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关联标识符(KLI)在专业资源库中的应用※
2021-12-04李雪
李雪
摘 要:本文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知识服务网为例,利用知识关联标识符(KLI)构建知识关联关系,围绕“以用户为核心,构建工程建设标准专业数据库”“深挖作者资源,深度开发衍生数字产品”两方面,浅谈KLI在工程建设标准类专业资源库中的应用。
关键词:KLI 工程建设标准 专业资源库 知识服务 数字产品
知识服务(knowledge service)是指基于知识资源或知识产品,满足目标用户知识需求的服务活动。[1]知识服务区别于以往的信息服务,是通过对知识的深度加工、重组、再造,为用户提供高效、快捷、精准、优质、个性化的信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被大量信息包围,“信息过载”与“知识饥渴”并存。知识服务能做的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知识服务想要传递给用户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会知识的本领;知识服务的卖点是服务而不是简单地交付给用户。
ISLI标准是由我国发起并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一项国际通用的标识符标准,同时ISLI标准也是我国的一项国家标准。[2]知识关联标识符(KLI)是ISLI标准在知识服务领域的具体应用。通过KLI标准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聚合和二次开发,构建多维度的知识关联体系,可以有效提升专业知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3]
本文主要以融合出版背景下的专业出版社,基于知识关联标识符(KLI)对专业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整合,通过知识之间内在的关联关系提升专业知识服务平台内容资源价值,围绕“以用户为核心,构建工程建设标准专业数据库”“深挖作者资源,深度开发衍生数字产品”两方面,精准、高效地策划、组织和关联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内容资源,为用户提供权威、全面、高效、精准、专业的知识服务。
一、工程建设标准及相关数字产品现状
工程建设标准是各类建设工程的依据和准则,是政府实现对建设市场宏观调控,保证科技进步、建设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技术手段。[4]工程建设标准的数量众多,且标准主管和发布部门繁多,经过了70多年的发展,工程标准涉及建筑、电力、民航、水利水电、石油化工、铁路等诸多领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发布的标准数量已超过7000余种。这使得用户在各大网络平台寻找自己真正需要且版本现行有效的规范条文如同大海捞针。
工程建设标准同一般图书不同的是,读者使用标准时只要找到自己所需内容,标准更多扮演的是“查阅类”工具书的角色,这就决定了读者大多数情况下获取的是标准中碎片化的知识点,而不是像图书那样系统的知识体系。
工程建设专业领域知识服务产品的应用场景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关联需求。专业图书虽具备较为完备的纵向知识体系,但是在横向知识关联程度上往往有待加强,这就导致很多优质的内容资源无法被用户检索、发现、学习,使得信息无法有效、精准地传递给用户。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通过知识关联,促进资源发现,并向用户提供精准的知识服务。
在出版融合发展的探索道路上,初步形成了电子书、数据库、平台、在线知识付费、全方位的知识服务体系这五种产品模式或运作模式。[5]目前,市面上的工程建设标准数字产品主要以pdf或xml格式的标准电子书为主,这种模式仅能满足用户“查标准”的简单需求,无法满足用户“用标准”的个性化需求。
在传统出版领域,采用国际标准书号(ISBN)、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国际录音制品编码(ISRC)等作为标识符,而在数字出版中,这些实体的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变为了碎片化、分散的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知识、资源缺少统一的标识和管理体系,知识—知识、知识—资源、资源—资源和资源—知识之间无法建立关联关系,用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无法形成“点—线—面”的知识体系,这无疑给KLI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基于KLI,充分利用其多年沉淀的知识资源和作者资源,深度挖掘内容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策划、组织和制作了一批满足用户需求的数字产品,尝试打造工程建设领域的标准规范知识服务平台。
二、以知识关联标识符(KLI)为导向的工程建设标准数字产品的策划与制作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知识服务网(以下简称“建标知网”)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重要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也是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的重点项目。建标知网为了满足建筑从业人员对标准规范专业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依托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打造了集“两轴”(查标准、用标准)、“四核”(智能化检索、碎片化学习、内容强关联、专家知识分享)为一体的标准知识服务生态圈。
1.以KLI为基础,构建工程建设标准专业数据库
传统标准学习是以纸张为媒介的。工程建设标准具有覆盖面广、专业性强、影响力大等特点,与图书学习不同的是,工程技术人员在查阅标准时,仅需要获取所需信息并及时解决问题即可,不需要刨根问底,这种学习模式就容易出现因标准品种和版本过多而导致查找起来无从下手、不方便、容易遗漏等情况,用户学习效果不佳。内容资源是数字出版的核心,基于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和知识服务场景,建标知网对工程建设标准内容资源做了如下策划:
为了给用户提供系统、全面的标准知识,依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多年积累的优质内容资源,建标知网以数字化形式收录各类工程标准近万种,涵盖工程建设的城乡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房地产等不同专业,涉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技术导则等不同管理层级标准;可供建筑师、结构工程師、岩土工程师、建造师、公用设备工程师等不同对象使用;并按照装配式建筑、地下综合管廊、建筑信息模型(BIM)、海绵城市等不同热点专题对标准进行了科学分类。通过用户最少次数的点击,方便用户快速、准确、高效地查询到所需标准,从而实现“查标准”功能。
