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政课: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价值、现状与路径
2021-12-04钱冲
钱 冲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是教育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系列公共课程的简称。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网络传播技术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的新时代。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内容。高校教师要依据课程性质深入研究网络课程教学的功能和内容设计,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变革。”[1]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也曾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2]伴随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的日益成熟,高校主动变革,积极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并在思政课程中开展网络教学。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创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提升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且有助于学生以更加主动和积极的姿态拥抱高校思政课。
选取河南省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和思政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的网络思政课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调研和研究论证,厘清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最终为高校思政课开展网络教学提供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一)从教育方式看,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互联网与思政课的结合,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政课在互联网世界里增添了一些生机与活力。传统的思政课教学,由于课程内容过于枯燥及授课的方式过于呆板,导致师生关系极不融洽、不和谐。这种现状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由于高校思政课是针对全体在校学生开展的,一般上课期间学生较多,课时安排较紧,整个课堂期间,很少有师生互动或师生交流谈心的时间与机会。其次,高校的学生更注重的是自己的专业课,思政课作为一门公共课,总有部分学生认为,在自己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公共课没有“帮忙出彩”的机会,进而导致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不重视、不学习”的现象。最后,思政课无论在书本上还是课堂中,主要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由于学生在考前通过突击背诵也能取得不错成绩,导致课堂认真听课的学生少之甚少。而思政课与互联网的结合,无论在上课方式还是讲课内容方面,都打破了传统“唯我独尊”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由之前的“独角戏”变成了“主持人”,学生由之前的“被动”变成了“主动”,师生之间以前那种“冷漠”与“势不两立”也变成了“热情”与“情投意合”。
(二)从教育内容看,丰富了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
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固定内容”向“流动内容”的转变。首先,互联网作为一个共享、开放、互动的新型资源平台,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最新资讯。虽然思政课内容在教材上是固定的,但理论本身在社会中的实践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将党中央的权威观点和最新理论解读及时增添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升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其次,借助互联网资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再简单依靠固定教材和教学大纲,而是在网络中寻找更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现在的大学生在手机上网方面已基本普及,网络上的热点新闻和头条信息,是学生私下聊天内容的主要来源。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到的教学资源可以很好地与学生所关注的热点信息进行有机契合,进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最后,由于上课方式、教学平台的转变,在整个上课过程中,讲课的内容也将由之前的“固定性”向“流动性”转变。以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是固定不变的,教师按照课本的教学目录和教学计划按部就班机械化进行。而在网络课堂,由于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为提高,导致教学内容也必须随着学生的问题进行实时展开或调整。
(三)从教育效果看,提高了教学的启发性和实效性
思政课由于其理论性比较强,长期以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较低。而网络教学的应用,无论在教学内容方面,还是教学方式方面,都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课堂中的学生已逐渐由之前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而伴随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以往的思政课,由于大班授课及课程本身理论性过强,导致课堂中出现“不参与、不互动、不抬头、不学习”的状态,课后出现老师不认识自己的学生,学生不认识自己的老师的尴尬事情。这种教育效果,不仅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而且导致学生在认识和评价高校思政课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和误解。而网络课堂的出现,不仅让学生在互动中学到了课本知识和国家理论政策,而且通过网络丰富案例又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整个思政课堂,显得格外热闹,甚至整个一节课,学生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的过程持续不断。学生在这次疫情中,不仅简单认识到了我国对疫情防控所作的努力,而且从行动的背后真正理解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党的根本宗旨。因此,这种依托网络平台,依据社会和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教学内容,比传统的依据教材进行单项灌输要更具启发性和实效性。
二、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重视不够,网络教学资源短缺
“高校不仅是网络教学的主导者和管理者,同时也是网络教学的核心与领导。”[3]调查显示,针对“您所在高校的思政课是否开通网络课堂”这一问题,有36.47%的学生表示“没有”。针对“您所在的高校在网络和硬件设施方面是否可以支持思政课的网络教学任务”这一问题,有54.83%的教师认为“可以”;有26.17%的教师认为“一般”;只有18.75%的教师认为“现在还没有条件”。调查表明,目前这些教师和学生所在的学校大部分已经具备了开展思政课网络教学的条件,之所以出现部分高校迟迟没有开展,这与国家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投入以及高校本身对本校的教育信息化重视程度密不可分。
在对部分已经建立思政课网络课堂的学校调查时显示,有62.75%的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思政课网络课堂,但有效利用率不高。原因诸多,其中针对“您对您所在学校开设的网络课程的评价”中;有37.25%的学生认为“网络课堂缺乏有效管理”;有22.48%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不理想”;有19.63%的学生认为“课程更新缓慢”。这表明,学生在学校开设的网络课程中并没有得到他们想得到的内容和效果。这种流于表面的网络思政课程完全丧失了交互性和实效性的独特优势,这也是学生对思政课失去信心和兴趣的重要原因。
(二)教师缺乏网络教学经验,心有余而力不足
