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吃安眠药应该注意什么?

2021-12-04铁常乐

中老年保健 2021年1期
关键词:艾司安眠药类药物

您好!我母亲今年76 岁,长期失眠,入睡困难,每晚需要服用一片到两片镇静催眠药艾司唑仑才能入睡。有时候看见她上午昏昏沉沉的,走路不稳,请问是否和前一天晚上服用安眠药有关?她这样长期吃安眠药是不是成瘾了?老年人服用安眠药应该注意什么?这些药物是否能够长期服用?

安徽 王先生

王先生您好!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确实见到很多老年朋友饱受失眠的困扰。失眠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和早醒。老年人应当如何应对失眠呢?

很多人首先想到借助镇静安眠类的药物,甚至于有些人长期服用一种或多种安眠药,例如巴比妥类或者是苯二氮䓬类药物(也被称为安定类)。您母亲服用的艾司唑仑就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她的情况在老年失眠人群里是比较普遍的,每天晚上睡觉前得吃1~2 片艾司唑仑,吃了就能睡,不吃就睡不着。有人说这是安眠药成瘾了,其实确切地说,这不叫“成瘾”,这叫药物的习惯性摄入。

成瘾的核心症状是对物质有反复出现的渴求,在停用之后会表现出戒断症状,例如酒精依赖的患者把饮酒作为生活的主要需求,饮酒量不断增加,随时随地饮酒,可能空腹饮酒或者在清晨起床时就饮酒。停酒后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症状,如头晕、恶心、疲乏、失眠、震颤、流涎、出汗、情绪激动等等,甚至于会意识不清、不省人事。所以,为了避免戒断症状的出现,患者会持续长期地饮酒,形成恶性循环。

药物的习惯性摄入则不同,习惯性摄入是指反复应用某种药物或物质使之成为主观上的优选,一旦停用后会感到轻度的不适,但是不会出现严重的病理症状。例如有些工作紧张的人,长期在工作中靠饮用大杯的咖啡提神,结果到了休息日,不上班也就不必喝咖啡了,就无精打采。

老年人失眠首先主张采用非药物方式调整,例如改善睡眠环境或生活习惯,加强睡眠卫生教育,尤其强调一些心理学的干预治疗手段,例如睡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有研究表明,短期(4~8 周)的睡眠认知行为治疗疗效与镇静催眠药相当,且长期治疗无药物成瘾等副作用,疗效更为持久。

大部分患者的失眠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可能是抑郁焦虑状态的伴随症状,因此一旦发现有情绪症状,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情绪症状得到缓解,睡眠才会逐步好转,否则长期依靠吃安眠药入睡,病情不一定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当针对如情绪症状或其他导致失眠的原发病的治疗不能缓解,或患者无法依从非药物治疗时,可以考虑药物治疗。但是,对于老年人慢性失眠,选择长期服用的药物时需要谨慎。安定类药物属于苯二氮䓬类,疗效包括三方面:镇静、抗焦虑、肌肉松弛。因此,安定类药物可以催眠、缓解焦虑和抗癫痫。有些研究和治疗指南提出,老年人对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敏感,苯二氮䓬类药物的应用可能会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而骨折对于老年人来讲可能造成致命的损害。另外,苯二氮䓬类药物可能抑制呼吸,对于患有呼吸系统慢病的患者是存在风险的。这类药物长期应用,还可能影响记忆力,有增加认知障碍和痴呆的风险。

因此,老年失眠患者的长期药物治疗推荐使用非苯二氮䓬类药物,例如一些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目前也被应用于改善睡眠。还有些老年人服用褪黑素来缓解失眠。褪黑素在调睡眠-觉醒周期中是起到一定作用的,但额外补充褪黑素效果很有限,而且长期大量服用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焦虑等。但是,临床上有一类药物叫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它不同于褪黑素,在针对失眠的治疗中是明确有效的。

综合以上的内容,建议您的母亲最好不要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应该到医院咨询医生,明确失眠的原因和类型,制订科学有效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策略。

猜你喜欢

艾司安眠药类药物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吃安眠药也有讲究
不同剂量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
他汀那些事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安眠药可以这样吃
安眠药不“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