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思维插上“想象”之翼

2021-12-04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分校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端点射线线段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分校 魏 婵

一、案例描述

1.想象从“点”开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暂别“计算海洋”,我们一起走进“图形王国”。首先,接待我们的是谁呢?(点)可别小瞧了我们的“点”朋友,虽然它没有大小,但是本领可大了,一切的故事都是因它而开始。来,让我们想象一下,当这个点向着一个方向运动的时候就形成了—(一条线)

师(引导学生做手势):现在它停止了运动,你看见了什么?

生(齐):线段。

师:对,这就是我们二年级就已经认识的线段,你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吗?

生: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师顺势板书:直的 两个端点)

师:我们能不能测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呢?能的话,从哪里量到哪里呢?

生(比画):从这个端点开始到这个端点结束。

师:任何一条线段都可以测量出它的长度,“能测量出长度”在数学中可以称为“有限长”。这也是线段的特点之一。(板书:有限长)

实际上,学生早在二年级就已经认识了线段,但是这里并没有直接出示一条线段让学生回顾线段的特征,而是设计了本节课的第一次想象,引导由一个“点”的运动,去想象线段的形成过程,“点动成线”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生动地呈现出来了。第一次想象活动给后续展现射线的形成过程做铺垫,初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动态的图形形成过程。此外,这里也凸显了“端点”的作用,注重从一个点开始,到一个点结束,这两个端点使得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

2.想象从“无人机飞走”放飞

师: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经过70年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城市发展越来越繁华,白天热闹非凡,夜晚美轮美奂,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城市美丽的夜景!(播放灯光夜景动画,大图缩小定格在同一张PPT)正是有了这些光线的装扮,城市的夜空才如此的绚丽多彩!

师:这里正好有一条光线射到了夜空中的无人机上。请看,在无人机上正好有一个光点。

师:从发射点到光点之间的这条光线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你能指一指两个端点各在哪里吗?

(生指认)

师:无人机飞走了。

师:这时还能看到光点吗?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语言,尽情地想象。如果这个探照灯有无限的能量,发出的光线也没有任何物体阻挡,这条光线会射向哪里?

生:天空、月球、太阳系、宇宙……

师:是的,会一直不停地射向无穷远的地方,这会是怎样的光线呢?睁开眼睛。

师:你认为这条光线还可以用线段表示吗?

生:不能,如果射下去就没有端点了,无限长了,不符合线段的特征。

师:这美丽的灯光,沿着直的线往前,向无限的天空射去,没有另一个端点,这样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是射线。(板书:射线)

在这次教学的设计中,通过设计情景,助力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从光线照射到飞机上出现一个光点,此时,形成的还是线段。“无人机飞走了”就是一次促使学生突破认知的“转折点”,在教师适时的语言引导下,学生大胆进行想象,这样的想象活动生动有趣,让学生对“无限长”的认知顺其自然。

3.让“想象”现于纸上

师:射线是怎样的图形呢?我们可以联系射出的光线想(边动画演示边说明),从一点沿着直的线射出,另一端没有端点,无限长。

师(结合PPT演示):像这样,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停顿)就得到了一条射线。

师:射线的长度有办法度量吗?(没有)为什么?(射线是无限长的)是的,那么在这张有限长的练习纸上怎样画出无限长的射线呢?(学生尝试画,教师选取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并编上序号)

生1:我用直尺一直画到纸边,表示可以一直画下去。

生2:我在后面用省略号表示无限长。

生3:只要画出一个端点和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后面没有端点表示无限长。

师:同学们的创造都有道理,尽管方法不同,但都表示无限长。数学家的方法和这名同学(指生3)的一样,只画出一个端点和线的一部分就可以表示一条射线了。(师示范画射线)

师:画出来的长度是有限的,实际表示的却是无限的,这也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师:现在谁来完整地说一说射线有什么特点?

生:直的、一个端点、无限长。(跟着板书念)

师:你一下子就说出了射线的三个特点,太棒了!

师(出示不同方向的射线):老师现在变换一下,这些是射线吗?(是)为什么这些都是射线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有一个端点,是直的,无限长的。

师: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射线?

师(出示图片):是的,射线非常常见。老师也找了一些射线,我们一起来瞧瞧—汽车的车灯发出的光线、手电筒射出的光线、阳光。

教师一句“射线是怎样的图形呢”,引导学生关注射线本质特征,思考如何抽象表达图形。“那么在这张有限长的练习纸上怎样画出无限长的射线呢”,引导学生进行第三次想象,但相较于第二次的想象,这次的想象“有限制”了,学生要充分调动自己对射线形成的认知,并发挥创造力,对自己脑海中想象出的“无限长”进行抽象表达。

4.让“想象”再飞一会儿

师:一个端点去掉,表示一端可以无限延伸。如果现在把两个端点都去掉,又会怎么样呢?(两端无限延伸)你能用手臂比画一下吗?

师:像这样的线叫作—直线。

师:你能在练习纸上画上一条直线吗?

(生在练习纸上画直线,教师巡视)

师:直线又有什么特点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的 没有端点 无限长)

师:真厉害,同学们一下子就把直线的三个特点都准确地说出来了。

师:我们从一个点开始,认识了射线和直线。

师: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生:相同点是它们都是直的。不同点是端点的数量不同,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1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线段是有限长的,射线和直线是无限长的。

学生在前面的想象活动中感受射线“无限长”的特点,在认识直线时,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想象如果另一个端点也去掉,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这两次想象活动的设计加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直线的特点,从而在比较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异同时,思路更加清晰。

二、案例反思

在认识射线、直线的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学习难点是对“无限长”的理解,学生要从原来对“有限长”的线段向“无限长”的空间观念进行扩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点动成线”这一本质,通过一次次“想象”活动使得知识点“动起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认知,突破学生的认知误区,将学生出现的认知冲突变成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

1.想象活动找准起点,突出“一个点”

课堂导入的部分,教师首先呈现“一个点”,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点的运动上,这样的教学起点,让学生找准了想象的方向,正因为点的运动才会出现线。突出“一个点”的运动,也有助于学生对图形本质特征的深刻理解,而且使后续的想象活动变得更加自然了。

2.创设有想象空间的情境,注重“空间观念”

教师巧妙地创设“无人机飞走”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有的学生虽然不能表达出“无限长”这样的概念,但是用“会一直射向天空”“射向宇宙”这样的表达来形容自己想象出的画面,这样的想象过程,正是学生“空间观念”在不断提升的表现。

3.抽象想象内容,回归“知识本质”

想象活动要想能够真正促成知识点的生成,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画射线。正是这次抽象想象内容的过程,促进学生思考、总结射线的特征,从而进一步寻求一种方式来表达“一个端点”“无限长”,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逐步抽象出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端点射线线段
多维空间及多维射线坐标系设想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例谈求解“端点取等”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方法
不等式求解过程中端点的确定
怎样画线段图
数线段
电筒的灯光是线段
话说线段、射线、直线
观察
与线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