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的思考

2021-12-04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教育

赵 越

(沈阳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1)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对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对接融合大数据,增强信息化技术进步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掌控力,成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遇。一般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采集并应用创造巨大潜在价值的数据集合。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技术进步中的产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已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出现和应用,也对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目的和规律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 大数据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体现

1. 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从模糊到清晰的科学化决策

(1) 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大数据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海量的信息中进行科学筛选,实时发现并获取大量、有效的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能够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思想动态与行为进行全面、真实、高效的了解。大数据可以对高校思政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办公条件、教学成效等各类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还可以基于长期的数据积累,直观、准确地揭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协调整合系统要素,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2) 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预见分析。 借助大数据技术拥有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信息基础,高校能够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决策数据库,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预测模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决策思维方式; 用数据说话,依托数据分析、解决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决策行为的基本前提[1]。 在决策中科学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决策目标的可预见性。 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始前分析预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动态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前模拟结果,给出前瞻性、发展性、反馈性的建议,提高用数据的发展态势来分析和预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决策的水平与能力。

2. 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实现由共性走向个性

(1) 大数据有助于集成描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教育需求。大数据技术应用促进高校管理系统向智慧型平台发展,运用信息化工具能够真正了解学生个体的真实情况。在大数据时代,基于网络大数据平台,可以对海量集成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持续采集和挖掘,运用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过程行为轨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精准把握大学生价值取向、行为特征和存在问题,描绘出学生个体全维图像,精准区分大学生群体,实施有针对性个性化教育,满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指向性和质量水平[2]。

(2) 大数据有助于实现“有的放矢”展开个性化教育目标。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加精细化了解学生行为节点,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个体行为轨迹,可以实现“精准管理”开展个性化思想教育引导,满足大学生求新标异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学习、生活、管理诸层面,运用大数据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有目的地进行网络思政资源个性化动态推送,全面优化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进程;有针对性地在交互中引导学生接受自主性教育,成长成才,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现实难题,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共性向个性化学习目标的转换。

3. 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分散低效走向整合高效

(1) 大数据有助于整合资源主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一是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掌握高校教育主动权。通过大数据技术,在更多更好发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同时,评估网络鱼龙混杂的数据信息,提出防止冲击抵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对策。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应用自媒体、移动终端思想动态和倾向,继而作出引导学生正确应用新技术新平台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策略。二是整合校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协同高校教育同步性。通过大数据技术,呈现高校内部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教育内容、形式、效果,将不同的教育主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进行多视角对照比较,有助于高校更好地检视党团组织、思政教师、学工组织等育人工作体系的协作性。三是整合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展高校教育双全机制。借助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将高校与社会各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关联起来,整合包括学生家庭、企业单位、社区社会等多类型教育资源;通过大数据技术联通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整合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形成大数据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双全”育人机制,共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力。

(2) 大数据有助于高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学生众多,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与精神状态,并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还要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阅。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借助大数据技术功能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把灌输能力和工具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精准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师生互动更多,教学场面更为生动,教学效果更加良好。

4. 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从平面到立体的重构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由“经验理性”走向“数据理性”。借助大数据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可以实现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并且二者并重。通过大数据,可以全天候、全方位获取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所需数据。学生学习、生活等各种思想与行为的“痕迹”都可以随时记录和抓取,还可以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易先入为主的缺陷,主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凸显“数据理性”;用大数据拓展评估的方法,论证评估的实效,可以提高大数据全覆盖、动态的分析水平;强化用大数据思维分析,预测和评估学生思想行为发展趋势,评价高校思政教育能力与效果。

(2) 从“宏观群体”评价走向“微观个体”评价。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一把尺子量到底的不足。精准分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既可以对大学生的认知领域如知识、能力、价值、心理等方面进行评价,还可以对非认知领域如兴趣、态度、生活等方面作出多维评价。通过大数据对大学生进行全程、立体的数据记录和跟踪,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权重系数,充实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指标,形成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结果精准的目标。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应用面临的挑战

1. 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应用不成熟

从发展趋势来看,教育领域是大数据未来运用前景广泛的领域,但与其在商业、物流等领域相对比,教育领域的应用存在更强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应用推广需要破解诸多的难题。

(1) 高校对大数据应用站位不高。高校对大数据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革缺乏前瞻认识,不能主动谋划、布局推进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革。作为信息化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大数据技术价值的所在,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决策与评估更加科学,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个性化教育中具有潜在价值;但整体对大数据内涵、分类、结构、应用等问题认识模糊,或限于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而无法廓清。

(2) 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应用比较零散。高校对大数据收集处理能力有限,分析不够客观、精确,缺少成熟的教学应用案例和可推广的成熟应用模式,有价值的成果较少,存在急需破解的大数据应用热点、难点问题。目前,思政教育大数据应用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前瞻性理念[3]。

2. 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安全隐患多

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应用是建构在掌握教育尤其是教育对象的信息基础之上的,这是实施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随着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推进,需要抓取更全面、更精细教育对象的信息。一般而言,高校获取信息的可靠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实效成正比,只有将教育对象全部数据进行系统的收集与分析,才能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做出科学评判。但信息收集是有边界和底线的,教育对象的许多信息是保密的。如果应用不当还可能发生信息外泄等重大安全问题。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应用于服务学生的定位而言,保护教育对象私密信息是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之义。道德与法律本身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获取与保护大数据之间存在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的悖论和冲突[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是宝贵的教育资产,同时也关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隐私内容,如果信息获取不当及应用不当,或者保护不当则都会带来严重的安全事故,导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用大数据的初衷不符,甚至可能严重背离思想政治教育本意。

3. 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治理实效低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通过网络信息每时每刻都可挖掘海量的、各种来源的、多类型的思政教育数据,协同、精准、高效治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就实际而言,目前高校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治理还存在诸多不足。

