高的传染力,对于其他动物传染率比较低。③非洲猪瘟病毒具有丰富的传播方式。

2 中医药温病理论对非洲猪瘟防控策略研究

2.1 中医药温病理论对治未病的研究

中国传统中医的理念是治未病,也就是未病先防,这也是预防非洲猪瘟最为理想的措施。在中医里面导致疾病发生的外在因素是邪气,导致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正气不足,正气的强弱与机体的抗病能力是成正比的,正气的不足加上外邪的入侵促进了疾病的发生。也就是中医上经常讲的“正气存在,邪不可干”[2]。因此要想预防非洲猪瘟的发生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来增强猪的体质,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同时也可以给猪服用一些补益类的中药来进行提前防治,例如刺五加、黄芪、党参等中药。也可以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类的中药来进行提前防治,例如金银花、板蓝根等中药,这对于猪瘟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2.2 中医药理论对非洲猪瘟病因的研究

非洲猪瘟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该病毒属于一种外感病原微生物,处于各种生长阶段的猪以及各种类型的猪都有可能感染该病毒,并且感染率极高。从中医角度来说该病原微生物就属于一种邪气,它与中医药瘟病当中的疠气极为相似,只要一接触这种病原体就会被感染,也就是所谓的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2.3 中医药病理对非洲猪瘟的辨证分析

非洲猪瘟一般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有持续高热、咳嗽、呕吐、脉搏跳动快、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带有一定量的斑疹出血等。从中医药温病理论来分析非洲猪瘟发病的过程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2.3.1 初期阶段

感染非洲猪瘟之后,初期阶段卫气功能会出现失常,这时病情比较轻。感染前期猪会怕冷,后期会出现发热的症状,而且猪会出现一些打颤、炸毛、扎堆的行为。这主要是由于猪的体表受到了病原的侵犯,病原进入到猪的口鼻,自上而下进行感染,并且潜伏在膜原上,出现邪正相争的情况,因此猪就会出现怕冷发热的症状,这也就是中医药温病理论经常讲的“凡病温者始于上焦”。

2.3.2 中期阶段

猪感染猪瘟之后,中期一般会出现邪气入里的情况,这时邪气会侵入猪的脏腑,病情逐渐加重,此时病原主要位于猪的心脏和肺部,邪气侵入身体内部出现肺失宣降、邪热雍肺。这时猪会表现出精神不好、咳嗽、持续高热、身体发红、呕吐泄泻、出气较粗等症状。

2.3.3 中后期阶段

这个阶段猪的病情会更加严重,此时猪会由于邪气内陷而导致其心脏、脾胃等脏器严重受损,此阶段也被称为瘟病的深重阶段。此阶段猪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有体表皮肤赤红、昏厥、少量斑疹、晚上发热严重、食欲下降、肢体乏困、恶心呕吐等。这主要是由于病原侵入到猪的内里之后,导致猪出现了脾胃失和、营阴受损、心神被扰、里热炽甚等情况。

2.3.4 后期阶段

此阶段邪气已经侵入血液里面,温病已经深入到下焦,这是温病最为深重的阶段。此时猪的肝脏和肾脏受到病原的侵害最为严重,邪热在肝脏和肾脏停留就会导致血热妄行,化热入里,损耗肝肾阴液,导致肝肾功能减退。这个阶段猪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有持续发热不怕冷、斑疹变成紫黑色、出血症状严重且持续出血(大小便出血、呕吐出血)、身体疲乏、脉搏虚弱、体温逐渐下降,最后导致猪出现死亡的结果。一般在这个阶段猪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2.4 中医药理论对非洲猪瘟防控的分析

从中医药理论来看,气是生命存在的根本,气推血行,正气足才会推动血液顺利运行,如果正气不足就会导致邪气入侵。因此气作为构成机体的基本物质,它对于机体能够发挥出一定的营养和防御作用。在温病的初期阶段,病邪一般位于体表,此时可以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类的中药或者补气益气之类的中药补足机体正气,从而有效预防邪气入侵,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初期阶段是防治温病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而中期阶段、中后期阶段以及后期阶段主要是温病的发展阶段,这3个阶段温病会逐渐恶化,并且开始侵入脏腑,对机体的肝、心、脾、肺、肾等脏器造成严重的损伤,由于机体的各个脏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3]。因此,在温病发展以及深入阶段,一定要对防治策略进行灵活变通,从整体上对病情进行分析,明确病情的轻重缓急。防治工作主要以祛除邪气为主,标本兼治。可以选择服用一些凉血消斑的中药或者补益类中药以及清热解毒类的中药,从而达到祛邪正安的效果。

3 结语

非洲猪瘟病毒也就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方面所说的疠气,为了有效预防和避免此病毒的发生和传播,可以采用一些中医药理论方面的相关中药来达到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的目的。目前对于非洲猪瘟还没有特别好的防治方法,防治非洲猪瘟的疫苗还有待研究。相比于其他防治手段来讲中医药理论的防治手段在非洲猪瘟防治方面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这对于非洲猪瘟防治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温病邪气正气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方天祥
幸福来自感动
别轻易拔罐刮痧
浅谈养阴法在温病各阶段中的运用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初探
温病瘥后调理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