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段孩子的观察能力对数学学习的帮助

2021-12-04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实验学校董艺涵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具题目解题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实验学校 董艺涵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都存在观察能力薄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读题、审题能力弱,漏看、错看等情况频出。面对学生的这些问题,单纯地讲解数学概念是无法解决的,因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本文就针对低年段孩子观察能力对数学学科教学的辅助作用做出讨论。

一、小学低段孩子观察能力与数学学科的关联

1.数学学科暴露出的问题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以下情况经常发生:考试经常出现“马虎”导致的错误,如将题目中的“>”认作是“<”;将“+”看作是“-”等;在日常作业中出现了错误,当教师圈出后又很委屈地来找教师说“老师,这个题目用这样的方式,最后用xx 加上xx 得出……”,孩子的话没错,但是明明说出的是数字“6”,写在纸上的却是数字“7”,让教师总是哭笑不得。教育心理学家分析过孩子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小学低段孩子的“观察能力”不足。小学阶段,孩子开始试着去了解与认知世界,开始进入系统的学习,尝试接触外部事物,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误。此时,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并且逐渐引导孩子去分析,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去认知、去分析、去理解等。

2.观察能力的表现形式

前文指出受到观察能力的影响,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那么观察能力到底是什么?

观察力,即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这里不仅指眼睛看到的,也指大脑能够分析出来的。以大众喜闻乐见的“侦探的探案故事”为例,主角之所以能成为著名侦探,主要在于他们不仅能看到表面经常被忽视的现象,还能经过分析将其转化为“需要的”内容。回归主题,本文所论述的孩子的观察能力则表现为孩子能够看到一道数学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并且能够将给到的条件做出合理的分析,从而解决最终的问题。

3.低段学生观察能力提升的判断标准

对小学低年段孩子观察能力的评价应当是“过程性”的,因为这是一个建构的过程。一般而言,孩子的观察能力是在逐渐提升的。某项针对6、7 岁孩子的调查显示,如果孩子在解题时桌面上摆着相关实物,并且允许孩子动手操作,那么解题的正确率能达到75%左右,但是如果只有问题,没有实物甚至图片,那么孩子解题时的正确率只有22%。这个例子是将表现力对数学学科的影响以一种较为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在生活中则能促进孩子独立思考,促使孩子将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化。

二、低段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

为孩子构建相应的校本课程,在数学教学中融入观察力培养的内容,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一,尝试推出“开放性例题”。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大量练习题目,教师不妨对部分题目进行改变,转变为开放性题目,如条件开放性题目,减少或增加部分条件,当条件减少时,部分题目是无法得到答案的;当条件增加时,学生会发现解决问题时,有些条件是无用的,甚至会影响解题。当然,这样的观察需要学生自己去落实。

其二,尝试制作一些“教具”。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会随着教材配备教具盒。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制作一些实用教具。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教具,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发现原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是不具备的。教具的运用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孩子进行观察。

小学低年级帮助学生建构观察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学科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将观察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教具题目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追根求源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