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非正式学习教育策略探析

2021-12-04贺欣新

考试周刊 2021年87期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在终身学习背景下,非正式学习则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但是展开非正式学习并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在后天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培养的。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注重以数学学科为突破口,不仅关注学生当下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同时也应当注重立足于学生整个成长环节。因此文章围绕“互联网+”技术,深入探究小学数学非正式学习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非正式学习

非正式学习具体是指常规课堂教学之外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由学生自发进行的一切接受新知的行为。具体是由学习者自主发起、自我调控以及自我负责的学习方式。同时处于“互联网+”背景下,促使小学生数学非正式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以及情景性、协作性等进一步凸显了出来,为学生非正式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帮助学生高效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 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非正式学习教育意义分析

(一)适应时代发展,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当学生在进行非正式学习中,合理地运用“互联网+”技术符合当前发展潮流,再加上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以及具有强烈好奇心,“互联网+”上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对于学生而言本身是极大诱惑。因此作为教师不能一味逃避“互联网+”技术,而是应当合理运用其优势,帮助学生在非正式学习环节,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源,同时鼓励学生从中找到符合自己的数学知识,并进行深入学习与探究,借助图片的方式直观了解更多数学知识。在具体数学学习环节中,学生不仅可以依据教师指导进行学习,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非正式学习,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不同学习体验,无形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二)突破时空局限性,实现交互性学习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数学非正式学习环境,从而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扩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视野。同时“互联网+”技术还具有交互性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在非正式学习环节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交互性功能,实现与其他同伴进行交流,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数学观点,从而让学生在非正式学习中高效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构建和谐数学氛围,实现过程趣味性

“互联网+”技术由于其丰富以及灵活的特点,从而促使学生的非正式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利用手机、平板以及电脑等可以进行线上评价。当学生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对学生的非正式学习表现进行点评,借助移动设备对于学生考试成绩以及综合数据等进行全方位测试。进行线上测评,可以综合性、动态化反映学生的数学非正式学习水平,并针对性采取相应解决措施,给予学生善意提醒,促使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环节变得更加充满趣味性。

二、 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非正式学习教学策略

(一)游戏小程序中践行非正式学习,娱乐中获取知识

大部分小学生都比较贪玩好动,因此教师要注重设计游戏小程序,迎合学生的好玩的特点,并在游戏小程序中适当性融入数学基础知识,引领学生一边玩游戏一边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并在娱乐情节中深入具体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由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在“互联网+”技术下,教师可以将游戏连接到学生具体生活场景中,从而触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并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如今生活中,有很多游戏小程序融入了数学知识,比如计算以及数字等功能,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并在具体数学探究环节中形成数学知识框架。同时在应用游戏小程序环节中,教师还应当注重合理控制学生玩游戏时间,从全方位掌控学生非正式学习环节,促使学生不至于沉迷于游戏中无法自拔。

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如今在生活中一款非常火爆的小程序,名字叫作“2468”,这是一款好玩的数字加加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大脑,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字分解能力。之后教师结合具体数学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款乘乘小游戏,与加加小游戏玩法一样,类似于金字塔建造,可以合成箭头方向上相同数值并进行合并,也可以是箭头方向数值之合为该数值进行合并。除了合并之外,还可以疯狂进化,将三个相同数值进行合并之后将会获得原来数值的平方。还有疯狂乘乘,选择两个数字之积是将要选择的第三个数字,那么这一数字结果则为三个数字的相乘,如果有四个数字,那么两个与三个数字之积则为要选择的数字,那么一个数字结果则为四个数字相乘,以此类推。小程序中不可能一直瘋狂的乘乘,还有疯狂的吃,也就是在玩的时候只能移动箭头指示方向,不能移动到被冰雪覆盖的地方,所以需要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要被自己给堵死了。在整体游戏环节中,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乘法小知识,并进行思考,形成乘法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后续数学知识的持续学习。

