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2021-12-04赵新燕

人才资源开发 2021年21期
关键词:创新型背景科技

□赵新燕

在科技创新背景下,高校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是高校教育创新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科技创新视角,在分析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引言

在当今科技时代,国家要想在经济、公共服务等领域提升综合能力,必须注重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并在科技领域占据制高点。而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前沿阵地,是创新型人才培育的主阵地。因此,在科技创新背景下,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寻求政府、社会力量的支持,不断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创新建立多维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支持。同时,在高校课程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创新教育理念的渗透,以期在高校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使得大学生在浓厚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和创造,才能为我国新时代占据科技制高点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从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提升角度考虑,本文基于科技创新视角,深入分析“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的显著意义。

二、科技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为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记忆大量专业知识,而被迫采用单向灌输式方式进行授课,在此过程中,片面地让学生重复、机械地记忆专业知识,并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真实记忆效果,这不仅让教师存在较大的学习压力,还让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主动性,继而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然也就丧失了探索学习的欲望,最终影响学生创新动力和能力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要想在科技创新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应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体验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进行猜想,充分利用合作方式进行试验来验证猜想,据此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可以在深化理解知识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在科技创新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可以保障培养出的人才适应科技创新环境中企业的发展需求,继而有利于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状况改善的必然要求

创新教育指的是基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创新型目标而展开的有效教育活动,在此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高校人才,往往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且具备较高水平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是当代社会建设和企业发展都需要的优秀人才。现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可以整体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使得其具备较高水平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继而能够使得大学生凭借专业的功底和高水平的创新能力,获得现代企业领导者的青睐和认可。同时,创新教育为创业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高校应对创新教育进行持续深化,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专业对口的商业创新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鼓励大学生深入市场做到相关调研工作,据此预判市场发展动态和趋势,并从中寻找商机进行创业,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给市场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有利于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由此可见,科技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大学生就业状况改善的必然要求。

三、科技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法

(一)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是科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当前优秀人才必备素养之一。在科技创新背景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应展开市场调研,明确各专业对口行业的真实需求,随后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创新型人才培养阶段,应将社会道德和法律等课程作为通识课程,确保学生在成才之前学会做人,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在此基础上,设置创新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设置专业课程,开展多样化的专业实践活动,使得大学生可以运用创新思维进行专业实践,继而不断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另外,为保障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能够与时俱进,应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与专业对口行业的先进工艺和科技产品的引进,并据此展开一系列专题教育,包括专业竞赛、科技活动等,鼓励学生参与进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挖掘课程中的创新内容

创新型人才培养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高校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并基于创新教育理念来优化课程设置,同时注重课程中创新内容的挖掘,才能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高校物理专业为例,在牛顿定律相关内容教学时,应涉及多层次教学目标,如熟悉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利用物理建模发现物理规律的思维方法;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在第一个目标中,主要强调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后两个教学目标则要结合在一起,由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等角色,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演示和现象观察,逐步找出理想状态下阻力的表达式。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综合表现与能力进行客观评估,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划

现如今,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往往会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明确的方向,也没有结合专业方向对未来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因此,高校应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划的完善,结合大学生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让学生在明确未来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巧用知识进行创新,继而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尽快走上科技创新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创新创业教育规划进行系统完善,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随后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高校某专业为例,教师在前两学年教学时,应加强物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并邀请领域内专家和研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通过此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专业和岗位工作之间关联性的认知,继而为大学生顺利进入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尤其在科技创新背景下,高校应勇于承担新时代赋予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职责,将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贯彻落实在教育体系中,为培养企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支持,继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创新型背景科技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科技在线