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扎对本体感觉的影响
2021-12-05
肌内效贴布(Kinesiology taping,KT)是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由日本整脊治疗师加濑建造博士引进并应用于运动领域[1],主要作用为消肿、止痛、改善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输入及促进身体软组织功能活动等。但是有关肌内效贴扎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以及其在一些运动损伤的防治和临床康复治疗上是否有效,不同研究仍存在着矛盾性结果。
本体感觉是人体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下,肌梭、腱梭、高尔基体等本体感受器对躯体的空间位置、姿势、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向的感觉,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对这些感觉的感知,包括关节位置感觉、运动感觉和力觉[2]。年龄、疾病、组织损伤等会减弱关节周围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本体感觉,使这些感受器对肢体的运动控制能力下降,引起关节不稳,使运动中身体姿势的调整以及平衡能力的维持显著下降,最终导致人体的整个运动能力减弱。因此,本体感觉对于关节稳定性的维持至关重要[3-4]。本文就肌内效贴扎对本体感觉的影响作一综述,从而为KT的使用提供参考。
1 肌内效贴扎对健康人群本体感觉的影响
在健康人群中,尤其是老年人,保持平衡、维持姿势的稳定性在日常工作和体育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对防止跌倒和预防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而本体感觉对于姿势调整、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安静状态下肌内效贴扎对本体感觉的影响 Hadamus等[5]以健康成人(18~30岁)为研究对象,对优势侧股四头肌进行Y型贴扎,在贴扎前、贴扎后即刻、贴扎后24 h以及贴布移除后检测肌内效贴扎和安慰贴扎对膝关节位置觉的影响,结果显示,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galhães等[6]观察26名健康男性连续(48 h)使用KT对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的影响,发现贴扎后即刻、24 h、48 h中的任何时刻,肌内效贴扎对本体感觉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ailey等[7]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然而Andreo等[8]同样以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对踝关节、腓肠肌、股四头肌分别进行不贴扎、刚性贴扎和肌内效贴扎处理,并比较3种处理方式的Y平衡测试结果,结果发现刚性贴扎组和肌内效贴扎组与不贴扎组的姿势稳定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ng等[9]对24名健康大学生的踝关节和足部分别进行无贴扎、刚性贴扎和肌内效贴扎处理,结果发现3组间的踝关节位置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按照无贴扎时的本体感觉得分将其分为高于平均水平组和低于平均水平组,却发现高于平均水平组在贴扎后本体感觉更差,而低于平均水平组在贴扎后本体感觉变好。
结合以上文献可以发现,肌内效贴扎对本体感觉较好的健康人群没有增强效应,而对本体感觉较差的个体可能具有积极的效用。由于并非所有健康的个体都表现出良好的本体感觉,有些人表现为固有的本体感觉缺陷,而KT作为外部辅助设备,可以增强传入刺激,对本体感觉障碍的个体有帮助,但对本体感觉状态较好的个体可能没有帮助,甚至降低了益处。因此,在以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时,可能需要在KT使用前对关节本体感觉情况进行预筛选,以便确定哪些人能在KT的使用中受益最大。
1.2 肌内效贴扎对运动后本体感觉的影响 肌肉疲劳在体育活动中极为常见,会对关节的本体感觉产生不利影响,损害神经肌肉的控制,增加关节损伤的风险。KT对皮肤的压力和拉力被认为可以刺激皮肤的机械感受器,进而反复传导有关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的信息,从而提高本体感觉。
Hosp等[10]研究发现,对健康老年男性的优势侧膝关节和股四头肌进行肌内效贴扎后,可显著改善其下坡运动后的动态平衡、姿势稳定性和膝关节位置觉。Hosp等[11]还发现,KT对健康大学生上坡运动后膝关节位置觉无显著影响。但是,如果根据受试者运动前的本体感觉水平将其分为本体感觉好组(n=5)和本体感觉差组(n=7)后,本体感觉差组使用KT后运动的膝关节位置觉得到显著改善,而KT对本体感觉好组运动后的膝关节位置觉无显著影响。从而可以推测,本体感觉较差的参与者可能通过KT的皮肤受体刺激获得了更好的传入反馈,从而改善了本体感觉。另一方面,具有良好本体感觉的参与者因其自身本体感觉良好,不受KT等外部辅助的影响。Hosp等[12]还发现肌内效贴扎能够缓解离心运动导致的平衡能力下降,且肌内效贴扎的平衡改善效果在低于平均平衡能力水平的参与者中更为明显。因此,平衡状态较差的个体似乎能从KT的应用中获益更多。分析原因可能为KT可通过对皮肤的拉伸和加压增加了皮肤、肌肉和关节囊中的机械感受器的感觉反馈,而来自这些皮肤、肌肉和关节受体的传入反馈有助于提高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增强平衡能力。
