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能力提升与职业化发展
2021-12-04周广昌
周 广 昌
(沈阳大学 人事处,辽宁 沈阳 11004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高校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主力军,高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要任务,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坚决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辅导员专业能力及思想道德水平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能力培养,使其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良好的职业规划,是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关键,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保障[2]。
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内涵
1.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工作主要包括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教学管理和生活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以及辅助学校完成日常管理工作、教学工作。
辅导员队伍专业能力和职业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辅导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爱国守法、为人师表;还要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辅导员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恪守终身学习的准则,与时俱进,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在工作中了解学生的生活内容和学习状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2.辅导员工作的价值及意义
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指导者,更是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引导者、推进者、调解者、培养者。辅导员的工作对于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辅导员承担着学生党员、团员发展的重大任务,培养并挑选思想积极的学生,激发学生党员、团员的工作积极性和配合度,逐步形成以党员带动团员、党员带动积极分子的工作链,让整个学生团体满怀热情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领跑者,必须身正为范。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背景下,面对新时代大学生,必须重视和严格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养,不断激发辅导员队伍对学生工作的全面性、积极性、完整性、严谨性,为社会培育出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要求的专业化人才[3]。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是学生工作的基石,同时也是高质量办学和学院及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辅导员队伍管理工作,可以使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各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加强教师团队与学生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做到真正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方向
一是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二是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指经过思政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树立专业意识,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是指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达到辅导员职业资格要求,通过严格的考核、晋级、淘汰等竞争机制,保持辅导员职业的相对稳定。专业化强调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能力,是辅导员队伍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职业化强调职业认同感、归属感、职业稳定性,是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的保障[4]。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队伍体系建设不完备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各高校辅导员工作普遍存在缺编运行情况。一方面,由于受事业单位“逢进必考”招聘政策限制,高校只能选择以人事代理方式补充辅导员,这就放宽了辅导员招聘条件,部分政治素质不高、工作和组织能力较差、缺乏奉献精神的人员进入辅导员队伍;另一方面,由于不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工作任务繁杂,责任重,压力大,逐渐没有人才愿意主动从事辅导员工作,优秀的辅导员也纷纷调整至党政机关岗位,在岗辅导员也在寻找调离辅导员队伍的机会,导致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难以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辅导员队伍管理体制不完善
许多高校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奖罚措施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辅导员队伍缺乏专业培训和职务晋升渠道。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面对各种思想的影响,辅导员的敬业意识逐渐淡化,导致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热情不足,缺乏进取心;缺乏专业培训机会,使得辅导员缺少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途径;由于长时间处理繁杂工作,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缺乏工作的动力与激情。辅导员队伍职务晋升渠道不畅通,使辅导员对未来的工作发展道路感到迷茫,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工作质量提升。
3.辅导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多为刚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导致这些辅导员专业性知识不足,缺乏工作经验,尤其缺乏处理冗杂零碎事务的能力,在面对学生时,思维不够开阔,眼光不够长远,不能够有效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其实际工作能力还需要进步和提高。年轻的高校辅导员在入职前几乎没接受岗前培训,缺乏实践经验,面对问题时思维不够活跃,不能真正设身处地的从学生思维视角去考虑问题。面对突发情况,经常出现难以应对、无从下手的情况。
4.辅导员工作“专职”难以展现“专业”
辅导员工作如何从“专职”进一步转化为“专业”,是辅导员队伍走向职业化方向的关键。从当前的高校实际工作情况来看,职业化发展中的专职配比、资格认定条件已基本具备,但辅导员本身的素质、工作能力及专业知识、精神追求方面并没有完善的规定。各高校有待进一步明确3个问题:①辅导员应拥有自己独立的工作领域和专门的工作事务;②辅导员应具有相应的专属身份和职业定位;③辅导员应强化学科属性,建立权威的职业团队。通常来说,学生工作是指这一职业,而不是专业。因此,需要健全各种制度、规定、措施来实现辅导员所从事学生工作的职业化。
5.团队专业化氛围有待形成
高校中除了有学生群体外,还有教师团队,在整体校园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氛围和教师团队的工作氛围各占一部分。辅导员团队接触学生较多,所以辅导员团队的工作氛围也会被学生所感受到。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工作方式都是形成团队氛围的因素,辅导员之间的交流来往、人际关系也是团队氛围的重要考量因素。目前,许多高校中的辅导员团队都存在着整体工作热情不足、工作方法不合适、辅导员之间关系处理不妥的情况,这样的团队氛围会给自身带来压迫感,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问题,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辅导员的压力。
6.职业精神有待提升和凝练
辅导员这一职业对从任者有着较高的要求,因为他们不仅要管理学生、教育学生,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坚定地走自己的人生道路,这就需要从任者有责任精神、义务精神、奉献精神、使命精神。这些精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职业精神。而在如今的一些高校中,这些职业精神很难体现在辅导员身上,他们职业意识不强,缺少对于身份的认同,甚至缺少对于这份职业的归属感,
三、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解决途径
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重视辅导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提升,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涉及队伍结构、学科体系、职能分工、选拔培训等方面;职业化能够提供良好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空间,使辅导员通过专业的工作实现职务及职称的晋升。打造金字塔型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结构,为辅导员提供学历、职务、职称晋升制度保障,同时制定约束和激励机制,搭建培养和交流平台,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全面发展。
1.加强辅导员队伍体系建设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同年9月,教育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41号令),2017年10月,教育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明确辅导员队伍发展方向,提出高校要坚持党的领导,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要把理想信念的教育放在思政工作的首位。贯彻国家对辅导员工作新要求,落实对辅导员工作提出的新部署,积极应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全新挑战,做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工作,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要求下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至关重要。
