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柴退热饮治疗外感发热的效果观察

2021-12-04刘艳芍刘卫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8期
关键词:外感麻黄体温

王 锋,刘艳芍,刘卫玲

(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 济南 250200)

外感发热是指患者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致使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从而发生体温病理性升高的疾病。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面赤、烦躁及恶寒等。该病是一种外感病[1]。临床上较常见的外感发热证型是外感风寒、内有郁热型。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恶寒、无汗或汗出不多、周身酸痛、口渴、烦躁,其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数。龙柴退热饮由大青龙汤及柴葛解肌汤化裁而成。本文主要是探讨使用龙柴退热饮治疗外感发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8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期间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20 例外感发热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及《诊断学基础》中关于外感发热的诊断标准。具体的诊断标准为:1)腋温超过38℃。2)存在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及口渴的症状。3)脉浮数。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1)年龄<10 岁或>大于80 岁。2)有高热惊厥史。3)参与本次研究期间未按照规定服药或同时服用其他药物。4)患有肺炎。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67 例,女性53 例;其中年龄为10 ~14 岁的患者有19 例,为15 ~65 岁的患者有76 例,为66 ~79 岁的患者有25 例,其平均年龄为47 岁;其中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6 例,有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24 例。

1.2 方法

使用龙柴退热饮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龙柴退热饮的组方为:麻黄10 g,桂枝10 g,柴胡20 g,葛根30 g,杏仁10 g,石膏(先煎)30 g,桔梗10 g,炙甘草6 g,生姜10 g,大枣10 g。为恶寒不明显而里热较甚的患者(表现为发热重、烦躁、舌质偏红)加用适量的金银花、连翘,增强全方清热解毒的功效。为咽喉痛明显的患者加用适量的板蓝根、射干,增强全方解毒利咽的功效。为大便干结的患者加用适量的生大黄、麻子仁,增强全方泻火通腑的功效。为脾胃素亏的患者加用适量的生山药,增强全方顾护脾胃的功效。为患有高血压或心率较快的患者减少方中麻黄的剂量。将上述中药以清水煎煮2 次,去渣取汁。每日服1 剂,分2 次温服。若患者热势高或用药后热势不减,可每日服2 剂,分4 次温服。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可适当减少用药的剂量。告知患者在用药后多饮温水,以助药发汗、防汗出伤津。连续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并将其治疗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治疗3 d 内,患者的腋温降至37℃以下,不再回升,其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3 d内,患者的腋温降至38℃以下,治疗3 ~5 d 内其腋温降至37℃以下,不再回升,其临床症状消失。无效:治疗3 d内,患者的腋温未降至38℃以下,其在治疗5 d 时仍发热,其临床症状未消失。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80 例,占所有患者的66.7%;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29 例,占所有患者的24.2%;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者有11 例,占所有患者的9.17%;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9%。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46 岁,2018 年7 月于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手足骨科住院。对患者进行断指再植术。患者从术后次日开始持续发热6 d,其体温为38.2 ~39.6℃(下午的体温比上午高),伴有恶寒、项背酸痛的症状,无咳嗽、咽痛的症状,无汗(仅在服用布洛芬后短暂出汗)。多科医生对患者进行会诊,为其使用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及利巴韦林等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佳,其持续高热不退。笔者参与会诊后发现,患者存在烦躁、口干、口苦、纳呆、大便干的症状,其舌红,苔薄黄,其脉浮滑数。患者术后血运的情况良好,未发生感染。笔者认为,患者在发热前1 d 进行手术时,长时间处于低温的环境中,且术中输注大量的液体,其感受风寒之邪,故见发热、恶寒、身痛、无汗等太阳经证;患者素体阳盛,寒邪入里化热,则见烦躁、口干、舌红、便干等阳明内热之象;患者邪在少阳,故而出现口苦、纳呆的症状;综观患者的舌脉、主症,诊断其病情为外感发热,证属外寒内热,三阳合病。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原则是疏风散寒、清热除烦。为患者使用龙柴退热饮加味进行治疗。该方剂的组方为:麻黄10 g,桂枝10 g,柴胡20 g,葛根30 g,杏仁10 g,石膏(先煎)30 g,桔梗10 g,炙甘草6 g,生姜10 g,大枣10 g,金银花30 g,连翘15 g。将上述中药以水煎服。第1 剂在6 h 内分2 次服下。当晚患者的体温降至36.4℃,诸症明显减轻。之后让患者每天服1 剂,早、晚各服1 次,连服2 天。患者未再发热,余症皆除。