(1) 在大数据治理中主体责任不明确,分工不清。目前高校工作方式仍比较传统,未能真正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统筹管理产生大数据,形成完整的大数据链,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碎片化现象。

(2) 对大数据治理中意识形态安全重视不足。在面对多元化、海量化、碎片化的数据时,高校精准地甄别、处理大数据中隐含的核心价值能力不足;在应对日趋复杂的大数据信息过程中,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有所下降,防止网络空间领域出现思想混乱的能力不足。

(3) 运用大数据治理效率较低。高校对大数据的信息处理不够及时有效,对大数据关联性信息的捕捉、筛选、分析相对滞后,研判并引导网络舆情能力较低,造成高校网络舆情危机时有发生。

三、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对策

1. 树立思政大数据意识,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

(1) 主动树立大数据理念。理念是行动指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大数据作为信息化技术发展成果,不仅是一种工具,还会带来社会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被动被推着走,而是要主动应变、改革求变,不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策[5]。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与大数据技术关联密切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大数据捕捉、描述、分析和预测等功能;加快推动大数据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相交相融,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空间。

(2) 更新技术加强硬件建设。加强硬件建设是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客观条件。信息时代技术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提高硬件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功能。高校要在设备和软件的更新升级方面加大投入,补齐短板,避免硬件建设瓶颈效应;要充分利用高校自身学科、专业、人才优势,不断了解、开发、更新大数据技术教育价值。

(3) 协作共享高效利用大数据。一是要实现高校内部机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高校要横向贯通校内各部门信息资源,通过大数据建立高校学生数据库,各部门必须实现数据共享,形成学生思想动态、学习取向、生活轨迹等大数据链;为建造详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库、开展大数据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提供基础性条件。二是要实现高校与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数据共享。要建立政府牵头、大数据信息共享的协调机构,完善统筹高校共享社会大数据资源的机制,实现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业之间数据有效共享,为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加强大数据师资建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应用能力

(1) 坚定立场,坚持大数据时代正确的价值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做的是“人”的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6]。在大数据时代,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对各种驳杂信息的判断力,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辨别力;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性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

(2) 组织培训,提升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能力。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不断被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要与时代同步,必须建设学习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通过读书、座谈、讲座等各种教育形式,开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养;通过培训提升他们大数据的应用素养,掌握应用大数据的基本能力;使他们在工作中善于使用大数据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实际问题,充分使用大数据发掘蕴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价值信息。

(3) 提升专业素养,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应当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优化学科、专业培养方案,提高学生驾驭大数据的能力和水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需要在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功底基础上,跟上时代要求,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增设大数据应用方面的相关课程,提高运用大数据的能力,具备捕捉、管理和处理大数据技术的能力;能够精准洞察大数据中教育资源,并将之熟练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7]。

(4) 优化团队创新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群体由于年龄、知识结构等因素应用大数据的能力差异较大。应组建专门的团队,发挥团队协作优势,发挥团队各成员特长,相互借鉴交流学习,明确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目标方向;尤其要把大数据下现代信息技术功能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融合起来,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大数据技术学科的衔接功能互补,实现“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溢出效应。

3. 把握大数据教育主动权,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1) 运用大数据,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一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与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相结合,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融合,在深度挖掘教育大数据价值基础上动态更新教学内容。二是要借助大数据技术,认真研究和把握大学生话语表达与接受的特点,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动权,以更贴近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创设话语情境,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8]。三是要基于大数据研判分析,厘清学生认知的兴趣偏好,精细编排调整教育内容,将文本类、视频类、音频类、图片类等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和整合,优化形成基于教育对象智能预测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2) 运用大数据,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空节点。一是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维空间维度。借助于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跨越传统课堂“必须在场”的空间维度,打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线性单向传播教育模式,营造与传统课堂完全平行的学习空间,实现学习场域从班级、教室到网络空间的转变,从校园空间到社会空间的转变;通过自由多元学习活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空间建构。二是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延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过程。运用大数据对学生行为痕迹和思想表露信息碎片进行关联分析,创设隐性但指向明确的教育环境;教育过程由封闭走向开放,教育过程不再简单地被分割为教育与非教育时间,生活、休闲、娱乐也是学习的过程。同时,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效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持续“云在线”。

(3) 运用大数据,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沟通。实践表明,交互性学习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为有效的形式。教育信息化的2.0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平等、双向交流沟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教师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互动中的一员。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对学生智慧动态跟踪与价值引领功能,与大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互动活动;发挥移动终端智慧功能,通过使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应用软件,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沟通互动产生的数据记录进行分析,继而获知他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9]。在此基础上定向开展教育交流,消除学生的困惑。

(4) 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推进智慧课堂、智慧教学的发展进程,深化信息化和课堂耦合的功能。通过大数据统计、评估学生学习状态和结果,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学习体验效果,调动学生整体参与学习互动的积极性,有效防止学生游离课堂行为的发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利用网络课程组织在线学习,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借助信息化技术优势,思政网课可以把互联网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且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更新更及时,在课堂有限教学内容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政教育学习资源。运用思政网课做好课堂学习预习、复习,在课堂教学后完成测试、作业等学习活动;通过前移和延伸课堂教学过程,把思政网课教学互动功能和课堂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课堂学习参与度,提升课堂学生学习的活跃指数,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实际效果。

(5) 运用大数据,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运用大数据真实、开放、多样性的特征,缩小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大学生的距离感。从面到点准确抓取每位大学生学习、生活、情感、思想等发展脉络,收集了解大学生个体的真实利益诉求。对大学生生活、情感、就业等具体问题进行精准帮扶。高校依托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提高大学生校园服务效率,提高大学生校园服务水平,在服务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