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春季水产养殖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2021-12-04安元银温燕玲

养殖与饲料 2021年1期
关键词:病鱼主要症状全池

安元银 温燕玲 杨 曼

贵州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贵阳550001

贵州省进入春季后,天气变化频繁,冷暖空气交替,低温阴雨和雷电冰雹时有发生,昼夜温差大,水温变化也较大,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开始增多。要做好春季易发病害的防治工作,须重点关注贵州省稻渔综合种养、鲟鱼流水养殖、池塘养殖等主要养殖模式以及取得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的养殖场、规模养殖企业和水产苗种场等,特别是对鲤、草、鲢、鳙、鲟、鲫、鮰、鲶等主养品种做好病害防控。现根据贵州省进入春季后易造成重大损失的病害的防治方法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1 病毒性疾病

1.1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1)病原、流行情况和症状。病原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弹状病毒属),主要危害虹鳟、大鳞大麻哈鱼、河鳟等鲑科鱼类的鱼苗和当年鱼种。主要症状是病鱼体色发黑,出现昏睡,或游动缓慢,时而出现痉挛,往往狂游后突然死亡;有突眼和腹水,肛门处常拖有一条长而粗的黏液便,鳍基、口腔、肌肉、脂肪组织、腹膜、脑膜、鳔、心包膜等出血。该病在水温8~15 ℃时流行。

2)防治方法。

①做好水产苗种检疫和卫生消毒措施,可用50 mg/L 的聚维铜碘对受精鱼卵浸泡15 min 进行消毒处理。

②每千克饲料,一次量用20 g 板蓝根末,2 次/d,连用5 d。

③对鱼池采取提高水温至17~20 ℃能有效控制此病,但是不能消灭病毒,应与未受感染养殖隔离开。

④在饲料中添加大黄等,增强免疫力。

1.2 鲤春病毒血症

1)病原、流行情况和症状。病原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鲤弹状病毒),主要危害鲤,特别是1 龄以下的鲤鱼种,也可感染草鱼、鲢、鳙、鲫等。主要症状是病鱼体色较黑,呼吸缓慢,往往失去平衡而侧游,腹部膨大,有腹水,突眼,肝门红肿,体表、眼、内脏出血,肌肉出血,肝、脾、肾肿大。主要流行于水温13~20 ℃的春季,其中该病暴发的最适温度为16~17 ℃,水温超过22 ℃一般不再发病,死亡率可达80%~90%。

2)防治方法。

①严格执行水产苗种检疫制度,从源头控制该病发生。

②做好养殖鱼、水源、工具及设施等消毒,可用含碘量为100 mg/L 碘伏或用三氯异氰脲酸粉、含氯石灰等含氯消毒剂消毒水体。如有鱼鲺、水蛭等寄生虫,要先用0.7~1.2 mg/L 硫酸铜或0.3~0.5 mg/L 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杀灭鱼鲺或用2.5%食盐水浸浴杀灭水蛭,防止它们成为鲤春病毒的传播媒介。

③选育抵抗力强的品种。

④具备控温条件的可将水温调高到22 ℃以上。

1.3 痘疮病

1)病原、流行情况和症状。病原为疱疹病毒,主要危害鲤、鲫、草鱼、圆腹雅罗鱼、金鱼。主要症状是病鱼体表有白色斑点,以后变厚、增大,形成“石蜡样增生物”,由乳白色变为奶牛色、桃花色、褐色、黑色。该病流行于秋末至春初的低温季节及密养的鱼池、网箱,当水温升高到15 ℃以上时,患病轻的病鱼会逐渐自愈。

2)防治方法。

①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②将病鱼放入含氧量高的清洁水(流动水更好),体表增生物会自行脱落。

③排出原池水3/5,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撒,调pH 9.4~10.0 后加入新水。

④每立方米水体每日使用10%聚维酮碘溶液0.45~0.75 mL,全池泼洒。

⑤每千克饲料添加银翘板蓝根散3.2~4.8 g 或七味板蓝根散8~16 g,每日投喂2 次,连续投喂7 d。

⑥按照一次量,每千克饲料加入50 g 大黄,先将大黄研成粉末,用开水浸泡12 h 后,拌饲投喂,连用7 d。

2 细菌性疾病

2.1 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

1)病原、流行情况和症状。病原目前初步认为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感染斑点叉尾鮰,其他鮰科鱼类也可感染。主要症状是鳍条基部、下颌及腹部充血、出血;腹部膨大,体表出现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褪色斑,肛门红肿外突,有的鱼甚至出现脱肛现象,后肠段的一部分脱出到肛门外,腹水,肠道充血,出血,肠壁变薄,肠道发生痉挛或异常蠕动,常于后肠出现1~2 个肠套叠,发生套叠和脱肛的肠道明显充血、出血和坏死。3-9月是其发病的时期,但以3-5月高发,一般是每年的3月下旬或4月初开始发病,发病水温多在16 ℃以上,并随水温的升高病程缩短,此病发病急,死亡快,病程短,一般病程在2~5 d,发病率90%以上,死亡率80%以上,严重的达100%。

