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2021-12-04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张久亮图片提供
文/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 张久亮 图片提供/壹 图
目前,我国人均寿命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延长,与此同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肿瘤等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从西医角度而言,这些慢性病均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在我国,除了有西医药之外,还有传统中医药可以应用。尽管中医药对于中华民族的祛病延年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用药还是需要谨慎,因为“是药三分毒”。正因如此,人们对于长期应用中药治疗慢性疾病是否安全心存疑惑。由于在中医专业书籍中并未给出明确的指导意见,笔者依据中医医理、药理等资料进行推理分析,使读者对所关心的问题——“可否长期服用中药治疗慢性疾病”有个大致的了解。
中医对人体疾病的认识
传统中医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络系统、生命要素(气、血、津液)均纳入阴阳五行体系进行分析,并认为健康的人体状态应该是“阴平阳秘”“五行不偏、生克有度”。
对于人体的疾病,传统中医认为是在外感六淫、七情内伤、内生病邪、饮食劳倦等致病因素的作用之下,出现了“阴阳失衡、五行偏盛及生克失常”的病理状态。
中药治病的机理
传统中医所选用的中药包括植物、动物、矿石等。按照传统中医药物理论,这些中药具有不同的“归经”及“性、味”。所谓的“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某些部位、经脉作用明显;“性”即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平”之性;“味”是指药物的味道,主要指“酸、苦、甘、辛、咸”。
中医用药物治病的原理就是以药物在“性、味”上的偏性,纠正人体脏腑的“阴阳五行之偏”。举例而言,对于心火亢盛的患者,主要选用入心经且性寒味苦之药,以祛除心火;对于肾阴不足的患者,主要选用入肾经且能濡养补充“阴”的药物。对于“性味”偏性大、药性猛,用于祛除病邪的药物,传统中医称之为毒药,如《内经》所述“毒药攻邪”。
慢性病患者服用中药时间长短的分析
对于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可否长期服用中药这一问题,需要了解的是长时间服药可否使患者受益?这就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态、疾病的轻重、病情是否稳定、是否同时应用西药、所服中药的偏性强弱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适合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
●年老体弱的患者。中医有个观念,“房漏宜修,人老宜补”。年老体弱的患者可以长期服用一些补益药,或者在补益药为主的前提下加上少许攻邪的药物。因为中药在调整阴阳五行、补益气血方面确有特长。
●病情严重的慢性病患者。例如患有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重症疾病的患者,病深日久,身体内阴阳五行失衡严重,短期治疗难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规范西药治疗效果欠佳、病情进展的患者。例如规范的西医治疗不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患者。
●服用西药有明显毒副反应,不能耐受西药治疗的患者。例如患者不能耐受他汀类降脂药治疗。
●肿瘤患者。在应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可以用中药进行调理。
2.不适合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
●年纪偏轻、体质尚好,不宜长期服用补益类药品。
●病情较轻、病情稳定的患者。
●西药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
●服用以祛邪为主中药的患者。例如在脑梗死急性期所应用的药物,大多是清热息风、活血破瘀、化痰以祛邪为主的中药,此类药物应用的宗旨是“中病即止”,不宜长期服用。
3.长期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长期服用中药,不是说一个方子或一种中药永不改变,而是要根据季节变换对处方进行加减。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伴随四季的更迭,天地的阴阳五行出现消长,人体内的阴阳五行也随之而消长。在中医诊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阴阳五行的消长给患者开药。也就是服用中药不能像吃西药那样长年累月只按照一个药方服用或者只服用某种中成药,需要根据季节变换对处方进行加减。
●定期检查、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由于药物皆有偏性,即使辨证准确,也不能保证所用的中药绝对安全,在服用中药期间,也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因为有些药物确实有一些毒性作用,会导致个别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伤。
●注意中药对西药抗凝作用的影响。对于服用抗凝剂的患者,需要注意中药对西药抗凝作用的影响。例如,华法林是临床中常用的抗凝剂之一,一部分中药会影响其抗凝作用。所以,在华法林与中药同时服用时,要监测凝血指标,以免出现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