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栗味南瓜健康种子生产技术
2021-12-04谭秋英郭秀香朱生秀孙小武
谭秋英 郭秀香 朱生秀 张 琳 孙小武
1 播种前准备
1.1 选地与整地 栗味南瓜种子生产栽培以土质肥沃、排水方便、5年内没有种植过瓜类作物且四周1km内无南瓜种植、隔离条件好的地块为好。忌盐碱地。上冻前每亩撒施厩肥5t,深耕30cm,灌足水冻垡。翌年4月解冻后立即进行整地。每亩撒施三元复合肥(氮∶磷 ∶钾=15∶15 ∶15)30kg、过磷酸钙 50kg、黄腐酸钾 2kg、硼肥2kg作基肥。按2m宽起垄,沟宽0.4m,沟深0.3m。高垄以利于暴雨时排水。每垄单行种植,在垄侧边顺瓜行布上滴灌带并覆盖1.2m宽地膜。
1.2 种子处理 播种前选择饱满的亲本种子,选晴天晒种1~2天,再用1.25%的苏纳米100(Tsunami100)浸种20分钟后取出沥干,再置10%磷酸三钠溶液中处理15分钟后取出放清水中浸种6小时。毛巾用沸水煮10分钟后拧干,把种子平摊在毛巾上,盖上消好毒的毛巾,再用膜包上保湿,置30℃保温箱中催芽,芽尖露白即可安排播种。
2 播种、育苗
2.1 播种时间 克拉玛依区域在温室中4月上旬可播种父本,母本4月下旬播种。父本比母本早播10~12天。
2.2 播种数量 父母本比例1∶10,每亩栽培母本600株,父本60株。
2.3 播种方法 采用消过毒的基质进行,在育苗中科学管理,培育健壮、健康的种苗。采用温室+小拱棚+地热线的方法,在地热线上用50孔穴盘,装上湿润的基质,滚压出种植孔穴,把出芽种子平放在穴中央,盖上1cm厚湿润基质,平铺地膜保湿。
3 育苗管理
3.1 温度管理 春季育苗,出苗前高温促齐苗,白天温度控制在20~28℃,夜间温度15~18℃,待70%~80%的种子出苗后及时揭开地膜,同时适当降温,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温度不低于15℃,定植前5~7天揭膜炼苗,白天20~23℃,夜间不低于12℃。
3.2 水分管理 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一般不浇水。待70%~80%出苗后适量补水,补水应选择晴天午后进行。当育苗棚内空气湿度过大(达到80%以上)时,应加大通风降湿,减少苗期病害。
3.3 壮苗标准 苗龄15~20天,有2~3片真叶,叶色深绿、肥厚,根茎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移栽前炼苗3~5天。
4 移栽
4.1 定植时期 父本4月下旬定植,母本5月上旬定植。
4.2 定植密度 每垄单行种植,株距0.5m,密度667株/亩。
4.3 定植方法 移栽前一天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施苗床。定植时,根系不要接触肥料,栽植深度以子叶节与地面相平为准,定植后及时用3%含硫酸钾三元复合肥(氮 ∶磷 ∶钾=15∶15∶15)液浇足定根水,用细土将定植孔周围地膜盖严。
5 大田管理
5.1 肥水管理 缓苗后1周,每亩滴施含硫酸钾三元复合肥(氮 ∶磷 ∶钾=15 ∶15 ∶15)15kg,促进发棵;当第一批瓜长到鸡蛋大小时每亩滴施含硫酸钾三元复合肥20kg,瓜长至定个再滴施含硫酸钾三元复合肥20kg。开花前开始喷施0.2%磷酸二氢钾+0.1%硼肥+广谱性杀菌剂的叶面肥。以后每隔1周左右喷施1次叶面肥。
5.2 整枝、摆蔓、去雄、五叶摘心 父本不整枝。母本瓜蔓长至1m时留2条侧蔓,多余枝蔓全部抹除,同时抹除雄花,盘蔓摆蔓,蔓尖排列整齐。以后每隔2~3天去雄花1次,后留5片叶打顶,剪除没坐住瓜的藤蔓。
5.3 套袋、授粉、标记 健康种子生产先从花粉开始,为了保证所生产的杂交种健康无菌,防止瓜类病菌在授粉过程中传播,对父本植株于采摘花粉前全面鉴定健康程度,患有能严重危害瓜类健康生长的病害的植株一经发现立即全部拔除深埋或销毁,不能用于花粉的采集,病株周围的父本植株花粉尽量也不采集;下午把第2天将要开花的母本雌花花冠用红纸罩罩好,并用树枝条或艳色毛线做好标记。同时在傍晚采集第2天即将开放的父本雄花,带柄摘下留花柄7cm剪齐,20枝1把用皮筋捆扎,放入水盆中,置25~30℃房间里保存。次日清早6:00到母本田间再次查花、去雄花。观察父本雄花花粉散开时便可进行授粉。方法是剥去父本花冠,露出花蕊,打开母本雌花上的纸罩,用父本雄花花蕊轻轻地涂抹在母本雌花柱头上,使柱头上均匀沾上花粉粒。用皮筋扎紧雌花冠或用方形纸罩罩住。在花柄节位扎上牙签或用艳丽毛线做标记。当瓜长至碗口大小再次用红油漆在瓜皮上点漆标记。对母本植株在种瓜采摘前全面检查,剔除病株、病瓜,以保证采收的种子健康无菌。
5.4 选瓜、垫瓜 每蔓选留1~3个发育正常的瓜,及时摘除10片叶以下的瓜、畸形瓜及裂瓜。垫上草把,使瓜不接触地面以防烂瓜。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对象
1)病害主要为白粉病、病毒病、霜霉病和疫病等。
2)虫害主要为瓜绢螟、蚜虫、美洲斑潜蝇、黄守瓜等。
6.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6.3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5年内未种葫芦科作物及蔬菜的地块进行轮作,最好水旱轮作。加强田间管理,深沟高垄,合理灌溉,清洁田园,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用量,防止土壤富营养化,整地时可亩施生石灰100kg进行土壤消毒。