(二)创设移动非正式学习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过去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将数学理论基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将关注点直接放在了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上,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式数学教学效果不高。作为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并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造非正式学习场景,提供多样化数学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互联网+”技术除了具备声音、图像以及投影等多种功能之外,还可以为学生打造真实数学场景,引领学生展开非正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知识、灵感以及互动的数学非正式学习场景中掌握更多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垂线与直线的相关知识点,之后在非正式学习中继续探究垂线与直线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则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具体呈现生活中各种线条,比如电线塔、铁路轨道、体育双杠器材等。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寻找上述图片中的直线,并进行绘画,将直线抽离出来,继续进行思考与探究,上述三组直线中,哪一组会相交,而哪一组则不会相交呢?在真实场景中,学生自然而然联想到不会相交的直线则称之为平行线。之后继续设计数学场景,小明过马路,询问小明从a点走到对面,如何走路线最短呢,学生从垂线中获得灵感,点到线所有距离中垂线段最短,从而顺利绘制出最短距离。学生在“互联网+”技术中所创造的具体情境中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并在学习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提升了学生综合数学素养。

(三)借助“互联网+”协作功能,组织学生非正式学习合作探究

如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合作,学生在非正式学习中也需要进行合作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也应当注重积极展开团队合作,关注学生自身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互联网+”技术中的协作功能可以满足学生在非正式学习中的合作交流的欲望。如果学生在程序上回答数学问题,却超过了程序所设定的问题时间,那么程序就会自动判定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一旦学生团队中看到自己的成员中有回答错误的问题,那么就会主动探究问题的解决策略,寻找思路。团队成员在非正式学习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实质性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环节中也应当注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通过小程序继续巩固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整体性学习效果。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小程序中为学生出示数学问题:妈妈买了一个大蛋糕,轩轩第一天吃了蛋糕的1/5,第二天吃了剩下的1/5,他这两天吃得一样多吗?为什么?一位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始终无法做出正确回答,结果已经超过了小程序设定的回答问题时间,因此这位学生的练习题被记为0分。其他小组成员发现自己所在队伍中有一位学生没有回答上来,共同围绕上述问题进行集中交流与探讨,并结合自己所学习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具体解读:

学生1:李同学这道题没有做出来,我们一起帮助李同学共同解决问题吧。其实这道题并没有那么难,李同学之所以没有做出来的原因在于他对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了解不够透彻,因此大脑出现了空白,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解答任务。

学生2:是的,其实这道题理解的关键点在于单位“1”,因为单位“1”的不同,那么相同的分数所表示的分数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学生3:哦哦,我明白了,因为轩轩这两天吃的单位“1”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吃了1/5,是将整个蛋糕看成了单位“1”而第二次吃了1/5,则是将剩下的蛋糕看做了单位“1”。

小组成员们在小程序中共同探究与解决问题,实现共同进步的数学目标,并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四)运用“互联网+”移动功能,巩固学生非正式学习实践效果

“互联网+”技术有很多强大功能,而这恰恰是当前移动学习最大的优势。移动设备不仅局限于教室,可以带着移动设备走到学校以及家庭中的任何角落中,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展开学习,为学生提供实时指导。同时数学知识学习小程序多样化,可以适应不同数学知识内容,充分体现出了“互联网+”技术的移动功能,还进一步提升了数学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安装评价小程序,便于随时随地了解学生非正式学习成果,同时学生也可以自行测试自己数学非正式学习学习效果,减轻教师在评改方面的负担,促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入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上。

例如,在“圆柱和圆锥”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讲述了圆柱与圆锥相关知识,学生充分掌握了其基础知识后,教师利用数学小程序,为学生安排数学练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随机进行学习。数学习题内容具体设定如下:

判断正误:

(1)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2)一块圆柱形橡皮泥可以捏成3块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橡皮泥。()

(3)一个圆锥底面周长是6.28dm,高是5dm,则体积是15.7dm3。()

之后评价小程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统计学生的错误率,并根据错误的地方鼓励学生自行进行改正学习,进一步强化对于圆柱与圆锥基础知识的认知,同时为学生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社會中,需要越来越多的高质量人才。因此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展开非正式学习,并关注学生数学思维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提升。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则为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提供了便利性,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合作探究数学知识,巩固数学知识,最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目标,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汤雪平.场馆学习:一种非正式的学习方式[J].江苏教育研究,2016(Z1):60-62.

[2]袁旭霞.基于1∶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中小学生非正式学习培养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3]李阳.小学在线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疫情时期25所小学在线教学的问卷调查[J].教育探索,2021(7):84-89.

[4]许欢.“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智能化教学创新途径[J].新课程,2021(26):171.

[5]吴丽.“互联网+”理念下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核心素养教学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6):14.

[6]林晓峰.“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的优化路径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6):53-54.

作者简介:

贺欣新,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非正式学习互联网+互联网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