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有其序解有其法
2021-12-04朱瑛
摘要:解析思维策略,是指学生在阅读信息加工活动中,根据一定要求和情况而采用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思维策略在文章中主要包括理脉络、求大局,增语感、求敏锐,巧联结、求深入,破定势、求变异,有见解、求突破。改善阅读思维策略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重大作用。
关键词:阅读作业;解析;思维;策略
一、 高段阅读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基于现状的调查
进入小学高段,语文的阅读作业比重逐年加大。不仅涉及课文内容的阅读练习,还有大量陌生的课外阅读篇目。阅读作业几乎每天都有,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没有随之得到有效提高。
针对阅读作业“高耗低效”的现状,我们首先进行了一次“小学高段语文阅读作业的调查”。调查对象是全体六年级同学,共有143位同学参测,收回有效问卷140份。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完成阅读作业中,感觉害怕,没有信心的有35位同学,占了25%。感觉有点难,不太有信心的有83位,占59%。对完成阅读作业,遭遇的主要困难,有80位同学选择了“一些题不知该怎么做,凭感觉完成”占了57%。
(二)基于现状调查的分析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一直是教学的重点,老师们都有足够的重视,可是为什么我们做了那么多努力却依然发现收效甚微,为什么做了那么多阅读练习却发现学生面对新文本时依然信心不足,感觉困难重重。结合调查结果的整理,反观我们平时阅读作业的指导,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
1. 重题海战术,缺阅读信心。
2. 重教师说教,少学情分析。
3. 重知识传授,少策略引导。
针对阅读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在完成阅读作业中遭遇的困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文章试就从阅读作业中运用解析思维策略做探讨和思考。
二、 具体举措
(一)理脉络,求大局
现代文的阅读训练,一般是以篇为单位进行的,是立足于全篇这一整体的。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文章是有机的整体,要善于从总体上去驾驭它,把握它,理解它。
1. 因“文”制宜,理脉络
高段的阅读文章一般都比较长,在完成阅读题时,对文本的脉络有个清晰的梳理,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就曾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而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策略和方法去概括往往事半功倍。
(1)要素串联
学生接触的阅读文章中最常见的是记叙文。记叙文往往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段意连缀
对于说明文和议论文用段意连缀的方法就更有效。抓住了每个段落的段意也就等于抓住了整篇文章的整体意思。
(3)要句摘录
而对于一些段落结构布局清楚的文章,仔细读文常常能找到文章段落中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是内容上的中心句,直接引用并稍加整理就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比如阅读作业《70岁的父亲和90岁的爷爷》,用这样的方法就能轻松地理清文章的脉络了。
2. 层层剥笋,明脉络
层层剥笋,是指剥去句子中的修饰成分,次要部分,呈现主干。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和段意时常常要用到这个方法。
3. 觅北斗七星,明方向
夜晚在茫茫原野上迷失了前行的方向,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在茫茫星空找寻北斗七星,从而明确自己前行正确的方向。同理,在阅读完一篇长长的文章后,思路开始模糊不清的时候,找寻到文章的主题,就如同看到了那熠熠生辉的北斗七星,很多时候,它能帮助找到思维的突破口。
而北斗七星并不难找,它也可能就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地表述了作者的写作用意。当然有一些文章的主题不是这样直接表达出来,它往往隐含在文章的一些关键词句中,尤其是文章的一些议论中。引导学生有策略有方法地去思考,使文本的主题慢慢明朗化。
(二)增语感,求敏锐
敏锐的思维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思维的流畅;二是思维的变通;三是思维的直觉。
1. 顺藤摸瓜法
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引导学生运用顺藤摸瓜的思维策略来解决问题,顺藤摸瓜就是顺着藤蔓去找瓜,比喻按照某个线索来查究事情。在这儿“藤”就是阅读题中的关键词句,把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在文中相应的地方找到,然后顺藤摸瓜,在词句的上下文里找寻所需的“瓜”。
2. 换位思考法
换位思考,把自己置身于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去理解问题。如阅读作业《高贵的馈赠》中,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这个时候,应该用什么语言去安慰小女孩?这时可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文中的小女孩来体会。从而将心比心,感同身受地理解、体会人物的情感。
3. 对比揣摩法
充分运用文中相似或相对的方面,统摄或将细致的问题进行重新组合,通过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之间的比较来更深刻地理解问题。
(三)巧联结,求深入
高段的阅读许多文章有深度,要求学生在全面考虑问题的基础上善于透过现象而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内涵,对题目有准确而深入的见解。
1. 由表及里法
“表”即文本的形式,形式主要包括段落結构、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里”即文本的内涵,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物、个性等。
由表及里的思维策略帮助孩子更完整、深入地去思考问题。
2. 联结背景法
阅读作业中许多文章都是作者在一些特殊的背景下写下的,和作者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这个策略在完成诗歌体裁的阅读文章中尤其多用。
3. 联系生活法
要深入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品质,学着运用生活联系法,比如《暗记》阅读作业,你同意石记做“暗记”的做法吗?谈谈理由。联系生活让我们对石记的做法有更清楚的理解,如一些名著书籍,有人趁机出售盗版,正版出版商就会有防伪标记。画作价值高,做暗记是一种保护的手段。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常常能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新的突破。