以上研究表明,肌内效贴扎对机体运动后本体感觉的影响结果存在矛盾,这可能与参与者的年龄、运动方案不同等原因有关,其中,肌内效贴扎对老年人以及自身本体感觉较差的人运动后本体感觉的改善效果较显著。
2 肌内效贴扎对关节损伤病人本体感觉的影响
运动损伤和疾病会引起本体感觉的缺失,从而影响平衡,减弱姿势控制的能力,产生运动功能障碍。本体感觉与伤病的发生、发展及康复有着紧密的联系。KT通常用于运动医学、物理治疗和体育运动中,已成为治疗各种运动损伤和疾病的辅助手段,并已取得积极的效果。
2.1 短时间肌内效贴扎后即刻对本体感觉的影响 Shih等[13]以30名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肌内效贴扎组和安慰贴扎组,上斜方肌采用Ⅰ型贴扎,下斜方肌采用Y型贴扎,贴扎后即刻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与安慰贴扎组相比,肌内效贴扎组可显著改善运动员的位置觉和运动控制,并认为肌内效贴扎增强了来自外周本体感受器的感觉反馈,以及肌内效贴扎引起的肌肉长度改变也可能影响关节的本体感觉。Lee等[14]研究发现,肌内效贴扎可以提高踝关节扭伤病人的踝关节位置觉,协助踝关节保持正常体位,并增加踝关节的稳定性。纪任欣等[15]研究发现,肌内效贴扎可以缩小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病人的膝关节主动角度复位的偏差值,在短期内改善病人的膝关节位置觉。覃华生等[16]认为,肌内效贴扎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Keenan等[17]同样以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病人为研究对象,贴扎方式为冈上肌和三角肌采用Y型贴扎,喙突到三角肌后部使用Ⅰ型贴扎,结果却显示病人应用KT后,其肩关节力量、本体感觉或肩胛运动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
总之,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短期肌内效贴扎对提高关节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具有积极的效应,但是也有研究显示病人本体感觉未发生改变。而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贴扎的方式、本体感觉测量的标准不同等有关。
2.2 长时间肌内效贴扎后不同时间对本体感觉的影响 Simon等[18]评估了肌内效贴扎不同时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病人本体感觉的影响。该研究以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不进行贴扎;以踝关节不稳病人作为试验组,进行外侧踝关节的肌内效贴扎,测试贴扎前、贴扎后即刻和贴扎后72 h的力觉,结果显示,在贴扎前和贴扎后即刻,试验组受试者的力觉误差明显高于对照组。然而在贴扎72 h后,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肌内效贴扎较长时间后,本体感觉缺陷可以得到改善。Bischoff等[19]的研究也发现,肌内效贴扎3 d可以显著改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病人的本体感觉。Wozniak-Czekierda等[20]则观察了更长时间的肌内效贴扎对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该研究结果显示,病人常规康复训练20 d可以显著提高本体感觉、身体平衡和整体的功能表现,但结合使用肌内效贴扎2周后,其改善效果更加明显。由此表明,长期的肌内效贴扎可以明显提高关节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但是De-la-Torre-Domingo等[21]的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安慰贴扎还是肌内效贴扎,长期踝关节不稳个体在贴扎后7 d的本体感觉均得到显著提高。以上研究结果提示,长时间的肌内效贴扎可能通过增加皮肤感受器的传入感觉反馈来改善病人因关节损伤而造成的本体感觉缺失。
3 小结
综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发现,肌内效贴扎对于没有本体感觉缺陷的健康人来说,其不能进一步增强本体感觉的输入;而对于固有本体感觉缺失、运动疲劳以及关节损伤者来说,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肌内效贴扎对于增强本体感觉具有积极的效果,尤其是长期肌内效贴扎能增强关节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但由于使用的KT品牌、颜色、肌贴的拉伸长度、贴扎方向以及贴扎部位的不同等可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3]。此外,本体感觉测量方法有很大差异,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来寻找到提高有效性和实用性的本体感觉测量方法。因此在使用肌内效贴扎技术时,既要对病人的状况进行准确地评估,也要选择合适的肌内效贴扎技术,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