按照国家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配备的各项指标,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高校应加强辅导员选聘工作的主体责任,严格把控辅导员工作队伍的入口关,按照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理想信念为核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良好师德师风的标准,采取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加强辅导员选配工作。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文件规定,高等学校不得以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方式聘用辅导员,应当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以加强辅导员的归属感和责任心。高校应当尽快落实文件规定,打造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2.加强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完善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辅导员工作要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平等沟通、民主讨论、互动交流中进行思想引导,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地开展工作。利用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加强思政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要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加强学生学业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积极解决教师的合理诉求。积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要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
3.加强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事件应对能力
在某些网络平台及思想的错误引导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校园危机事件经常发生,辅导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处理校园危机事件能力。通过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学习,总结凝练实践工作经验,深入研究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逐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做好学生心理问题初步排查和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建立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通过公共危机理论管理学习,准确分析事态起因,牢牢把握危机事件发展趋势,协调校内外相关部门制定对策,并迅速妥善处理危机事件,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平稳运行。
4.加强辅导员队伍自身修养提升
随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辅导员在高校教育建设中作用凸显,做好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提升尤为重要。不同于普通教师,辅导员在育人的同时也承担着管理者的工作,其一举一动代表高校的高等教育理念及各方面形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重要核心也离不开自身的修养。因此,自身修养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重要内核,提升自身修养俨然成为辅导员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
5.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提升
2014年,《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发布。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感,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高校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6.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训
辅导员这一职业涉及到许多专业的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只有充分掌握各方面的专业性知识,才能真正做好辅导员工作。因此,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尤为重要。辅导员个人素质发展是稳定建设辅导员队伍的关键,教育部每五年更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选派优秀的辅导员参与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教师团队的素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推动高等院校发展。同时在培训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给辅导员提供机会参与到实际工作当中,积累经验、开阔思维、拓宽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员只有掌握更加专业的知识与能力,辅导员队伍才会更加有方式、有方法、有头绪的来解决学生问题。
7.加强辅导员思想引领工作,将“事”与“育”适当分离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繁杂琐碎,兼具教师和学生管理双重职责。在实际工作中,生活琐事反而成为高校大学生面对的主要问题,更加突出了辅导员管理工作的繁杂性。辅导员如不能明确工作内容,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疏漏,出现重视业务模式的要求而忽视德育工作开展的现象,导致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要求降低,也不能提升自身的修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完成思想政治工作只是前提,还要不断完善发展对大学生全方位的引领和服务。要想进一步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建设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就要适当的将辅导员的“处理事务”工作和“培育学生”工作分离,让辅导员集中精力承担培育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个性品质、社会素质的责任。既培育学生,也“陪伴”学生,这就让许多学生对辅导员产生依靠性,过分依赖辅导员,反而背离培育学生的目的。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也占去辅导员的绝大多数精力,因此成立专业的事务部门来处理琐碎的学生事务,让辅导员更加专注于培养教育学生,让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与学生个性教育专业化相互促进,这样便可以让“事”与“育”适当分离,发挥辅导员的创造性价值,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8.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规划,建立薪资及职务晋升倾斜政策
辅导员这一职务需要处理许多事务,这些事务有的突发、有的紧急、有的繁琐,甚至会影响到辅导员个人的发展进程。这就需要每一位辅导员都要对自己有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制定出符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对每个阶段如何完成任务、如何达成目标都有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每个人都做出合理的规划,团队的整体意识也会有质的提升,再规划团队的奋进目标显然会容易许多。专职辅导员在大学中不可替代,辅导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同样肩负着重要使命。提高辅导员的各项福利待遇,是促进辅导员队伍积极工作的重要因素。薪资待遇是基础,一般来说,高校辅导员的工资水平并不高,且根据地区地域的不同,高校辅导员的工资标准也会不同。当下,薪资待遇不仅直接影响着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还影响着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效率。增设辅导员专职津贴,设置奖项奖金,注重关心辅导员队伍的团队精神和工作积极性,以推动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评奖评优和晋升制度。高校要结合政策文件规定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实际,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从重结果性评价向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的方向转变。通过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制定科学规范、公正客观的评价指标,增设同行互评和学生评价,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强化辅导员队伍的师德考核,在职称晋升、培养发展、考核退休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5]。落实辅导员“双线晋升”制度,辅导员职务晋升实行指标单列,加大晋升率,打破职务晋升瓶颈,鼓励优秀辅导员脱颖而出[6]。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让辅导员团队真正感受到待遇的优厚,从而激发其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助推辅导员队伍整体良性发展。
四、结 语
辅导员队伍具有“流动性高、稳定性低”的特点。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和职业化发展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建设思想道德高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通过专业化确保辅导队伍工作能力提升,增加工作自豪感;通过职业化发展确保辅导员队伍人员稳定性,增强工作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