利用xml技术,建标知网对工程建设标准进行碎片化、结构化、标准化处理,使标准知识内容在保障权威性、科学性的基础上得到精细化加工。使一本本的标准按照一定的加工规则拆分、标引,利用KLI在内容之间实现了强关联。使传统图书实现了向内容的转变,将标准知识形成了知识体系,将传统查询工具转变为学习工具。即用户在查阅标准条文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对应的条文说明,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标准条文;对于存在历史版本(或英文版本)的标准,提供其他版本对比功能,一键对比不同版本间的异同,更高效地了解标准修订情况;标准附录中的表格支持下载,便于用户高效完成相关信息的填写,极大地减少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量;标准与标准配套图书相关联,让标准学习更加全面。
深度挖掘专业领域数字化服务平台中知识和资源的关联,让传统图书“动”起来,通过KLI打破图书与图书之间的“墙”,让碎片化、分散、庞杂的知识通过知识关联标识符串联起来,从一本标准、一条标准条文变为一个知识点、一条知识线,再到一整套知识面、知识体系,从而建立知识—知识、知识—资源、资源—资源和资源—知识之间的关联模式,建标知网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打通各形态知识资源之间的链接,让数字产品的内容和展现形式更加丰富,为用户呈现出立体化、多维度的工程建设标准数字化知识服务生态圈。
通过KLI进行资源关联,可以实现知识资源之间的复合应用,有效盘活存量资源。可以说,KLI对于专业知识服务平台知识资源的整合、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知识资源的关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效地解决了知识资源的交叉性和重复性检索问题,能大幅度提升知识资源的检索精准度和准确度,从而让专业标准知识服务网站实现“点击最少的鼠标次数,实现最精准、高效的查询”的目标。
专业、权威的知识体系是开展工程建设标准知识服务的基础,内容资源是数字产品的核心,知识体系是专业出版社的核心资产。[6]建标知网强调的不仅仅是标准本身,更是知识服务。知识服务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知悉用户的痛点,挖掘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传统标准从有形变为无形,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
2.深挖作者资源,深度开发衍生数字产品
对于标准的学习不仅仅只有“查”,更重要的还是“用”,工程建设标准具有应用场景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工程技术人员在标准应用中有时会出现“摸不准”进而导致“不会用”的情况,对于新发布实施的标准还存在宣贯学习的需求。同内容资源一样,作者资源也是出版社得天独厚的优势。工程建设标准主要起草人(即作者)都是该领域权威的专家。合理、有效利用这些优质作者资源,开发标准衍生数字产品,这是非出版机构无法比拟的起点和高度。
除了利用现有标准规范、图书资源,针对社会关注度较高、与行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建标知网邀请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业内知名专家,围绕标准的章、节、条和知识专题策划数字产品,以微视频、微音频的形式录制了大量的碎片化课程。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课程方案,策划了以标准释义为主的标准规范微课堂课程、以标准应用为主的实战微课堂,以及围绕热点专题展开的标准知识大讲堂。标准规范微课堂数字产品资源形式多样,包括时长为3—5分钟的微音频、时长为15—20分钟的微视频,以及围绕标准展开的相关配套资料。微音频扩展了用户“听”的信息,微视频扩展了用户“看”的信息,配套资料弥补了纸质标准的不足,呈现出“动态化”的标准。
本着对标准内容资源进行多元化挖掘开发的原则,出版社在数字产品的策划阶段就进行了介入,对知识内容进行标引,使之与标准条文相关联,方便用户在查阅条文的同时学习这些碎片化的课程,以“磨耳朵”的形式,更好地了解、掌握乃至会用标准,为纸质标准实现增值,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盗版的作用。通过这些开发,不仅实现了“查标准”功能,也实现了“用标准”,让用户真正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出版社围绕同一本规范、同一热点话题、同一知识点,将图书、标准、音频、视频、表格等各类资源聚集在一起,形成新形态标准数字产品,让数字产品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丰富,打破原有图、文、声、像四大内容相互割裂的状态,通过全媒体资源的相互协作达到“1+1>2”的效果。通过KLI关联,实现了图、文、声、像四大内容形式的同步呈现,让数字产品的展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给用户带来了更加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数字产品阅读体验。
立足专业,发挥出版社内容及作者资源优势,标准衍生数字产品内容源于标准又大于标准优于标准,将图书变为知识,将知识变为服务,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有助于提升专业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三、结语
作为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的重要出版阵地,建标知网作为“知识服务领域关联标识符注册解析系统与应用示范”项目的具体应用实践,对标准知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有益探索。深度挖掘發现知识和资源之间潜在的关联关系是建筑专业领域数字化知识服务平台的核心内容资源。虽然知识是抽象、相对稳定的,但是在建筑专业领域,知识内容资源却是形式多样且内容极为丰富的。基于KLI体系,出版社可以对积累多年的海量内容资源进行有效梳理,使内容资源得到重新发掘、梳理、组织、重构,盘活存量资源,从而实现整合资源、优化内容配置,激发数字产品形体与服务模式的创新,更好地实现为建筑专业领域提供知识服务的目标。
从数字出版到转型升级,从出版融合再到知识服务,出版社深析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特点,把握行业走势、紧跟行业热点,打造全场景自主学习模式,以专业出版社优质资源为动力源泉,精选内容并进行结构化、知识化加工、重构,强化内容壁垒,策划制作符合行业特色的工程建设标准数字产品,建立专业的工程建设标准知识服务平台。出版社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帮助用户获取知识、解决用户痛点、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为工程建设领域广大技术人员提供更专业、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和体验,助推建筑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GB/T 38377-2019, 新闻出版知识服务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基础术语[S].
[2]贾大林.ISLI在知识服务中的价值和应用研究[J].出版参考,2019(7):5-7.
[3]蒋隽,冯思然.知识关联标识符在专题数据库中的应用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服务平台”为例[J].出版参考,2020(4):10-13.
[4]倪知之.浅析工程建设标准信息化建设[J].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6):63-66.
[5]蔡翔.传统出版融合发展:进程、规律、模式与路径[J].出版科学,2019(2):5-14.
[6]高培.专业出版社如何实现知识服务转型[J].出版广角,2017(2):39-41,55.
(作者单位系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