4 讨论

外感发热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在冬春季节及天气变化剧烈时的发病率较高。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是患者外感六淫邪气,正邪交争于其体表,进而使其出现发热、恶寒为主要症状的外感病。外感发热患者发病较急。外感发热患者的热型包括发热恶寒或身壮热、蒸蒸发热、但热不寒或寒热往来、身热不扬或潮热等。该病患者发热的时间并不固定。病情较轻的患者在发病后数天内即可退热,病情严重的患者发热的症状会持续十多天甚至更久。该病患者常有口干烦渴、舌上少津及尿少便秘等热伤津液之症。此外,外感发热患者还会出现咳嗽、泄泻、胁肋胀满、胸痛及小便频急等症状。导致该病患者外感六淫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反常、调摄不慎,致使风、寒、暑、湿、燥、火乘虚侵袭入体。在六淫之中,导致外感发热发生的主要病邪为火、暑、湿。六淫在入侵人体后会有一个化热的病理过程。六淫既可单独导致外感发热,也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邪合并导致外感发热。六淫邪气侵袭卫表,可使患者卫气不通,出现发热重及流涕的症状;其肺气失宣,则会出现鼻塞、喷嚏、咳嗽及咽喉肿痛的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舌质红及苔薄白等症状;邪气易从阳化热,深入气分,可使其出现口渴、烦躁、高热及大便秘结的症状。若患者此时食用甜、腻或生冷的食物,则会损伤脾胃,使体内产生湿邪。

西医认为,外感发热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流行性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相类似。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有90% 以上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伴有发热的症状。西医常使用药物对外感发热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并让其多休息。一旦患者的体温超过38.5℃,则会为其使用退热剂进行治疗。布洛芬、安痛定、复方阿司匹林、利巴韦林、赖氨匹林及头孢呋辛钠等退热药物均为西医治疗外感发热常用的药物。使用这些药物治疗外感发热的作用平稳,可在短时间内降低患者的体温。但使用这些药物治疗外感发热会对患者的胃肠道造成一定的刺激。若外感发热患者在使用布洛芬进行治疗时未联合使用抗感染药物,则其体温在短时间降低后会再次上升,部分患者的体温甚至会持续升高,发生惊厥。

龙柴退热饮由大青龙汤与柴葛解肌汤化裁而成。柴葛解肌汤出自《伤寒六书》,具有辛凉解肌、清泻里热的功效,是解肌清热的经典方剂[3]。大青龙汤可用于治疗伤寒表实无汗兼里热烦躁证。《伤寒论》中记载:“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大青龙汤为发汗重剂,要求得汗止后服。这是因为,大青龙汤中重用麻黄,每付大青龙汤中麻黄的用量为六两(约18 g)。而龙柴退热饮中将麻黄的剂量减为10 g,无大青龙汤峻汗之忌,故无汗或汗出不多者均可应用龙柴退热饮进行治疗。高热患者使用龙柴退热饮进行治疗后发汗明显,低热患者或高热患者热退后发汗不显。故患者高热时应每日服1 ~2 剂,热退后减至每日服1 剂,再服2 ~3 天,以防热势复发。合“除邪务尽,善后务细”之意。龙柴退热饮中的麻黄治寒,可发散在表之寒邪,合杏仁升降相因,开泄卫气,以散寒邪。该方中的石膏可清内燥,消郁热,防病邪入里而成阳明腑实证。该方中的桂枝可治风以调卫气。虽然将桂枝、芍药配伍使用可调和荣卫,但外感发热患者外有寒邪闭表,故不应用芍药敛之。该方中的葛根味辛,能外透肌热;性凉,能内清郁热。该方中的柴胡味辛,性寒,为解肌要药(出自《明医指掌》),有疏畅气机之功,可助葛根外透郁热。该方中的桔梗可宣畅肺气以利解表。该方中的姜、枣、炙甘草可补中,使中土调和,四维得以正常运转,升降相因,阴阳和谐,荣卫调和。

综上所述,使用龙柴退热饮治疗外感发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外感麻黄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关注麻黄的配伍禁忌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支楠教授治疗外感温热病经验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麻黄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