(四)有见解,求突破
在阅读中,善于怀疑,善于发现,察微审思,可以锤炼思维的精细深刻。
1. 变换角度提问
人往往会困于思维定式,习惯于沿着常规的方向思考问题。在引导学生质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获取独到的见解。如《我的“长生果”》中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因为这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为什么作者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赞誉,我们不是提倡摘用好句吗?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更细致、深入地理解文本。
2. 文本特别处提问
文本特别处常常包括文章反复处、文章反常处、文章空白处等。
3. 比较探究提问
学习往往需要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原有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的知识,有利于新知识的消化。因此在阅读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原有的生活体验来质疑课文,会促进更丰富的思考。如阅读《秋思》,可以联想过去读过的一些思乡的诗句,同是思念,各描写的景物是什么?各体现了怎样的风格?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然离不开必要相关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思维角度、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它是解决问题的基础。閱读思维策略很少单独使用,而多为联合运用,它使问题的思考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三、 效果分析
阅读思维策略的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在阅读作业的指导中点点滴滴地渗透,逐渐强化巩固,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阅读本领,有效提升阅读思维的能力。
(一)破冰突围,信心倍增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信心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当思维策略了然于胸,再来面对问题就有了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自身具备这十八般武艺,面对困难就有了勇气、从容和信心。
班上有个孩子在学期初从外校转入,成绩单上语文成绩阅读和写作两栏均为待合格。为了让孩子尽快跟上同学们的步伐,在开始阶段,凡是要求学生回家完成的阅读练习,我都要求其在学校完成,慢慢讲解渗透阅读的策略。两个月后,在当堂完成课文相关的阅读练习后,要求他仔细听同学的发言,听同学讲理解文本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下课后,有针对性地选择题目复述同学的发言,在讲述中理清自己的阅读思路。
慢慢地,课堂上交流反馈阅读作业时,简单的问题他能主动举手发言,对于阅读练习也不再像以往那样乱做一气或索性不做,对一些简单的问题有了独立解决的信心。
第一个学期结束时,他的阅读成绩是合格。第二个学期的他明显对做阅读作业的态度有了改观,一些较难的题目也会尝试着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个学年后的期末检测中,他的阅读成绩为优秀,得知自己的阅读成绩时,他的脸上是不可置信的表情,但惊愕过后他兴奋地在教室里狂奔。
虽然这只是一个个例,但阅读策略的渗透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自信的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他的成长和变化,也让我对如何运用阅读策略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作业有了更多的信心。
(二)循序渐进,提升思维
在阅读中渗透解析思维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由于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思考的方法性知识,当这些策略性知识被学生真正理解,熟练掌握,自觉运用,那么在无形中策略性知识就会转化为思维能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惊喜地发现了阅读思维策略日积月累地逐步推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日积月累的教学过程中,班级中渐渐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学生。他们的阅读作业思路清晰,理解深入,又富有自己的个性思维。因此时常被同年级的老师借阅,并且在平行班级中作为范本为学生们做示范和推广,深受大家的赞赏。
在阅读作业《萝卜花》中,菜不仅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眼睛亮着。她说后面,为什么要加“眼睛亮着”?学生这样写道:她因为困难而蒙尘的双眼被希望擦亮,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己手艺的自豪使她精神抖擞。(摘自原文)
(三)循章求法,效率趋高
阅读信心的增强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使全班整体阅读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在阅读检测中屡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从表格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全班的阅读成绩明显呈上升趋势。连续两年参加了区语文期末质量检测,成绩连年创下新高,在区名列前茅。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差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阅读要形成能力,并且不断提高这种能力,应掌握一定的方法与要领。阅读思维策略的渗透无疑是一个有效的“着力点”,使学生思而有序,解有其法,在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中必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道兰.预测,开启阅读思维的动力:以课外阅读指导课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0):20.
[2]强亚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智力,2020(24):69-70.
[3]时娟.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华夏教师,2020(16):27-28.
作者简介:
朱瑛,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劲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