2)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驱避性进行防治,如用银灰色地膜驱蚜,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及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瓜实蝇等。黄板规格25cm×30cm,每亩悬挂 30~40块。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防治虫害,如利用草蛉捕食蚜虫、叶螨等,利用蜘蛛、姬小峰、青蛙等天敌防治害虫。
4)化学防治。白粉病:用碳酸氢钠750倍液、15%粉绣宁可湿性粉剂交替喷雾;病毒病:用20%病毒A可湿粉剂500倍液、20%毒灭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喷雾;霜霉病:用食醋30倍液、25%甲霜灵800倍液交替喷雾;疫病:用64%杀毒矾400~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500~600倍液、80%代森锰锌600倍液交替喷雾;瓜绢螟:用19%溴氰虫酰胺悬浮液2000~2500倍液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乳油600倍液交替喷雾;美洲斑潜蝇:1.0%阿维虫清1500倍、1.8%阿巴丁乳油2500倍液交替喷雾;黄守瓜: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交替喷雾。
7 采收
7.1 采种前检查 细菌性果腐病是一种在南瓜果实发育期危害极为严重的种传性病害。但是,没有研究表明南瓜在采摘后会感染上果腐病,南瓜感染细菌性果腐病病菌发生在果实采摘前。坐果后的2~3周,南瓜对细菌性病害相当敏感。当果腐病病菌侵入到幼果上,病斑很小但不发生扩散,直到果实长至2~3周大小时,病斑才会扩散。因此,在种瓜采摘前每3~4天就要检查一下南瓜植株是否有异常变化,一旦发现疑似果腐病病症的植株和病果,马上整株拔除,掩埋或销毁,病株处挖深坑喷洒消毒液进行土壤消毒。
7.2 采种处理 采种处理包括种瓜的采摘、种瓜的清洗、破瓜取种、种子清洗、种子消毒、种子快速烘晒、种子筛选以及种子包装入库等环节。
1)采摘种瓜。种瓜必须等到果实完全成熟时才能采摘。在收瓜前应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彻底去杂,彻底清除自然杂交瓜、标记不明瓜、性状可疑瓜、带病瓜和畸形瓜,有病的和腐烂的种瓜不能用来取种,清除完毕按标记分批采收充分成熟的瓜,种瓜的成熟度越高,种子的饱满度越好,切忌提早采收,以免影响种子质量。
2)清洗种瓜。种瓜采摘完毕后,用双氧水溶液或含氯杀菌剂在专用清洗池中清洗1~5分钟或直接在采收车厢里冲洗。通过清洗种瓜表面泥沙及杂物,能有效杀灭细菌性果腐病病菌,杜绝病菌从果实表面侵入。
3)破瓜取种。破瓜取种时,应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以利于及时(2小时内)晒干种子表面水份。检查种瓜表皮确保无病斑(如细菌性果腐病病斑)后破瓜取籽,开腔后发现子粒大小、数量异常的种瓜应马上淘汰。将瓜瓤连带种子置于塑料桶中,切忌用铁质容器盛装。瓜瓤至1/3桶时,加注干净的水反复搓洗,漂除瓜瓤及秕子。
4)种子消毒。将漂选干净的种子装入网袋,放入1.25%苏纳米100溶液中浸泡处理20分钟后取出沥干,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浸泡时要不停搅动种子,使种子消毒充分。种子消毒溶液可重复使用1~2次,但必须在2小时内操作才有效。另外,种子在消毒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配戴眼镜、胶手套、围裙,防止在种子消毒过程中消毒液飞溅到人体上造成伤害。
5)种子干燥。消毒后迅速烘晒干燥,这是防止种子带菌交叉感染的最主要环节。清洗消毒后立即甩干,在离地面1m高处架上尼龙网筛,均匀摊开种子,快速晒干(2小时内)种子表面水分,以后在晴朗炎热的天气下暴晒2天以上,即可将种子晒干至安全水分含量。这种快速干燥法对于消除种子携带的病菌具有明显的效果。
8 检验入库
8.1 入库 进行外观检验入库。
8.2 扦样 将采收好的种子分批进行风选和精选,然后根据种子批进行扦样用于质量和健康检验。将扦样后的种子批用编织袋外袋、塑料薄膜内袋密封包装,每袋种子袋内外附上标签,注明品种名称、净重、制种地点、年份、制种人以及每个环节操作的技术人员。
8.3 净度检测 净度检测>99%。
8.4 芽率检测 芽率检测>92%。
8.5 纯度检测 纯度检测>96%。
8.6 水分检测 水份检测<7%。
8.7 BFB检测 阴为合格,阳为不合格。
8.8 CGMMV检测 阴为合格,阳为不合格。
9 合格种子入库
经检测,瓜类中的质量指标、符合大田用种标准且经BFB、CGMMV检测均阴性的为合格种子,按批次入库,分别码堆置放于干燥库房贮藏,入库后要进行仓库消毒处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