2)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

②定期用生石灰或二氧化氯消毒养殖水体。

③鱼种下塘前用1%~3%食盐溶液浸泡5~20 min。

④发病时,可用氟苯尼考添加在饲料中连续投喂,连喂5~7 d,同时每隔1 d 在养殖水体中泼洒0.3 mg/L 的二氧化氯制剂消毒池水。

2.2 竖鳞病

1)病原、流行情况和症状。病原是豚鼠气单胞菌、水型点状假单胞菌,主要危害鲤、鲫、金鱼、草鱼、鲢等。主要症状是体表粗糙,鳞囊内积水,鳞片竖起。发病时间为初冬至春季,气温在15 ℃以下,尤其在气温骤降时常暴发流行。

2)防治方法。

①避免鱼体受伤。

②用10%聚维酮碘全池泼洒消毒水体。

③用3%食盐水浸泡病鱼10~15 min;或用2%食盐和3%小苏打混合液浸泡10 min;或用捣烂的大蒜250 g 加入50 kg 水,多次浸泡病鱼。

④用磺胺间甲氧嘧啶,一次量,30~50 mg/kg,拌饲投喂,1 次/d,连用3~5 d。

⑤用中草药青板黄柏散治疗。

2.3 白云病

1)病原、流行情况和症状。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主要危害鲤、江团、鲟等。主要症状是最初体表有点白色黏液物,严重时好似全身布满一片白云。流行于水温6~18 ℃,并稍有流水、水质清瘦、溶氧充足的网箱养鲤及流水越冬池中,此病常并发竖鳞病和水霉病(受伤后易发)。

2)防治方法。

①应选择健壮、未受伤的鱼种,放养前鱼种用盐水等进行浸泡。

②用10%聚维酮碘全池泼洒消毒水体。

③每立方米水体使用5%苯扎溴铵溶液2~3 mL,稀释300~500 倍后全池泼洒消毒。

④用氟苯尼考按每千克体重5~15 mg 的一次量添加在饲料中连续投喂,1 次/d,连用3~5 d。

2.4 烂尾病

1)病原、流行情况和症状。病原是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主要危害草鱼、斑点叉尾鮰、罗非鱼等。主要症状是病初尾柄处皮肤发白,随后尾鳍、尾柄充血、发炎,严重时尾鳍烂掉,甚至整个尾部烂掉。此病较常见,只要鱼尾部被擦伤,或被寄生虫等损伤后,鱼体抵抗力下降,水质又较污浊,养殖密度高,水中病原菌又较多时,就容易暴发流行。

2)防治方法。

①避免鱼体受伤。

②注意保持池水洁净,可用含氯石灰、三氯异氰尿酸粉对水体消毒。

③发病时用复方磺胺二甲嘧啶粉拌饲,每天投喂1 次,连用4~6 d;或用恩诺沙星粉拌饲,每天投喂2 次,连用5~7 d。

3 真菌性疾病

3.1 水霉病

1)病原、流行情况和症状。病原有水霉、绵霉等,主要危害各种受伤的鱼及卵。主要症状是严重时呈灰白色棉毛状,卵呈“太阳籽”。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极广,5~30 ℃均可生长繁殖,流行水温13~18 ℃,鱼体受伤是发病的重要诱因。

2)防治方法。

①清塘除去池底过多的淤泥,用200 mg/L 的生石灰或20 mg/L 的漂白粉消毒。

②操作时避免鱼体受伤。

③经过长途运输的鱼种放养前和放养后,用2%~3%食盐水或消毒剂进行消毒;亲鱼人工繁殖受伤后,在伤口涂抹10%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

④患病时用浓度为20 mg/L 聚维酮碘溶液,或用2 mg/L 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水浸泡病鱼20~30 min。

⑤用8 mg/L 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

4 寄生虫性疾病

4.1 小瓜虫病

1)病原、流行情况和症状。病原为多子小瓜虫,主要危害各种淡水鱼的苗种、观赏鱼。主要症状是病鱼反应迟钝,游动缓慢,不时与固体物摩擦,在鱼体表、鳍条或鳃部等寄生处形成小白点。小瓜虫繁殖适温为15~25 ℃,主要流行于春、秋季,当水质恶劣、养殖密度高、鱼体衰弱时,在冬季及盛夏也有发生。小瓜虫病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

2)防治方法。

①小瓜虫早期预防和检测是防控的关键,如防止野生鱼类进入养殖水体,曾经发生过小瓜虫病的鱼池要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水泥池壁要进行洗刷,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并且在烈日下曝晒1 周。

②发病时用盐度为20~30 的盐水浸泡。

③用浓度为0.7 mg/L 的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溶液全池泼洒。

④用辣椒和生姜全池遍撒,每立方米水体放辣椒粉0.8~1.2 g 和生姜1.5~2.2 g,先粉碎、加水煮30 min 后,连渣带汁全池泼撒,每天泼1 次,连泼2~3 d。

猜你喜欢

病鱼主要症状全池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走进“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裂唇鱼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
自配绿色渔药防治鱼病
淡水鱼暴发性流行病综防技术
锦鲤病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