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特色疗法治疗真布病(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2021-12-04格知加尼玛次仁
格知加,尼玛次仁
(1.西藏藏医药大学,西藏 拉萨850000;2.尖扎县藏医院,青海 尖扎811299)
“真布病”属关节病范畴,与中医“痹病”大同小异[1-2]。临床表现为肿胀及疼痛感强烈,无法正常发挥关节功能,且治愈难、复发易[3]。藏医学认为本病是因长久居住在潮湿的地方,过量进食油脂性食物和热性酸辣味食物等,以及不适、过甚、相反等异常饮食起居导致胃火失调、功能紊乱,引起培根偏盛逐渐转化成赤巴偏盛,最终黄水过聚于关节部位,逐使关节活动出现受限、僵硬、红肿等病理表现的疑难杂症。目前西医药对于该病无特异治疗,中医药、藏医药等传统医药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适宜长期使用等优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民生活习惯等因素,“真布病”属于常见病,藏医药学对其诊疗有系统性研究,临床也颇有奇效。本研究通过对藏医药治疗“真布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藏医治疗该病提供有效的临床方案。
1 药浴治疗
药浴疗法是以藏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按照疾病和个体差异,制定出个性化的组方配伍,将药材熬汁后浸泡于熬液的一种疗法,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等优点,具有发汗解热、抗感染、去腐生肌、消炎止痛、解痉止痒、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4]。朱仁杰[5]采用五味甘露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真布病),患者全身浸泡洗浴约20~25min,1次/d,20天为1个疗程,并口服10 mg甲氨蝶呤,1次/d;对照组采用口服甲氨蝶呤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1.3±0.1)分,显著低于五味甘露药浴组(4.2±1.1分)(P<0.05);并且五味甘露药浴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口服甲氨蝶呤组(73.3%),P<0.05。林扎西卓玛[6]以藏药五味甘露药浴为主,口服藏成药,结合局部热敷、火灸等外治法综合给予“真布病”患者16个疗程的治疗,结果表明藏医药综合治理类风湿性关节炎(真布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沉、类风湿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安太措[7]以藏药五味甘露药浴散为主方,结合藏药青鹏散和二十五味旺查丸、十八味党参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真布病)56例,结果发现藏药药浴法加藏药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真布病”疗效显著。
2 敷浴治疗
敷浴疗法是藏医药浴法的一种,该法将药物外敷于局部或穴位,通过药力和热力作用使机体腠理开启、气血通畅,从而达到疏经通络、散瘀消肿、去除病邪的治疗目的[8],该法还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通络活血、驱寒祛湿、消肿止痛等作用。杨本扎西[7]将五味甘路药浴散炒热加温至35~43℃后装入布袋,对患者的肢体及患处采用热敷治疗,每7日为1个疗程,每次15~30 min,2次/d;结果发现藏医敷浴治疗“真布病”有显著疗效。俄争吉[9]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五味甘露药浴散治疗,将药物加热至35~43℃,装入布袋中进行热敷,15~30min/次,2次/d,7天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1个月;结果发现藏医敷浴疗法可畅通气血、消肿散瘀、通经活络,从而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寒祛湿及消肿止痛的治疗效果,对“真布病”疗效显著。
3 放血治疗
放血疗法是依据脏腑病变,选取对应的穴位进行放血治疗,主要用于热性疾病和“血病”的治疗。朱晶晶[10]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选取血海、内外膝眼、阳陵泉、足三里、曲泉等穴位进行常规针灸治疗,针灸时间维持在30 min左右,1次/d,连续针灸10 d;再结合腘窝和髌骨下浅静脉放血,放血时观察患者血液变化,呈鲜红色时停止放血,每次出血量少于10 m L,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结果发现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采用针灸结合放血疗法,疗效比单用常规针灸疗效更为显著。黄启开[11]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真布病)患者选取阿是穴,用针刺破皮肤出血后,在其上拔罐,留罐10min,放血量约为3~5 m L,每4天治疗1次,每次1~2穴/侧,治疗5~6次;结果放血疗法和常规针灸治疗都能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但是放血疗法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灸治疗。张志萍等[12]对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于腘窝处用针管抽血3~5 m L,每周1次,连续治疗3次,结果发现放血疗法可明显缓解顽固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真布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骨痹”“膝痹”范畴[10],而“膝痹”和“真布病”是两种不同医学理论体系下的病证,症状类似,同属关节疾病。
4 火灸治疗