思政课教师是开展网络思政课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和操作者,他们对网络课程的驾驭能力和开展网络思政课的质量和效果息息相关。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政课老师,大多年龄相对比较高,他们在讲课水平和科研能力方面虽然具有丰富经验,但是网络教学是一个全新领域,它不仅要求教师能够熟练使用教学软件和了解相关网络工具,同时也需要任课老师具有网络思维。在调查中,有76.93%的教师对开展思政课网络教学表示“认可”;同时有84.52%的学生对学校开展思政课网络教学表示“感兴趣”。在开展思政课网络课程方面,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基本都认同思政课应当与网络时代接轨,与学生的信息化时代融合。
在本次调查中,针对“您是否能能力开展思政课网络教学”任务的调查中,有46.75%的教师表示“自己不能独立完成”;有26.19%的教师表示“需要教师团队合作完成”;只有22.86%的教师表示“自己可以独立完成”。虽然网络教学技术方面困难比较多,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师还是非常愿意尝试思政课的网络教学任务。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目前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过重,对网络课程“心有余,而力不足”。这表明,高校思政课老师本身缺乏相关网络教学的经验,同时,线下教学压力过重,对开展网络教学的积极性造成不同层度的影响。
(三)学生应付、厌学情绪严重,缺乏动力
学生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思政课教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将直接关系着思政课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在本次调查中,在关于“您对您学校开展的网络思政课是否满意”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47.13%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6.41%的学生认为“没兴趣”。在对“您认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有哪些”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66.72%的学生认为“学习国家基本理论”;有19.54%的学生认为“为考研作准备”;有13.86%的学生认为“意义不大”。在对“您认为网络思政课如何学习才能取得高分”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36.79%的学生认为“需要理解加记忆”;有24.21%的学生认为需要“需要自己背诵记忆”;有19.83%的学生认为“考前需要划出考试重点”。
从以上问卷调查的问题和学生选择和回答的答案中,不难看出,目前高校开展的网络思政课,普遍存在“学生不够重视,厌学情绪严重,应付考试”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是学校不够重视网络思政课,看不到网络课程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依旧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使本来应对互动、精彩的网络思政课堂依然枯燥无味,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运行机制不健全,测试考评不完善
高质量的思政课网络教学,不仅要有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更要有高质量的测评考核体系。完整、科学、真实把握学生网课课堂的学习效果,是开展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高校已经开展的思政课网络教学调查发现,有41.39%的教师认为“目前所采用的考试系统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有23.75%的教师认为“目前所采用的考试系统,并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对“你对思政课网络课程测试成绩的满意度调查”中发现,有36.75%的学生认为“系统给出的成绩结果与自己的真实成绩有误差”;只有28.63%的学生认为“系统很客观、很智能”。通过以上调查也不难发现,目前所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中,针对测试和考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部分师生对网络教学的考试测评产生了怀疑。
在对“您所在高校开展的思政课网络教学测试考评中,哪些地方需要完善”调查中,有43.85%的学生认为“有漏洞,可以轻松刷课时”;有22.58%的学生认为“考题和系统的默认答案过于机械化”;有21.68%的学生认为“课堂内容与考试内容不符”;有11.37%的学生认为“操作不方便”。以上调查表明,学生对目前网课的测试和考评环节不够满意,认为不能真实反映自己的真实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看出,当前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中普遍存在运行机制不健全的诸多问题。
(五)高质量网络教学平台匮乏、利用率较低
网络教学平台是开展思政课网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平台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顺利开展。调查显示,在“对当前您所在高校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评价”的调查中,有55.68%的教师和46.75%的学生认为“比较方便、实用”;有16.48%的教师和23.82%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1.75%的教师和19.68%的学生选择“不方便、不实用”。这表明,有超过半数的师生认为思政课目前所采用的网络教学平台还是比较实用和方便的,但教学平台的选择和本身的效能还有待提高。
在对“您所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调查中,有36.75%的教师选择“超星”;有16.83%的教师选择“雨课堂”;有14.62%的教师选择“钉钉”;有28.54%的教师选择“其他”。在对“您对本校思政课采用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评价”的调查中,有28.66%的学生认为“功能欠缺”;有19.59%的学生认为“网络延迟”;有13.45%的学生认为“过渡虚拟化”;有26.94%的学生认为“使用不方便”。调查表明,目前这几所高校的老师并没有特别集中的使用一款高质量的网络教学平台,而是根据不同的平台的特色在比较分散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平台。并且目前所采用的网络教学平台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由此推断,高质量的教学平台,特别是适合理论性较强的思政课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目前还比较匮乏。
三、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构建网络教学环境,重视网络教学方式
“这是一个最好与最坏并存的时代,即充满矛盾的时代”[4]。虽然互联网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但是伴随科学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整体还是利大于弊。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理应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主动适应新变化。特别是在当今“无网络、不生活”的高校校园,“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更应顺应科技发展形势,探索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创新”[5]。第一,高校应当构建必备的网络教学设备。一定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是开展思政课网络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的网络环境和必备的教学设施,思政课的网络教学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第二,高校高层领导及相关部门,要对思政课的网络教学工作给予重视。思政课不仅仅是高校一门必修公共课,更是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第三,高校应当加大网络教学的投入,必要时可成立“网络教育服务中心”,对思政课教师的网络教学提供日常技术指导和设备检修工作,力争在教学硬件环境方面为思政课的网络教学保驾护航。最后,在优化硬件环境的同时,也应优化人文环境,开展必要的网络法规和网络伦理方面的专题教育,用规范和法规引导师生自身的网络行为,避免在网络教学中出现违法的行为和失德的言论,进而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创建稳定、文明、和谐的网络学习环境。