灸法有深灸、灸一次、一般灸、微灸4种,因为火灸材料为艾叶,所以临床常称为艾灸,火灸具有防护脉道、通畅筋脉、防止隆病,以及镇痛、助消、化痞、燥黄水等功效。王胜平[13]将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真布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五味麝香丸0.3g,3次/d,5粒/次,连续服用1周;实验组在口服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灸,艾炷放置在患处阿是穴燃尽,1次/d,连续治疗1周,结果发现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6.9%,显著优于传统口服药治疗。彭毛多杰等[14]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的3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藏医火灸疗法,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20~50mg,3次/d,7天为1个疗程,结果发现将艾柱放置病患处或有关穴位处燃尽,灸后用手指轻轻按揉穴位,疗效显著高于口服药治疗。公保扎多等[15]将68味类风湿性关节炎(真布病)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藏医常规治疗和藏医火灸治疗,结果发现火灸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吲哚美辛口服治疗。
5 铁烙治疗
《四部医典》中只有零散的关于铁烙功效的记载,但是在临床中铁烙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外治器具,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燥黄水、散寒除湿、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也是临床用于治疗“真布病”的常用外治疗法之一。旦正项秀[16]对50例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给予白脉油膏联合铁烙治疗,在患者膝关节处均匀涂抹油脂膏后,再采用连续火烤不间断加热20 min,2次/d,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表明,采用藏医铁烙进行局部不接触皮肤近距离、不间断烤热治疗,具有温津通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营养神经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6 脉泻治疗
脉泻疗法是藏医最具特色的一种药物疗法。该疗法通过刺激患者消化道,柔和脉管,将疾病从肠道或尿道排出体外,具有祛除患者病邪、散寒止痛、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使周身气血畅通的功效,可提高和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力,抑制损害软骨的酶,同时对免疫复合物也有抑制作用,可有效调节骨、骨连接方式及骨骼肌三部分,使关节活动功能及劳动相关能力得以改善。陈晓鸥等[17]随机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0例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片口服,每次15 mg,1次/d,治疗4周,实验组给予二十五味大汤散、三果汤散、八味雪蛙丸等药物,按照治疗方案服用4周,结果发现采用脉泻疗法治疗的患者,其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及疼痛评分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采用美洛昔康片治疗的对照组(P<0.05)。旦巴桑吾等[18]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甲氨蝶呤(每周1次,每次4片)和藏医脉泻疗法治疗(首先进行药浴,3天后给予藏医脉泻治疗,另外服用十五味乳香散、二十味沉香散),结果发现藏医脉泻疗法的有效率和安全性均高于单纯使用甲氨蝶呤。
7 外敷治疗
外敷疗法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或者患病处,用药经济,还可将传统口服药中加入青稞酒或者芝麻油等黏糊剂,制成黏稠药,再涂擦于局部或患处,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公保吉等[19]将70例风湿性关节炎(真布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研究组给予藏药青鹏涂剂200g、风湿涂剂200g、青稞酒300m L,具体用法是将青鹏涂剂和风湿涂剂放置于锅中,加入青稞酒,调匀后外敷于患病部位,每次治疗2 h左右,2次/d,治疗时间为2周;对照组给予风湿止痛散、十八味党参丸等“真布病”常用口服药治疗,结果发现青鹏涂剂和风湿涂剂外敷于关节痛患侧,有显著的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作用,疗效优于传统口服治疗。仁青吉等[20]收治45例锐真病(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时使用隆久药膏直接涂擦于患处,使用医用烤电理疗仪进行烤电,早晚各治疗1次,每次15~20 min,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发现藏医隆久涂擦疗法在缓解锐真病的僵硬和疼痛以及肿胀等方面疗效显著。
8 结语
藏医学认为“真布病”是人体的隆、赤巴、培根三大基因平衡失调而致消化功能减弱,新陈代谢不良,黄水激增,扩散至肌肉与关节和筋络而发生的一种疾病[20]。临床表现有肿胀和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该病在西药治疗方面无特异性药物,毒副作用也很明显,患者很难长期服用;但藏医药等传统医药治疗该病,可极大改善患者的后期治疗并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藏医特色疗法内容丰富、技法多样,在治疗“真布病”时主要采用药浴疗法、敷浴疗法、放血疗法、火灸疗法、烙铁疗法、脉泻疗法、外敷疗法等。在临床除藏医药浴法外,很少单独采用一类外治法进行疾病治疗,多与口服药进行联合治疗。藏医药可有效缓解“真布病”的症状,改善关节肿胀、僵硬,还可降低血沉、类风湿因子水平等,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等优势。现代研究表明藏医药治疗“真布病”具有多靶点和疗效好的优点,该疗法及其理论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客观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目前关于单独使用藏医药特色疗法治疗的临床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