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是网络教学的操作者和指引者,在整个思政课网络教学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与传统线下课堂相比,开展网络教学的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网络教学技能和信息化教学能力。”[6]首先,教师应当创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网络教学观念。网络教学的应用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唯我独尊”式的教学态度,并树立平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参与者、合作者,而不是“孤立的木偶”。其次,思政课教师应当提高网络教学水平,实现技术与理论的协调发展。科学、完备、规范地使用网络教学设备,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另外,在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应当主动学习网络信息知识,关注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捕捉有利于网络教学的信息和最新技术。最后,思政课教师要提升自己在网络教学中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必要的管理能力。一方面,思政课的网络教学不仅要求思政课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紧密合作,也需要思政课教师和相关技术人员的合作,同样也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友好合作。另一方面,好的网络课堂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实践规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思想动向,只有不断的通过自身的实践最终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完成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三)创新网络教学方法,打造网络思政金课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7]。但是如果无法提高教学内容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导致“事倍功半”的结局。首先,积极探索网络教学方法,从实践教学法到案例教学法,再到感染教学法,设计适合不同专业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是开展思政课网络教学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思政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达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学习效果。其次,关注网络热点,设计热点案例和话题,思政课的内容虽然理论性很强,但是如果能有典型案例做支撑,特别是学生所熟知的信息作论证,就能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再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网络课堂最大的亮点和优势就是能够提供最为广泛的教学资源,和声情并茂的教学方式。依托网络化的平台呈现和生动、直观的网络教学资源讲解理论内容,比依据传统教材进行单向灌输要更具启发性和引领性。最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思政课不是灌输思想的过程,而是解放思想的过程”[8]。一方面,学生应当在日常学习中,特别是网络资源中学会主动学习,通过查漏补缺真正建立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思政课网络教学在为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的同时,教师应当在课堂中主动引导学生自学理论知识,科学搜集政治资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四)科学构建运行机制,实现网课良性发展
思政课网络教学不能只重教学不重验收,或者只重验收不重管理。“只有科学构建网络教学运行机制,保障网络教学有序进行,才能实现网络教学的良性发展。”[9]第一,要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科学完备的网络教学管理制度是规范思政课网络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只有各级部门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应制度,并坚决贯彻落实到位,高校相关部门才能从整体上充分了解和掌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现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第二,构建科学的测试考核机制。高校期末考试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和验收的一种重要形式,公平、公正、客观、真实的测试考核对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尤为重要。思政课网络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打造“思政金课”,在考核测评方面上也要真正做到“金榜题名”。第三,构建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和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一方面,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够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是提高网络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反馈机制使教师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同时,还能依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节奏等等。最后,搭建互动机制,传统思政课最大的缺点就是课堂人多,缺乏互动。网络思政课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大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例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角色互换、情景表演,增强师生互动的深度和质量。伴随师生距离感的拉近,师生之间的和谐和信任关系也会慢慢树立,这对提升思政课课堂的教学效果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五)打造资源共建共享,强化校际协同建设
“传统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主要是优化教学资源在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共建共享。”[10]以“互联网+”为契机打造的思政课资源共建共享,是指构建共建共享的思政课备课资源、优质视频课程资源和网络教学技术资源集一体的服务平台。首先,推进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形成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超市。通过资源共建共享,构建思政课教学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成果分享等独具特色且具有强大影响力和感染力的平台。其次,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家庭”,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与学习,形成线下观摩学习,线上互帮互助的温馨大家庭。好的教学经验和网络教学方法只有在传播、交流、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到更好的检验和完善。再次,鼓励和支持相关技术企业,研发针对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专业网络教学平台,一个专业的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不仅能方便教师备课、讲课,减少必要的技术壁垒,而且能为思政课的学生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提高他们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最后,积极探索试点,建设网络示范课。一方面是积极探索网络教学试点,只有多探索、多挖掘成功教学案例,才能丰富网络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利用名校名师在教学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建设一批名师专家示范课,组织全国范围不同地区的学生同上一堂网络思政课,促进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